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李光耀在朴正熙遇刺前访韩 曾送朴槿惠糖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3月23日报道 台媒称,李光耀23日凌晨逝世,亚洲各国都表哀悼之意。韩国媒体披露李光耀4次访韩的小故事,包括他首次访问韩国就在政治强人朴正熙遇刺前7天,还曾经送给现任总统朴槿惠1盒喉糖。
据台湾东森新闻网3月23日援引韩媒《亚洲经济》报道,朴槿惠2007年的自传曾写到,李光耀1979年10月19日首次访问韩国会见朴正熙,当时就是朴槿惠当翻译,“吃饭的时候双方都谈得很愉快,没想到1星期后,父亲就走了,李光耀首相写了非常哀戚的悼文过来”。
朴槿惠自传也提到,李光耀2006年5月20日再度访韩时,当时她忙着助选地方选举,李光耀夫妇就说,“想助选的话,就要保护好喉咙”,于是送给朴槿惠1盒喉糖。
根据朴槿惠自传描述,就在李光耀说要送她一盒糖的当天下午,朴槿惠在首尔新村扫街助选时遭到民众用美工刀割伤事件,“上午我们都还好端端地在聊天……之后李光耀夫妇听到我的消息总是表达很心疼,还亲笔写了信关心”。
李光耀曾在著作中提到对朴正熙的第一印象,“削尖的脸有着窄小的鼻樑,神情坚毅也严肃”,称许朴正熙在任18年期间带领韩国人民在经济翻身的努力,认为他有非常强烈坚韧的意志。
李光耀访韩次数虽然只有4次,不过时间点很巧合,碰上朴正熙遇刺与朴槿惠遭割伤事件。
朴正熙与李光耀同为1952年出生、大学都学电子,朴、李两家在政治上也有雷同处。
【延伸阅读】台媒:李光耀不懂华语很失落 让孩子从小学中文
参考消息网3月23日报道 台媒称,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于23日凌晨3时18分辞世,在他执政的30年间,除了带动新加坡经济起飞外,推行华语一事也为世人传为美谈。
据台湾东森新闻网3月23日报道,不过,李光耀在1942年学华语的动机,其实是为了看懂当时占领新加坡的日本人所写的汉字,但随着局势的演变,他也一改态度,表示“新加坡人不学华语,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李光耀最初学华语时,用的是英文教材,当时他花了6到8个月阅读课本,以自修的方式记熟了2000个汉字与词组意义,不过,由于李光耀最初是透过看的方式学习,当年他对中文的理解只限于读,并不知道该如何发音,其后他赴英留学,也就中断了学习。
再次学习中文要等到1950年,当时李光耀在说北京腔的朋友帮助下,学会了华语的“口说”,也重新唤起了他学汉字的记忆,而这次学习,对他往后的从政生涯有着极大帮助。
李光耀在接受大陆《解放日报》采访时回忆道,为了对大众演讲,他不仅每天听录音带练习华语,也会在每天午休时间花1小时学习作文,在1959年时,他已经可以顺畅地用华语演讲了。
由于从前不懂中文产生失落感,李光耀对3名小孩实施严格的华语教育,他的大儿子、现任总理李显龙不只就读南洋幼稚园、南洋小学,还一路接受作文教育直至高二,虽然后来李显龙赴英攻读大学,但华语已深植在他的脑海中,随时都可唤出使用。
为了维持自己的华语能力,李光耀在做总理期间每天固定花10至15分钟阅读华文报纸,除了比较各家报社呈现新闻的方式外,也会特别留意未刊登在英文报纸上的文章。
李光耀除了将英语规定为新加坡的主要语言外,也将中文与马来文订为“建议语言”。当新加坡的贸易开始与中国息息相关时,他更加鼓励国民学习中文。2009年8月,李光耀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曾表示因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学习中文以因应贸易需求已成必然。除此之外,他还不止一次强调“不学华语,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2015-03-23 15:30:00)
【延伸阅读】朴槿惠哀悼李光耀:像父母一样给我关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79年李光耀(右)访韩时,朴槿惠(左)和李光耀在青瓦台晚宴上干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08年7月15日,朴槿惠在新加坡与李光耀会面
参考消息网3月23日报道 韩媒称,据新加坡总理公署23日公告,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因病于当天凌晨3时18分点去世,享年91岁。
据韩国朝鲜日报网3月23日报道,李光耀上个月5日因感染严重肺炎,被送入新加坡中央医院接受治疗。总理公署3月17日发文告说,李光耀的情况因受感染而恶化。3月18日下午1时20分,新加坡总理公署再发出简短文告说,在加护病房接受治疗的李光耀仍然病重,病情已进一步恶化。
据新加坡总理公署23日公告,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因病于当天凌晨3时18分点去世,享年91岁。
