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称东南亚海盗猖獗:抢劫油轮卖钱 手段愈发暴力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1月21日报道 日本《外交学者》1月15日发表文章,题目为《2014年,75%的海盗袭击发生在亚洲》,作者为普拉尚特·帕拉梅斯瓦兰,全文编译如下:
国际海事局最新发布的报告称,全世界约75%的海盗和海上抢劫发生在亚洲。
根据国际海事局的数据,去年全球有245起海盗抢劫事件(包括未遂案件),其中183起发生在亚洲的水域。这一数据在14日被媒体广泛报道。
国际海事局尤其强调,在所有发生的有记录的海盗袭击事件中,在东南亚沿海针对小型油轮的袭击急剧增多,从2013年的12起增加到2014年的21起。国际海事局局长波滕加尔·穆昆丹在国际海事局网站发表声明说:“全球劫持船只事件的增多主要是因为在东南亚沿海劫持油轮事件增多。”“有武装的窃贼和强盗为了能源而攻击这一地区的小型油轮,他们特别想要船用柴油和汽油,到手之后可以立即出售。”
2014年,东南亚地区的海盗袭击事件有141起,其中多数发生在印度尼西亚水域。这一数字高于2013年的126起。
国际海事局指责该地区的一些国家(尤其是印度尼西亚的海警和马来西亚的海上执法机构)在一些热点地区应对和阻止海盗事件上力度不够,国际海事局警告说,很多窃贼水平很低,他们使用枪械和大刀,如果不继续对他们严打,他们今后会越来越暴力,这将造成很大危险。
穆昆丹说:“在海盗更大胆之前,追捕这些强盗并把他们绳之以法非常重要。”
东南亚有重要的船运水路,比如南海和马六甲海峡,全球贸易的一半左右和全球石油供应的三分之一都在这里经过。虽然近几年沿海各国在打击海盗方面有效地加强了地区合作,但是国际海事局的数据还是表明,在这一区域发生的海盗事件还是在令人担忧地增长。
虽然亚洲明显是全球海盗事件发生的热点地区,但是国际海事局强调,就全球而言,总体上形势还是好的,2014年有记录的海盗袭击事件比2011年索马里海域海盗猖狂的时候减少了44%,是200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编译/李伟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打击海盗。
【延伸阅读】海地龟岛:海盗聚集地的岛民生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参考消息网11月25日报道 海地龟岛位于海地岛西北岸,是17世纪海盗盛行时的聚集地,电影《加勒比海盗》也曾经多次提起过它。如今,龟岛上民众生活艰难,很多人温饱尚难解决,大批学龄儿童无法入学。图为当地工人离开海岸前去修理一艘破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龟岛,即托尔图加岛(Tortuga Island 法语作Ile de la Tortue),是一座加勒比海岛屿,位于海地西北部岸外,在十七世纪曾经因为“海盗兄弟”名噪一时。1492年,当哥伦布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他看到这里有很多海龟,于是他就将这里起名为托尔图加。托尔图加在西班牙语里就是海龟的意思。图为海岸边的小男孩,就像龟岛其他小孩一样,他们都没能享受上学的权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西班牙人在17世纪发现了更有开发价值的美洲大陆的黄金白银以后,就抛弃了这个小岛。法国人于是就将他们的犯人流放到这个岛屿上。为了生存,这些流放的法国人不得不向当地的印第安人学习猎狩以维持生存,并且与印第安人通婚。这样,在这个没有欧洲政府管辖的小岛上,渐渐的发展成了一个混合型的小型社会,法国人与印第安人倒也能和睦相处。图为当地儿童用瓶盖制成的眼镜。据海地政府宣布,有23000学龄儿童生活在龟岛,但有10000名儿童没能入学。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然而,西班牙人又想起了这座岛屿,他们又杀了回来,开始对这个岛屿进行大清洗。印第安人由于抵抗能力差,所有人都被杀死了。但是法国人有着与西班牙人相当的武器,所以他们利用自己的团结以及对于地形的熟悉战胜了西班牙人,将西班牙人逐出了这个小岛。从此以后,这个地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遇难者、流浪汉、海盗以及罪犯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他们在海上也变得越来越有势力。图为由于当地棺材制作者竞争很大,为了吸引客人,有些人将棺材摆在他们自己的前院。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随着人口的增多与混杂,社会内部的矛盾渐渐显露出来。本来最初来到这个岛屿上的主要是法国人,但是后来越来越多的英国人来到岛上,并且逐渐取得了岛屿的控制权,将法国人排挤出了权力集团。法国人不甘心,几次密谋夺权没有成功,干脆还被英国人赶出了小岛。但是法国人并不甘心失败,于是在1640年,他们在法国驻圣克里斯托弗岛总督的支持下,组织了一支军队重新占领了托尔图加岛,将英国人驱逐了出去。图为两名男子正在看手工棺材。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此后的十年,在法国人的治理下,这里出现了一段稳定和繁荣的时期。但是十几年以后,这里再次陷入了混乱,争斗的结果使这个地方的海盗逐渐转移到了其它地方,牙买加的罗亚尔港最后终于取代托尔图加成了新的海盗之城。图为当地儿童帮助他们的父母做木炭。森林采伐在当地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电影《加勒比海盗》系列中也有描述龟岛的场景。