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联合国称IS可能对雅兹迪人“种族灭绝”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3月20日报道 外媒称,联合国表示,“伊斯兰国”(IS)武装可能对伊拉克境内少数民族雅兹迪人(Yazidi)犯了种族灭绝罪和战争罪行。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3月20日报道,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最新公布的调查报告称,IS有“毁灭雅兹迪族群的意向”。
去年夏天,伊拉克北部遭IS武装攻击时,数万名雅兹迪人逃离家园。他们中许多人被杀害,或被IS虏获为奴。
雅兹迪人的信仰被伊斯兰极端分子视为魔鬼崇拜。
“战利品”
IS去年6月至今年2月在伊拉克北部发动武装攻势。调查人员根据对100多名幸存者的访问完成了这份报告。
报告称,IS对雅兹迪人所犯的罪行包括2014年8月“有目标地残杀”数以百计的成年和未成年男子;强奸少女,最年幼的受害者只有6岁;掳掠女性作为“战利品”;强行拆散家庭,把年龄最小只有8岁的男孩带走接受IS军事训练。
2014年8月,IS武装力量攻占辛贾尔城,约4万名当地居民被迫逃难,其中包括许多雅兹迪人。
许多难民被困在被IS武装包围的辛贾尔山上。
他们的悲惨遭遇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杀无赦
美国领头的空袭行动和伊拉克库尔德斯坦自由战士(Peshmerga)打破了对辛贾尔山的围困。
联合国的报告中还提到针对其他少数族裔的罪行。
2014年6月,以什叶派穆斯林为主的600名男囚徒被押到一个山洞里集体枪杀。有人因为被倒下的尸体遮挡得以幸存。
同年6月12日,提克里特附近一个伊拉克部队营地1500-1700名士官生向IS投降后全部被杀害。
伊拉克政府就这两起大屠杀所做的调查结果尚未公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伊斯兰国”烧死约旦人质
【延伸阅读】美媒称“伊斯兰国”陷入分裂:腐败严重 叛逃猛增
参考消息网3月18日报道 美国《华尔街日报》3月9日发表题为《随着队伍扩大,“伊斯兰国”出现分裂》的报道称,随着队伍和资金的扩大,“伊斯兰国”面临日益严重的腐败、意识形态差异和叛逃问题,因此正在奋力保持团结和纪律。
报道说,4名近期从“伊斯兰国”叛逃的人和住在该组织在叙利亚和伊拉克控制区附近的平民接受采访,描述了一个面对“成长烦恼”的恐怖组织。不断扩大的队伍带来众多动机不纯、观念不一和经验水平不均衡的成员,它要努力适应。
虽然内部的一些不和谐源自这个极端组织迅速从“基地”组织的一个分支机构崛起为世界上资金最雄厚的圣战组织,但许多紧张关系却来自给予征募来的、与本地人并肩战斗的外国人以更高薪酬和更好的住所。对裂痕越来越大的报道与欧美官员和跟踪该组织的分析人士提供的信息一致。
一名叛逃的叙利亚人说:“叙利亚人觉得,与外国人相比,他们受到不公平对待。”他为自己2014年12月叛逃给出的理由就是这种厚此薄彼的做法和残暴对待非穆斯林平民。
报道称,“伊斯兰国”仍然令人畏惧,而且能够实施残忍的野蛮暴行。虽然尚未得到它向有影响力的也门和北非“基地”组织分支机构索要的效忠誓言,但该组织不断获得国际支持。7日,它收到了“博科圣地”的效忠誓言,后者是尼日利亚东北部的恐怖组织。
虽然尚不清楚这项声明将会产生何种影响,但它促使利比亚、埃及、阿尔及利亚和阿富汗的籍籍无名和更小的组织对“伊斯兰国”做出类似效忠。
但“伊斯兰国”的发展及其宣传推广并未阻止构成该组织支柱的强硬意识形态出现潜在的、决定性的分裂。
例如,在2014年12月抓获约旦飞行员、空军中尉卡萨斯贝后,“伊斯兰国”内部就在处置方式上产生过分歧。一名叛逃者说,该组织协商会议的一些负责宗教指导的成员坚持要求释放这名飞行员或用其交换战俘,称将他活活烧死在伊斯兰典籍中没有先例。
