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中国军情

透视车臣战争:普京与美国较量中的得与失

新浪军事

关注

车臣是俄罗斯联邦的共和国之一,面积只有1.5万平方公里,人口90万左右。车臣人占66%,俄罗斯人占28%,还有其它一些民族。从宗教上看,一边是伊斯兰教,一边是东正教。

车臣虽小,但在高加索地区的战略位置却极其重要,可以通过南北铁路和公路,将南高加索的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土耳其还有伊朗连结起来,东西向可以建立里海与黑海的陆上走廊(俄能源输送要道)

同样,美国要实现在中亚,高加索地区的战略布局,遏制俄罗斯,车臣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切入点。

然而无论车臣与莫斯科矛盾是大是小,始终是俄罗斯内政,普京有捍卫俄领土完整,维护国内秩序的天然合法性。

如何插手车臣事务,对美国来说,还是一样的套路,一样的味道。就是将车臣问题国际化,再拉上西方盟友,以各种理由施压莫斯科,暗中壮大车臣分裂势力。

在苏联解体之前,美国就开始寻求将俄境内穆斯林地区独立出俄版图,他们并不满足于苏联解体,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继承人,将是下一个肢解目标。

从手段来看,与操纵科索沃战争极为相似,从结果来看,美国顶多实现了一半的目标。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俄罗斯并非塞尔维亚,俄罗斯有鱼死网破的能力。两次车臣战争,北约都放弃了使用武力干涉的可能。

车臣战争的内部因素

民族与宗教双重矛盾相互激化是引发车臣战争的主要内因,从历史而言,十月革命成功后,为了便于管理,列宁将在1920年将车臣,卡巴尔达,印古什,奥塞梯等七族地区合并为“山民共和国”,两年后,觉得安全风险过大,将车臣改成了自治州,1924年撤销山民共和国,1936年车臣与印古什合并为共和国。

苏联早期对车臣照顾有加,不但废除了原先沙皇时代的压迫政策,还在文字,语言方面给予保护,宗教和风俗上给予尊重,经济上给予扶持。

卫车战争开始前后,斯大林对车臣人进行了迁移,将俄罗斯人迁入该地区,慢慢改变人口比例。

直到勃列日涅夫时代为止,车臣人与苏联的宗教和民族矛盾并不突出,长期困扰苏共中央的民族问题是犹太人问题(这个以后可以专门写)

1985年起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公开性”政策,将意识形态彻底搞乱,并允许报纸就民族问题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研究”,。

这一下子就激出了无数仇恨式文章,对车臣人而言,斯大林及沙皇时代全是“迫害”,大揭历史疮疤,固化民族仇恨,将原来一些民族分裂头目,美化成车臣人功臣,而斯大林及苏共成了罪人。

到1991年为止,车臣重新开放并兴建清真寺200多所,莫斯科还同意帮车臣建立讲经所,伊斯兰研究院等宗教宣传机构,西方则不途遗力的大赞戈尔巴乔夫开明,民主。

斯大林时代以来,车臣宗教气氛并不浓厚,女人不戴面纱,不穿长袍,男的还可以喝伏特加,戈尔巴乔夫的做法,恰恰给分裂份子提供了最好的武器-宗教。

没有讲经师,去国外请,没有神职人员,去国外请,把曾经伊斯兰传教士极为匮乏的车臣地区,变了宗教狂热之地。

而境外进来的传教士(身份复杂),无论是资金还是师资都极为充裕,青少年成了首要教育对像。

90年左右,车臣分裂份子就开始分发“绿皮手册”,加强人们的伊斯兰认同感,以教法替代国法,比如小偷砍手,饮酒鞭刑等。

从国家层面看, 多党制兴起后,中央集权已被彻底削弱,苏联已奄奄一息,各共和国纷纷独立。

车臣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激烈的分裂运动,成了俄罗斯联邦的恶梦。既有请进来的讲师,也有走出去的学生。那些从国外伊斯兰学习深造回来的青年,迅速成了车臣地区的思想引领者,并向整个北高加索蔓延。

随后,原先藏在“文化交流”“思想多元化”幌子下的分裂势力,纷纷扯下伪装,建立地下武装力量。

赛义德。库特布成了这时的精神领袖,他主张最激进的教义,鼓吹以暴力挽救伊斯兰在车臣的地位。

戈尔巴乔夫的政策换来的是什么?两场分裂战争和数不清的恐怖袭击,当然他也是整个苏联解体的主要推手。

车臣战争的外部因素

美国在车臣分裂过程中,一直扮演指策划者和援助者角色,主要手段为四种:

