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哈佛获史上最大单笔捐赠 来自香港陈氏家族

参考消息

关注

参考消息网9月9日报道 英媒称,哈佛大学收到建校378年来金额最高的一笔捐赠,香港房地产富豪陈氏家族承诺向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捐赠3.5亿美元。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9月9日报道,这笔捐赠占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最近筹资计划目标的75%以上,该学院计划在2018年前筹资4.5亿美元。

该学院院长朱利奥•弗朗克(Julio Frenk)称这笔捐赠具有变革意义,将扩大该学院的研究计划和学生资助。该学院管理者表示,这笔捐赠将帮助发现和推动应对全球四大健康威胁(流行病、有害自然和社会环境、人道主义危机和失灵的卫生体系)的解决方案。

这笔捐赠将进入哈佛大学整体约320亿美元的捐赠基金(为美国规模最大),并计入其截至2018年的60亿美元筹资计划。

报道称,陈氏家族是通过总部位于波士顿郊区的晨兴基金会捐出这笔款项的。该家族表示,希望支持该学院投资于人才、创意和基础设施。

曾在上世纪70年代毕业于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陈乐宗表示,医学往往聚焦于个体治疗,但预防性公共卫生计划能够影响整个社会。

“如果你看看这个世界,你会发现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公共卫生,”他告诉英国《金融时报》,他提到了当前的埃博拉(Ebola)危机。

“如果我们要有效(应对全球健康威胁)的话,公共卫生肯定是这个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陈乐宗表示,这笔捐赠是为了纪念他已故的父亲陈曾熙,这所学院今后将以陈曾熙的名字命名。陈曾熙白手起家,创建了香港最大房地产开发公司之一恒隆地产。

陈乐宗和胞兄陈启宗在《福布斯》香港富豪榜上位列第17位,拥有净资产30亿美元。据报道,陈乐宗还拥有哈佛广场至少1.20亿美元的房地产。

【延伸阅读】

香港富商给哈佛捐3.5亿美元创哈佛纪录

2014-09-08 16:03:06美股行情中心:独家提供全美股行业板块、盘前盘后、ETF、权证实时行情

新浪财经讯 北京9月8日下午消息 哈佛大学获得一笔3.5亿美元的捐款,这笔捐款创下哈佛大学378年来接收单笔捐款数额的新纪录。这笔捐款将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学院(School of Public Health)。捐款者是香港恒隆集团陈启宗、陈乐宗兄弟(Ronnie & Gerald Chan)的家族基金。

这笔捐款占哈佛公共卫生学院近来集资运动目标的75%,该学院打算在2018年前募集4.5亿美元。

公共卫生学院院长Julio Frenk称,这笔捐款将能够促进学校的研究项目,并帮助学生。这笔捐款也将有助于解决全球4大健康威胁:流行病、人道主义危机、健康系统缺失,以及社会和环境对健康的威胁。

据福布斯报道,美国2013年慈善性捐款同比上涨4.4%。(明华)

【延伸阅读】

何必纠结于潘石屹捐款哈佛

2014-08-05 18:45:00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4月16日,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左)与自己的蜡像合影。 本报记者 张玉薇/摄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黄莹莹 实习记者 谢亚乔 发自北京

近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与美国哈佛大学签订了金额为1500万美元(约合9300万人民币)的“SOHO中国助学金”协议。这场“越洋捐款”很快便发酵成一场舆论风波,纠集在此话题上的褒贬不一,支持者与反对者各执一词。支持者说,只要资金来源合法,去向符合基金管理程序,怎么捐、捐多少、捐给谁,别人并无权力过多干涉;反对者则质问,为何“舍近求远”?为何“恩将外报”?这些问题,看似苛责,但却是社会观念水位的现实投射,也是慈善面临的真实外围环境的反映。

