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纪念苏联核爆65周年:为了和平事业而发展
参观莫斯科理工博物馆苏联原子弹工程历史展是"窥探"苏联最机密项目并了解人们每天为这种死亡武器工作14小时原因的难得机会。在苏联第一枚原子弹爆炸65周年到来之际,莫斯科理工博物馆对展品进行了更新。如今这里除了第一枚原子弹等比例模型外,还出现了另一件展品——遥控台。任何人都可以按下按钮,在虚拟试验场中亲自模拟核弹"爆炸"试验的场景。
遏制政策的开始
美国1945年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之后,苏联就开始寻找合适位置开展自己的核工程。1946年,下诺夫哥罗德郊区的萨罗夫村出现了一个代号为"阿尔扎马斯-16(Arzamas-16)"的核实验中心。这里在创纪录短的时间里制造出了苏联第一颗原子弹。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枚原子弹爆炸试验在哈萨克斯坦(当时是苏联的一部分)塞米巴拉金斯克州的试验场举行。
"RDS-1(第一枚原子弹的正式名称)"的模型是由阿尔扎马斯-16中心的工作人员在1995年制造的,目前摆放在莫斯科全俄展览中心的理工博物馆大厅,离"宇宙"展览馆不远(理工博物馆主楼大修期间部分展品挪到了那里)。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特地安装了一个交互式装置——原子弹爆炸"控制台"
出席展品揭幕式的有原子弹的发明者之一阿尔卡季·布里什(Arkady Brish)。97岁高龄的布里什教授是苏联核工业的一个生动传奇。他在接受透视俄罗斯记者采访时介绍了当年年轻的科学家们同意参加死亡武器研制工作的动机。他说:"如果我们不能在广岛之后发明原子弹,美国就会继续使用核武器。因此,苏联发明原子弹是为了和平事业,于是核遏制政策的时代开始了。"
遏制政策是苏联建造原子弹的通俗理由。一般认为,当时一些美国科学家也明白这一点。"有一种说法说原子弹技术是美国科学家传授给我们的",理工博物馆馆长玛丽娅·普拉托诺娃(Mariya Platonova)在接受透视俄罗斯记者采访时说,"他们认为,原子弹不应只掌握在某一个国家手中"。不过,这一说法无法得到证实,因为有关原子弹工程的大部分文件至今仍未解密。
处于缄默中的城市
但很多人不赞同通过军备竞赛建立平衡来维护和平的想法。博物馆的多媒体展台中有阿尔扎马斯-16中心第一枚原子弹工程参与者的回忆录和接受采访的摘录,他们中既有高级设计师,也有普通工人。实验物理学家普日利亚耶夫抱怨说,是否参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研制对他来说是个艰难的抉择,但当时几乎没有人会大声说出自己的质疑,因为那是一个严酷的时代,而阿尔扎马斯-16又有着最严格的保密制度。这项工程是如此机密,以至于阿尔扎马斯-16附近的萨罗夫村的名字都被从所有参考书目中抹去了。高级工程师马纳科娃回忆说,人们甚至不敢在家里谈工作:"我丈夫去参加第一次原子弹爆炸试验时什么都没对我说。几年后我了解到了这次试验,才明白我丈夫去过那里。这还是我们两人在同一个设计局工作的情况下的事情。"
铁丝网后面的"共产主义"
原子弹工程由苏联内务人民委员(相当于部长)、臭名昭著的拉夫连季·贝利亚领导。他曾大量使用犯人参与建设。阿尔扎马斯-16中心仅用一年就建成了,包括几个新车间、试验场还有专家楼。关于犯人参与阿尔扎马斯-16建设的事见于未来的人权活动家、中子弹发明者之一安德烈·萨哈罗夫院士关于"亲爱的铁丝网(科学家们如此称呼被围在铁丝网内的研究所)"的回忆录中。外界无人知晓那里正在研制新武器,包括附近村庄里的农民。萨哈罗夫写到:"这个城市就像是时代的怪胎。周围贫困村庄的农民只能看到拉着铁丝网的围墙。他们找到了一个奇怪的解释:围墙里面正在建设'实验'共产主义。"
"实验共产主义"始建于1946年。人们起早贪黑地辛苦工作,因为国家领导人要求在最短时间内造出原子弹。精密生产车工基列耶夫回忆说:"战争年代人们每天工作12小时,战争结束后参加原子弹工程一切都没有改变,我们还是至少要工作12小时。有一次,总设计师哈里通半夜来到车间,要求紧急加工一个零件。我说,半夜还好,正是大家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要是他来得再晚一点就只好等到明天了。"
理工博物馆展出的是原子弹模型。尽管原子弹不是给别人看的,但其弹体看起来出奇的漂亮,就像一条大鲸鱼,两个舷窗像是眼睛。一开始,参观者也认为它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装饰品,有兴趣的人可以站到振动平台上体验刺激,尤其是孩子们,因为随着剧烈的振动,瞬间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和令人眩目的闪光——原子弹爆炸了。"如今孩子们已不再惧怕核威胁了,但几十年前这还是非常现实的威胁",普拉托诺娃说,"但在我们这里体验刺激之后,孩子们会开始认真思考它的"。因此,这件展品并没有乍看起来的军事特点,相反人文色彩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