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解读:中国为何向南苏丹派遣部队?

参考消息
资料图:中国赴南苏丹维和工程兵大队官兵。新华社发(时立国 摄)
参考消息网9月26日报道 美媒称,在联合国的支持下,中国政府已向南苏丹派遣了700人的部队。

我军驻苏丹重装部队曝光
美国《一周》网站9月23日刊发题为《中国是否正在走入自己的海外军事泥潭?》的文章称,本月早些时候传出消息说:一个世界大国准备在世界的一个动荡却资源丰富的地区部署军队,以保护其平民和石油设施。不过这次不是美国在伊拉克部署军队,而是中国在东非。
据《华尔街日报》最近报道,尽管中国军队早就开始执行联合国的任务,但此次部署这些维和部队将在一个正处于激烈内战中的国家专门负责保护中国公民和油田。因为叛乱分子与政府军间的交火已造成数以千计的南苏丹人丧生,上百万人背井离乡。交战双方都有对立的种族派别支持。
文章称,传统上,中国喜欢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一个无私的乐施好善者的角色,所以这条中国干预的消息不禁令人有点惊奇。正如《商业内幕》的阿明·罗森最近指出的,这也许是一个表明中国准备以新的方式展示其军事实力的迹象。
罗森说:“实际上,中国在利用联合国作为军事部署的幌子,而军事部署符合中国的具体利益。”
文章认为,中国长久以来一直很乐于让美国准许它获得中东这样的地方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目前中国从中东进口的石油比美国进口的还多——但对南苏丹和其它东非国家情况就不同了。
动荡的南苏丹2011年从苏丹独立出来,其与苏丹的关系相当紧张,这有充分证据证实。所以,南苏丹当局宁愿另辟蹊径,选择使用其关系疏远的邻国的主要港口来运输石油,这已不是什么秘密。这是中国考虑进入的原因。
文章称,中国在相当短的时间里就成为非洲最大商业伙伴,中国和非洲大陆之间的贸易额在2013年达到了2000亿美元。迄今为止,这种贸易关系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这几类商品上。但中国现在目光盯上了一个可能更大的“肥肉”: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迅速增长的消费市场。预计未来几年这一地区的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将迅猛增长,有些国家现在处于领先地位,譬如埃塞俄比亚——近几年该国经济一直呈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对中国来说,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一块充满商机的真正绿洲。美中不足的是,这些国家中多属于内陆国家,基础设施很差。正如奥巴马总统对《经济学家》记者所说的:“现在从内罗毕送一船货物到阿姆斯特丹,比送那些货物到非洲许多地方还容易。”
文章说,中国政府的观点恰好与奥巴马总统的看法一致,这也可以解释近几年中国的承包商和国有企业为何一直在非洲大陆各地大力投资港口、铁路和公路项目。仅去年一年,中国就承诺提供50亿美元帮助改造肯尼亚铁路系统。在坦桑尼亚,中国承诺在达累斯萨拉姆援建一个巨大的物流中心。
与这些项目相关联的是在肯尼亚沿海拉穆地区建一个更宏大的合资项目。在拉穆地区,中国通信建设集团已投资建设一个数十亿美元的港口和运输枢纽,旨在将东非的内陆市场和石油生产国(譬如南苏丹)与该沿海地区联系起来。拉穆港到南苏丹和埃塞俄比亚的运输项目将包括建设一条连接东非石油到肯尼亚的一个新的炼油厂的新管道、超过1500英里的新铁路和公路建设、以及3个新的国际机场,等等。
所有这些项目对东非地区的经济增长都很重要——但它们也成为极易受到攻击的目标。
最近拉穆地区局势动荡——可能是由恐怖组织索马里青年党造成的——已令拉穆港到南苏丹和埃塞俄比亚的运输项目处于搁置状态——而且使中国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文章认为,对中国的承包商和投资者来说,肯尼亚尤其存在一些安全挑战。索马里青年党切齿痛恨肯尼亚政府在非盟主导的索马里维和行动中的作用,因此不止一次针对该国实施恐怖袭击。去年对内罗毕西门购物中心实施的致命袭击尤为突出,但这只是肯尼亚和该恐怖组织之间正在进行的冷战中的一次。
肯尼亚政府也在努力争取吸引中国游客。但青年党的旅游手册中对这个问题写得相当清楚:“肯尼亚现在正式成为一个战争地区,如有人想到这个国家游玩,那将陷自己于危险中。”
文章称,中国一直对在非洲进行帝国式过度扩张的指控很敏感,不过,由于东非各地到处都有中国承包商和游客,中国会接受其公民成为恐怖分子和分离主义者袭击的目标吗?其最近在南苏丹的行动表明,答案是不会。(编译/宋彩萍)
【延伸阅读】美媒:中国派700名军人赴南苏丹保护油田工人
参考消息网9月11日报道 美媒题为《中国在南苏丹部署军人以保卫油田和工人》的文章称,南苏丹总统的发言人9日说,中国开始向联合国南苏丹维和部队派出700名军人,以护卫该国油田,并保护中国的工人和设施。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9月9日报道,南苏丹总统发言人说,预计将这个中国步兵营空运到南苏丹的联合省和上尼罗省需要数天时间。目前仍由南苏丹政府控制的所有还在运作的油田都位于这两个省境内。
