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八大奇迹:纳粹掳走的琥珀宫或将再现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3月6日报道 西班牙《阿贝赛报》3月4日发表题为《琥珀宫之谜》的报道称,纳粹倒台后给世人留下了很多不解之谜,琥珀宫离奇消失一案就是其中之一。不过随着岁月的流逝,有关这些悬案的蛛丝马迹逐渐被人们找到,琥珀宫之谜或许很快就会解开。
原来位于圣彼得堡的琥珀宫通体用琥珀建成,1941年被纳粹占领军掳走,在战争结束后下落不明。70多年来,有关这些珍宝被毁还是被运至德国一直是一个谜。日前,一位德国退休研究人员宣称自己发现了琥珀宫的下落。
琥珀宫曾一度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据坊间传闻,18世纪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为了博得王后一笑,命人兴建了这座奢华的琥珀宫。后来其子腓特烈·威廉一世又将琥珀宫作为国礼送给俄国沙皇彼得大帝。二战时这一稀世珍宝让德国纳粹垂涎。琥珀宫被他们拆装运回当年属于德国领土的加里宁格勒之后,便消失无踪了。
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就在苏军对柏林发起凶猛反攻的同时,琥珀宫被纳粹头目埃里希·科赫运到了加里宁格勒的西部。二战结束后,东德的秘密警察曾经调查过琥珀宫的下落,却无果而终。后来也不乏职业寻宝人踏上寻找琥珀宫的道路,但最终都没有成功。
就在琥珀宫已经失踪超过70年的现在,68岁的德国退休研究人员卡尔-海因茨·克莱内宣布自己在原来位于西德的鲁尔工业区找到了琥珀宫的踪迹。具体来说,琥珀宫被埋藏在伍珀塔尔市的地下。克莱内认为当年科赫把琥珀宫运到了自己的家乡。
克莱内表示,伍珀塔尔市内建有大量地道和地下掩体,琥珀宫很可能就藏身其中。但是寻宝工作开销巨大,他带领的工作小组急需经费和设备支持,尤其是一台新的水钻机才能继续挖掘工作。对于寻宝工作而言,他微薄的退休收入只是杯水车薪。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琥珀宫仿制品。(图片源于网络)
【延伸阅读】二战罕见奇观:德军与美军并肩作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国《明镜》周刊2月24日发表了名为《当德国国防军和美国人并肩对党卫军作战》的文章,文中介绍了二战中最有戏剧性的一战-伊特堡之战,部分德军与美军联合,对抗党卫军。图为战后,美军士兵与反党卫军的德国国防军士兵握手合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篇报道主要节选自美国历史学家斯蒂芬·哈廷所著的《最后一战》一书。书中基于官方文件、回忆录和对亲历者的采访,翔实记述了发生在伊特堡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为数不多的美军、德国国防军同武装党卫军争夺的并非这座古堡,而是关押在那里的14位法国名人的生命。图为《最后一战》的封面。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伊特堡(Schloss Itter)是位于奥地利北蒂罗尔地区伊特村附近的一个古堡,其历史可追溯到13世纪。这座古堡在1943年到1945年间充当纳粹德国达豪集中营的外部关押点。党卫军在这里关押了一批法国名人作为人质,其中有两位法国前总理,爱德华·达拉第和保罗·雷诺,还有其他一些政要。图为1979年拍摄的伊特堡。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5年5月4日晨,这些囚犯发现自己事实上自由了:党卫军看守都逃跑了。但这些法国人仍身处险境。距离最近的一批美军仍然遥远,党卫军则在各地顽抗。走运的话,这些法国人会被再次逮捕,不走运的话,则会被枪决。图为1945年5月5日,在伊特堡附近活动的法国前首相达拉第(左)和前三军统帅甘末林将军(右) 。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囚禁在伊特堡的还有法国著名陆军上将 马克西姆·魏刚。图为1933年《时代周刊》封面上的魏刚。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法国前总理雷诺(左)和甘末林将军(右)在伊特堡被党卫军炮弹损毁的房间内合影。(德国《明镜》周刊网站)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名捷克厨师急忙骑自行车赶到了附近的小镇。在那里,他找到了德国国防军少校约瑟夫·甘格尔。这名军官和少数士兵加入了奥地利的抵抗运动。甘格尔当即决定向自己遇到的第一批盟军求援。图为帮助美军的甘格尔少校,照片由他的儿子拍摄,时间是在1944年盟军登录诺曼底之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甘格尔当即决定向自己遇到的第一批盟军求援。不久后,他就遇到了隶属于美军第12装甲师的约翰·李上尉。两人很快带领部队组成”联军“,驰援法国人。图中的最右者就是守卫伊特堡的美军“功臣”李上尉,他是二战中唯一一位指挥德国军人作战的美军军官。本图摄于伊特堡之战前2个月。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实际这支联军的实力十分有限,只有1辆谢尔曼坦克,14名美军步兵和10名德国国防军士兵,但他们面对的敌人却十分棘手。图为陈列于美国本土公园中的M4A3E8后期型谢尔曼坦克,李上尉在战斗中使用的就是这种坦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联军的对手是党卫军第17“古兹·冯·伯利辛根“装甲掷弹师。其名称取自德国16世纪著名雇佣兵指挥官-铁手骑士伯利辛根。该师的部分部队负责守卫伊特堡和附近的达豪集中营。图为17师的徽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击退了党卫军多轮进攻后,甘格尔少校为掩护法国前总统雷诺不幸牺牲,联军的弹药也即将耗尽。图为装备精良的德国党卫军士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危急时刻,意想不到的帮手突然出现,法国著名网球选手让·博罗特拉竟化妆成农民来帮助联军,帮他们指明了对面党卫军的阵地位置。图为网球赛场上的博罗特拉。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此时,党卫军正在古堡外集结,准备冲锋。突然间传来了坦克的履带声,第一辆前来驰援的美军谢尔曼坦克出现了。进攻者随即惊恐逃离,当晚,法国人被护送到比较安全的因斯布鲁克。参与保卫伊特宫的德国国防军军人则开始了战俘生涯。李上尉和他手下的美军回到了原部队。在后来的和平生活中,这名美军军官没有那么成功。婚姻破裂后他开始酗酒。1973年,守卫伊特宫的这位美国英雄54岁便辞世了。图为二战后期,西线战场上的美军谢尔曼坦克群。
