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日大多数民众不信任中国 彼此信任度高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4月8日报道 外媒称,美国皮尤研究中心4月7日公布的最新调查显示,美国和日本大部分民众不信任中国。同一份调查还显示,美国人和日本人在日本是否应该在亚洲安全上发挥更大作用,看法不同。
美国之音电台网站4月8日报道,皮尤调查公司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4月底访美前公布了一份有关“二战70年后,美日民众如何看待彼此”的调查。调查显示,两国民众彼此信任度很高。
皮尤公司全球态度项目主任布鲁斯·斯托克斯在华盛顿的一个有关美日关系的研讨会上介绍了这份最新调查。他说:“2/3的美国人很信任或是相当信任日本人,同时3/4的日本人信任美国人。这对我们两国关系来说是很大的支持。但是,两国民众都不信任中国。我们比日本人要多相信中国一些,但是,也不是多很多。”
调查显示,30%的美国人很信任或是一定程度信任中国,而只有7%的日本人选择一定程度上信任中国。调查还说,1/4的美国人和一半的日本受访者一点也不信任中国。
斯托克斯没有解释其中的原因。皮尤的这次调查对美国和日本各1000名分别来自不同阶层的受访者进行了电话调查。调查同时显示,美国的年轻人比65岁以上的人更能接受中国。另外,较多的美国人倾向在经济上与中国而不是日本保持联系。
皮尤的调查还显示,美国人和日本人对日本是否应该在亚洲发挥更大的军事角色有分歧。
随着中国经济和军事力量的上升,60%的美国人认为,美国与日本的关系,美日同盟,更加重要。47%的美国人认为,日本应该在亚洲安全中发挥更大角色,但是,有意思的是只有23%的日本人认为日本应该发挥更积极的军事角色,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调查还显示,与东亚的中国和韩国不同,在日本是否已经为二战中的罪行做出了足够的道歉问题上,37%的美国人认为日本已经作出足够道歉,同时,24%的美国人认为日本现在已经没有道歉的必要。
调查还显示,只有很少的美国人知道日本在1941年偷袭美国珍珠港。在被调查的1000名美国人当中,只有15人说,一想到日本,就会想起珍珠港事件。
在对待美国是否应该在二战中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的问题上,美日两国民众也有分歧,56%的美国人认为美国应该这么做,79%的日本人认为美国这么做是没有道理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中国国旗与美国国旗迎风飘扬(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美报:中美需建基础广泛的民众互信
10月3日,基辛格在华盛顿伍德罗·威尔逊中心参加一个关于中国军力增长以及美国如何应对的研讨会。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参考消息网10月18日报道 外报称,基辛格最近告诉普林斯顿大学的听众,奥巴马总统和候选人罗姆尼“谈到中国时使用的措辞让我感到极为可悲”。
美国《赫芬顿邮报》说,美国一家大报的资深外事记者报道此事时,开篇就对这位89岁的前国务卿的言论表示赞同。他表示:“基辛格谈到中国问题的时候,罗姆尼和奥巴马都应该洗耳恭听,其他所有人也是一样。”
报道称,1971年夏天,基辛格悄悄飞往北京展开秘密访问,为美国政府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恢复友好关系铺平了道路。在此后的40年里,历任美国总统以及美国的大部分民众在中国问题上都听从基辛格的指引。
在普林斯顿大学发表讲话时,这位中美关系的引路人向听众保证,即将上台的中国领导人都是“非常有头脑”的人。他们将妥善管理中国以及中美关系。基辛格呼吁合作,同时还警告说,如果中国与美国爆发冲突,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报道认为,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睿智之言”。
报道指出,奥巴马总统和罗姆尼显然都认识到,中美关系的基辛格时代正逐渐失去历史的青睐。遗憾的是,随着旧有的合作基础土崩瓦解,误解、沟通不畅和猜忌态度妨碍了新基础的建立。
猜忌态度的一个重要根源是,两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家认为两国发生冲突是历史的必然。这些学者如今对公开辩论和两国领导人的想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报道认为,中美关系要走向和平而富有成效的未来,不太可能以双方对战争的“现实主义”恐惧为基础。
如今,双方采取的避险策略不仅促使两国展开高技术军备竞赛,最终可能会以核危机告终,而且使得双方无法合作寻找经济和环境可持续性等问题的解决办法:冲突的真正根源之一是对就业岗位、资源和繁荣的争夺。
报道认为,最有希望的手段是摆脱对维系双边关系的少数“老朋友”的依赖。要想消除美国竞选活动以及中国有关美国的公开辩论中的煽动性言论,最好的办法是在各自国家的民众当中形成一种基础广泛的互信意识。
