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以色列将装备德制海豚级潜艇:可发动水下核打击

参考消息

关注

参考消息网4月14日报道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4月7日发表了该刊主编扎卡里·凯克的题为《以色列的新型先进潜艇会搭载核武器吗?》的文章,编译如下:

以色列新闻报道说,以色列新型超级先进潜艇中的首艇将开始服役。

一众以色列媒体和其他新闻消息源日前说,“塔宁”号惯导系统新型潜艇正接近测试尾声,并将很快在以色列海军服役。“塔宁”号是2014年9月由德国交付以色列的。这是特拉维夫正在从德国采购的3艘新型海豚级潜艇中的第一艘。

新消息报网站近日称:“这艘潜艇是德国2014年9月交付的,以色列海军人员正在与军工人员一道,对该艇上配备的先进武器、通信系统和情报系统进行最终测试。”

与以色列现有的3艘海豚级常规潜艇相比,“塔宁”号新型潜艇和它的2艘姊妹艇具备一系列优势。

首先,新潜艇尺寸比旧潜艇大多了。目前在以色列海军中服役的潜艇只有57米长,新型海豚级潜艇则有68米长。这意味着它们可搭载更多鱼雷和导弹。

最明显的是,“塔宁”号及其姊妹艇是由“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AIP)提供动力的,这与以色列现有的常规动力潜艇不同。AIP允许潜艇具有更长的潜航时间,并且几乎是静音航行。这使以色列拥有了一个关键性优势。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以色列海豚级潜艇浮出水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正如海法海军基地指挥官戴维·萨拉马对以色列新闻媒体所言,以色列潜艇部队“可在敌后秘密、高效和致命地开展行动”。萨拉马指出,有鉴于此,海豚级AIP潜艇将是一项巨大的战略资产。“鉴于以色列面临的挑战,我们正在探讨对海军和整个以色列国防军进行一次大升级。”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以色列海军军官更加直言不讳。他说,配备AIP的新型海豚级潜艇“把我们能够在敌后悄无声息开展秘密行动的时限延长了数天”。

新型潜艇的最要紧任务是充当以色列核武库中生存能力最强的一个支柱。由于以色列的军事报道会受到审查,而且该国不承认拥有核武器,因此该国媒体的报道语言通常比较隐讳。

但新消息报网站报道说:“根据外媒报道,最新型潜艇是以色列军队的战略分支,即该国的‘二次核打击’部队,旨在遭到核打击这一最糟糕的情形出现时对侵略者进行报复。”“技术人员和工程师一直在加班加点,以确保所有系统都同步并且在以色列国防军最昂贵、最机密的武器上完美发挥作用——这件武器顾家约5亿美元。”

上述3艘不依赖空气推进的新型海豚级潜艇是德国霍瓦尔特造船厂制造的。“核武器倡议”组织说,这3艘潜艇的售价总计18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一金额是由德国政府支付的。

新型潜艇中的第2艘——即“拉哈夫”号潜艇——预计将于今年晚些时候交付,第3艘、也就是最后一艘将于2018年或2019年的某个时刻交付。(编译/冯雪)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以色列海豚级潜艇。(图片来源于网络)

【延伸阅读】美曾阻止以色列用核武 放狠话敲打日本核武图谋

以色列

对于盟友发展核武器,美国的态度一直颇值得玩味。在此方面,有“美国的‘中东桥头堡’”之称的以色列,所受待遇最为宽容。以色列是中东唯一的核国家,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即帮助以色列成为亚洲第一个拥有核反应堆的国家。但性急的以色列当局仍不满足,1963年派“摩萨德”特工从美国先后窃取并运回400磅浓缩铀(可造出18枚原子弹),炮制了世界上首起核材料被盗案件,进而一举跨过了“核门槛”。美国对此虽隐而未宣,以维持其在中东的普遍影响力,但对以方的过分出格行为也不会听之任之。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初战惨败,情急之下抛出代号“参孙计划”的核打击方案,其战机和近程导弹已装上核弹待命。千钧一发之际,美国给以色列空运了大量物资,使之迅速扭转战局,也换得它松开了已扣紧的核扳机。