李光耀上个月5日因感染严重肺炎,被送入新加坡中央医院接受治疗。总理公署3月17日发文告说,李光耀的情况因受感染而恶化。3月18日下午1时20分,新加坡总理公署再发出简短文告说,在加护病房接受治疗的李光耀仍然病重,病情已进一步恶化。
李光耀在生前与朴槿惠的父亲、韩国前总统朴正熙和朴槿惠本人都结下缘分。这次是朴槿惠就任总统以来首次发表声明对外国领导人的逝世表示哀悼。
朴槿惠2007年曾在自传中谈及自己和李光耀的缘分表示:“李光耀总理夫妇像父母一样给与我关爱。李光耀先生和我的父亲在1960-1970年代作为推动亚洲发展的领导者,曾是对手一样的关系。”
朴槿惠还在自传中提及,1979年10月李光耀访问韩国时,自己在朴正熙总统和李光耀总理共进晚餐的时候担任翻译。几天后朴正熙遇刺身亡。朴槿惠在自传中写道:“整个用餐过程气氛十分和睦,一周后父亲去世了,李光耀总理立刻发来悼文,表示十分哀痛。”
2006年5月20日朴槿惠再次见到了访韩的李光耀夫妇,她在自传中提及了当时李光耀夫妇对正在进行地方选举游说的自己说:“想开展游说必须保护好嗓子”,“并递给我糖果罐”。当天下午朴槿惠在首尔新村进行游说时遭到水果刀袭击。她在自传中写道:“早晨还安然无事地见了面…听说两位听到我的事情后表示十分遗憾,并寄信给我祝福早日康复。”
李光耀出生于1923年9月16日,1954年创立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并担任秘书长。1959年新加坡自治,36岁的李光耀出任总理,1990年11月卸任,之后担任内阁资政。他在2011年5月完全退出内阁,担任阁员的时间长达52年,是新加坡历史上最资深的内阁成员。
(2015-03-23 15:26:21)
【延伸阅读】朴槿惠发表声明哀悼李光耀 回忆特殊缘分
3月23日,新加坡驻华大使馆门口,民众献花悼念李光耀。当日凌晨3时18分,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新加坡中央医院病逝,享年91岁。 中新社发 李慧思
3月23日,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去世,享年91岁。
中新网3月23日电 据韩媒报道,韩国总统朴槿惠23日发表声明,对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逝世表示哀悼,并回忆李光耀与韩国的特殊缘分。
朴槿惠在声明中表示,对李光耀先生的逝世深感哀痛,谨此向故人表示哀悼,并向遗属和所有新加坡人民表示诚挚慰问。李光耀先生曾数次访问韩国,与韩国结下特殊的缘分。他为两国关系作出重要贡献,是韩国人民的好朋友。
朴槿惠还说,李光耀不仅是受新加坡人民爱戴的领导人,也是全世界领导人的榜样,他作为新加坡的“国父”,把新加坡建设成全球金融和物流中心,为使新加坡成为世界一流国家作出卓越贡献,并因此受到包括韩国在内的众多国家的尊重。
当天凌晨3时18分,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因病逝世,享年91岁。这次是朴槿惠就任总统以来首次发表声明对外国领导人的逝世表示哀悼。
(2015-03-23 12:54:15)
【延伸阅读】新加坡外交部长:李光耀任人唯贤 打造清廉政府
参考消息网3月23日报道 新媒称,新加坡外交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说,跟多数新加坡人一样,他本身也直接受惠于李光耀的政策。这些政策建立了一个以任人唯贤、人人享有平等机会为基础的社会,以及一个清廉且有效率的政府,并让所有人接受良好教育。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3月23日报道,尚穆根23日早在脸书个人网页上发表帖文说:“(当年)我家没有社会资本,经济资本也非常少。李先生和他的政策确保无论是背景、肤色或宗教,都不会成为我获得机会的障碍。我在一所邻里小学接受良好教育,接着升入莱佛士书院,后来进入法律学院,并在毫无困难的情况下获得工作。”
尚穆根与家人在1975年搬入三房式组屋,这也是他们拥有的第一间房地产,过后他们提升到更好的居住环境。
他指出,这个故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新加坡及多数新加坡人的故事。许多人起初没有太多资源,但却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相当好的工作,及在更好的房屋居住。
(2015-03-23 11:51:56)
【延伸阅读】境外媒体:李光耀铁汉柔情 一生以小博大
3月23日,新加坡总理公署在其网站发布公告说,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当天凌晨3时18分在新加坡中央医院病逝,享年91岁。新加坡总理公署及新加坡主要媒体已将网站主色调换成黑色,以示哀悼。(网页截图)
视频:李光耀——缔造中新关系的奠基人 来源:央视新闻