(2015-03-05 16:28:00)
【延伸阅读】二战70年后 乌克兰再次成为废墟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5年2月26日报道称,在二战结束70年后,乌克兰这座欧洲城市再次成为废墟。图为在乌克兰顿涅茨克,一辆汽车残骸横亘在被炮火损毁的树木之间。编译/余诗泉(参考消息独家编译,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顿涅茨克机场附近,一家被严重损坏的旅馆伫立在废墟中。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战场中心地带,这座工业城市被毁楼群之间的一辆坦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顿涅茨克机场的一块路牌布满弹孔,周围的建筑可见爆炸形成的巨大的坑。
在顿涅茨克,一个落单的士兵站在被毁的旅馆旁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机场周边,被炮火轰击后的土地上随处可见倒塌的建筑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顿涅茨克机场仅存光秃秃的树木和弹痕累累的站牌。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经历数月战火摧残的一家教堂仍然残破的挺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部队撤军后,顿涅茨克机场一栋被毁坏的主楼。
乌克兰政府军和叛军都开始从前线撤军,双方有望达成和平协议,图为战后的顿涅茨克机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栋行政楼的屋顶在轰炸中完全被毁。
乌克兰东部两个城镇之间的道路上,一辆被毁的巴士。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机场的登机设施残骸,仅剩框架。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顿涅茨克机场的一名叛军士兵,部队陆续从该区域撤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顿涅茨克机场的一名叛军士兵,战争双方部队陆续从该区域撤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叛军的胁迫下,乌克兰战俘在顿涅茨克机场区域清理尸体和武器残骸。
经历数月的战火后,房屋倒塌,随处可见被残壁掩埋的士兵尸体,机场成为废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机场附近飞机头部的残骸,该区域是交战双方争夺最为激烈的地段。
经历数月战火的狂轰滥炸后,机场一架被毁的客机。
一架客机的残骸散落在机场周围,战争造成的损害程度由此可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顿涅茨克东部地区,一辆被烧毁的汽车残骸。
顿涅茨克机场的叛军士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战俘在叛军的监督下搜索残害。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顿涅茨克的废墟中,一栋布满弹痕的建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顿涅茨克机场附近的坦克残骸,坦克基座和炮塔已经完全分离。
乌克兰武装部队成员乘坐装甲运兵车撤出战场。
顿涅茨克,坦克沿着公路前行。
?顿涅茨克机场,一名叛军士兵走过布满碎片的地面。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被毁的顿涅茨克机场,一名抽烟的武装士兵正穿过废墟。
战俘在叛军士兵的命令下站成一排。
停火协定生效后,一台坦克里的叛军士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在二战结束70年后,乌克兰这座欧洲城市再次成为废墟的景象。
顿涅茨克,坦克沿着公路前行。
乌克兰政府军也开始撤出重型武器,图为士兵搭乘装甲运兵车撤离前线。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乌克兰政府军也开始撤出重型武器,图为士兵搭乘庄家运兵车撤离前线。
顿涅茨克,坦克沿着公路前行。
乌克兰政府军也开始撤出重型武器,图为士兵搭乘庄家运兵车撤离前线。
据官员称,重型火炮和100毫米口径机枪正从前线撤出。
(2015-02-27 06:52:00)
