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俄民众为斯大林和沙皇点赞:爱国楷模 英明统帅

参考消息

关注

参考消息网1月23日报道 俄罗斯《导报》1月21日发表题为《俄罗斯人既赞斯大林也赞沙皇》的报道称,列瓦达中心表示,俄罗斯人对约瑟夫·斯大林的积极评价达到了有调查以来的最高程度:52%的受访者认为,他在国家历史中起到了“绝对正面”或“非常正面”的作用。30%的人持相反观点。而在评价其他历史人物的作用时,同样有52%的受访者认为,沙皇尼古拉二世对俄罗斯功大于过。同时,肯定列宁的人占了36%,认可叶利钦的仅有11%。

列瓦达中心副主任阿列克谢·格拉日丹金认为,俄罗斯人对斯大林的褒奖首先与打赢伟大的卫国战争有关:“自庆祝这一战争胜利60周年以来,斯大林在民众中的口碑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人缅怀他作为最高统帅的功绩,提及镇压时期的次数则越来越少。同时,“1980年前成年的”老一辈对斯大林的评价历来更高,但如今“在苏联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人日渐稀少”。

政治心理学家叶连娜·舍斯托帕尔指出,俄罗斯人的思想正在发生复杂嬗变,人们在媒体影响下形成了南辕北辙的价值评判标准。例如,对斯大林和尼古拉二世的评价出奇的相近。赞扬斯大林首先是由于民心思定,他民族之父的角色令人联想到现任总统的形象。而尼古拉二世则是君主和爱国的楷模,代表了爱国主义和东正教等传统价值观。两者恰恰都体现了俄罗斯社会当前阶段的诉求

前总统办公厅内政管理局局长、政治学家康斯坦丁·科斯京表示,上世纪中叶,一些西方研究者称斯大林为“红色君主”,意指他改变了意识形态,但保留了等级制度和专制政体。但这未必会对今人评说斯大林的功过是非产生大的影响。同时,认为仅凭这一点就能窥见民意和他们的基本价值观就大错特错了。这位专家认为,要了解和评估民意,需提供更长的历史人物名单,如“苏共中的基洛夫和古比雪夫,斯大林时期的朱可夫元帅和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编译/胡丽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1945年2月11日,英、美、苏三国首脑丘吉尔(左)、罗斯福(中)和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结束后合影。