最终卡萨斯贝被关在一个铁笼子里,身上浇上汽油被烧死了。据另一位叛逃者说,此举不仅让“伊斯兰国”的一些成员失望,而且损害了该组织在它试图收编的其他圣战组织成员中的声誉。
中东问题分析人士哈桑说,最近在战场上的挫败让这个令人畏惧的组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脆弱和不团结。叛逃者和哈桑说,1月底在与库尔德武装的战斗中,该组织失掉叙利亚城市艾因阿拉伯,这挫伤了士气并激发了开小差的行为。
报道说,伊拉克军队近日发动攻势,试图从“伊斯兰国”手中夺回伊拉克城市提克里特。如果这场战斗取得成功,那么不断加深的意见分歧会对该组织的声誉造成又一次打击,并为伊拉克在美国支持下夺回该国第二大城市摩苏尔的控制权铺平道路。“伊斯兰国”在2014年6月占领摩苏尔。
“伊斯兰国”2014年夏天横扫叙利亚和伊拉克的闪电战吸引世界各地的恐怖分子前来加入这个组织。据美国情报估计,“伊斯兰国”有来自大约90个国家的2万名外国武装人员,他们与1.8万名叙利亚人和伊拉克人并肩作战,使该组织成为最大的恐怖组织。
“伊斯兰国”2014年12月说,其逮捕了一个极端小组的成员,因为他们密谋一场反对该组织领导人的政变。这是内部进一步分裂的迹象。
在处死这些人之前,该组织公布了供述录像,背叛者谴责“伊斯兰国”领导人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指责他为了税收容忍世俗穆斯林。其中一名被指控“颠覆罪”的人称巴格达迪是异教徒。
据叛逃者说,渴望扩大该组织自我标榜的伊斯兰王权的“伊斯兰国”强硬派与最近从较为世俗的叙利亚自由军征募来的武装人员发生冲突,强硬派担心,“伊斯兰国”吸收几百名这样的武装人员是在出卖该组织。后者的主要目的是推翻叙利亚总统巴沙尔,他们温和的宗教观点被认为是异端邪说。
报道称,该组织还面临管理资金的问题,因为随着队伍和行动的扩大,有更多自封的“埃米尔”或“王子”管理着“伊斯兰国”各个“政府部门”,并向巴格达迪汇报。卖石油、勒索、抢劫、绑架索要赎金和捐赠每天带来多达500万美元的收入。美国官员说,“伊斯兰国”需要这些资金来管理它占领的领土,但同时也导致了腐败。
据叙利亚代尔祖尔省的居民说,今年2月,“伊斯兰国”管理该省的2名埃及人潜逃,卷走该组织数以千计美元资金,包括来自叙利亚最大油田奥马尔油田的收入。叙利亚东部城市拉卡的居民说,“伊斯兰国”在这里的宗教警察头子今年1月从该组织的金库中窃取了数千美元,随后逃往土耳其。哈桑说,他也有该组织内部日益腐败的证据。
据总部设在巴黎的政府间机构——金融行动工作组2月份的一份报告说,美国领导的对油田设施的空袭,加上不断下跌的能源价格造成“伊斯兰国”的资源减少。
报道说,更有争议的是薪酬和战利品分配上的差异,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吸引更多外国人加入。叛逃者说,外国人每月的薪酬是800美元,而叙利亚人是400美元。外国士兵得到的是该组织没收的最好的住宅,而叙利亚人得到的却是不太好的住所。(编译/王海昉)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伊斯兰国”武装人员打砸文物。
(2015-03-18 08:00:00)
【延伸阅读】西媒:“伊斯兰国”组织被控使用化学武器
参考消息网3月16日报道 西媒称,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政府14日谴责“伊斯兰国”组织今年1月在伊拉克北部的一次自杀式袭击中使用氯气化学武器。
据西班牙《世界报》网站3月14报道,1997年签订的《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全面禁止了氯气化学武器。使用氯气会导致受害者窒息而死。库尔德政府对“伊斯兰国”组织的谴责目前尚不能得到独立消息来源的证实。
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发言人彼得·萨夫恰克指出,“我们还没有接到伊拉克要求调查该组织使用化学武器的相关申请,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不能马上证实这一消息的真假”。