图为当地的木船,当地民众说他们在等待12月的时候前往巴哈马和迈阿密海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由于降雨稀少,没有工作,这对当地的情况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龟岛森林资源很丰富,但当地农民为了生存需要不得不砍伐森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种露天厨房作为政府应急社区的一部分在龟岛正越来越多。妇女们为村民做饭并卖出去,但据当地妇女反应,现在的措施还没办法满足需求,而且她们已经有6个月没领到酬劳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种露天厨房作为政府应急社区的一部分在龟岛正越来越多。妇女们为村民做饭并卖出去,但据当地妇女反应,现在的措施还没办法满足需求,而且她们已经有6个月没领到酬劳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降雨稀少、没有工作,这对当地的情况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海地总理 Laurent Lamothe今年访问该地之后,龟岛修建起了一些建筑,作为应急响应计划的一部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地居民称,目前耕种和渔业根本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政府为当地修建了这个路灯杆。一些人也说悲惨的遭遇或许能使他们从政府那里得到些补助。
(2014-11-25 19:39:00)
【延伸阅读】索马里人不做海盗改打渔 获丰收
索马里海盗猖獗令过往商船头疼不已,却给了当地和邻国肯尼亚渔民一份惊喜:先前频繁出没索马里沿海非法捕鱼的大型商业渔船如今被海盗逼退,渔民们因而喜获丰收。当地时间2014年11月24日,索马里摩加迪沙,一名渔民头顶锤头鲨从港口前往鱼市。索马里的海岸线长达3025千米,捕鱼业在该国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
当地时间2014年11月24日,索马里摩加迪沙,渔民头顶鳐鱼从港口前往鱼市。渔民们说,卖掉这些鱼能让他们每人赚上12美元,这种收入在当地已经算份不错的工作了。
“由于海盗吓走了来自其他国家的渔船,现在鱼多了不少。”肯尼亚濒临印度洋的马林迪市海洋协会会长阿什曼·赛义夫说。图为当地时间2014年11月24日,索马里摩加迪沙,渔民头顶锤头鲨从港口前往鱼市。
渔民们收入见长,生活改善,新置渔船和捕鱼工具逐渐多起来。梭鱼、高头鱼等先前已几乎销声匿迹的种类如今又现踪影。图为当地时间2014年11月24日,索马里摩加迪沙,渔民头顶箭鱼从港口前往鱼市。
梭鱼、高头鱼等先前已几乎销声匿迹的种类如今又现踪影。图为当地时间2014年11月24日,索马里摩加迪沙,海滩上的渔民。
一些索马里渔民也表示,如今捕鱼比先前容易许多,而这意味着市场上的鱼更便宜、普通百姓更能吃得起鱼。图为当地时间2014年11月24日,索马里摩加迪沙,渔民头顶箭鱼从港口前往鱼市。
图为当地时间2014年11月24日,索马里摩加迪沙,渔民头顶箭鱼从港口前往鱼市。
(2014-11-27 11:45:28)
【延伸阅读】中国海军指导被护商船反海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9月19日,在亚丁湾海域,“振华26”号商船的船员进行反海盗演练。当地时间9月19日,中国海军第15批护航编队特战队员在被护中国籍商船“振华26”号上进行随船护卫,并指导被护商船进行反海盗演练。新华社记者梁舜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9月19日,在亚丁湾海域,中国海军第15批护航编队特战分队队员给“振华26”号商船的船员讲解反海盗过程中的动作要领。新华社记者梁舜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9月19日,在亚丁湾海域,“振华26”号商船的船员进行反海盗演练。新华社记者梁舜摄
(2013-09-20 11:30:00)
【延伸阅读】中美海军举行联合反海盗演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8月24日至25日,中国海军第十四批护航编队与同在亚丁湾海域执行任务的美国海军梅森号导弹驱逐舰举行中美海上联合反海盗演练。图为中国海军哈尔滨舰主炮进行“对海攻击”。 新华社记者饶饶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8月24日至25日,中国海军第十四批护航编队与同在亚丁湾海域执行任务的美国海军梅森号导弹驱逐舰举行中美海上联合反海盗演练。图为美海军海鹰直升机在哈尔滨舰降落。新华社记者饶饶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8月24日至25日,中国海军第十四批护航编队与同在亚丁湾海域执行任务的美国海军梅森号导弹驱逐舰举行中美海上联合反海盗演练。图为中美双方特战队员在哈尔滨舰上进行轻武器射击演练。新华社记者饶饶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8月24日至25日,中国海军第十四批护航编队与同在亚丁湾海域执行任务的美国海军梅森号导弹驱逐舰举行中美海上联合反海盗演练。图为中美双方特战队员交流自身轻武器的特性。新华社记者饶饶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8月24日至25日,中国海军第十四批护航编队与同在亚丁湾海域执行任务的美国海军梅森号导弹驱逐舰举行中美海上联合反海盗演练。图为中美双方特战队员驾驶小艇对充当被劫持商船的微山湖补给舰实行“武力营救”。新华社记者饶饶摄
(2013-08-26 09:19:28)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