【延伸阅读】二战纪实照片:苏军攻克柏林惨烈照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大批苏联红军奔赴柏林前线,准备投入攻克柏林的战斗。指路牌上标明“西距柏林165公里,东距莫斯科1535公里”。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进攻前,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司令朱可夫元帅和各参战部队的高级军官正在进行沙盘演习,商讨攻克柏林的战役步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苏军共集中了白俄罗斯第1、2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等三个方面军270个师和骑兵师,20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14个空军集团军,共250万部队。图为特勒金中将、朱可夫元帅、马利宁上将和瓦伦丁·瓦伦尼科夫(左起)正在制定柏林战役的作战计划。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另配属2450架飞机、14200门火炮、1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当面之敌为德军?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总计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6个装甲师。共80万人,700门火炮和迫击炮,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342架作战飞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战役于1945年4月16日发起,先后突破奥得河、尼斯河防线。25日对柏林形成包围。图为高射机枪正在防空,确保运输道路的安全通畅。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苏军在对柏林的强攻中采取多路向中心突击,经激烈巷战,于 4月27日突入柏林中心区,29日苏军开始强攻国会大厦。3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1945年卫戍司令H.魏德林将军率部投降。1945年5月2日柏林会战结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5年5月9日德军统帅部代表W.凯特尔元帅在柏林签署向苏军和盟国远征军无条件投降书。整个战役,苏军共歼灭德军48万人,缴获火炮6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400余辆、飞机500架。图为红军攻入柏林郊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次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德军最高统帅部在柏林附近大量消耗苏军有生力量将战争拖延下去的图谋,标志着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和欧洲战事的结束。图为重炮抵达柏林外围阵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5年4月16日清晨,战斗以炮击揭幕,数以千计的大炮和喀秋莎火箭炮开始炮轰德军阵地,炮击持续了数天之久。日出前,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越过奥得河展开攻击。同日清早,乌克兰第1方面军也越过尼斯河展开攻击。图为复仇的炮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柏林上空飞行的苏军伊尔2强击机编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进攻失败。海因里希已预料到红军进攻,早于红军炮击前已经把第一道防线的兵力撤回。红军原本有意用143盏探射灯的灯光扰乱德国守军的视线,却因为早晨的浓雾而分散,反而让德军看清楚红军的编队。图为部队到达柏林城郊的位置。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而沼泽地亦妨碍了红军的攻势,还暴露在德军炮火之下,红军伤亡惨重。缓慢的推进令朱可夫感到挫败,他收到斯大林的命令,把原本计划直至有突破性进展才动员的后备军也投入战斗。到傍晚时,红军前进了大概6公里并取得一些地区,但德军防线仍然原封未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突破了德军第一道防御地带后,当天中午即进抵到德军第二道防御地带,但是,当苏军推进到该防御地带的枢纽泽洛夫高地时,却遭到德军的抵抗,德军凭借有利地形,顽强扼守每一条战壕,每一个散兵坑,给予苏军很大的杀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朱可夫不断增加突击力量,并将两个坦克集团军投入战斗,但几次进攻都被德军打退。1945年4月17日晨,朱可夫集中了方面军的几乎所有炮火,在猛烈的炮火准备后,近千辆坦克排成一列纵队向前推进,前面的一批坦克被击中起火,后面的顶走它继续前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苏军士兵高喊着口号向前冲击,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接着往上冲。此时防守在高地上的德军已是伤痕累累,最终经受不住苏军狂潮般的冲击,开始向柏林市区方向退却,1945年4月18日晨,苏军终于攻占了泽洛夫高地,歼灭德军近3万人,并继续向柏林城挺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日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先头部队第3突击集团军在库兹涅佐夫上将的率领下,抵达柏林近郊,使整个柏林城市区处于其榴弹炮和加农炮的射程之内。20日下午1时30分,苏军的地面炮兵群首次向柏林城内轰击。图为苏军攻入柏林地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南面科涅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强渡了尼斯河后,突破了德军在尼斯河的防御地带,尔后强渡了斯普雷河,前进了30公里。