库尔德政府所指的自杀式袭击发生于1月23日,地点位于摩苏尔与叙利亚边境地带的一条公路上。这次袭击除造成袭击者死亡外没有其他伤亡。但是不久后,十多名库尔德士兵出现了恶心、呕吐和眩晕的症状。
路透社3月14日报道称,伊拉克库尔德当局14日称已有证据表明“伊斯兰国”组织今年1月在伊拉克北部对其自由斗士组织使用了氯气作为化学武器。
库尔德自治区安全委员会向本社发表声明说,在今年1月23日“伊斯兰国”组织企图实施一起汽车炸弹袭击未遂后,自由斗士组织留取了土壤和衣物样本。
声明说,实验室分析显示“样本含有的氯水平表明该物质曾以武器形式被使用”。
声明称这起实施未遂的汽车爆炸袭击发生地点位于摩苏尔和叙利亚边界附近的一条公路上。一名消息人士说,自由斗士组织向企图实施袭击的汽车发射了一枚火箭弹,因而除袭击者外无人员伤亡。
该消息人士说,约有十几名自由斗士组织成员后来出现了恶心、呕吐、眩晕或全身无力等症状。
声明说,上述分析是在一家欧盟认证实验室进行的。
美国白宫表示无法核实上述言论,但认为其“令人深感不安”,并正在“十分密切”地监控局势。
美国一名国防官员说,氯气的使用可能表明“由于联盟空中力量和伊拉克地面部队正在施压,绝望情绪与日俱增”。
据法新社3月14日报道,安全和民兵组织官员表示,“伊斯兰国”组织和“利比亚黎明”组织武装分子14日在中部城市苏尔特罕见地爆发冲突。
这是2月以来首次有消息称这两个组织发生交火,“利比亚黎明”组织当时表示,已向苏尔特派出援军以恢复当地的安全。
此前有报道称,隶属于“伊斯兰国”组织的圣战分子在前独裁者卡扎菲的家乡苏尔特市攻占了政府大楼、当地大学和一家国有广播电台。
当地一名安全官员说,战斗于中午时分在圣战分子占有据点的苏尔特东部打响,但他无法说明战事起因。
在的黎波里举行的记者会上,自行宣布成立的政府领导人奥马尔·哈西在谈及“伊斯兰国”组织时表示,利比亚的“伊斯兰国”组织正与前政权的人物开展合作,但他未作出详细说明。
(2015-03-16 13:51:25)
【延伸阅读】“伊斯兰国”走私文物流向欧美 慕尼黑成中转地
国际先驱导报3月13日报道 你以为“伊斯兰国”(IS)的武装人员是一群只会挥舞着黑旗举着AK47到处烧杀抢掠的糙爷们?你错了。
至少,他们在散布在叙利亚东部的古迹里进行挖掘工作时,小心程度不亚于一个考古专家。这样的敬业精神当然不是为了科学的研究,更不是为了传承人类文明,而单纯是因为一个简单的道理:损坏的文物卖不了高价。
发财手段和宣传工具
如果真的发现了贵重金属、宝石或者其他精美文物,这些武装人员一定会欣喜若狂,因为早有买家在临近的土耳其或者黎巴嫩等着接手。几天之后,这些文物会几经辗转落到欧洲甚至大洋彼岸的藏家手中,而武装人员手中,则会多一大沓钞票。
据调查显示,德国慕尼黑已成为这些文物前往欧洲的中转地之一,以“手工艺品”为名走私进美国的叙利亚文物近年增长了133%。
而掘完小件文物的遗址还有剩余价值。有许多搬不走的巨型石雕,武装人员们也不会轻易放过。既然不能变现,就用来做广告吧。
于是,在各大社交网站上,就出现了各类“武装人员怒砸千年古迹”的视频,在视频中这些围着头巾,留着大胡子的武装人员一边高喊着“真主最大”,一边挥动手中的铁锤,将已经有千年历史的精美石雕砸成碎块。
视频的制作者一般还精心配上旁白,告诉观众屏幕中的战士们正在毁坏异教徒的糟粕,但稍有历史知识的观众则会一眼看出,这些源于古希腊或者古罗马时期的“糟粕”,恐怕比那些“战士”所信仰的宗教还要古老。
然而,视频的目标受众并不是这些具备常识的人群,而是那些看完视频被画面中武装人员坚定的信仰所深深折服的年轻人。
武装人员希望,这些年轻人在看完视频后就会接受指引,从欧洲、北非、中亚甚至更远的地方来到叙利亚,加入到他们的队伍当中干一番“大事业”——抢更多的钱,占更大的地盘。
这就是“伊斯兰国”利用小小文物下的一盘大棋。
拯救行动杯水车薪
