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外媒:男学生制作"李光耀去世"假截图 遭严厉警告

参考消息

关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假冒总理公署网站文告称李光耀去世。(档案照)

参考消息网4月7日报道 外媒称,男学生对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被频频假传去世的谣言感到不满,为了证明谣言容易撒布,他制作了一张看似总理公署网站文告宣布李光耀去世的截图。结果,他的举动反而掀起了另一波的谣言,他自己则成了造谣者。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4月7日报道,新加坡总检察署4月7日发出文告说,这名未满16岁的男学生在父母在场的情况下,就他违反电信法令而受到严厉警告。

所有涉及法律行动而未满16岁的儿童与少年,受法律保护而身份不得公开。

男学生所制作的截图在上个月18日流传开来。李光耀当时病危,五天后去世。

男学生没有侵入总理公署网站文,也没有意图让他的截图流传开来。他因不满有关李光耀的不实死讯频频流传而制作有关截图,以向朋友证明要造谣是轻而易举的。在发送截图两分钟后,他告诉朋友截图是虚构的,但截图已流传出去。

新加坡总检察署经过慎重考虑所有因素,包括男学生的个人情况和即时愿意承担责任后,决定给予他严厉警告就好。男学生对自己的行动感到非常懊悔,也对所造成的不便和难堪表示十分后悔。

【延伸阅读】新加坡雨中送别建国总理 “李光耀式”强人难再现

3月29日,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的国葬仪式举行,移灵队从国会大厦出发,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化中心,沿途成千上万民众在倾盆大雨中送别。中新社发 李洋 摄

当地时间3月29日,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的国葬仪式29日举行,移灵队已从国会大厦出发,前往举行国葬礼的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化中心。图为李光耀家人抵达国立大学文化中心。

视频:李光耀国葬现场 李显龙等10位代表发表悼词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网3月30日电 综合报道,当地时间29日,新加坡为不久前逝世的前总理李光耀举行国葬仪式,包括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内的多国政要出席仪式,新加坡各界民众也在风雨中送李光耀最后一程。李光耀长子、新加坡现任总理李显龙等10人在国葬仪式上致悼词。李显龙在40多分钟的悼念讲话中数度哽咽,称赞父亲“度过了充实及丰硕的一生”。

移灵:民众沿途守候冒雨送别 鸣21响礼炮

29日,尽管下着倾盆大雨,许多新加坡民众仍然前来为建国总理李光耀送别。不少新加坡民众身穿黑衣或白衣,天才刚亮就在移灵路线沿途守候灵柩移灵队伍的到来,长长的人龙一路绵延15公里。

职总大厦外,许多公众手持国旗等待;家长们帮孩子穿上雨衣,准备全家人一起送别李光耀。

29日下午约12时30分,移灵队开始从国会大厦出发,途经旧国会大厦、政府大厦、全国职工总会中心等多个重要地标,到达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化中心,全程15.4公里。

移灵队行进途中,武装部队展开对李光耀的敬礼仪式。在大草场上的炮架进行21响礼炮,空军部队的精英飞行团队“黑骑士”也划过天空。

四架“黑骑士”将在上空以“陨落队形”(Missing Man Formation)向建国总理致意,其中一架将脱队往西飞行,象征逝者朝着夕阳的方向陨落。

移灵队经过滨海大桥时,舰船“坚毅号”和“刚韧号”长鸣三次笛声,象征对李光耀行三个鞠躬礼,舰上官兵也将向他致以最后敬意。

在过去4天中,有多达45.46万人前往国会大厦的公众吊唁处,向李光耀致敬,相等于每小时有6500人。

此外,截至29日上午11时,前往新加坡18个社区吊唁处的公众已经达到110万人。国会大厦则已收集13.145万张吊唁卡。

国葬:多国政要出席 李显龙含泪致悼词

下午14时,李光耀国葬仪式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化中心举行。李光耀长子现任总理李显龙、新加坡总统陈庆炎、荣誉资政吴作栋等十名代表宣读悼词。

当天,新加坡国会议员和政府官员、李光耀的亲属等出席国葬。根据新加坡官方当天早些时候发布的消息,24名国际政要和11名李光耀的多年好友出席国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李光耀国葬。

