34岁卫星型号总设计师:常连续工作超48小时

综合

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中等身材,戴一副眼镜,很健谈,很有亲和力。这是钟兴给人的印象。
钟兴1982年生于四川,2006年7月1日正式入党,目前是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的型号总设计师。
10多年时间对科研的激情没变
对科研成果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2004年大学毕业后,钟兴于2005年进入长春光机所进行硕博连读。“说实话,当时没想留在长春。毕竟老家在四川,当时想毕业后就回家乡去。”
2005,长春光机所已经开始筹备星载一体化卫星的研制。2006年所里在在读的研究生之中选拔11个人,加入星载一体化创新研究室,钟兴就是其中的一个。正是这样的一件宏伟的事业吸引了钟兴,并点燃了他的激情,以至于他决定彻底留下来。
10多年来,钟兴在事业的道路上可谓一路攀升:2009年博士毕业,2010年他被提为副高,2015年上半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下半年被评为了研究员。
2015年吉林一号卫星发射时,他担任灵巧验证星副总设计师。
现在,作为型号总设计师,他在公司里已经开始“挑大梁”。
身边的同事都觉得钟兴很了不起,他自己却很谦虚。“我能走到今天,并不是我个人有多么优秀,而是我所做的这个伟大的事、这个平台成就了我。”
从踏入长春光机所的那天起,1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钟兴说,他对科研的激情仍然没有改变。他一如10多年前那样,成功做了一个实验或破解了一个难题,就高兴得不得了。
而10年的时间,让他对科研成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仅仅自我陶醉在这项事业中,而是越来越清楚他所从事的事业,对这个社会,对人们的生活会带来哪些改变。
常常连续工作超过48小时
被强行‘架回去’休息
在钟兴的头上,已经有了一圈又一圈的光环。可是只有钟兴知道,这光环之下,有他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苦付出,也有他的梦想。
现在,他的脑海中能记住“吉林一号”卫星研制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据他介绍,当‘吉林一号’卫星进入桌面的全实物模飞测试环节,按照要求,需要300小时不断电地模飞,这就需要人工24小时不间断地去监看。虽然各分系统负责人轮值,但是钟兴经常是连续作业。“我就想看着自己这么多年做出来的东西到底有没有问题。”
最后常常常是他在连续监测超过48小时,被强行‘架回去’休息。
钟兴还提到另外一个细节:在高精度载荷的装调过程中,往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就连拧螺丝都是一个技术活。
“上天的东西要求轻,很多的结构件的质量要求轻量化和高钢度。比如说拧螺钉,一个连接件有三颗螺钉,拧的顺序不一样,力度不一样,出来的效果都会有较大的变化,所以在装调过程中,需要积累很多这样的数据,之后进行反复的试验。一个元件在空中位置结构精度要求是微米级的。
钟兴说,航天卫星工程没有捷径、没有诀窍,必要要全面地、充分地做好地面试验,把将来在天上要发生的事,提前在地面逐个得到验证。
钟兴说,当看到了自己参与研发的卫星在天上拍到的清晰图像,那是他这辈子最荣耀的事。
作为党员就要带头“啃硬骨头”
不能退缩更不能背弃大家的利益
钟兴的父亲,是一位一线的老党员。“父亲很关心国家大事,我小的时候,父亲在单位讨论完一些事,回家常跟我们说。”钟兴说,那时候,父亲所在单位党员组织生活有声有色,让刚刚10多岁的钟兴觉得党员特别神圣。
钟兴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强调个性,但他并不觉得现在年轻人在党员身份的认同感上,会和老一辈的人有太大的差别。“虽然我们没有经过革命的洗礼,但也是戴着红领巾长大的。”
据了解,长光公司“吉林一号”卫星研制团队80后的比例占89%,正是这些年轻人,让“吉林一号”卫星这梦想变为现实。
“在‘80后’刚刚进入社会的时候,也受到了很多的置疑声,但现在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实我们这一代人非常爱国爱党,生活非常具有正能量。”
钟兴说,跟老一辈相比,青年党员思维更活跃,更有闯劲儿,也更敢于尝试和创新。此外,他们更敢讲真话,对社会的多元化也有更多的包容。
而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他认为,党员传承还是要有的。党员“首先要讲政治,而政治就是大家的事。”
他说,科研工作中经常能碰到啃硬骨头的情况,作为党员就要带领大家攻坚克难,不能退缩,更不能背弃大家的利益。(环球网)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