叙利亚所在的西亚中心地带,历来被称为“文明的十字路口”,几千年来不计其数的文明在这片土地上兴起,亚述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人、突厥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然而流传千年的人类财富,今天在“伊斯兰国”的占领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走私文物,已经成为继石油,绑架,税收以外,IS的第四大经济支柱。
对此,和文物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叙利亚国家博物馆馆长阿卜杜显得无比伤感。“他们是叙利亚的罪人,也是全人类的罪人。”他说。
在成为国家博物馆馆长之前,阿卜杜是负责东部代尔祖尔省的文物开发和保护。当IS逐渐控制了代尔祖尔省全境的时候,阿卜杜去年8月份趁着政府军还控制着省城机会,搭乘军机将存放在代尔祖尔市的13000件文物空运到了大马士革,存放到了银行金库。而他也凭着这份功劳被提拔为国家博物馆馆长。
但言谈之间,阿卜杜却不愿多提这段事迹。他说,由于叙利亚文物古迹众多,在IS占领叙东部的时候,许多遗迹尚未被国家挖掘和保护,不料却被IS破坏了。
如今,在拯救文物方面,叙利亚正得到许多国际组织和邻国政府的支持。阿卜杜介绍说,去年黎巴嫩警方在黎叙边境查获了一批准备走私进黎巴嫩的叙利亚文物,其中多为古罗马时期的石柱顶,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这批一共二十多个石柱顶已经完璧归赵,目前存放在叙利亚国博的花园里。
此外,还有一批流落到英国的叙利亚文物,也被国际刑警组织追查到,就在它们要被拍卖之际,警方紧急扣押,之后返还给了叙利亚。
不过,与“伊斯兰国”摧毁古迹的暴行相比,现有的“拯救”还是显得那么杯水车薪。
(2015-03-13 12:30:25)
【延伸阅读】“伊斯兰国”头目宣布接受“博科圣地”效忠
伊斯兰国组织头目巴格达迪透过发言人表示,已接纳尼日利亚极端组织博科圣地的效忠,发言人又声称,有关伊斯兰国被击退的报道是被夸大了。而伊拉克政府军和什叶派民兵12号展开第二阶段攻势,准备重夺北部重镇提克里特的市中心地区。另外土耳其政府宣布,拘捕了一名外国间谍,涉嫌协助三名英国少女前往叙利亚加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
过去24小时,超过两万名伊拉克政府军和什叶派民兵武装,在地方逊尼派部族支持下,已经夺取提克里特南部、北部和西北部部分地区,目前正继续向市中心推进。
武装分子仍然控制着前总统萨达姆早年兴建的行宫,由于城内遍布狙击手和爆炸装置,政府军的攻势谨慎而缓慢。
国防部长奥贝迪当天在前线视察,同军方指挥官以及伊朗革命卫队属下的精锐部队圣城旅指挥官会面。他预计在三到四天之内,可以攻入市中心,并强调重夺提克里特,有利于打通前往第二大城市摩苏尔的通道。
伊拉克总理阿巴迪日前在首都巴格达一所大学讲话时,不忘为军方行动打气。他表示,武装部队受到渗透,企图破坏胜利成果,因此已发出严格指令。阿巴迪又强调,欢迎外国政府的支援,但不会接受任何人干预内政,或侵害伊拉克主权,这是红线。
另外,据伊拉克军方消息人士透露,美国为首的联军12号空袭西部安巴尔省,误诈靠近首府拉马迪的伊拉克政府军总部,造成22名士兵死亡,但联军发言人否认。美军官员表示,伊方军机曾经在出事空域飞行,但伊军方消息人士称,过去两个月都没有战斗机在安巴尔省执行任务,使事件变成“罗生门”。
与此同时,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接受国营电视台采访时表示,拘捕了一名外国间谍,涉嫌早前协助三名英国少女前往叙利亚加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这名间谍效力的国家是美国为首的打击伊斯兰国组织联盟成员国之一,但不是美国或欧盟成员国。土耳其方面已经与英方分享情报。打击伊斯兰国组织的联盟,目前还有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约旦、巴林、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