英国

在美国的默许和援助下,英国得以紧随美苏之后拥核,并维持了“核大国”乃至“有世界影响力的强国”的地位。但这份显赫是“打折扣”的,因为英国毕竟是根基远胜以色列的“老大帝国”,还需美国警惕三分。从核武器研制、部署、使用到核战略,英国都在相当程度上仰美国之鼻息。其核弹头工厂及启爆系统均参照了美方设计,弹头制导系统乃至图纸均从美国进口。根据英美达成的协议,英国所有核导弹的发射和训练都限定在美国境内进行,且需要美国卫星导航系统和情报的支持。库存核导弹虽存放在英军武器库中,却由其制造商美国洛-马公司负责管理,且需定期送到美国维修。英国的核战略必须遵从北约的核力量运用原则,而后者则以美国的核战略为蓝本。以致不少英国军方人士私下抱怨:核按钮虽在英国首相手中,但决定打哪里和何时打的却是美国总统!如果英美发生激烈争执,美国“随时可撕掉英国核大国的面具”。

法国

2009年英法两国核潜艇在大西洋底的相撞事件曾轰动一时。盟国间发生如此“亲密接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核领域“通气不畅”。法国核力量在北约内部的独立性,由此也可见一斑。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倒逼”出来的。尽管法美之间从未交过战,法国甚至还是帮美国实现独立的“恩人”,但美国对生性高傲的法国人却总有些心存芥蒂,断然拒绝了戴高乐总统“购买美制核武器,但由法国完全掌握控制权”的要求。不甘对美国俯首帖耳的法国遂走上“自力更生”之路,终于靠一己之力成为核国家。意味深长的是,随着法国拥核已既成事实,20世纪70年代后,法美在核领域反倒有了长期秘而不宣的特殊合作关系。这种鲜为人知的技术性交流,建立在“否定信息”的基础之上,即法方专家定期向美方介绍某种研究计划,美方只说明哪些途径“行不通”,但不提供任何核秘密。这也的确让法国的研究工作少走了几许弯路。

德国

早在冷战方酣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德就曾因怀疑危机时刻美国会否为其撑起“核保护伞”,而致力于实现“核武装”。美国则先是在北约内成立多边协商性质的“核计划小组”,吸纳西德参加,以防其“独走”,后又于两德统一之时与英法苏三大国共同抛出一纸条约,使德国放弃了拥有和制造核生化武器的权利。

日本

美国对战后“和平主义”盛行的德国尚且如此不放心,对制造了“珍珠港事件”、最终动用核武器才征服的日本就更是不敢松懈。日本各界人士曾多次公然宣称,日本可在极短时间内(各种版本从48小时到183天都有)“实现核武装”,其在核原料积累、核能开发、核试验技术、核弹头制造及运载能力等要件上都达到相当水平。美国却早已诱压日本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更不时放出“对美国来说,日本拥核是相当恐怖的事”之类的狠话敲打日本,逼得日本政界人士,包括强硬如小泉、安倍者,也不得不一再重申确立于1968年的“无核三原则”(“不拥有、不制造、不引进”核武器)“铁律”。(倪海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广岛原子弹爆炸。

(2014-11-21 10:10:00)

【延伸阅读】以色列猛攻印军火市场“铁穹”系统或落户南亚

参考消息网10月17日报道 外媒称,据印度防务高官透露,自纳伦德拉·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政府上台以来,以色列与印度的防务关系正在迈上新的高度。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10月14日发表题为《印度人民党执政以来,印度与以色列的防务关系转暖》的报道称,9月29日,莫迪在参加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与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举行了会谈,进一步凸显两国间的密切关系。据一些官员透露,双边防务关系是此次会谈的重要议题之一。