基辛格称,现有中美关系是他的政绩。不过,在过去的8届政府执政期间,一批与中国共产党领导层建立了个人和职业联系的美国官员、专家和商界领袖决定了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在这一政绩促成的人员、资本和理念的大规模流动之中,新型双边关系的构建已经出现。延伸阅读:外媒:中美开始新一轮海上角逐 新报:中美如何走出“军事互疑” 外媒:“双反”重税加剧中美贸易紧张气氛 美媒:四种情况导致中美互不信任
(2012-10-18 16:51:00)
【延伸阅读】美华媒:大部分美国民众认为中国游客有礼貌
中新网2月26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到美国旅游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在各种公共场所中国游客的可见率也越来越高,大部分美国本地人对中国游客都抱有正面印象,认为他们购买力强,也比较有礼貌。
在加州的购物场所、旅游景点和赌场可以看到越来越多来自中国大陆的游客,大部分美国民众认为中国游客购买力强,而且比较有礼貌。
华裔王小姐说,有的时候到奥特莱斯购物经常能看到中国大陆的游客,这些游客出手阔绰,一次她亲眼看到一位女士在Coach店里买了10个包包。她说,现在不少购物场所都有中文,赌场里也有中文,可见中国游客的影响力。对于中国游客的印象,她认为大部分还是比较礼貌的。
在比华利山一家高档服装店工作的安迪(化名)说,他有很多客人都是中国人,这些中国买家喜欢购买高档服饰,在中国新年期间他们的生意特别好,他对于中国人的印象很好,尽管很多中国客人英语不好,不善于交谈,但是大部分时间他们之间的交流还是比较愉快的。
曾经在购物广场工作过的王女士(化名)来自中国大陆,她已经在美国生活多年,她说经常能看到来自中国大陆的游客,大陆游客给她的印象是声音比较大,而且喜欢讲价。她曾经看到街头一对来自中国的母女因为购物产生矛盾而赌气,女儿在街头大哭,而母亲则在一旁指责,声音很大,让很多过路的美国人摸不着头脑。
王女士说,因为自己来自大陆,所以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游客声音大,因为中国人口密集,所以人们养成了大声说话的习惯,来到美国大部分公共场所都比较安静,所以显得声音特别大。她指出,和多年前相比,中国游客的素质还是有所提高的,但是多年来的习惯很难改变,这些都需要时间。(夏嘉)
(2015-02-26 14:56:17)
【延伸阅读】美国民众关注中国崛起:赞赏担忧兼而有之
参考消息网11月18日报道 外媒称,作为这届APEC峰会的东道国,中国得到了展示其全球经济和区域视角的难得机会。但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它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关系也日趋紧张。中国人和美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作为全球大国的崛起的?
据美国之音11月18日报道,女教师司迪曼说:“随着中国的崛起,可能会给其他国家带来压力,而这些国家可能就想压制中国。”
工程师姚建鹏说:“中国不追求军事扩张而是追求合作。其他国家不应该太紧张。这个世界需要若干个强大经济体的支持,中国作为其中一员,有责任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很多美国人也关注中国日渐增长的影响力。一些人表示担忧。来自弗吉尼亚海滩的游客坎贝尔说:“再过20年,中国恐怕将买断我们,就像日本当初一样,在我们这儿什么东西都买。”
来自西雅图的理查森说:“我们现在高度依靠他们,我在银行工作,我们的大多数公司目前都在那边生产产品,所以我们这儿的东西现在这么便宜。”
来自德拉瓦州的克里南说:“基于他们在金融、政治和军事上的强势,我看中国肯定会成为世界领袖。这到底是好还是坏,还难说。”
亚洲问题分析家葛莱仪认为,中国仍处于一个崛起大国的初级阶段,对邻国来说,中国的声誉更取决于中国自己的行动,而不是美国人的看法。
葛莱仪说:“我觉得中国周边国家基本上是在对中国的企图做出独立判断,并决定在什么领域应当同中国合作,在什么领域不应当合作。”
报道称,中国的邻国目前都急于和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但中国对大片海域提出的主权宣称也让他们感到担心。
(2014-11-18 10:56:22)
【延伸阅读】英媒:美国世纪不会因中国崛起终结
参考消息网3月27日报道 外媒称,如今,一些人视中国为巨人,并宣称这是“中国世纪”。不过与那些宣称这是中国世纪的人所持的观点相反,我们仍处于一个美国主导的世界中。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3月25日报道,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美国世纪结束了吗》一书作者约瑟夫·奈撰文称,中国的规模和较快的经济增长将使它的实力在今后几十年接近美国。但这未必意味着,中国的军事、经济和软实力将超过美国。
中国未必超过美国
1941年,美国《时代》周刊主编亨利·卢斯宣告了“美国世纪”的到来。一些人如今认为,由于经济和政治的衰落,美国世纪即将终结。许多人指出,美国无法说服盟友不加入北京成立的与世界银行竞争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就是例证,但这与其说是衰落的迹象,不如说是错误决定的例子,它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国的自然盛衰周期是怎样的?