虽然中国军人由联合国指挥,不过从他们进驻南苏丹可以看出,为了确保本国在非洲的工人和资产的安全,从而为国内消费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中国所进行的努力大幅提升。
联合国官员说,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向联合国维和部队派出一个营的兵力。此前,中国曾向马里派出300多名维和官兵,以保护在加奥建设一处联合国营地的中国工程师。
国有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一家负责南苏丹大量油田运营的合资公司拥有41%的股权。这家公司还运作油气输出管线,将原油输送到相邻的苏丹,再到位于红海之滨的苏丹港。
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由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最多时包括12500名军人和1323名警察。截至7月31日,该特派团总共有11389名军人、警察和军方联络官。
这些联合国维和人员可以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来保护石油设施内面临危险的平民。南苏丹总统发言人说,一旦遭受攻击,中国军人“做好了战斗的准备,能够予以还击”。
近几年来,整个苏丹地区一直局势动荡,不时发生中国工人遭绑架的事件。
2012年,苏丹反政府武装在南科尔多凡州绑架了20多名中国工人,并要求中国政府利用自身的影响力迫使苏丹政府停止对反政府力量的进攻。
去年12月,中石油从南苏丹的油田撤出97名中国工人。
2014年7月29日,中国第十二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官兵被授予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以表彰他们在黎南部维和行动中所作出的贡献。新华社发(赵琳摄)
【延伸阅读】中国向南苏丹增派维和人员是调整“不介入”政策?
资料图片:4月4日,在南苏丹瓦乌市机场,中国第十二批赴南苏丹维和部队前期抵达人员欢迎最后一批抵达的12名官兵。新华社发(宋戈摄)
参考消息网6月19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同意向南苏丹增派维和人员,从而显著加强了在这个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的安全姿态。在南苏丹冲突中,几次停火都以失败告终。中国承诺将增派一支数百人的部队加入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从而使这支力量的总人数在今后几个月里增加到大约2万人。此举加强了中国的策略调整,从不介入转向了主动缔造和平。
美国世界政治评论网站6月17日刊文称,中国历来奉行不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政策。中国在全世界最动荡的一些地区展开了经济投资,但中国政府通常避免卷入当地冲突。以往,中国完全把南苏丹这样的国家视作中国利益的战略经济舞台。而如今,持续动荡导致南苏丹的石油产量下降,使基础设施建设陷入停顿,可能会危及在这个新国家今后数十年的长期投资和利益。
文章称,中国以往专注于经济机遇和获取农矿产品的可能性,不关心当地的问题。此次决定增派维和人员,是改变上述态度的最新迹象。
文章称,自从2005年签署结束内战的《全面和平协议》以来,尤其是南苏丹独立以来,中国的介入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掠夺者”变成了合作伙伴。除了石油领域的投资之外,中国还在农业、公路、铁路和能源领域投入了巨资,以期改善这个新国家薄弱的基础设施。中国还推动与南苏丹民间机构展开对话,以求找到应对南苏丹安全和发展挑战的办法。如今,南苏丹生产的石油大部分供应中国,国有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影响着南苏丹相当大一部分的石油生产能力,比欧盟和美国石油投资份额的总和还要多。
文章认为,鉴于暴力活动的结束遥遥无期,南苏丹的稳定与中国的经济利益休戚相关,中国在以结束内战为宗旨的磋商中发挥着前所未有的外交作用。中国外交官是整个谈判过程中的重要调停人和谈判代表,与西方和非洲外交官共同致力于成功实现停火。中国甚至向主导谈判的非洲区域性组织的监督停火行动进行了资助。
文章称,由于南苏丹冲突持续不断,中国传统的不介入政策的局限性显露无遗。中国之所以调整角色,是因为意识到在南苏丹动荡和社会落后的情况下,不可能充分开发南苏丹的石油资源。
文章认为,就目前而言,南苏丹是中国实施干预和调停冲突的个案。这是中国在一个具有资源利益和稳定利益的国家施展外交影响力的绝无仅有的机会。尽管中国介入南苏丹的总体动机并未改变,经济目标也仍然是稳定获取石油,但却改变了用以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北京不断坚称自己不会卷入非洲的内部事务,但其最近的做法表明中国已经意识到,无法把石油保障与政治和社会动荡分割开来——这两者永远交织在一起。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