当朱可夫的部队在泽洛夫高地受阻时,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各坦克集团军首先从南面向柏林突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至1945年4月20日夜间,第3坦克集团军突入了柏林市南郊,第4坦克集团军也突进到柏林市西南郊。北面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于1945年4月18日发起进攻,至19日强渡了东奥德河,牵制住了柏林以北地区的德军“维斯瓦集团军群”的兵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至此,德军在奥德河——尼斯河的防御体系被苏军突破,苏军3个方面军昼夜不停地向前突进,开始对柏林实施合围。这时苏军已兵临柏林城下,希特勒决定德军统帅部撤离柏林,他本人则留下“与柏林共存亡”。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希特勒下令军事机关的所有参谋和文职人员都毫无例外地参加战斗,并决定对按兵不动的指挥官要在5小时内处决,对退却的官兵不仅要处死,还要在他们的尸体上挂起“逃兵”、“胆小鬼”、“他背叛了国家、玷污了德意志民族”的牌子示众。法西斯德国的象征?-?国会大厦就在眼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5年4月20日下午3点,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编制内的第3突击集团军第79军的远程炮兵首先向柏林开炮。经过近一天的战斗柏林接近地的德军防线被突破。德军防御部队在先前的战斗中遭到惨重损失已极度疲惫,无法阻挡占据优势的苏联红军的强大突击。图为红旗插上了国会大厦。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5年4月21日,近卫第2坦克集团军和第47集团军突破到柏林城下,由于道路狭窄,苏军调整战术,将坦克集团军和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协同起来准备肃清残敌。同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坦克部队也接近柏林防御圈。图为其他苏军战士对空鸣枪以示庆祝。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科涅夫将炮兵第10军、突击第25师、高射炮第23师加强给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歼击航空兵第2军担任空中掩护。同日,苏军从后方调来了大口径榴弹炮(如A19式122mm榴弹炮和B4式203mm榴弹炮)用于摧毁德军坚。图为战斗没完全结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5年至4月24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左翼部队与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柏林东南会合,切断了德军第9集团军与柏林的联系,并合围了该集团军。图为喀秋莎火箭炮准备发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5年4月25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从北面迂回柏林的部队与乌克兰第1方面军第4坦克集团军在柏林以西会合,从而完成了对柏林的合围。图为喀秋莎火箭炮齐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柏林以北地区的德军集团,也遭到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右翼部队的夹击,处境十分困难。同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所属近卫第5集团军西进到易北河,在托尔高地与西线美军第1集团军会师。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5年4月26日清晨,在柏林上空,苏军数千架飞机再一次投下了成千上万吨的炸弹和汽油弹。在地上,平均每英里已部署到近千门的各种火炮集中射击。轰炸和射击结束后,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派出无数个突击群和突击分队,从四面八方向市区突进。图为苏军攻入德国首相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由于有了斯大林格勒的经验,苏军战士们知道如何去攻占一个城市。苏军在进攻前首先用火炮和飞机对目标地域进行轰击,步兵在坦克和配有喷火器和爆破器材的工兵掩护下前进,从后院、地下室甚至地下铁道和下水道渗透进去,攻占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楼房。图为希特勒办公室的地球仪。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柏林是德军精心设防的城市,防御体系完整,工事非常坚固。越是接近市中心,苏军前进越艰难。坚固的楼房、隐蔽的地下室、地下铁道、排水沟壕等等,都为德军提供了发扬火力的支撑点。因此苏军不得不逐栋楼房争夺,逐条街道攻取,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图为大批德军投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此时希特勒仍抱有幻想,他对柏林守备司令魏德林说:“局势会好转的,我们的第9集团军即将到达柏林,同第12集团军一起,对苏军实施反突击,俄国人将在柏林遭到最惨重的失败。”柏林城防司令黑尔姆特·魏德林上将及其城防司令部人员于5月2日率部向苏军朱可夫元帅投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5年4月27日,苏军已攻入柏林市的第9区,凯特尔才给柏林打来一个道出实情的电报,电报承认第12集团军不能继续前进,第9集团军也无法突出合围。