第一个致悼词的李显龙,在超过40分钟的发言中追溯父亲一生业绩,数度哽咽,眼眶泛红。

李显龙说,李光耀密切观察国际事务,也是一名善于分析局势的政治家,有效地阐明新加坡的国际立场,扩展战略空间,提升了新加坡的国际地位。

李显龙说,虽然这些年来指引我们的明灯熄灭了,但其实不然。“他的人生事迹将启迪新加坡人和其他人,一代又一代。”他呼吁新加坡人继续团结一致,“为继续发展这个独一无二的国家,共同努力”。

新加坡总统陈庆炎、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新加坡总统陈庆炎、新加坡前部长及工会、社区领袖等9人也稍后致辞,追悼李光耀的业绩。陈庆炎称,李光耀深信诚实廉洁,是他和建国前辈让新加坡享有今天的崇高地位。

吴作栋则表示,李光耀是一名良师,时时观测未来,设想可能出现的挑战和问题以及制定解决方案,一直是后辈可以依赖的资源和数据库。

新加坡总统陈庆炎在10名发表悼词者发言后,代表新加坡全国人民上台敬献花圈。在葬礼进行时,新加坡民防部队启动公众警报系统,示意全民为这位建国元勋默哀一分钟。结束后,警报系统将再次拉响,随后仪式宣读信约。

最后,全场把目光投向台上投射的新加坡国旗飘扬的画面,新加坡国歌此时响起。长达约两小时又45分钟的国葬礼,在新加坡国歌歌声中结束。

诀别:“李光耀”式强人难再现

国葬仪式结束后,李光耀步上最后一程,其灵柩在仪式结束后运往北部靠近三巴旺空军基地的万礼火葬场火化并举行私人葬礼。至此,这位新加坡建国总理终于入土为安。

作为新加坡的建国总理,李光耀走完了他奋斗的一生。在诀别之日,新加坡开始了另一个时代:一个没有李光耀、但却可能会在社会每个环节都感觉到他的印迹的时代。

新加坡媒体评论称,李光耀不仅把新加坡从无到有发展起来,更打破了“小国无外交”的局限。李光耀离世后,从华盛顿到北京的多国领袖,纷纷在唁文中表达对李光耀的崇高敬意。

就李光耀的离去,评论表示,“李光耀”是一个结合了强势、高效、法制、秩序、社会平等、公平的符号。现在虽然是一个解构符号的时代,李光耀式的强人“不再可能出现”,符号可能重组,但其中那些让新加坡成功的价值,却不应该随人而失。

评论认为,最后的告别,才能真正检视李光耀在新加坡民众心目中的地位到底有多高。过去一周,数十万成长在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人,用自发、单纯而坚定的行动展示他们对李光耀发自内心的尊重。

而在“后李光耀时代”,悄然异化的精英体制、板结固化的社会结构、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以及渐现张力的政治环境,都将成为新加坡新的挑战。但新加坡媒体认为,可以肯定的是,李光耀留下一个更有条件、更有信心应付任何挑战的国家。(完)

(2015-03-30 14:49:20)

【延伸阅读】外媒:李光耀辞世开启新时代 新加坡未来已有规划

参考消息网3月30日报道 外媒称,新加坡国父李光耀辞世后,许多悼念文章在赞颂他对改变这个城市国家所做出贡献的同时,还指出新加坡在继续李的革命方面也面临巨大障碍。

据日本外交学者网站3月28日文章称,《福布斯》双周刊的乔尔·科特金写道,李在担任总理的30年间成绩斐然,但是在今天的新加坡,“他给后人留下的东西能否持久,还是个问题”。

科特金提到了盖洛普咨询公司进行的一项全球民意调查。这项调查发现,新加坡人对他们的未来是否会强于过去感到悲观。

文章说,此类担心有些过头了。一个原因是,新加坡政治环境的开放度在过去10年有了大幅提升,该国当前的政治与李光耀时代的政治已经不能同日而语。在最近一次大选中,反对党赢得了一个集选区,并且赢得了总选票的约40%,这是该党40年间得票率最高的一次选举。

此外,李光耀帮助新加坡建立的法治仍然使该国在吸引投资方面享有优势——新加坡经常被“透明国际”组织评为亚洲最清廉的国家。即便是在中国、印度、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甚至缅甸崛起为外国投资目的地之后,新加坡也仍然具有这一优势。

