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越南:中国网络文学受热捧 言情小说最畅销

参考消息

关注

参考消息驻河内记者章建华、阮氏翠樱3月13日报道 丁礼街是河内的图书街,一家挨一家的书店里,很容易找到中国人熟悉的图书封面:三国刘关张,鲁迅的阿Q,莫言笔下的山东农村,以及当代网络文学里的仙侠鬼怪和言情宫廷。

在一家叫“黄”的书店里,顺着店员阿成的手势,记者看到一个两米长的书架摆了齐齐三排中国网络小说。“它们最好卖,”店员对记者说,“《盗墓笔记》比较有意思,老人和年轻人都买,卖得也挺好。”

这些“好卖的”图书版网络小说以言情小说为主。阿灵是河内大学的一名学生,正在书店里挑书,她对记者说:“我喜欢读这些现代中国言情小说,因为它们用很生活化的语言来讲述浪漫故事。”

近些年来,“晋江文学城”“榕树下”等中国网络文学站点成了一些越南文学爱好者的关注热点,他们紧盯着自己喜爱的中国文学作品更新:不通中文没关系,用翻译器;翻译器看得云里雾里也没关系,先知道个大概,等通中文的“好事者”翻译成越文版再细读。

一边是中国网络文学读物在越南读者中异军突起,另一边,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在越南销售也不错。

“《水浒》、《三国演义》的销售一直很好。顾客有年轻人也有老人。他们喜欢这些中国古典名著,因为他们喜欢书里的英雄传奇,”阿成对记者说,“有些老人买这些书,是因为他们以前读过,现在想收集起来,丰富家里的书架,前几天就有位老人买了全套的《水浒》和《三国演义》。”

令中国数代年轻人着迷的武侠在越南也有不少同道,书店有个角落摆的全是梁羽生、金庸和古龙的小说。书店一位二三十岁、看起来像公司职员的男性顾客对记者说:“我喜欢读金庸的武侠小说,因为我喜欢里面的侠义和武打情节。”

“黄”店老板告诉记者:“莫言和鲁迅的书销量也很稳定,他们的书不像那些言情小说,只在刚出版时热一阵就过了。在我这里,鲁迅、莫言和古典名著读者群广泛,言情小说就年轻人喜欢。”

在现当代中国文学家中,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在越南知名度看涨,鲁迅大概是在越南最出名的中国作家——他至少有两篇作品入选越南中学课本:《阿Q正传》和《药》。

“黄”书店反映了中国文学作品在越南的热度:以言情小说为代表的网络文学最为热火,古典名著受到持续关注,现当代中国文学在越南也有市场。

如今在越南,时不时可以看到一些人家敬奉忠义勇武的“武圣”关羽和出将入相的“智圣”诸葛亮;到一些寺院里可以看到孙悟空、红孩儿雕像;电视剧《红楼梦》、《水浒传》曾在越南热映,《西游记》到现在还会在假期里播放。因此可以想见,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在越南有很高的接受度。

中国古典名著在越南有市场,源自中越两国在历史上的同气连枝,文化相通。

但是中国网络文学受越南读者青睐还比较意外。有研究发现,自2009年至2013年的5年间,越南翻译出版中国图书的品种为841种,其中翻译自中国网络文学的品种为617种。中国网络文学代表作差不多都被翻译成越南语出版。

究其原因,一如读者阿灵所说,中国网络文学的表达能让越南读者觉得“生活化”,首先还是因为两国青年拥有共同或相近的文化传承。

两国在近现代走过了类似的历程,也都经过计划经济年代。由此,对于年轻人来说,影响两国年轻人的祖辈和父辈有相近的话语体系。诸如“统购统销”“家庭联产承包”“新农村建设”乃至“计划生育”都是两国百姓不陌生的词句。

在当代,两国都经历了相似的社会经济生活巨变,两国中青年一代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惶惑、惊奇、奋发向上抑或不知所措,也都是身处其他社会所难以言喻的。这些体现在当代文学,包括网络文学中,都会提高彼此的接受度。

可见,中越两国的历史渊源和现实环境促成了两国读者的心灵相通,促成了越南读者对中国文学,尤其是网络文学的“心有灵犀”。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越南一家书店的书架上摆满了中国文学作品(摄影 章建华)

