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中国军情

军媒评歼20战机暂不外销的背后:多少名字无人知晓

中国新闻网

关注

TOP GUN!歼20战机垂直爬升

这些天的珠海,许多人热泪盈眶,因为那个傲然掠过天际的身姿——歼-20。

有人说,强者不相信眼泪。

而我想,眼泪,让曾经飞不起来的我们,终于成为了强者……

(一)

几个月前,演员王挺第一次坐进军网演播室参加访谈。因为长时间在户外拍戏,他晒得又黑又瘦。

在电视剧《三八线》中饰演一名志愿军汽车兵的王挺,很大一部分戏份就一个主题:躲避美军飞机轰炸。

4个轮子的卡车跟1对翅膀的飞机“躲猫猫”,这是一种没有制空权的无奈。王挺在剧中吃过土,闻过硝烟,眼睁睁看着自己最亲的战友被“炸死”。

终于有一天,当美国人的飞机再次准备投弹的时候,志愿军的“米格”呼啸而来!

“终于看到志愿军的飞机了!”那天,王挺和好几位演员眼里咽着泪花。访谈的时候,他越说越激动:“我们也有空军跟敌人打了,不用天天在下面躲了,我们上面也有我们自己的人了!”

是啊,我们上面也有我们自己的人了!

2016年11月1日,珠海的天空中,我们有了自己的歼-20!

(二)

上个世纪80年代,上海同济大学有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义务负责11幢楼学生宿舍的卫生管理工作。

老人每天骑着自行车按时“上班”。看到宿舍楼有不干净的地方,就亲自动手打扫;发现个别违章用电的,就耐心劝阻。

这位老人,学生们称他为“扫帚大叔”。许多年后,媒体曝光了他的身份——

当志愿军汽车兵在朝鲜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奔驰,就是这位后来隐藏在大学校园里的“扫地僧”,与他年轻的战友们一起“清扫”出了一条“米格走廊”,让美军轰炸机破天荒地改为夜间出动。

与蒋道平“隐居”校园类似,他的一项战绩直到60多年后才被核实确认——

那天,在编队中“掉队”的蒋道平独自飞行,遭遇了美军数十架轰炸机、战斗机组成的庞大机群。

他居然不声不响地偷偷尾随上去,瞅准时机,突然加速冲入敌阵,击落一架敌机,然后扬长而去。

在这颇有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味道的空战中,被挑落马下的,居然是美军“三料王牌飞行员”、总共击落过16架战机的约瑟夫·麦克康奈尔。

有人把抗美援朝中的中美空战形象地比喻为:“重量级拳击手与轻量级拳击手之间不公平的较量。”蒋道平对阵约瑟夫·麦克康奈尔,就是这样一场奇怪的对垒。

你知道蒋道平为什么会“掉队”吗?

因为踏上抗美援朝战场那天,他和他的战友刚刚开始飞米格-15不久,蒋道平还是一个不会飞“编队”的不折不扣的“菜鸟”。

有时候,因为要专心致志操作自己的飞机,蒋道平一抬头就会发现,编队又丢了。

今天,这样的事说起来,你或许会觉得有几分搞笑:怎么会丢了呢?可是,这就是在蹒跚学步的中国空军。

当年,前苏联飞行员遇到美机格斗时,经常一个加速,甩开跟在后面的中国飞行员,然后才与美机展开格斗,年轻的中国飞行员往往只能沦为看客。

对此,中国空军颇为不满,而前苏联空军的答复是:“大人领着小孩走路,遇到歹徒,大人一只手牵孩子,另一只手与歹徒搏斗,肯定输。不如把孩子放开,用两只手去战斗。”

今天,这样的话听起来,你或许会觉得有几分难堪:怎么连战斗都不带我们?可是,这就是咿呀学语的中国空军。

他又“掉队”了!他的长机宋义春不得不独自面对对手。

当蒋道平驾机独自返回机场,年仅22岁的他在座舱里偷偷抹泪。因为自己掉队,宋义春生死未卜。

很久之后,无线电中才传来宋义春的声音:“我在上空!”