另外,随着新加坡在价值链条上爬升,其社会和政治环境逐步放宽,且一些最优秀的人才留在本国发展,新加坡的创造力也在提升。彭博社的年度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将新加坡列为全球制造业创新能力最强的5个国家之一,并将其整体创新能力列为全球第8。在这一指数排行榜上,新加坡排在包括英国、法国和加拿大等其他富裕国家之前,而且仅落后美国两位。新加坡无疑面临着挑战——收入差距、人口密度大以及移民问题,但它对未来的准备比许多反对者所说的要充分得多。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3月29日文章称,“李光耀”是一个结合了强势、高效、法制、秩序、社会平等、公平的符号。现在虽然是一个解构符号的时代,李光耀式的强人已不再可能出现,符号可能重组,但其中那些让新加坡成功的价值,却不应该随人而逝。

29日是李光耀先生的国葬日。在永久送别之日,新加坡开始了另一个时代:一个没有李光耀、但却可能会在社会每个环节都感觉到他的印迹的时代。

过去一周,数十万成长在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人,通过连续数日的辛苦排队致敬,来回报李光耀对新加坡的贡献,告诉世界他们对李光耀发自内心的尊重。

当然,在新加坡,还有一些对他非议的声音,认为他强势、专制。在他最终离去之际,新加坡人可以在哀伤悲痛的同时,也坦然看待对他的争议和批评的声音。

在新时代下,李光耀过去的政治理念也面临新的挑战,自身也要面对网络时代更为猛烈的批评声浪,意味着过去强势而善意的施政不再直接奏效,而是需要更为细腻的政治手法甚至妥协。这是时代转型的必然。

(2015-03-30 10:41:00)

【延伸阅读】韩媒:朴槿惠参加李光耀国葬 在新加坡与安倍会面

中新网3月30日电 据韩媒报道,据韩国青瓦台29日消息,韩国总统朴槿惠于当天在新加坡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会面并表示,希望韩日两国采取必要的措施,切实执行中韩日在外长会议上商定的内容。

报道称,朴槿惠当天在由新加坡总统陈庆炎主持召开的欢迎招待会上与安倍会面。安倍表示,非常感谢朴槿惠为中韩日外长会成功举行付出的努力,高度评价韩方作为主席国在此次会议上扮演的角色。

当地时间29日,朴槿惠出席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国葬,对李光耀的逝世表示哀悼,并向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及家人表示诚挚慰问。

这是朴槿惠就任韩国总统后首次出席外国领导人葬礼。朴槿惠在吊唁薄上题词称,李光耀是一位世界各国人民爱戴的划时代的领导人,世人会把他的功业和名字永远刻在心里。

李光耀于本月23日病逝,享年91岁。朴槿惠当天发表声明对李光耀表示哀悼,并回忆了他与韩国的特殊缘分。李光耀生前曾6次访韩,与朴槿惠的父亲、韩国前总统朴正熙,以及朴槿惠本人都结下了缘分。

(2015-03-30 09:36:00)

【延伸阅读】新媒:逾144万人向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致敬告别

参考消息网3月29日报道 新媒称,新加坡民防部队29日下午约4时将启动公众警报系统,示意全民为建国总理默哀一分钟。总理李显龙希望全体新加坡人当日一起参与建国总理的国葬仪式,在哀悼这位建国元勋的同时,也颂扬他丰硕的一生。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3月29日报道,不管艳阳高照或细雨纷飞,过去一个星期超过144万人不分昼夜、扶老携幼,心怀感激和不舍地涌向国会大厦和社区悼念处跟建国总理李光耀告别,向这位为新加坡奉献一生的国家领导人致敬。

在兀兰关卡和大士第二通道通关的人和车辆也将停下参与默哀,所有地铁列车将在默哀开始前,在地铁站停靠及敞开车厢门,即将开离转换站或终站的公共巴士也会延后出发。

报道说,过去四天,超过44万人到国会大厦吊唁,也有约100万人到社区悼念处向李光耀致敬。

国内外反应令总理深受感动

报道说,李显龙28日到政府大厦前大草场慰问民众,向他们致谢。他接受记者访问时说,过去一个星期,社会各界包括其他国家对李光耀逝世所表达的哀悼和敬意,让他深深感动,这对新加坡人来说,也是个非常独特的体验。