【延伸阅读】中国网络文学作品良莠不齐 外媒:将面临更严格管理

参考消息网1月11日报道 英媒称,近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布,网络文学作者将实施实名注册制,此举使中国网络文学市场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据BBC中文网1月9日报道,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在中国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通过互联网发表自己原创的或者转发小说,散文,诗歌,连载漫画等文学作品。中国的网络文学也应运而生。近年来随着手机3G技术的覆盖以及各种阅读终端数码产品的普及,中国网络文学更是迅猛发展。随着商业化对网络文学的推进,中国网络文学大有取代传统文学的势头,朝着数字化、产业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普遍认为,1998年笔名为“痞子蔡”的蔡智恒在网络上发表的原创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标志着中国网络文学的诞生。近20年来,互联网涌现了大批著名网络作家,他们的代表作品各具特色,也红遍网络文学界。历史题材有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青春爱情题材有落落的《不朽》和《须臾》,以及安妮宝贝的《蔷薇岛屿》,唯美诗歌类有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社会题材有六六的《蜗居》,科幻系列作品有南派三叔《盗墓笔记》等等。

当红网络作家收入不菲。在2013年的中国作家富豪棒中,网络作家雷欧幻象位列第四,其畅销网络作品《查理九世》的版税竟然高达1780万人民币。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网络文学使用率达48.7%,用户规模达到2.6亿人。其中,青少年是网络文学的最主要的受众群体,24岁以下的用户比例高达 56.9%。而智能手机则是青少年网络文学用户的第一大阅读设备,使用比例高达 67.2%。不仅如此,随着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中国学生们也越来越依赖网络文学。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统计显示,对网络文学有依赖感的用户超过50%,其中49.8%的用户认为网络文学是娱乐方式的一种补充,会长期阅读;有2.3%的用户对网络文学非常依赖,一天不看就感到难受。

网络文学不但内容上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经常使用连载形式,吊读者的胃口。一位中国高中男生说,他每天睡前都要用手机追看连载科幻小说,有的时候赶上停止连载,甚至急得睡不着觉。“我甚至给作者发过邮件催他快快更新连载” 。他说。

报道称,中国网络文学涉及题材广泛,内容相对自由,这是它相较于传统文学图书出版业的最大优势。一位在伦敦读性别研究的中国留学生也说,她从初中起就在“晋江网”上阅读的原创耽美小说(即表现俊男之间的浪漫化同性恋题材文学作品),这让她认识到了同性之间可以相爱,也是她之后选择从事性别研究以及投身“同志运动”事业的初始动力。她说,“在网上可以读到很多同性恋题材的小说。这和我的研究领域相关。而这些题材的作品基本上不可能在市面上出版发行。”

但也不是所有学生都依赖网络文学。有位学生网友表示:“不是‘穿越’就是‘宫斗’,要不然就是不着边际的鬼故事,探险什么的,真无聊。”

在中国网络文学以及数字出版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作品良莠不齐,抄袭现象泛滥,整体质量偏低,侵权盗版严重,甚至一度出现了黄色小说盛行网络的不良现象。

教育界也表示了对有些学生过于沉溺网络文学的担忧。一位中国高中的语文老师指出,网络文学的崛起确实对传统经典文学造成了很大冲击。他表示,他的学生中读过“四大名著”这种经典文学作品的少之又少,反而郭敬明的《小时代》大受追捧。“我们的中学生如果每天都沉溺在男欢女爱,纸醉金迷的物质世界,或者沉迷于穿越时空的科幻故事中,很难做好功课。”

一位高中体育老师也认为,学生们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看小说,占据了本来属于体育锻炼的时间,这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非常不利。

曾经在盛大文学旗下红袖添香网站网络文学审读部工作过的一位审读员说,所有公开发表于红袖添香网站的网络文学作品都需要经过自动审读软件和人工审读两个程序。“标题要是有涉及政治以及黄色内容或者人身攻击的词汇直接就不能通过。”另外她还表示,她审读过的网络文学良莠不齐,有些作品质量不高,题材庸俗,有些专门通过性爱情节的细节描写来吸引读者。但也不乏上乘之作。

事实上,自2014年4月至11月,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开展了“净网2014”专项行动,关闭了包括广东“烟雨红尘”,浙江“翠微居小说网”,福建“91熊猫看书网”等在内的20多家网站。同时,言情小说吧,红袖添香网,红薯网,看书网,以及凤凰读书页面也被要求临时关闭,整顿后再开启。

不过,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总局最新出台的《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1月8日),特别强调要“加强政策扶植力度,推动网络文学和数字出版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但与此同时,也要依法规范市场秩序,对网络文学进行严格管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网络文学蓬勃发展

(2015-01-11 07:00:00)

【延伸阅读】《三国》在泰引领中国文学热 “三国体”受吹捧

参考消息驻曼谷记者李颖、孙雪锋3月13日报道 “三读《三国》者不能交”,这是泰国的一句俗语,意思是《三国》读得多的人计谋太多,不能深交。这与中国“老不看三国”的说法十分类似。不过实际上,在泰国“三读三国”的人还真不少,孔明是智慧的化身,刘关张是生死之交的代名词,泰国人对这些故事都很熟悉。

