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仍未走出二战阴影:半数人谈及相关话题就激动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4月23日报道 德新社4月21日发表题为《调查显示,81%的德国人认为政策受二战影响》的报道称,二战结束已有70年,但在接受德新社调查的德国人中,有81%的人认为本国外交政策仍然受到它历史上的最黑暗篇章的影响。
不管是德国在大屠杀后对以色列的义务,还是德国与波兰、与法国的关系,抑或是德国对俄罗斯的敏感,绝大多数人依旧认为二战仍在对本国施加影响。
在5月8日二战欧洲战火熄灭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尤戈夫调查公司为德新社开展了此次调查。这项对1000人进行的调查显示,只有8%的人认为德国的国际事务同阿道夫·希特勒的“遗产”和纳粹最后的失败没有关系。
21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47%的德国人仍会因为二战而情绪波动,有40%的人认为这一话题仍具有历史重要性,虽然不再有情绪联系。
只有9%的被调查者从未在家中谈起过这场战争,有88%的人讨论过前人的命运、有关这场世界上最具毁灭性的战争的历史问题或者谁该为过去承担责任。
有73%的被调查者自认为对二战有足够了解。
四分之三的德国人认为1939至1945年那场战争的结束是“一次解放”,但有10%的人否认这一点。(编译/李莎)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苏军将红旗插上德国国会大厦楼顶。
【延伸阅读】天降神兵?未必!盘点二战灾难性空降作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空降兵及其行动属于二战中最著名也最惊心动魄的插曲。而这也是精英部队的光环和官方宣传机构的报道留给人的印象。但这种形象通常只符合空降部队参与的有限的突击行动。相反,其大规模行动更像是灾难而非胜利。本图集所展现的,就是二战期间最著名的4次失利或遭受严重损失的大规模空降作战行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克里特岛空降战役(德语:Luftlandeschlacht um Kreta,希腊语:Μ?χη τη? Κρ?τ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腊战役的一部分,爆发于希腊克里特岛的战事。战斗开始于1941年5月20日早上,德国发动代号“水星”(德语:Unternehmen Merkur)的军事行动,空降入侵克里特岛。防守该岛的为希腊抵抗军及盟军。里特岛位于东地中海,在爱琴海与地中海的交汇处,是地中海第五大岛,也是爱琴海最大的岛屿,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图为克里特岛之战示意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描绘克里特岛英国守军注视德国伞兵实施空降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对德军而言,占领克里特岛既可控制东地中海,威胁英国在地中海区域和中东的阵地,保卫罗马尼亚油田免遭英军空袭,又可将该岛作为入侵中东的前进基地。图为描绘德军伞兵在克里特岛空降作战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1年4月25日,希特勒签署入侵克里特岛的第28号命令。由于驻守在亚历山大港的皇家海军控制了克里特岛一带的水域,因此任何登陆作战的决定将会是从空中优先考虑多于从海上,以减低战役风险,加上德国空军的强大,因此决定实施空降入侵。图为二战德国伞兵模拟乘坐滑翔机发动突袭的摆拍照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国第4航空队指挥官亚历山大罗尔将军为“水星“行动的总指挥。第8航空军受其指挥,军长为里休芬(Baron Wolfram Von Richthofen)将军,拥有大约750架中型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以及2个侦察机联队。司徒登将军的第11航空军也隶属第4航空队,辖有10个空军联队,共约600架运输机与100架滑翔机(左图即为在克里特中大量使用的DFS230滑翔机),1个侦察机中队,1个第7空降加强师(辖1个滑翔突击团、3个伞兵团)、第5山地师)、第6山地师的1个团,以及若干个空降的防空营、工兵营以及卫生营,总兵力大约为25000人。图为德军伞兵准备登机开赴克里特岛上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军的总体计划是首先派仅装备轻武器的精锐伞兵夺取马里门等3座岛上机场,然后空运后续部队和重武器登岛作战。1941年5月20日凌晨,德军发动攻击。