他说:“每个人的反应都很强烈,有的到国会大厦排队吊唁,有的到社区悼念处致敬,还有网民、海外的大使馆、最高专员公署、领事馆,甚至是外国访客,以及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在国会追思李光耀,新西兰和印度将降半旗,向李光耀先生致敬,这一切都太令人感动了。”

“我代表家人、同僚、代表新加坡,感谢所有的新加坡人。过去几天,新加坡人的反应是超乎预料的,因为大家都知道李先生走了,大家都很伤心,人民在悲痛之余,表达关怀的动力,要做一点贡献的精神,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28日是国会大厦吊唁处开放最后一天,许多人把握最后机会,赶去向建国总理道别。上午排队的人龙感觉没有前几天多,等候时间最长约为四五个小时,但到了傍晚,人潮明显增加,等候时间延长到8小时。治丧委员会按照计划在晚上8时停止让更多人加入人龙时,有些人失望而归。

李显龙说:“我们必须在8时停止让更多人排队,因为需要一些时间让已经排队的人进去国会大厦吊唁。之后我们也得在政府大厦前大草场准备国葬仪式,因为灵柩会经过这里,这里也会鸣放21响礼炮向建国总理致敬,所以我们需要时间做准备。”

李光耀22日凌晨与世长辞,享年91岁。他的国葬仪式将在29日下午2时至5时15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化中心举行。

观看国葬仪式者料数以百万计

灵柩会在中午12时30分从国会大厦出发,途经旧国会大厦、政府大厦、政府大厦前大草场、全国职工总会中心、新加坡大会堂,以及丹戎巴葛、红山和女皇镇等多个重要地标和组屋区,全程15.4公里。

总理说,国大文化中心可容纳约2000人,但他希望无法亲临现场的民众也能参与其中。

他说:“整个新加坡、网络和世界各国数以百万计的人将会观看(国葬仪式),这是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希望我们能专注筹备,也希望大家能共同分享这一刻,特别是在悼文结束后,我们会默哀一分钟……然后一起宣读信约和唱国歌,希望全体国人也能参与,让我们一起向建国总理致敬,在哀悼他的同时也庆祝他丰硕的一生。”

公众可从国会大厦开始,沿途目送建国总理最后一程。国家电视台、电台和悼念李光耀特设官方网站www.rememberingLeeKuanYew.sg和脸书页面www.facebook.com/rememberingleekuanyew,将从中午12时30分开始,直播整个国葬礼。

机场图书馆医院将参与默哀

报道说,全国18个社区悼念处及所有民众俱乐部也将进行现场直播,樟宜机场、图书馆和医院也将直播国葬仪式,让访客和工作人员一起参与默哀。国葬仪式后,灵柩将移送万礼火化场举行私人葬礼。

据国家环境局的天气预测,本地多数地区29日上午较迟时候与下午较早时将下雷阵雨,准备沿途目送建国总理的公众最好备好雨具。

为了方便公众,29日上午11时至下午6时,地铁服务将更频密,每三到五分钟会有一趟列车。

28日到国会大厦吊唁的张玉萍(34岁,房产经纪)准备到红山一带送别李光耀。她在李光耀逝世当天曾到总统府致哀,28日她和友人排队两个半小时进入国会大厦向这位巨人道谢。

她眼眶泛红地说:“他逝世后,我每天都在家里哭,今天是吊唁最后一天,不管等多久都一定要来,就像是到医院送别已过世的爷爷一样。”

张玉萍自认是李光耀所指的“最会抱怨”(champion grumblers)的年轻一代,之前对他的了解不深刻,到他逝世后才阅读到许多有关他的大小故事,例如他为人如何节俭,家里还使用大水缸舀水洗澡。

她哽咽地说:“很遗憾我们要等到他已经不在了,才真正体会和明白到他的苦心。”

两天前已带母亲和儿子排队3个小时进去吊唁的林盈盈(40岁,商业营运经理)昨天又独自去排队,问她为何要去第二次,她只简短地说:“只觉得有必要再来,不然会遗憾。”

(2015-03-29 14:4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