“我在上空!”是的,这就是初生的中国空军,跌跌撞撞,却不屈不挠。

60多年后,在珠海的天空中,又一个年轻的中国新兵——歼-20,用一分钟的“快闪”再次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

“我在上空!”

(三)

1946年3月的东北通化,春寒料峭。

冰天雪地里,年轻的士兵在寻找一辆马车。他们要做一件今天看来很不可思议的事:跟马车的主人交换从日军遗留飞机上拆下来的轮胎。

就是在这样东拼西凑飞机零件和航空器材的过程中,我们有了自己的航空学校。

中国空军的艰难成长,跟这个国家的艰难复兴一样,跟我们每个人的日渐成熟一样,充满了各种想得到和想不到的坎坷和挫折。

1996年第一届珠海航展,国内外的参观者围着一架强-5飞机好奇地打量。这款被军迷亲切称之为“小强”的强击机,那时已经超过40岁。同样大龄的,还有被中国“改出血”的歼-7系列。

歼-8Ⅱ,那时候叫“空中美男子”,很长一段时间,军迷们从各种渠道把关于歼-8Ⅱ改进的消息“扒出血”,为每一个细小的变化欢呼雀跃。

老飞机修修补补之间,一架叫作歼-10的陌生战机,其照片在各大论坛里传播。

真的有这架飞机吗?军迷间爆发过无数次争论,一些人执拗地相信,歼-10快来了;而另一些人同样固执地认为,那是天方夜谭,压根儿没有什么歼-10!

人们想起了它那对可爱的“小鸭翼”,有人善意地说,或许,同样带着一对“鸭翼”的歼-10,不过是中国军迷梦中的美丽幻想。

那个争取到歼-10项目的老人宋文骢,被人挖苦为拿着“5分钱就想上长城”。我们不知道,当他眼睁睁看着自己参与的“歼-9”下马时,是不是在某个深夜悄然擦拭过脸上的泪滴。

但不管旁人的眼光如何,他和他的同事,坚持要突破技术瓶颈,倔强地为歼-10植入这对灵巧的“小鸭翼”。

这个老人甚至把自己的生日都改成了歼-10首飞的日子,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大国重器、以命铸之”的含义。

今年3月,老人去世了。回忆起与老人相处的点点滴滴,曾任歼-10项目总工程师的薛炽寿几度泣不成声!

人们不会忘却那个背影,那两个白发苍苍老人在“黄皮”歼-10旁留下的眺望。

英雄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动情时!还有什么表达,能比眼泪更直接?

11月1日,在珠海的天空中,在造型科幻的歼-20身上,我们又见到了那对可爱的“小鸭翼”。

它证明了一件事——中国人的翅膀,真正硬起来了!

这一刻,我们不该忘记那些人和那些事!

还记得吗,许多年前,当中国政府和企业代表怀揣着中国人辛苦挣来的外汇在欧美四处奔走,西方人曾傲慢地说,航空技术,不会卖给中国人!

而日前,空军司令员马晓天自豪地宣布,歼-20,暂时没有外销计划!

那一刻,多少中国人骄傲得热泪长流!在珠海航展的停机坪上,观众自发吼出的“中国空军万岁”此起彼伏,一如当年志愿军战士在饱受敌机欺凌后吼出的那句“志愿军空军万岁”。

有太多的故事无法细说,有太多的感动无法表达。

我突然想起一位军迷讲过的一个故事:

当年,某型战机试飞的时候,围观的人中,有一位耄耋之年的老太太。由于距离太远,老太太在包里摸索半天,拿出来了一个掉了漆的炮瞄镜——一款并未装备部队的军工试验品。

可以想象,老太太或者她的亲人,年轻的时候也应当是一个军工人。沧海桑田,看着这个极富年代感的“望远镜”,在场维持安全的军人向老太太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这个故事只讲到了这里。我们至今不知道,老太太和那个未列装的炮瞄镜背后有着怎样的动人传奇。

许多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被尘封。就像我们今天在为中国航空人和他们打造的歼-20恣意喝彩的时候,依然无法确切地知道,他们和它们身上有多少鲜为人知的英雄故事。

能够献给他们的,只有我们骄傲的泪水!

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你们的功勋与世长存!

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

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