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别恋爱?七成恋爱者每年至少多花600美元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3月19日报道 外媒称,美国全国金融教育基金会与“你的探戈”网站联合进行的调查显示,70%恋爱中的人每年要多花600美元,可能还更多。
据美国“智谋者”网站3月17日报道,爱情当然是令人享受的,但是你可能要为此付出代价,这里的代价指金钱。实际上,谈恋爱很费钱,而不是让恋人更省钱。
众所周知,两个人结婚之后的开支和一个人生活差不多,但是在这之前,你要花很多钱才能步入婚姻殿堂。如今谈恋爱的费用是多少?当然,这没有固定的数字,每个人谈恋爱的开销不同,但是全国金融教育基金会与“你的探戈”网站联合进行的调查显示,70%恋爱中的人每年要多花600美元,可能还更多。很多人确实花了很多。调查显示,为了让自己的恋人高兴,每七个人中有一个人的每年开支多出了3600多美元。谈恋爱要去外面吃饭、度假,更不要说花钱去健身房办卡、去美容院或者去疯狂购物。好似一旦恋爱,钱就大把大把地没了。
调查显示,男士花得更多。35%的男士养成了习惯,每个月要买几个花哨的礼物,而女士的比例为21%。美国国家财务教育基金会的发言人保罗·戈登进行了一项调查,他让情侣聊一聊自己的开销情况,他发现,钱也常常会导致恋人之间关系紧张。
加拿大利率超市网站算出一个人从开始约会到步入婚姻殿堂的成本为4万美元左右,比一年前增加了11%。这些成本包括近6200美元的一年约会支出,8700多美元的订婚支出和25500美元的婚礼开支,该网站认为婚礼的费用包括晚宴、录像、度假、婚戒和礼服以及结婚仪式本身的费用和蜜月的费用。这个网站的编辑佩内洛佩·格雷厄姆说:“如果你事先没有做好规划,那你可能腰包不保。”
当然,很多研究显示,恋爱结婚这一过程还是有回报的,如果你能步入婚姻殿堂的话。实际上,如果爱情能继续,还能有很好的经济回报。俄亥俄州人力资源研究中心的经济学家杰伊·扎戈尔斯基说:“结婚是财富增长的很好方式。”他的研究显示,已婚夫妇的财富平均每年增长16%,而单身者平均每年的财富增长仅为这一数字的一半。(编译/李伟杰)
【延伸阅读】日本男青年对恋爱消极 84%认为恋爱就是花钱
参考消息网3月17日报道 日本舆论调查会3月1日至2日实施的全国“婚姻和恋爱观”面对面调查显示,69%的受访者认为,日本男性正在日益“草食化”(一种男性对恋爱态度消极的现象)。
据日本《东京新闻》3月16日报道,在30岁至39岁的女性受访者中,83%感觉男性越来越“草食化”。
关于对“恋爱”持何种印象问题(多选),在20岁至29岁男性受访者中,84%的人回答恋爱就是“花钱”,还有55%回答“让人疲惫”,比同一年龄段的女性高出9个百分点,凸显日本男青年对恋爱相当消极。
关于日本社会对同性恋等小众性取向人群是否宽容问题,认为“不宽容”和“相对不宽容”的意见相加高达75%。
2013年,同性恋婚姻在英国和法国获得合法化。关于是否支持日本也从法律上承认同性婚姻问题,“赞成”和“一定程度上赞成”意见占42%。男女对此立场迥异,女性中赞成意见多于反对意见,而男性反对意见占据多数。
不同年龄段对同性婚姻的立场也有所差别。20岁至39岁受访者中,赞成意见的占比达70%,而在60岁以上受访者中,反对意见占71%。对于同性恋,62%的受访者表示“难以接受”或“一定程度上难以接受”。
对于男女未婚同居,60%的受访者表示“完全可以接受”或“一定程度上可以接受”,但对于未婚先育,69%的受访者表示“难以接受”或“一定程度上难以接受”。不过,在30岁至39岁女性受访者中,这一比例仅为56%,低于其他年龄段,反映出该年龄段的女性不是特别在意生育时是否已婚。
近年来,日本的杂志和电视台开始报道黄昏恋。对于黄昏恋,38%的60岁以上受访男性表示“非常有兴趣”或“有些兴趣”,不过同一年龄段女性的比例仅为21%,大幅低于男性。
关于哪些因素对夫妻关系而言至关重要问题(最多选两项),70%的受访者选择“精神纽带”,其次是“孩子形成的关系”(43%)和“经济关系”(37%)。
另外,40%的受访者认为,“人们的恋爱欲减退”是造成日本社会少子化的原因之一。(编译/沈红辉)
(2014-03-17 17:12:22)
【延伸阅读】数学家提出“爱情公式” 称自信积极坦率助恋爱情人节将至,英国数学家提出“爱情公式”。
