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专家:美“亚太再平衡”战略不会弱化

参考消息

关注

参考消息网12月2日报道 西太平洋地区是新世纪世界政治经济的中心,因而也是大国博弈聚焦的地区。这里不仅是指中美之间,还包括印度、日本和俄罗斯。印度正在不断深入地介入亚太事务,印度与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在安全方面的合作正在日益加强。日本的野心很大,安倍提出的“自由和繁荣之弧”本质上是“大东亚共荣圈”构想的翻版。澳大利亚是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仅次于日本的战略盟国,成为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支点。然而,真正影响、破坏本地区安全和稳定的仍将主要是美国,它虽然实力下降,但正在竭力保持它的霸主地位。

由此可见,各种势力在这个地区的博弈是长期的。随着美国经济不断复苏,不断增加对本地区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投入,以及中国日益强大、印度向前发展、日本军力不断增强、俄罗斯对亚太日益重视,各大国在本地区范围内围绕政治、安全和经贸方面的博弈将会继续呈上升趋势。

美国中期选举之后奥巴马政府会不会调整或弱化“亚太再平衡”战略?我的看法是不会。理由有三:

第一,“亚太再平衡”战略是美国全球战略重点转向亚太的核心,也就是新时期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不会轻易改变。奥巴马在北京参加APEC会议后,11月15日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演讲中说:“美国在亚太的领导地位将永远是我的对外政策的基本重点。”他还强调说:“应对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挑战,不会分散我们介入亚太地区,我们正在加强这种介入。”这就是奥巴马宣布的今后两年的亚太政策。

第二,中期选举后共和党掌控国会两院,对奥巴马政府的制约主要是国内政策方面,外交权仍在总统手里。今后两年,奥巴马在内政上难有作为,他会想在外交上留下一笔遗产,而“亚太再平衡”战略是其“杰作”。

第三,更重要的是,共和党对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是支持的,而且更激进,主张要增加军费,加强在亚太的军事部署。(作者为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钱文荣)

【延伸阅读】专家:美“亚太再平衡”战略影响中国海上安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近年来,美国不断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图为今年3月31日,美韩“双龙”联合军演现场,这是近年来美韩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演习之一。(资料图片)

参考消息网12月2日报道 2012年,奥巴马政府正式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这是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在深刻总结两场战争教训基础上实施的最为重大的一次战略调整,目前已对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我们的海上安全形势构成了严峻挑战。

首先,美在西太平洋的战略部署加剧了地区军事对抗,对中国构成较大的军事压力。美国围绕“亚太再平衡”采取的战略调整措施引发了地区一系列连动反应,导致西太平洋地区海上斗争更加激烈。

其次,美国巩固军事同盟加剧了地区海上地缘形势的恶化,对中国形成更严的围堵态势。在美国的战略设计下,环绕中国的各个海洋方向都布下了棋子,形成了针对中国的严密封锁网。未来中国海军兵力进出大洋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再次,美国对地区事务的介入加剧了海上矛盾复杂化,导致地区海上热点问题频发。美在“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导下采取偏袒政策,机会主义成分上升,在岛屿主权、海洋权益争端等问题上采取更为强硬的态度。应当说近年来在中国周边发生的一系列热点问题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导致地区海上矛盾更加复杂。

第四,西太平洋海上军事活动日益频繁,管控危机和预防海上意外事故的压力进一步增大。随着战略地位不断上升和海上斗争的加剧,西太平洋已成为当今世界海空兵力活动最为频繁的海域之一。

当然,美国的亚太战略客观上也存在有利于地区稳定的一面。首先,西太平洋地区的稳定事关美国的国家利益。尽管美国战略出发点是为维护其世界霸权地位,但西太平洋地区的稳定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地区各国的根本利益所在,谁搞乱了西太平洋也就搞乱了自己。因此,维护西太平洋地区的稳定也是美国“再平衡”战略的出发点之一,美国在确保主导地位的同时,不会轻易允许任何国家做出破坏地区稳定的事。其次,美国从地区稳定大局出发,愿意加强与中国的交流与对话。美国近年来与我们在海上军事安全、环太平洋演习、制定海上行为规范等方面采取了较为积极的态度,这对于避免战略误判、防止海上意外事故,特别是避免中美过早战略摊牌、维护我海上发展战略机遇期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为海军原副参谋长 廖世宁)

(2014-12-02 11:53:42)

【延伸阅读】美防长: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不是为了遏制中国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左)参加华盛顿思想论坛(照片来源:美国国防部)

参考消息网10月30日报道 外媒称,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29日说,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不是为了遏制中国。

据美国之音电台10月29日报道,哈格尔当地时间29日在阿斯彭研究所和大西洋月刊举办的第四届华盛顿思想论坛上就美中竞争关系发表看法:“我们对亚太再平衡战略作出了说明,这个再平衡不是为了试图遏制中国,也不是为了削弱中国,美国并不想让中国被削弱。我们一直是一个太平洋的大国。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有很强的义务,包括一些条约上的义务。我们在这一地区也有经济利益。我们可以合作,我们要确保空中和海上通道自由畅通。这是美国的利益,也是世界的利益,并且不仅仅是世界的经济利益。”

哈格尔说,美中之间的确有分歧,但是在更多的领域可以达成共识,应该把重点关注可以合作的方面。

哈格尔还强调了个人关系的重要性。他说,他几星期前与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在美国会面,这样的个人关系具有像润滑剂一样的帮助:国家永远为了自身利益而作出回应,这是可以预期的;良好的个人关系虽然不能改变国际政策,但是能让国际问题处理起来更加容易。

(2014-10-30 08:28:56)

【延伸阅读】美前高官批亚太再平衡战略:军事色彩浓且遏华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9日出席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研讨会时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提出批评。 中新社发 张蔚然 摄

中新社华盛顿6月9日电 (记者 张蔚然)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9日在华盛顿直截了当地批评“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称其军事色彩浓厚,并在含蓄地传递遏制中国的信息。

布热津斯基在卡特政府时期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曾亲自参与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卸任后是华盛顿著名的外交智囊之一。他当天在出席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研讨会时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提出批评,称自己从这一概念提出之日起就对其持某种保留态度,现在依然如此。

布热津斯基将美国转向亚洲和亚太再平衡放在中美关系背景下分析。他表示,自己在刚读到“转向亚洲”这一概念的时候,就在想中国人将会做何种解读。他连用四个“为什么”来表达对这一概念的疑虑,“为什么要在阿富汗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如此着重强调‘军事转向远东’的意义,为什么把重点放在这方面?为什么要在海洋和领土争议问题上含蓄地传递遏制中国的信息?为什么不直接说美国自1905年调停日俄战争以来就是远东的一部分,现在和将来也是远东的一部分?这么说既真实准确,又能达到目的。”

布热津斯基说,美国没有必要总是强调航空母舰和军事人员等亚太地区新部署,这些都对外传递了“强硬信息”。

近期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西点军校发表演讲,谈及中国和地区秩序问题,表示中国的经济崛起和军事力量令邻国担忧,以及南海主权争议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布热津斯基认为,奥巴马的表述体现出美国对中国在世界上发挥角色的某种“矛盾心理”,美国在这方面的表态应该更加“仔细小心”。

在对美方战略表达疑虑的同时,布热津斯基注意到中国媒体对美国的负面报道在增加,常常看到一些报道批评美国自大放肆。对此,他表示担忧,认为这种做法加深了中美互疑和两国关系的不确定性。(完)

(2014-09-29 10:26:31)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