1。以苏联境内各民族语言(非俄)为载体,通过广播,文字,图片印刷品进行传播,颠覆历史,突出创伤,强调对现实的不满。

2。以人权,自由向苏共施压,苏共稍有动作,整个西方世界便以“压制民族文化”为由,火力全开。

3。收留,扶持分裂势力头目,在境外形成分裂集团

4。收买苏(俄)媒体,记者,学者,以民主精神为分裂言论作掩护。

两次车臣战争,背后的推动势力都没有变化,但策略上有很大不同。

第一次车臣战争(1994-1996)美国还在强调俄罗斯统一,但对叶利钦的武力平叛政策持反对态度。

1995年2月10日《》发表的〈克林顿与科尔批评俄进攻车臣〉一文为典型论调。

德国的言论非常直白,要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而美国则是以冻结世界货币基金组织货款的方式逼叶利钦放弃武力。

1996因俄国大选,在叶利钦与久加诺夫(俄共)之间,利益权衡之下,西方必须站在叶利钦一边,车臣叛军很配合的与叶利钦达成停火协议。

停火后,车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独立地位,拥有了外交权和宪法立法权,不再受莫斯科管辖。

西方达到了他们的初步目标,既没有让车臣独立,又令车臣在政治上脱离莫斯科。给普京时代埋下了地雷。

第二次车臣战争,西方走到前台,因为美国与欧洲统一了意见,希望借机分裂俄罗斯。所以在口风上保持一致,公开支持车臣。

俄罗斯被扣上了“种族清洗”“反人道主义”的帽子。对普京政权在车臣问题上的强硬表示最强烈愤慨,并采取了制裁措施。车臣叛军被打败后,转入了格鲁吉亚的潘基西山谷,重新休整。