这是两国领导人十余年来首次坐在一起。

一位官方发言人表示,莫迪希望内塔尼亚胡考虑在防务合作中响应莫迪的“印度制造”倡议,响应印度政府关于将国防部门的外国直接投资比例从26%上调至49%的决定。

莫迪希望发展民族军工业,降低对进口装备的依赖程度。现在印度70%的国防设备需求靠进口满足。

据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报道,内塔尼亚胡会后表示两国关系的发展“没有极限”。

9月24日,由莫迪领衔的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批准了一个拖延已久的采购项目,决定斥资1.439亿美元,为印度海军购买262枚由拉斐尔公司和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研制的“巴拉克-1”型导弹。

另一方面,印度国防秘书R·K·马图尔颇为低调地于7月初对以色列特拉维夫进行了为期3天的访问,讨论联合开发导弹系统的事宜。据政府消息人士透露,会谈内容还包括购买精确制导弹药的可能性,以及印方斥资120亿卢比购买15架由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研制的“苍鹭”无人机的协议。印度三军已经配备了32架类似无人机。

马图尔还讨论了追加两架空中预警与控制飞机的可能性,作为对现有3架由俄罗斯别里耶夫飞机公司研制的A-50EI型预警机的补充。A-50EI搭载了由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埃尔塔分公司研制的“费尔康”雷达系统,印度空军在2004年买下这3架飞机,花了大约20亿美元。

以色列还提议向印度出售由拉斐尔公司研制的“铁穹”防空系统。有报道称,印度自己的弹道导弹发展项目眼下遇到了技术难题。

据政府消息人士透露,事实证明弹道导弹发展项目旗下的“剑鱼”远程跟踪雷达“有问题”。这款雷达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与埃尔塔合作开发,是EL/M2080“绿松石”雷达的衍生型,印度在2000年至2001年购买了两台“绿松石”。

另一方面,有消息人士告诉记者,印度正在“认真考虑”取消其2012年对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下达的十年禁令。之所以颁布禁令是因为以色列公司当时涉嫌在与国有机构“印度军械厂委员会”进行交易时存在腐败行为。

对以色列来说,自1992年1月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与印度的战略、军事和情报关系恐怕是以色列与亚洲各国关系中最重要的。

印度同样很可能已经成为以色列国防产品在海外的最大客户,虽然这种关系就像以色列其他许多事情一样都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双方都不愿对两国安全关系,对军队高官和国防科学家的互访活动,对无人机、导弹、军火的购买情况发表正式评论。

不过,印度国防部长阿伦·贾伊特利在8月12日的议会讲话中出人意料地披露说,自2011年以来,以色列已经成为仅次于美俄两国的印度第三大装备供应商,销售额达到338.9亿卢比。

只要是由印度人民党领导的印度民族主义政府时期,印以双边防务关系就会得到发展,比如2004年卸任的那届政府。印度退役准将、军事分析师阿伦·萨加尔说:“印度人民党特别能够接受以色列的观点,认为和以色列一样,印度周边存在心怀敌意的邻国,所以印度急需在以色列的帮助下提高军事能力。”(编译/刘子彦)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部署在以色列南部某地的一套“铁穹”防御系统正发射一枚“塔米尔”导弹,以拦截“哈马斯”的火箭弹。(资料图片)

(2014-10-17 07:26:00)

【延伸阅读】英媒:以色列为何不怎么操心“伊斯兰国”?

参考消息网10月24日报道 路透社10月21日发表一篇以色列记者、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副研究员迪米·赖德尔的署名文章,题为《为何以色列不操心“伊斯兰国”?》,文章内容如下:

乍看上去,以色列似乎和其他所有人一样关注“伊斯兰国”的兴起。以色列的媒体坚持不懈地报道这个极端组织对库尔德人城镇科巴尼的进攻,而且至少每隔几天就会刊登一篇有关其暴行的文章。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一再提到“伊斯兰国”,以政府的其它部长也是如此。此外,两名巴勒斯坦人为该组织战死的新闻最近在媒体上也被广泛报道。