希特勒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图为苏军医疗救护站正在柏林街头救护伤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柏林守备司令魏德林向希特勒提出了守军从首都突围的计划,并保证“国家元首安全撤离柏林”,他还报告说,弹药只够2昼夜了,粮食和药品几乎告罄。陆军总参谋长克莱勃斯将军支持魏德林的突围建议,认为从军事的观点看,这个计划是有可能实现的。图为苏军战士在国会大厦前拍照留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但是,希特勒意识到他已彻底输掉了到这场由他发动的战争,他拒绝离开柏林。1945年4月28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所属的第3突击集团军和近卫第8集团军逼进了柏林的蒂尔花园区。图为苏军举行入城式。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崔可夫上将指挥的近卫第8集团军首先向该阵地发起了进攻,当天下午跨过了兰德维尔运河,占领了德军的通讯枢纽,掐断了柏林与外界的主要通讯联络。深夜,第3突击集团军在库兹涅佐夫上将的指挥下向国会大厦外围的内务部大楼发起强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军进行着绝望却又是最顽固的抵抗,战斗一直持续到29日深夜,在德军几乎全部阵亡的情况下,这座大楼才被苏军攻占。29日凌晨1时,希特勒宣布与等了他十二年的爱娃·布劳恩举行婚礼。婚礼之后,希特勒口述了他的遗嘱,指定海军元帅邓尼茨为他的接班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希特勒决定自杀并希望他们的遗体在总理府进行火化。30日下午3点30分,希特勒与结婚才一天的妻子在地下暗堡的寝室里双双服毒自杀,并且,希特勒在服毒的同时,还举枪对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接着戈培尔等人将希特勒和爱娃的遗体抬到总理府花园的一个弹坑里,浇上汽油火化。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苏军攻占国会大厦的战斗还在地进行着,第3突击集团军第150步兵师是最接近国会大厦的部队。1945年 4月30日下午6时,苏军再次向国会大厦发起冲击,与2000名德军展开战斗,争夺每一个楼层和每一个角落。靠着源源不断的兵力,苏军逐渐粉碎了德军的抵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战斗中,即使苏军占领了大厦下面的楼层,在上面楼层守备的德军也不肯投降,苏军只好一层楼一层楼地与德军搏斗,21时50分,苏联英雄米哈伊尔.耶果罗夫中士和麦利唐.坎塔里亚下士将苏联的红旗插上了国会大厦主楼的圆顶。图为朱可夫元帅视察柏林街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30日深夜,德军通过广播请求临时停火,要求与苏军进行谈判。5月1日凌晨3时55分,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克莱勃斯将军打着白旗钻出帝国办公厅的地下掩蔽部,前往苏近卫第8集团军的前线指挥所谈判。图为德军俘虏走过勃兰登堡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停靠在柏林街头的苏军坦克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5年4月的柏林街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柏林会战苏军共歼灭德军80万人,俘虏48余万人,摧毁和缴获坦克和自行火炮100余辆,摧毁和缴获飞机600余架,摧毁和缴获各种火炮5门。而苏军也付出了30万人伤亡的代价。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3个月后,随着日本的战败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以同盟国的彻底胜利而告结束。图为德军的汉斯·克莱伯斯将军来到苏军的总部谈判,朱可夫元帅要求德军无条件投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攻克柏林的战役中,苏军共消灭德军70个步兵师、23个装甲师和摩托化师,100余万人,其中俘虏德军48万人,几乎每两个德军中就有一个人被苏军俘虏。图为“菩提树下大街”上竖起了巨幅的斯大林画像。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红军士兵为柏林战役最后一刻牺牲的战友送葬。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每年的5月9日为胜利日。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发了“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战胜德国”奖章,计有1350余万苏联军人荣获该奖章。同时还颁发了“攻克柏林”奖章。获得此种奖章的军人约达108.2万名。图为勃兰登堡门下的德军尸体。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国国会大厦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军用多余的坦克炮塔构成街垒抵抗苏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苏军的喀秋莎火箭炮准备射击。
(2015-01-03 07:44:00)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