中国企业家应将慈善做到全世界

王振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

潘石屹夫妇的捐款能引起如此大的关注,说明我们的社会在慈善方面的开放才刚刚迈步。在国际慈善界,这样的捐赠再正常不过。外国在我国捐赠的例子也有不少,比如协和医院的筹建、当年燕京大学的成立、现在进驻中国的芝加哥大学中国中心等。尤其是在美国主导下捐献成立的基金会、奖学金,从教育到医疗,涉及很多领域,但中国长期以来在这方面就做得不够好。

现在中国有很多企业,包括国企在内的大型企业,在美国、非洲、南亚各地都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缺乏做慈善的意识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慈善意识的缺乏造成与当地民众之间的很多矛盾,也使得我们不容易融入当地社会。慈善是全世界的主流,国外的企业来到中国,无论来自美国,还是欧洲、日本,大量的外资企业都会在中国国内捐款。我认为如果中国的企业家能有慈善意识,就能更快更好地和国际社会接轨,不然就算把产品卖到全世界,但慈善做不到全世界,也没法在当地立足。

我认为潘石屹夫妇这次的行动是中国慈善家、中国企业家走出去的标志性事件。其实之前也有人给国外捐款,只是没有像潘石屹夫妇这样进行定期的、有计划的大型捐赠。再说潘石屹的资助项目主要是针对中国留学生,就是通过在外国知名大学建立一个基金,然后资助中国的留学生,这不还是转着圈资助中国人吗?这个创意真的很好。

过去经常是外国人或者中国的政府拿资金支持中国学生出国,很少有我们的慈善家捐赠美国的名牌大学来资助中国留学生,这应该是第一次这样的公开大型捐赠。中国慈善家终于知道,我们也可以到国外的大学,用我们的钱支持中国孩子留学。我们去国外做慈善要和当地的实际条件联合起来,可以推广到医疗卫生、贫困、助学等各个方面,要善于借鉴外国经验,进行反向回馈。

有人拿潘石屹跟陈光标做比较,认为两人的做法都是行为艺术,我认为这样的比较不恰当。如果一提到我们的富商给国外捐钱就开骂、就胡乱比较,我认为这是不太理性的。潘石屹是捐钱给哈佛大学,并没有进行像当众表演这样额外的过度宣传,他只是把钱用来资助中国的学生。大家可能觉得这是个新鲜事,以前没怎么听说过,所以有点不习惯,但不能简单说成是行为艺术。

应学会尊重“自主式慈善”

郭文靖(媒体评论员)

不少人提出疑问,国内致富的地产商为何助学国外而不选择中国高校?我想举一个例子:美国微笑列车基金会自1999年开始在中国为贫困家庭的唇腭裂患者提供免费手术,在中国累计捐款超过10亿元,覆盖31个省市,让数十万中国人及其家庭重现欢笑和幸福。只要换位思考一下,在中国赚的钱是否就一定要在中国做慈善?答案不言自明,更何况潘石屹的捐赠还是用于“中国贫困家庭学生”的。值得欣喜的是,在新闻后的一项网络调查中,一半以上的人对潘石屹的“捐资助学”行为表示赞赏,认为所有的善行都应该被鼓励,我们不应该揣测他是否有“不可告人之目的”。

在经历一系列慈善“事故”的洗礼之后,国人开始逐步接受民间的个人慈善,也慢慢有了尊重慈善者个人意愿的意识。当我们大唱“慈善不分国界”赞歌的时候,我们内心里其实已经接受了慈善是一种道德权利,属于权利者自我主张的范围,不能与带有政治义务色彩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等同日而语。因此,无论一个人多么有钱,他做不做慈善,他在哪里做慈善,他怎么做慈善,都是他的权利和自由,如果我们一厢情愿地要求他如何做,或者利用舆论与道德进行绑架,反而就是不道德的了。