【延伸阅读】苏联俄罗斯五次出兵他国的旧照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56年10月,匈牙利爆发“十月事件”,在首都布达佩斯,人们围在一尊被拆毁的斯大林雕像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匈牙利十月事件是1956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发生在匈牙利的由群众和平游行而引发的武装暴动。在苏联的两次军事干预下,事件被平息。事件共造成约2700匈牙利人死亡。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历时13天的事件给匈牙利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据不完全统计,经济损失200亿福林,相当于匈牙利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三。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56年11月22日,在得到匈牙利方面将纳吉等人送回各自家中并保障其安全的承诺后,南斯拉夫同意纳吉等人离开使馆。可是,纳吉等人坐的车刚驶离使馆就遭到苏军的劫持,1956年11月23日纳吉被送至罗马尼亚,软禁在靠近布加勒斯特的斯那科夫政府别墅。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58年1月28日,“纳吉案件”的审理在布达佩斯正式拉开帷幕。纳吉被指控犯有“发动并领导阴谋推翻人民民主制度的罪行和叛国罪”。1958年6月16日,媒体公布了《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关于判处纳吉·伊姆雷和他的同谋者死刑和徒刑的公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捷克斯洛伐克国于1968年1月5日,在国内开始了一场运动。这场运动因当年8月20日苏联及华约成员国武装入侵捷克而告终。这次军事入侵导致了约有10万人左右的难民潮,其中包括了许多精英知识分子。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次代号为“多瑙河”的军事行动是苏军的一次典型方面军群进攻战役。西方向主攻,西南方向配合,共动用4个方面军下属的1个坦克集团军和4个多兵种合成集团军26个师约30万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8年8月21日,苏联坦克和装甲车涌进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名捷克斯洛伐克公民站在华沙条约组织入侵布拉格的坦克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9年1月16日,查理大学的学生扬·巴拉夫为抗议军事干预和改革的倒退,企图自焚。3月,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冰球锦标赛上,捷克斯洛伐克队战胜了苏联队,这个消息传到国内后,众多的国民走上街头,拍手称快。此后,又出现了在布拉格围攻苏联航空公司办公点的事件。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9年4月,古斯塔夫·胡萨克接替杜布切克就任第一书记,继续实行“正常体制”,至此,运动宣告结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79年阿富汗战争原称“阿富汗战争”,1979年12月末,苏联入侵阿富汗导致的长达10年的战争。这次入侵被认为是苏联对外政策的重大失败。图为本·拉登(右一)在战争期间与阿富汗士兵交谈。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78年,人民民主党激进分子推翻阿富汗政府,暗杀了第一任领导人,由党总书记塔拉基出任国家元首,但在1979年9月又被其副手部长会议主席阿明所取代。同年12月27日,苏联人支持的另一名左翼分子巴布拉克·卡尔迈勒在政变中上台。图为苏军在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前留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卡尔迈勒推行俄国化的企图遭到武装反对时,他要求并接受苏联援助,对反对派进行镇压,导致阿富汗战争的爆发。苏联入侵阿富汗导致的长达10年的战争,战争至1989年2月结束,这次入侵被认为是苏联对外政策的重大失败。图为苏军撤离阿富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08年4月,格鲁吉亚传出可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消息。双方冲突也因此一触即发。当然实际上俄格交恶的真实原因是美国不断介入高加索地区,影响了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利益,而格政府与美国政府的合作加深了俄罗斯的担忧。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08年8月7日深夜,格鲁吉亚出兵突袭南奥塞梯,并宣称包围了首府茨欣瓦利。8日凌晨,格鲁吉亚军队进入南奥塞梯控制区,并对茨欣瓦利市进行炮击,使冲突地区局势骤然恶化。紧接着,俄第58集团军和第74空降兵师的部分军队逾万名士兵相继借道北奥塞梯开进南奥塞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随后双方军队展开激烈交火,俄罗斯对格鲁吉亚本土展开空袭。随后,阿布哈兹地区也被卷入到战争状态。到8月10日,格鲁吉亚向俄提出停火外交照会,双方于13日原则上停火。数天以后,据俄罗斯电视台26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已签署命令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8月27日,格鲁吉亚外交部对此作出正式回应,宣布将降低同俄罗斯的外交关系级别,撤回格鲁吉亚驻俄使馆的绝大部分外交人员。8月28日,格鲁吉亚通过与俄罗斯断交的决议,9月2日,格鲁吉亚正式宣布同俄罗斯断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名格鲁吉亚人正抱着亲友的尸体哭泣。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俄军押送被俘的格鲁吉亚士兵资料图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俄军士兵看押格军俘虏。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格鲁吉亚兵败如山倒。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绝对力量之下,民众的呼声也是微弱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被摧毁的格鲁吉亚坦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格鲁吉亚用轿车运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格鲁吉亚士兵的美式装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俄军装甲车经过在战火中遭袭的房屋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汽车驶过被击中的树林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空中打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受伤的格鲁吉亚军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格鲁吉亚地面部队撤退中遭俄空军穷追猛打。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格鲁吉亚城市附近军事基地遭到俄军打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格鲁吉亚军队紧急应对俄军空袭。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4年3月,克里米亚地区的巴拉克拉瓦,大批俄罗斯军队装甲运输车辆集结。代行乌克兰总统职责的乌议长图尔奇诺夫1日晚下令乌克兰武装力量进入完全的战斗准备状态,两国开战在即。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法新社报道,2014年俄罗斯议会上院主席Matviyenko暗示,俄罗斯会派遣一支“有限的”部队进入乌克兰。这种说法类似于苏联在1979年入侵阿富汗。目前尚不得知具体的部队人数,俄议员表示这将由普京决定。图为在乌克兰边境等待的俄罗斯军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俄罗斯部队在克里米亚。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俄罗斯部队在克里米亚。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俄罗斯部队在克里米亚。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俄罗斯部队在克里米亚。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俄罗斯部队在克里米亚。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俄罗斯部队在克里米亚。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俄罗斯部队在克里米亚。

(2014-10-09 07:57:15)