中新网2月13日电 据外媒报道,西洋情人节将至,英国一名数学家研究出来一套“爱情数学公式”,教大家如何找到爱情。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应用数学讲师汉娜·弗莱是《爱的数学》的作者。她提出的爱情数学公式是:爱=自豪+主动积极+直言不讳。
自豪
弗莱解释说,做自己,并为此自豪,这是得到爱情最重要的一步。她说,按照一家约会网站的调查,凸显自己的特色是吸引别人的重点。
该网站的统计显示,得到评分越高的女性不见得会收到最多的留言信息,那些获得评分高低不等的女性收到的留言信息最多。
主动积极
想要获得爱情就不能守株待兔,下定决心主动出击,找到理想爱情的机率会更高。
汉娜·弗莱举例说,在舞会或派对里典型的“男追女”场景,如果女的拒绝男的,那个男的通常会找下一个女的聊天,一直到最后找到愿意接受他的人为止。
弗莱说,这个行为可以解释为数学上的一种演算法,也就是一般人所谓的不挑剔。
直言不讳
许多人选择迁就对方避免冲突以维系彼此关系,但是弗莱反对这么做,“坦诚开放,有什么说什么是维持长久关系的重点。”
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进行过一次实验发现,对彼此坦诚开放的恋人较有可能维持长久关系。
(2015-02-13 09:24:16)
【延伸阅读】恋爱圣地大比拼:巴黎最浪漫
哪里是恋爱圣地?英国《暂停》周刊一项针对全球24个城市1.1万人的“全球约会调查”显示,法国巴黎仍是人们心中最浪漫的城市,澳大利亚墨尔本、马来西亚吉隆坡、中国北京、美国芝加哥和英国伦敦也是谈恋爱的好地方。不过,人们不再认为法语是爱的语言,取而代之的是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调查显示,最适合单身人士生活的城市是澳大利亚悉尼,那里有31%的调查对象认为:“我单身,我光荣”。与此相反的是,美国纽约人最不喜欢单身,45%的调查对象表示:“至今还单着,好丢脸”。科技在现代人寻爱道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58%的人说,会利用社交媒体搜索关于约会对象的消息,考察他或她的人品。调查问卷里还有一个问题:当地约会场景中,你最看不惯的是什么?哥伦比亚波哥大人的回答是:当地的女孩非常漂亮,可男的都太丑了!真让人难以接受!(新华社微特稿)(荆晶)
(2015-02-10 07:29:23)
【延伸阅读】哈佛禁止师生发生性关系:学校不是谈恋爱的地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哈佛大学5日下达禁令禁止教授与大学生发生性行为。
参考消息网2月6日报道 台媒称,美国哈佛大学5日下达一项禁令,禁止教授与大学生发生性关系,就连谈恋爱也不被允许。
据台湾东森新闻网2月6日报道,美国多所顶尖大学面临校园性暴力事件,在去年5月公布的报告中,哈佛大学也名列其中。哈佛大学在5日发表的声明中,表示,校内对不平等身份性关系表示不够强烈,因此人文与科学伟员会才会修改政策,给出明确的禁令。
负责哈佛大学编写禁令的历史系教授约翰森(Alison Johnson)则表示,校园不是让教授发生性行为或浪漫关系的地方,盼此项禁令能减少校园性骚扰案件的发生。
在这项禁令公布前,哈佛大学只禁止指导教授与学生发生性关系,而哈佛的宿敌耶鲁大学,早已于2010年下达这项禁令。
(2015-02-06 16:09:43)
【延伸阅读】且行且珍惜!互联网与车厂恋爱不难婚姻不易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坤/文
无论是乐视与北汽,还是博泰、奇瑞和易到的合作,最近如此密集的互联网和汽车行业相互之间携手,共同的特点都是在产品还停留在想象的前提下(没有真正结婚生子),高调宣布了战略合作意向(恋爱)。
毫无疑问,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改造已经无孔不入,但目前来看,汽车是最顽固的一个板块。因为对传统车厂而言,即便明知道互联网对汽车是一种颠覆,但因为大企业病的缘故,但也无人敢于做出这样一个决定,全面拥抱互联网。直到特斯拉的出现,给予这些厂商以真正的压力。
对一座城市里的上班族而言,速度与激情已经不是汽车的主要属性,更好的工具才是更大的意义。但是看看过去这几十年中,汽车厂商的宣传,除开外观、动力与省油,你还能找到什么其它鲜明的卖点么?