一个世纪通常是人类寿命的极限,但国家是社会学概念。罗马在公元117年达到权力巅峰后过了300多年才灭亡。在美国1776年取得独立后,英国政治家霍勒斯·沃波尔哀叹说,自己的国家已沦落到和撒丁岛一个级别了,但当时英国即将开启为其第二个世界强国世纪提供动力的工业革命。
任何预估未来几十年美国实力的努力都应考虑到之前有过多少这样错得离谱的尝试。美国上世纪70年代对苏联实力的估计和80年代对日本实力的估计极其夸张,想起这些就令人追悔莫及。如今,一些人视中国为巨人,并宣称这是“中国世纪”。中国的规模和较快的经济增长将使它的实力在今后几十年接近美国。但这未必意味着,中国的军事、经济和软实力将超过美国。
美国衰落并非绝对
即便中国国内不会遭遇重大的政治挫折,许多预测也是对其将来可能放缓的经济增长率的简单线性推断。况且,经济预测是单向度的。这些预测忽视了美国的军事和软实力优势,如世界各国的学生想要来美国上大学。它们还忽视了中国在亚洲实力比拼中的地缘政治劣势。美国与欧洲、日本和印度的关系可能仍会好于中国与它们的关系。
像中国、欧洲、俄罗斯、印度或巴西这样的挑战者在本世纪中叶超过美国不是没有可能,只是可能性不大。
关于美国绝对衰落而非相对衰落这一点,美国在债务、中等教育、收入不平等和政治僵局等方面面临严峻问题,但这些只是情况的一部分。积极的一面是人口、技术和能源方面的有利趋势以及地理和企业氛围等持久不变的因素。
可能加速衰落的事情包括美国对恐怖袭击反应过度,变得封闭,从而失去因对外开放而获得的优势。它的反应也有可能是过度消耗自我,像当年发起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那样白白牺牲生命和浪费财力。
作为一种整体认识,称21世纪为美国衰落的世纪是不准确和误导人的。虽然美国存在问题,但与古罗马不同,它的衰落不是绝对的,其实力在未来几十年可能仍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强大。
真正的问题不是美国将被中国或别的对手超过,而是其面临着许多其他行为体实力的上升,这既包括国家,也包括跨国公司、恐怖组织和黑客等非国家行为体。此外,美国还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将要求我们具备团结协作的能力。
美国世纪仍将继续
与那些宣称这是中国世纪的人所持的观点相反,我们仍处于一个美国主导的世界中。不过,未来的美国世纪将与前几十年的不一样。与上世纪中叶相比,美国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将会减少。
此外,其他国家崛起所造成的复杂局面,以及非国家行为体作用的增加将使头号强国美国施加影响力和协调行动的难度增加。与中国相比,混乱无序是更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即便美国的实力仍独占鳌头,它却常常无法得到其所想要的东西。那些认为当今世界的无序状态比过去更严重的人应该记得1956年发生的事,那一年美国未能阻止苏联镇压匈牙利叛乱活动,也未能阻止我们的盟友英国、法国和以色列侵犯苏伊士运河。
我们不应当只从乐观的角度看过去。如今,随着美国的优势减少以及世界的复杂性大大增加,虽然美国世纪仍将持续至少几十年,但情况将与卢斯首次提出这一概念时大不相同。
(2015-03-27 09:59:33)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