叛军在重新得到武器供应和物资保障后,从四面八方潜入俄罗斯实行恐怖袭击,同样得到了美国的赞许和庇护,往往被称为“自由战士”。

对车臣叛军另一股支持力量来自伊斯兰国家。跟波黑穆族,科索沃阿族一样,战争被称为“圣战”。得到了像沙特,土耳其这些美国盟友的大力援助。

车臣与莫斯科之战

两场战争共造成十多万人死亡,三十多万人沦为难民,几乎能报得出名的恐怖组织都轮番前往车臣参战。

与叶利钦被摁着手脚打战不同,普京则是放开手脚猛打。

1991年10月9日,以杜达耶夫为首的分裂集团,宣布车臣独立。莫斯科拖到1994年仓促应战,无论时机,还是战力都极不理想。

当时车臣武装已有两万多人马,战机266架,坦克120辆,近千件反坦克武器,并跟鞑靼斯坦共和国联手闹独立。

11月26日,一千多名俄军配50多辆坦克,数百座火炮第一次攻击格罗兹尼,被叛军打得落花流水。

12月9日,俄军增至四万多兵力,围攻格罗兹尼,一直打到1996年才勉强停火,各自伤亡一万多人。

1997年1月,叶利钦被承认叛军首领马斯哈多夫为车臣合法总统,等于承认了车臣独立(只有名义上的统一)。

西方也看清了莫斯科的虚弱和软弱,车臣武装在西方和国际恐怖组织帮助下,更在有恃无恐,1999年入侵达吉斯坦共和国,意图成立一个更大的伊斯兰国家。

1999年8月10,车臣与达吉斯坦宣布独立,战争再次爆发。

普京刚刚出任总理,叶利钦给了他很大权限。普京将军臣叛军定位成恐怖组织,而且是颠覆,分裂俄罗斯的前哨站。

晚动手不如早动手,迟一天损失大一天。就算在卫生间里发现分裂份子,也得将他摁死在马桶里。在这种思路和情绪下,9月19日开始,俄空军对车臣发起了猛攻。

10月18日,俄军占领大多数车臣领地。

12月,俄军攻下古尔杰梅斯,阿尔贡等城市,以10万大军对首府格罗兹尼实行三面包围。

2000年2月,车臣总统马斯哈多夫跑路,俄军将国旗插上了格罗兹尼总统府。

2001年1月22日,普京宣布撤出主力,车臣出现亲莫斯科政权,战争告一段落,而车臣叛军则化整为零,潜入俄罗斯各地进行恐怖袭击。

整个第二次车臣战争,俄军共出动16万人马,动用了最先进的常规武器,而车臣叛军只有25000人,但入境参加的国外武装人员兵强马壮,来路不明。

这也是一场俄制武器与美制武器的较量,车臣叛军手中的武器有美制的M16自动步枪,毒刺导弹,反坦克导弹等,普京只能算是惨胜。

这些被美国称为民主斗士的恐怖份子,在俄罗斯境内不断上演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

2002年10月23日,莫斯科杜布罗夫卡大剧院,一千多名正在观赏音乐剧的观众被扣为人质,恐怖份子将巨型炸弹挂于剧院之中。要求俄军释放战俘,并全部撤出车臣。

普京取消出访计划,一心处理此事,在谈判无果情况下,26日清晨,阿尔法特种部种向剧院内施放芬太尼麻醉剂,然后炸开剧院外墙,冲入救人。

最终击毙34名恐怖份子,救出750名人质,死亡128名人质。

这次恐怖事件,西方并没有像911那样渲染恐怖份子的残暴,而是一再暗示普京在拿人命开玩笑,不尊重人权斗士的诉求。总之体制问题。

2004年9月1日,俄罗斯中小学开学第一天,巴萨耶夫策划了别斯兰事件,一千多名参加别斯兰第一中学开学典礼的师生及家长被绑为人质,两天谈判后,俄特种部队进入学校解救人质。

交火后,共击毙恐怖份子20名,特种兵牺牲10名,人质被杀335名,其中157名是儿童。

2010年,莫斯科地铁发生自杀式连环爆炸案,死亡40多人。

小型袭击更是数不胜数,尽管普京以极其强悍的手段对付分裂份子,但也应当看到,俄罗斯境内仍有“良心记者”在为恐怖份子说话,然后到美国领奖。他们的目的就是不让俄罗斯人心凝聚,同时他们的价值也就在于俄罗斯。

在几十名记者被杀的情况下,美国仍然要求他们领完奖后,返回俄国,而俄国人对这些媒体人则不是像中国那么和风细雨,前前后后共有88名记者为“民主,人权”献身,有枪击死,被跳楼死,中毒死,斧头砍死……

最有名的是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娅,她原是官方《消息报》记者,后来成了《新报》记者,而《新报》服务于资本寡头,与《》结为姐妹报。

她被西方称为最具独立精神的媒体人,“俄罗斯良心”,苏联时代专门写反共路线文章,普京时代开始,一直以黑普京,黑俄军为主要任务。

俄士兵在车臣浴血奋战,她却在报纸上为车臣人喊冤诉苦,仿佛俄军全是杀人不眨眼的魔鬼。

别斯兰事件中,她把矛头对准了特种部队,质疑为什么死了三百多人?为什么不能枪口抬高一寸?巴拉巴拉这类鸡汤文。

2006年10月7日,她在莫斯科外出买购物回自己寓所时,于电梯中被枪手连开六枪击毙。

此事在西方引起轩然大波,最后也是不了了之,对西方而言无非就是再培养一个俄国记者,为他们代言。

第二次车臣战争紧挨着科索沃战争,都是穆斯林要求在一个主权国家之内独立出来,背后的操纵者都是同一家。

米洛舍维奇不但没能制目科索沃独立,而且被绑架上了海牙法庭,绑架他的总理后来被人刺杀身亡。

普京维护了俄罗斯的主权,而西方除了嘴里骂骂之外,根本奈何不了他。

从得与失看

普京通过车臣战争,得到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戴,捍卫了领土完整,树立了俄罗斯独立自主的国家形像。

普京失去了西方的“民主”商标认证,失去了西方的好感,失去了很多援助,成了独裁者。

无论得失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西方在操纵俄罗斯分裂行动上不会罢手,十年,或二十年,对于大国战略来说,只是很短的历史瞬时。

普京不可能永远在位,但车臣问题却仍会复发,它成了西方制约俄罗斯的一张王牌。

特朗普上台后,不会再让俄罗斯国内这么轻松,同样,也不会让中国好过。

2017年,可能上半年就会是一个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的世界,只要自己站稳了,什么也不必怕,拿好手里的瓜,慢慢看!(作者署名:后沙月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