一波波的德国轰炸机与低飞的战斗机,以炸弹和机枪猛烈攻击马里门、卡尼亚与苏达湾,摧毁了3处守军大部分的防空火炮以及通信网。上午8时,德军的空降正式开始。图为德军空降克里特岛时,运输机被地面防空火力击中后,拖着长长的黑色尾烟坠落。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第一批滑翔机(DFS230),每架运载12名士兵,运送苏斯曼中将所率领的中部一支,降落于卡尼亚海滩与机场附近。在同一时间,另有2000名伞兵部队以每批200名,间隔15分钟的方式分别降落于卡尼亚附近。这一批的降落伞当中,每三个当中便有两个挂着武器和补给的容器。在马里门降落的伞兵部队遭遇到顽强的抵抗。岛上的守卫部队在机场南面的山坡挖掘了许多阶梯式的散兵坑。坑中的英军击毙了数十名伞兵:有些是在空中即被射杀;有些则是降落地面后来不及挣脱降落伞而被击毙。地面守军的集中射击使得德国伞兵无法取得武器及补给品,因此,伞兵只能用随身携带的轻武器还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马里门地区,德军突击团的一个营降落地点过于偏东,结果降落在一片橄榄林与葡萄园内,遭到守候多时的机枪与步枪无情而且准确的射击,当场就倒下一大片,死伤惨重。搭乘滑翔机的部队则较幸运。当滑翔机降落马里门机场时,扬起一阵阵的灰尘,形成了良好的掩护,因此保护了机上的士兵免于成为英军的活靶。进攻马里门地区的德军部队,其高级军官并没有因为有高军衔而能保存性命,无情的炮火依然夺取了其生命。第7空降师的指挥官苏斯曼中将在进场飞行时不幸阵亡,指挥马里门部队的麦因德少将在降落后不久即重伤。因此,马里门与卡尼亚两地的部队在攻击的一开始就失去了指挥官。图为空降克里特岛作战时阵亡的德军伞兵,他很可能在空中就已被射杀。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值得一提的是,克里特岛上的希腊民众自发组织起来与侵略者进行搏斗,让德国伞兵遭到了意想不到的伤亡。图为描绘希腊岛民用石块、步枪等简陋武器痛击德寇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尽管伤亡惨重,但德国伞兵经过一番苦战,当然也由于士气低落的守军提前撤走,德国人最终控制了俯瞰马里门机场的克里特岛制高点107高地。图为德国伞兵在岛上作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然而,德国伞兵仍未完全控制马里门机场。机场不时受到英军炮兵的射击,跑道遍布早上降落的德军运输机与滑翔机的残骸。以至于德军推迟了5月21日空运第5山地师至该机场的计划。图为当时马里门机场上散布的德军飞机残骸。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经过侦察后,德军决定冒险搏一把。5月21日下午4时,德军第5山地师乘坐运输机在马里门机场强行降落,虽然此时机场仍遭到英国炮兵的零散炮击,但德军仍冒着炮火清除了机场上的飞机残骸。之后,大批德军士兵、重型武器、弹药和其他补给品源源不断地运送到马里门机场。图为德军伞兵在岛上搜索民居。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随着战局急转直下,守岛盟军开始撤退。从5月28日夜间开始,英国军舰和商船在连续的4个晚上撤走了15000名人员。英军撤离后,克里特岛之战也就结束了。克里特岛一役,英军的损失估计约15000人,包括死亡和被俘在内。但比较可靠的统计数字为15743人。此外,英国还损失了2011名海军人员。图为被德国伞兵抓获的盟军俘虏。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军在克里特岛的损失,众说纷纷。德国承认损失了6453人,这个数字比丘吉尔所宣称“全部死伤15,000人”少了许多。但却比德军在整个巴尔干战役中的损失(5650人)还要高。在飞机方面,德国损失了350架,其中约半数是运载伞兵的运输机。图为战后疲惫不堪的德国伞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虽然德国空降兵付出了沉重代价,以至于希特勒承认“克里特岛已成为德国伞兵的坟墓”,但德军最终实现了战役目的,控制了爱琴海和地中海航道。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克里特岛战役在3个方面都是空前的:它是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空降作战;它是盟军首次利用被破译的德军恩尼格玛密码机获取情报的作战;它是德军首次遭遇当地平民大规模抵抗的战役。受这次军事行动中空降部队的巨大伤亡影响,希特勒禁止德军再实施新的大规模空降作战行动,包括放弃用伞兵夺取马耳他岛的计划。而盟军方面却对空降兵的潜力有了深刻认识,并开始积极组建自己的空降部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当希特勒因德国伞兵在克里特之战中损失惨重而将后者打入冷宫时,冷眼旁观这场战役的美国人却从中发现了空降作战的巨大价值。