答案是,没有。
很多人会接触到的所谓车载智能终端,真的智能么?
有多少人的车载智能终端在导航的时候,能够根据实时路况来选择路线?这对拥有智能手机的用户而言,从699元的入门智能手机开始,只要你能安装高德或者百度地图,它就是一项基础的功能,但是对动辄需要3000元以上的车载智能终端而言,它所能够提供的功能,依旧是单机导航,听听音乐什么的,和一部10年前的PDA所能够提供的功能,并没有任何本质的区别。
为什么特斯拉的出现,让那么多人趋之若鹜,论驾驶的操控感,特斯拉比同价位的奔驰和宝马而言,并没有绝对的优势。更多的还是因为,特斯拉那块智能终端大屏,让人第一次觉得,原来开车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好玩,更加享受。
每个人都希望有更加智能的体验,当你在日历中标注下午3点要去拜访一个合作伙伴时,这条信息被自动同步到你的车中,当你在2:30上车时候,车载系统会自动和你确认,是否要前往合作伙伴处,得到你肯定的答复后,根据实时路况提供最佳的路线指引。如果更加智能一点,当因为交通状况,快要到达合作伙伴处时,万一因为交通状况抵达有所延误,自动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给合作伙伴以提醒时间有所延迟。
这样的体验,在当今的科技条件之下,实现起来很难么?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我相信只要愿意,类似这样的功能和体验,在一年之内一定可以做出来。
为什么一直没有诞生?传统车厂对安全的过分苛刻和流程的冗长,或许是根本的原因。
我曾经采访过数家在车载智能终端比较领先的厂商,私下里也提出过为什么车载终端设备在硬件上落后手机一代,软件上至少落后两代。他们的回答几乎无一例外的是,“安全”。所有的硬件和软件上的改动,对车辆是否会有影响,没有人知道。因此每一代的车载终端,通常都要经过一年到一年半的安全可靠性测试。
以移动网络通信而言,车规的要求,并不是终端上有个SIM卡插进去能够使用移动网络就完事大吉。而是要考虑到行车过程的震动等因素,车载SIM卡其实是一颗SIM芯片被焊死在终端内部的,这就导致用户一开始就会被绑定运营商。
再举例,汽车内部的信息交换总线,是一种叫做CAN BUS的协议,这种协议的最高速度是大约是1Mbps,换算成我们通常比较容易理解的网速,大约125KB/s。而我们家用的LAN,现在通常都是1Gbps=1024Mbps,也就是这种协议速度的1000倍。包括Boardcom在内的芯片巨头,也在力推更高速率的车载LAN,但是真正大面积使用的车厂并不多,也是出于“安全”考虑。
这种“安全”其实是一种惰性,或者说是不愿意冒风险。
对车厂们而言,即便没有这些功能和体验,每年的市场依旧在增长,所以为什么要冒风险呢?这也是为什么,文章一开始的合作,都是互联网厂商们作为急先锋,要去整合新生态,因为他们有这样做的动力,通过全新的合作,拿到数据,开设新的商业模式。
但是,这种高调恋爱的模式,却并不是一种务实的态度。高调恋爱,背后是大家各取所需,乐视需要营造股价,易到用车需要扩大估值,互联网厂商浮躁的心态,继续表露无遗。
更何况传统车厂依旧是传统车厂,这些合作虽然互联网公司做了主导,但是目前真正的核心依旧掌握在传统车厂手中,一旦所谓新的模式成功后,车厂就变现沦为代工厂,这个过程中的博弈,真的能够如互联网厂商们的愿么?
我想,“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目前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马伊琍送给文章的这句话,在当下看来,非常应景,送给大家共勉。
(作者系科技媒体人)
【∑Ping栏目系由腾讯科技频道倾力打造的科技锐评栏目。力求内容紧贴热点,判断掷地有声。原创文章未经腾讯科技授权,不得转载。】
(2015-02-05 11:36:08)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