【延伸阅读】斯大林格勒保卫战70周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月2日,在俄罗斯城市伏尔加格勒(原名斯大林格勒),一名女子观看纪念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的转折点之一,交战双方为苏联军队和德国军队。战役从1942年7月开始,至1943年2月2日以苏军胜利结束,苏德双方总伤亡人数估计超过200万人。1月31日,伏尔加格勒市决定,将在每年中的6个二战纪念日暂时更名为“英雄城市斯大林格勒”。新华社/法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月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俄西南部城市伏尔加格勒参加为纪念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70周年而举行的活动时参加敬献花圈仪式。新华社/路透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月2日,在俄罗斯西南部城市伏尔加格勒,俄总统普京参加为纪念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70周年而举行的活动时为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献花。新华社/法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月1日,在俄罗斯城市伏尔加格勒(原名斯大林格勒)郊外,一名男子来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阵亡苏军将士墓地献花。新华社/法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月2日,在俄罗斯城市伏尔加格勒(原名斯大林格勒),士兵们参加纪念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新华社/法新

(2013-02-03 11:31:00)

【延伸阅读】寻访斯大林格勒的印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是一座依水而建的城市,连接着伏尔加河与顿河。但似乎更让其闻名于世的是那场惨烈的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虽然硝烟已同其曾用名斯大林格勒一样随风而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建的伏尔加格勒全城有近百座纪念碑和雕像,供人们凭吊和瞻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此战后苏联开始逐步掌握战略主动权。德苏双方在城里展开激烈巷战,有些重要据点被反复争夺,其中第一火车站先后13次易手。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之一,双方伤亡估计约二百万人。图为一对情侣在马马耶夫岗相拥。位于伏尔加格勒市内的马马耶夫岗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主战场。山岗最高处耸立着高85米、手擎利剑的“祖国母亲在召唤”的巨型雕像,气势雄伟,被视为伏尔加格勒市的象征,也是俄罗斯的象征之一(新华视界?图/文:金良快)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辆轻轨列车从马马耶夫岗下驶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位妇女向马马耶夫岗的烈士墓献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士兵从“祖国母亲在召唤”雕像旁走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换岗的士兵站在马马耶夫岗的烈士墓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马马耶夫岗的卖花妇女。俄罗斯人很喜欢花,街头还能见到24小时营业的花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是列宁雕像旁的无名烈士墓。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全景画纪念馆前的坦克。这些坦克都是当年使用过的,只是外壳重新喷过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几位男子站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全景画纪念馆前的坦克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位男孩在二战时使用过的大炮旁比划。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全景画纪念馆内的斯大林像。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全景画纪念馆旁边有一幢5层楼房的残垣断壁,大战时,全城房屋被毁,这是特意保留下来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位工人在5层楼房的残垣断壁旁施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89岁的老兵伊万诺维奇说,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时,全城都动员起来了,只有妇女和孩子留在后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位孩子在伏尔加河畔骑自行车,身后楼房上是“英雄城市”徽章。二战后,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基辅、敖德萨、莫斯科、明斯克等12座苏联城市获得“英雄城市”称号,布列斯特要塞获得英雄要塞称号。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伏尔加格勒市中心的一座纪念碑,上面写着这里埋葬着红色政权的英雄守卫者。

(2014-11-05 10:16:08)

【延伸阅读】前苏联的新年记忆

俄塔社用一系列照片回顾了苏联时期人们过新年的图景。图为1963年,莫斯科,新年庆祝活动的大厅。

1977年,克林姆林宫,俄罗斯圣诞老人和雪姑娘与儿童代表一起欢庆新年。

克林姆林宫里的新年庆祝活动。

克林姆林宫里的新年庆祝活动。

1983年,玩具店里的儿童。

格鲁吉亚第比利斯的新年庆祝活动。

1963年新年前,人们购买电视机。

1982年,爱沙尼亚的新年电视节目。

1964年,莫斯科,幼儿园里庆祝新年。

1985年,莫斯科,阿尔巴特街上的新年售卖会。

1984年,莫斯科圣诞老人与孩子们玩耍。

1965年,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安东诺夫AN-2飞机在新年交付使用。

1980年,阿勒泰地区,圣诞老人和雪姑娘。

1985年新年。

1985年,圣诞老人带领人们做体操。

1986年,拉脱维亚里加的圣诞老人。

(2014-12-30 08:36: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