1943年5月,盟军在北非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为了保证同盟国在地中海的运输线畅通,并迫使意大利投降,英美盟军决定攻占意大利最重要的南方门户、咽喉要地西西里岛。图为西西里岛登陆战示意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为尽快夺取胜利,盟军决定启用新组建的空降部队配合地面作战。按照计划,在登陆行动发起之前,先出动美军第82空降师和英国空降兵第1师,对登陆地域实施突击,压制意大利军队的海滩防御工事,为海上部队开辟登陆场,以保障英美2大集团军主力顺利踏上西西里岛的土地。这是自二战以来,盟军首次实施大规模空降兵作战行动。图为描绘美军82空降师在西西里岛苦战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6月20日前后,盟军把空降战役的实施时间确定在两栖登陆发起前的晚上,以便在夜色掩护下顺利着陆。按规定,美第82空降师分为2个梯队共5307人,由美第52运输机联队的C-47运输机运送。英第1空降师则分为2个梯队,搭乘137架滑翔机进入西西里岛。图为盟军伞兵向滑翔机内装运火炮。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3年7月9日晚,天气突然变得恶劣,空中覆盖着厚重的云层,更糟的是还起了大风,风速达15米/秒。尽管此时的气候条件不利于空降飞行,但箭已在弦上,空降计划仍照旧执行。图为82空降师准备飞赴西西里。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盟军伞兵在装运物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时45分,姜第82空降师的第一梯队起飞,他们的任务是在杰拉以东地区伞降,切断公路,阻止敌军增援,然后协同登陆奥里弗机场,第二梯队负责增援第一梯队的作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大风天气下,要准确地驾机飞行十分困难的,更何况是在夜间。由于领航员缺乏复杂气象及夜间飞行经验,许多飞机偏离了预定航线,向西西里岛的东岸飞去。而此时,守护西西里东岸的德意军队已经发现了机群,旋即用高炮开始对空密集射击。初次参战的飞行员们慌了手脚,一次又一次地反复飞过海岸上空寻找空降场。而伞兵们虽早已做好了跳伞准备,却因找不到降落位置而迟迟不敢跳伞。图为第82空降师乘坐C-47前往西西里,此时的他们表情显得很轻松,丝毫不知噩运即将降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折腾1个多小时后,盟军已有8架飞机被击落,10架飞机被击伤,伞兵们无奈之下顾不上空降地点是否准确,就慌慌张张地跳了下去。10日凌晨,美第82空降师共有2000余名伞兵七零八落地着陆,许多伞兵落地后都不能肯定自己是否是落在了西西里岛上。显然,预定的任务是完不成了,他们只好一边各自为战,一边收拢失散的部队,至中午时,已收拢200余名伞兵,在兵力不足的情形下,他们仍击退了德军对美第45师登陆场的反扑。图为82空降师伞兵在西西里岛空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7月11日,美军82空降师505团的伞兵据守在一处高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据守西西里岛一处制高点的美军伞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眼见美第82空降师的预定战斗任务未能完成,巴顿将军紧急命令第2梯队出发,空降在法列罗机场附近以援美第7集团军的登陆部队。由于任务紧急,以至于没来得及通知盟军在西西里海岸附近的海军。结果,这支空降部队遭到盟军舰队误击,23架飞机被击落,37架飞机被严重击伤,约有97名伞兵随坠落的飞机一起葬身大海。截至14日统计全师人数时,原有5300余人的美军第82空降师已减员至3000人左右。图为美军士兵在查看一名己方阵亡飞行员的尸体。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军表现差劲,英国伞兵也好不到哪去。7月9日傍晚18点42分,英军机降第1旅2500余人,分乘由137架C-47运输机牵引的137架滑翔机朝西西里岛飞去。由于天气恶劣,牵引机为了不使敌军雷达发现而低空飞行,甚至临近西西里岛时也未升高高度,并在距离空降地域很远时便匆匆解缆,结果当场造成69架滑翔机在大风作用下一头栽到海里,损失600余人。图为7月11日,在西西里阿沃拉相互交谈的英美士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二战英国伞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7月11日,西西里岛守军发起反击。德军第15装甲师从岛的西部调到了东岸,以阻止蒙哥马利的英军第8集团军向北移动。