尽管如此,当越来越多中东地区国家对“伊斯兰国”的步步推进日益感到震惊之时,以色列却依然是最不担心后者的国家。由于没有受到直接威胁,以色列当然不会把该组织看作一个外部威胁。尽管发生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事件令人震惊,但以色列仍然远在“伊斯兰国”最尖端武器的射程之外。该组织直接控制的地盘根本达不到以色列边境附近的任何地方,而且邻近以色列的地区对该组织的支持也可以忽略不计。另外,与该地区许多好战组织和国家不同,“伊斯兰国”宣布自己对干涉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冲突毫无兴趣,而是更乐意从逊尼派复仇主义中获得支持,并给伊拉克饱受战争蹂躏的地区带来一种表面上的秩序。

“伊斯兰国”还没有对以色列构成一种内部威胁。与大多数同叙利亚接壤的国家不同,以色列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人口结构上来说都没有被叙利亚的内战所搅乱。以色列所采用的多样化控制体系,即“自由民主+军事管制”强化了这个国家内对政府不满的选民之间的分歧。这种分歧阻止了一场类似于“阿拉伯之春”的范围广泛的起义。以色列和叙利亚之间相对不长而且高度军事化的边境阻止了大量难民涌入以色列,以及这种战斗的大范围扩散。在缺乏改变现行政策的任何激励措施下,以色列仍然决意在伊拉克问题上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而且对叙利亚也保持坚决的中立态度。尽管政府经常对叙利亚内战的受害者表示同情,而且也为他们提供一些医疗救治,而且还有一两次袭击了叙利亚的目标,但以色列一直小心地向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暗示,以色列认为巴沙尔是一个相对可靠的邻居,不会采取积极行动推翻他。

以色列领导人也不太可能受到任何内部压力改变这一立场。尽管叙利亚的战争画面促使一些巴勒斯坦人前往国外,拿起武器反抗叙利亚政府,有时还和一些圣战组织一起作战,但这些人的数量一直很少,而且眼下他们的愤怒是针对叙利亚政权而非以色列的。“伊斯兰国”的暴行、该组织的宗教狂热和对民族国家的鄙视,以及对巴勒斯坦事业的冷淡,这一切都让巴勒斯坦人与他们更疏远,而不是受到吸引。

就连以色列一些中间派和美国把巴以和平进程的进展,与反对“伊斯兰国”的斗争挂钩的努力都不能让以高层动心。前者认为,随着阿拉伯国家政府再度与美国人站到一起,再延伸出去就是与以色列人站到一起,以色列应当在与巴勒斯坦人的会谈中作出让步,以此抚慰阿拉伯人口。这种策略寄托于如下想法上:不管“伊斯兰国”距离以色列有多遥远,其都是以色列唯一的真正威胁,就是它通过入侵或者利用阿拉伯国家内部的不满情绪推翻任何一个“温和的”阿拉伯国家,特别是约旦。

但是,以色列政府迄今为止对于上述说法仍不屑一顾,以色列政府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意识形态上,对于促成巴以之间达成两个国家的解决方案都没有丝毫兴趣。以色列的观点是,温和的阿拉伯政权受到了“伊斯兰国”势力蔓延的足够威胁,使得它们毫不掩饰地要首先考虑把美国人拉进来。如果有任何事情引发这些阿拉伯国家内的革命,这也不会让巴勒斯坦人陷入困境。

尽管缺少直接的威胁,但以色列一直能够从不断演进的灾难中获取一些短期的好处。随着西方再度动员起来对付一个极端伊斯兰教主义组织,内塔尼亚胡发现自己再度走上了熟悉的“反恐战争”的道路。他正试图利用每个想到的机会把巴勒斯坦民族主义尤其是其中的宗教派别与“伊斯兰国”等同起来,以此利用目前的局势,尽管这种做法没有太大收效。其次,若非以色列还是一个稳定的角落和亲西方的国家,中东将愈发动荡不安,以色列凭借这一点再度让自己变得对西方来说有利用价值,而且以色列正利用这一点把巴勒斯坦问题推到中东议事日程上更远的地方。

抛开这些考虑,以色列认为“伊斯兰国”不过是别人身上发生的事情,这个国家会尽一切所能让它维持现状。(编译/刘晓燕)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伊拉克北部城市基尔库克附近的村镇,库尔德武装与“伊斯兰国”武装分子作战。(资料图片)

(2014-10-24 08:01:0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