《三国》里的一些章回甚至进入了泰国的教科书。朱拉隆功大学的大学生麦塔薇告诉记者,高三课本中就有一课选自《三国演义》的“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此外,“草船借箭”等章节也被改编成中学语文课文。

“三国文体”广受模仿

随着华人移民迁入泰国,《三国演义》也开始在当地传播。1802年,吞武里王朝时期的帕康亲王专门组织人将《三国演义》翻译成泰文,取名《三国》。不过,真正使《三国》流行起来的功臣当推泰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杰出作家克立·巴莫。克立·巴莫出身王族,曾出任过议长、部长和总理等职。他1975年3月出任总理伊始,就宣布泰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时年6月,中泰实现关系正常化,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巴莫对中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

这位中泰建交的元老,也是著名的《三国演义》研究专家。他仿照“三国文体”创作了历史小说《资本家版本三国演义》和《终身丞相曹操》,抨击20世纪50年代的泰国政治,在泰国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泰国史专家陈辉曾指出,《三国》等中国古典历史演义故事的翻译,对泰国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受中文表达方式的影响,译文简洁明快,比喻形象生动,带有特殊的中国韵味,被人们称为“三国文体”。小说的内容和表现方法也多为泰国作家所借鉴。除了巴莫的历史小说,泰国著名诗人顺吞蒲创作的叙事长诗《帕阿拍玛尼》,在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战斗场面的描写上,都有明显的中国小说的影子。

诗琳通公主参与翻译

《三国》翻译的成功,掀起了泰国读者的三国热,还引发了对中国古典历史演义故事的翻译热。据了解,《说汉》、《韩信》、《隋唐》、《水浒传》等,至少有30部中国历史演义故事被译为泰文。

中国古典文学还影响到泰国其他的一些文化艺术形式。泰国产生了不少以《三国》的故事为题材的戏剧和说唱文学作品。泰国木偶有中式木偶和泰式木偶之分,中式木偶类似于中国潮汕手套式木偶,通过手指运动操作木偶的各种动作,表演的剧目多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包括《三国》、《岳飞传》等。

1949年之前,中国文学作品在泰国的翻译出版主要是受泰籍华裔的影响。1949年之后,尤其是中泰建交之后,中国更为积极主动地向泰国推介古典和现代文学作品,两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在中方的积极推动和王室高层的支持下,不少中国古代的经典书籍,比如《中国古代诗选》、《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等被翻译成泰文,很多中国现当代作家的优秀文学作品也在泰国翻译出版,如巴金的《家》,茅盾的《子夜》,鲁迅的《野草》,郭沫若的《奔流》,老舍的《月牙儿》,以及《敌后武工队》等。这些作品都深受泰国读者喜爱。

泰国诗琳通公主也是一位中国文学爱好者。她亲自翻译了一些现当代作家的作品,如巴金的散文《爱尔克的灯光》、王蒙的小说《蝴蝶》、方方的小说《行云流水》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明代思想家袁了凡所著的《了凡四训》在泰国也广为人知,泰国上百家出版社出版过此书。袁了凡融通儒道佛三家思想,结合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告诫世人不要被“命”字束缚手脚,要自强不息,改造命运。这样一本励志书成为泰国人的“心灵鸡汤”,是与《三国》影响接近的超级畅销书。

(2015-03-16 15:35:26)

【延伸阅读】诺奖评委马悦然:中国文学翻译滞后阻碍中国文化传播

新华网伦敦2月9日电(记者吴心韬)瑞典知名汉学家、斯德哥尔摩大学名誉教授马悦然近日在伦敦政经中国发展论坛上说,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界的认知度较低,主要归结于翻译的滞后和出版商的不重视,而这阻碍了中国文化在全球的传播。

作为瑞典文学院院士和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在论坛上系统回顾中国古典文学,梳理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同时分析当前中国文学翻译工作出现的问题。

他认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与成熟要早于西方国家,精彩纷呈如同璀璨星河,但在世界文学界的认知度较低,主要原因是翻译工作的滞后,以及西方出版商对中国文学著作的不重视。这同时阻碍了中国文化在全球的传播。

他认为,从他个人经验而言,只要译者真心热爱这项工作,翻译文学著作并非艰巨的工程。翻译更像是一份手工艺,译者需要对原作者和读者负责,忠实于文本,而不强加自身观点。但目前中国的文学翻译出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强赋新词、自琢新解,甚至有断章取义和扭曲原意的做法。

马悦然呼吁文学界加强对世界文学的翻译工作,因为无优秀译著便无世界文学,更无经典名著。他说:“我的希望是将来我们能够看到大量的出色文学作品译著,而且这不仅限于现当代文学著作,还包括历史上重要的大师杰作。”

(2015-02-09 21:56:09)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