尽管慈善在本质上是慈善者对已经获得的个人合法财产的自主安排,但不可否认,慈善会深受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社会治理结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处事方法等的影响。即使我们希望慈善者以社会认同的方式来进行,但我们也只能倡导,而不能强迫。当前的中国,慈善在总体上还停留在“爱心释放”的阶段,和一些发达国家的人与人之间出于自愿的平等互助还有一些距离。所以,我们还不习惯陈光标式的“高调慈善”,不习惯潘石屹到美国跟一个“不差钱”的哈佛搞慈善。

慈善是民间的,在宏观社会意义上,都只是正规社会救助、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我们需要更加多元化的慈善以去尽量弥补空白或不足的空间。要真正让慈善多元化,就得充分尊重慈善者的个人意愿。我国慈善的弊端,恰恰在于过于组织化,从而导致领域狭窄,喜欢跟风,不仅渴望得到关照的诸多领域、诸多群体得不到慈善的帮助,反而助长了功利化的慈善。因此,也许在一时一事上,我们难以接受慈善者的目的与方式,但在总体上,我们尊重慈善者的自主,受益的将是我们整个社会。相比于慈善的金额与规模,是否学会了尊重慈善者的意愿与主张,对于判断一个社会慈善文化的成熟度更有意义。我们应该学会尊重慈善者,尊重“自主式慈善”。

“SOHO中国助学金”只是行为艺术

刘雪松(媒体评论员)

潘石屹大方捐赠的新闻一出来,便遭到了众多网友的质疑。人们质疑的焦点是:凭什么国内这么多贫困大学生放着不捐助,偏要把从中国人身上赚到的钱,花到富可敌国的哈佛大学去?潘石屹对此回复说,这次助学金只帮助在这些学校的中国贫困家庭学生。但国内舆论中似乎有不少嫌潘石屹的回应口味不够重,挺身出来帮腔称,捐资助学不是缴纳税款,想捐多少、想怎么捐全凭自愿,别人本就无权干涉。甚至反问:那些质疑潘石屹的网友当中,有多少人认真捐助过国内的高校?

在哈佛这个看重家庭收入的名校、在美国这个看重财产担保的国度,来自贫困家庭的学子,有几个能够轻松拿到美国签证和哈佛录取通知书?由此看来,SOHO助学金“只帮助在这些学校的中国贫困家庭学生”,并不是捐赠人真正想要达到的目的。如果排除为儿子做敲门砖这种明摆着阔绰过头、做商业炒作明摆着隔山打虎的意图,那么“SOHO中国助学金”,只不过是一个看上去看美丽、听起来很动人的行为艺术。

聪明如潘石屹,显然不会不知道在全球豪掷将近1亿元助学名校学生,对于众多的国内民众与贫困大学生来说,是件既伤感情、又伤形象的事情。潘总义无反顾地去给哈佛们锦上添花,往价值取向上说,是对自己这些花不完的钱用在资助中国高校的捐赠上,感到不放心、不愿意;往价值判断上说,是觉得中国人最渴望的东西不是食物和房子,而是在哈佛这样的大学里才能得到的价值观。

但是,无论潘总在全球名校砸了多少慈善助学金,也不论这个未来1亿元的助学金收获了多少想要的理想,对于国内贫困大学生和他们的家庭来说,他们眼前的艰难却是被无视的。他们的生存价值,在富豪的价值观里,显得苍白而又冰凉。“SOHO中国助学金”这笔庞大的数字,对于出资者来说是场追求理想和价值观的行为艺术,但是却刺痛了中国的贫困大学生和他们的家庭,甚至是很多中国人。

网友微博参议

欢迎广大读者登录本报新浪微博http://weibo.com/gjxqdb;腾讯微博http://t.qq.com/xianqudaobao,就热点话题留下您的看法。