凤凰卫视综合报道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一名参加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战斗的伊拉克民兵远眺
(2015-03-13 08:49:00)
【延伸阅读】“伊斯兰国”称澳洲青年在伊自杀式袭击后身亡
参考消息网3月12日报道 外媒称,澳大利亚外长毕晓普(Julie Bishop)周四称,“伊斯兰国”声称一名加入该组织的澳大利亚青年在伊拉克进行自杀式袭击后身亡,澳大利亚正在对此进行确认。
据路透社3月12日报道,“伊斯兰国”周三公布照片,声称是Abu Abdullah al-Australi在对伊拉克城市拉马迪发动自杀式袭击前的照片。澳大利亚媒体近期报导称,Abu Abdullah al-Australi是18岁澳大利亚人Jake Bilardi的化名。
“伊斯兰国”还公布了看起来像是爆炸的多张照片。
“我证实澳大利亚政府目前正寻求独立确认18岁墨尔本青年Jake Bilardi在中东的自杀式炸弹袭击中丧生的报导,”毕晓普在珀斯对记者说道。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周四报导称,Bilardi前往叙利亚前,家中留有自制爆炸装置。毕晓普拒绝对该报导进行评论。
毕晓普指出,澳大利亚安全部队认为90名澳大利亚公民加入了“伊斯兰国”,20人据信已经死亡。
(2015-03-12 17:38:11)
【延伸阅读】美上将称打“伊斯兰国”要耐心:炸太狠适得其反
参考消息网3月11日报道 法新社3月8日发表题为《邓普西将军认为,加大空袭圣战分子的力度或许是个错误的报道》,全文翻译如下: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丁·邓普西将军8日在访问法国“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时表示,国际联盟加速对“圣战分子”的空中打击或许是个错误。
他主张在美国率领的国际联盟打击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集团的斗争中要有“战略耐心”。
他在自2月底前往海湾参加这一行动的法国航母上称,“对伊拉克实施地毯式轰炸不是解决办法”。
邓普西将军解释说,“我们在动用空中力量时有责任力争精确”,并确信加速空袭可能会加大误炸平民百姓的风险,这反过来可能有助于圣战分子的宣传。
他还补充说,“这意味着要花时间”就可能存在的目标搜集一些准确的情报。
这位美军上将还指出,空袭的频率取决于伊拉克军队在战场上的能力以及巴格达政府与不信任安全部队的逊尼派百姓和解的意愿。
事实上,“伊斯兰国”利用了这部分百姓觉得近年来在以什叶派占多数的伊拉克政府统治下被边缘化的情感,于2014年6月占领了逊尼派占多数的伊拉克西部和北部大片领土。
此外,伊拉克总理通过不久前发动从“伊斯兰国”手中夺回提克里特的战役,呼吁亲政府力量“优先考虑”平民百姓的安全。
邓普西将军强调指出,美国不需要在打击圣战分子斗争中增加在伊拉克现有的美军人数。现有的2600人负责培训巴格达军队并为其出谋划策,因为这支军队并不准备展开更大规模的行动。
法国“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正参与华盛顿领导的国际联盟行动,在海湾地区执行为期8周的任务。
据法国军官表示,每天都有10至15架战机从航母上起飞前往伊拉克上空执行任务。
邓普西将军访问法国航母的举动非同寻常,这证明法美及两国军队之间的关系总体来说是好的,远不像美国2003年入侵伊拉克时两国关系出现不和。(编译/卢央央)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美军参联会主席邓普西。(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5-03-11 08:29:00)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