中新网3月23日电 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因病于3月23日凌晨逝世,终年91岁。在李光耀病重期间,新加坡各界人士为他祈福,同时也牵动世人关注。境外华文媒体表示,在近半个世纪的政治生涯中,李光耀在大国之间穿梭自如,并赢得国际的尊重。这位极具硬汉形象的建国总理也有柔情一面。以小博大成了李光耀外交战略思想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
香港《经济日报》、《明报》23日报道,新加坡建国之父李光耀病逝,引起来国际传媒关注。新加坡国土面积仅600多平方公里,也没有任何自然资源,这样的弹丸小国于1965年被逼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后,却在李光耀多年的带领下,于80至90年代跻身“亚洲四小龙”之列,并成为现时亚洲最富裕国家之一。
新加坡《联合早报》23日社论表示,李光耀走了,新加坡正式进入没有李光耀的时代。虽然早有准备,早有谈论,这一天的到来,仍然举国悲恸。时势造英雄或是英雄造时势,自古以来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美国外交家基辛格评价,如果是以李光耀的例子来看,那显然是英雄造时势。
社论指出,李光耀运筹帷幄,否定了小国无外交的说法。实际上,新加坡今天在国际上享有的地位及影响力,远超过其地域或国力。在近半个世纪的政治生涯中,李光耀在大国之间穿梭自如,与它们建立不卑不亢的特殊关系,并赢得国际的尊重。他经常从战略的高度,为大国分析时局,阐述各自的利害关系,从而为新加坡这个小国拓宽外交空间。
新加坡虽是小国,但李光耀这位小国领袖对时局的精辟分析,赢得许多大国领导人的认可,并将他的直率批评视为诤言。因此,在李光耀的领导下,新加坡扮演的中转站角色,不仅是在经济层面,也表现在外交领域。
香港《大公报》网站23日文章称,在不少新加坡人的心目中,李光耀仍有着无法取代的的地位,将新加坡的建设成就完全归功于他的智慧与努力。
新加坡企业家魏成辉在一篇杂志访谈中则对李光耀为国家建设所付出的努力表示感恩:“他为新加坡人所做的一切,我们怎能无动于衷?”
《大公报》此前评论称,不到40年,新加坡从一个资源贫乏、缺乏前景的城市国家,华丽转身为繁荣富强的城市国家。如今,这个袖珍小国的物质生活水准已经超过了英国、美国和挪威。更堪尊重的是,亚洲诸“虎”,在经济发展和政治转型的过程中,都有过反复和阵痛。但是新加坡一路走过来,坚毅且沉稳。
一生以小博大热衷三件事
香港《文汇报》网站23日文章称,尽管经济实力不俗,但是新加坡始终是一个城市型小国,为维护自己的安全和利益,必须积极游走于各方之间。李光耀的外交极热衷于三件事:促进东盟一体化,打造可依托的地区联盟;发展与美国的准同盟伙伴关系;推动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加强联系,支持中国融入世界。
分析指出,以小博大,这成了李光耀外交战略思想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贾秀东指出,首先是借鉴不结盟思想,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但不建立正式盟国关系。其次,采取类似于瑞士那样的中立政策,多交友,少树敌,尽量在对立双方不选边站。再次,不选边并不意味着不发声,而是选准议题、找准时机,阐述自己的看法和立场,彰显新加坡的存在和影响。
香港《东方日报》23日报道说,李光耀重视并致力发展同中国内地的友好关系。1976年以来,他曾多次访华。1990年10月,新加坡宣布与中国建交。李光耀晚年转任资政,续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曾表示中国能人辈出,对其领导层无论个人素质还是整体分析国际格局与国内局势的能力都深具信心。
后李光耀时代走向何方?
《大公报》分析指出,新加坡已经进入了后李光耀时代。李光耀给新加坡设计的国家治理模式能否延续下去呢?一是他创立的人民行动党政治影响力有所减弱;二是移民问题也困扰着这个狭小的城市国家。新加坡领导人如何继承李光耀的政治资产,也是全球关注这个城市国家的原因之一。
台湾《经济日报》23日文章称,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全球格局上来讲,李光耀的离去对新加坡影响深远。
文章说,李光耀像魔术师一样,把没有辉煌历史和优越地理条件的新加坡,变成一个繁荣的城市国家。但是当“国父”离去,新加坡将如何踏出下一步?
铁汉柔情
台湾《联合报》则刊文披露,李光耀与妻子柯玉芝感情深厚,柯玉芝负笈英国剑桥大学时认识李光耀,于1950年结婚。两人是姐弟恋,李光耀小柯玉芝2岁,做胶水生意时谱出恋曲,随后在英国留学时决定携手一生,结婚逾一甲子,感情深厚。
两人育有两子一女,分别是李显龙(新加坡现任总理)、李显扬及李玮玲。柯玉芝于2008年二度中风,李光耀曾说,看着中风的妻子,是他一生中最难过的事,每晚他都会读她最喜欢的诗,尽量陪伴她,卧病2年多后柯玉芝去世,李光耀曾说“我希望过世后能见到我太太。但我相信这是不可能的”。
(2015-03-23 11:54:11)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