@汕彩城:钱是他自己的。只要不违背中国的法律,怎么花是他自个的事。

@这名不错xf:做得好,比我好,我什么都没做过。

@v风言锋语v:捐就捐,别擅用“中国”二字。

@披袈裟的小妖精:他是商人,这是投资,为了日后影响政策和舆论,也为了避税。

@段皓文六五四三二一:上哈佛的还是普通孩子多,真正有钱支付全额学费的人很少。

@北极以---北:最近,大家对潘总的行为各执一词。我是这么看的,首先,潘哥是商人,大家不要用慈善来美化他的行为,唤作投资更为恰当。再者这是他的自由,任何人没权利去干涉。

@超弦时空:是不是作秀我们不用研究,人家自己挣的钱,爱捐给谁,没人管得着。倒是中国那些所谓的名牌大学应该仔细想想:为什么中国的企业家发达了不回报养育自己的国家和大学?是不是他们担心捐助的钱得不到善用?.

@MADINGDEYEYE:从中国老百姓身上榨取的血汗钱,为什么不能为中国的社会褔利和教育亊业雪中送碳?

@加里加外:那些吐槽的,请问问自己,你们有谁给上不起学的孩子捐过款呢?他们设立基金也是为了中国学生,你们有什么资格去指责人家?别总把自己放在道德卫士的高度,其实如果你们有钱了,也只会更加为富不仁。

@光头金龙:如果这笔捐款确实落实到应该被资助人身上,也确实能起到积极作用。比如,回国报效祖国,而不是为美国免费培养人才。

【延伸阅读】

美大学新排名:威廉斯学院居首 哈佛未进前五

2014-08-01 17:09:00

人民网8月1日讯 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7月30日公布了2014年美国最佳100大学名单,位于麻省的威廉斯学院击败多家名牌学府,排名第一,斯坦福大学屈居第二。传统名校耶鲁大学及哈佛大学,则分别排名第六及第七位。

《福布斯》以教学质素、学生满意度、毕业率、学贷负担,以及校友事业成就等为指标,评估全美国650多家大学。相对于学生入学时的成绩,《福布斯》更注重毕业生的质素。 在前十间最佳大学中,有一半院校位于麻省新英格兰,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

威廉斯学院的名气虽不及哈佛及耶鲁,但属老牌院校,学科以文科、数理及社会科学为主。其大部分课堂的学生小于20人,创立校友会及毕业袍等传统。《福布斯》曾指出,以学院投入的资源而言,威廉斯学院是全美最能把学生培养成高薪人士的学校,著名校友包括美国在线(AOL)始创人祈思定和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

作为人文学院,威廉斯学院教授只教本科生,而不做研究工作,学院奉行牛津式教学法,学生做研究,并且为自己的论点与对手及辅导教师进行一个星期的答辩。学院属于贵族学院之列,学费昂贵,一年约6万多美元,学生必须家境良好及高中成绩优秀。

美国最佳百大学府前10名 :

1 威廉斯学院

2 斯坦福大学

3 史瓦摩尔学院

4 普林斯顿大学

5 麻省理工学院

6 耶鲁大学

7 哈佛大学

8 波莫纳学院

9 西点军校

10 阿默斯特学院

(老任)

【延伸阅读】

最新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哈佛再次问鼎

2014-02-26 16:27:00

人民网2月26日讯 据新西兰中华新闻网消息,根据最新的一份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在全世界的800所大学中,新西兰有五所大学的学科入选前五十位。其中排名最高的是坎特伯雷大学的土木工程、奥塔哥大学的心理学以及梅西大学的农学,排名第十九位。这份研究的发起者Ben Sowter认为,新西兰各所大学都在积极提升自己的实力。

但综合各项学科排名,表现最好的还是奥克兰大学。该大学有29个学科进入世界前200名,其中最强的是会计和金融排名24,政法、教育、心理、语言以及药学等也均排在前50名。

此外,怀卡托大学的教育学排在46位。

在一些理工科专业上的前30名大学中,来自亚洲的大学占据10个名额。总体来看,美国哈佛大学仍然是全球排名最高的机构,麻省理工学院次之。

热门评论

undefined

抢沙发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2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