德军戈林装甲步兵师和意大利的2个摩托化步兵师则向巴顿的美第7集团军发起反击。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天,德军坦克几乎推进到距美第7集团军滩头阵地不足2公里处。巴顿亲临前线指挥美军奋力反击,海军也用猛烈炮火轰击德军坦克。战至傍晚,德军损失大批坦克,被迫撤退。图为当时驻守在西西里岛上的德军坦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意军队反攻失利后,意识到大势已去,遂开始有计划的撤退。1943年8月10日,德意部队退到墨西拿附近,由于盟军没有切断墨西拿海峡,4万德军和7万意军用6天7夜的时间,完成了向意大利本土的敦克尔克式撤退。至此,西西里岛之战结束。此役,盟国空军损失飞机375架,初试牛刀的空降部队也损失惨重。图为盟军医疗船正向北非转运西西里岛之战的伤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国《世界报》网站2013年10月11日发表题为《苏联空降兵最大的灾难》的文章,作者为弗洛里安·施塔克。文中称,空降兵是执行艰巨任务的精英部队。但当1943年苏联红军将空降兵投入到第聂伯河畔的大规模行动中,一个致命的连锁反应导致了灾难。图为第聂伯河战役示意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3年8月,在德国国防军和红军抢占第聂伯河的竞赛中,苏联第3近卫坦克军的先头部队成功地在基辅以南80公里的布克林地区西侧构建了一个纵深6公里的桥头堡。 为了保住并扩大这一桥头堡,3个苏联伞兵旅被投入战斗。图为二战时的苏军伞兵,他们有一个绰号“红色蒲公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和在其他国家的军队中一样,这些空降兵被最高统帅部当做精锐部队。相应的,他们的番号前写着“近卫”。但他们只配备了轻武器。按照预期,在9月23日晚间将有1万名士兵分为2波次搭乘245架运输机和运输滑翔机空投到河对岸。图为军事模型包装上描绘二战苏联伞兵作战景象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条件是有利的。当时,德军还没有组织好防御。负责防御沿河地带的国防军第4装甲集团军只能从少数尚存的桥梁过河。但一系列因素导致红军错失进攻机会。图为一名德军哨兵在第聂伯河畔的一处制高点警戒,远处有一座桥梁正在熊熊燃烧。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为了对这场行动进行保密,必要的命令在最后一分钟才下达。这导致只有部分部队和少数飞机在进攻日期做好了准备。负责这次行动的指挥官决定将行动推迟一整天,并只投入原计划参战部队中的一部分。这引发了致命的连锁反应。图为二战时期的苏联伞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所有计划都必须重新制定。但部队不是太迟才获悉新计划,就是根本没有收到通知。许多士兵根本不知道降落后该如何行动。不仅如此,部队在行动前既没有侦察也没有标出降落地点,而且德国防御部队次日便进入了阵地。图为描绘苏联红军在强渡第聂伯河时浴血奋战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9月24日晚间,原计划参战的1万名伞兵中只有4500人出动。其他人因运力不足无法参战。许多人直接降落到德国人做好战斗准备的阵地,还有人被河水冲走,约2300人逃入森林。图为苏军重机枪正在朝第聂伯河对岸射击,以掩护强渡部队过河。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参与组织德军防御的瓦尔特·内林将军评价说,整个行动打上了“业余的印迹”。这不仅与计划混乱有关,而且也与漏洞百出的执行脱不了干系。红军没有利用清晨的明亮以尽可能准确地降落并迅速集结,而是选择在夜间进攻。但飞行员在黑暗中错过了目标区域。图为描绘苏军强渡第聂伯河作战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实施空降作战要求伞兵有高度的自主决策和应变能力。但参与行动的士兵没有受过训练。红军战士在作战时细致入微地执行命令。图为苏军工兵正在第聂伯河冒着敌方的空袭和炮火搭建浮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而自普鲁士改革以来,自主行动就成为德国国防军培养军官和训练士官的核心原则。与德国军队不同,自主行动不论在沙皇军队还是红军中都被认为是可疑的。图为描绘苏军强渡第聂伯河作战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第聂伯河对岸建立桥头堡的目的是突入远未闭合的德军阵线的背后。但这个机会被浪费掉了。在布克林地区的进攻是苏联在二战中规模最大的空降行动,却也是最后一次。图为接受检阅的苏联伞兵方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7月25日,为尽快击败纳粹德国,一向以谨慎著称的英军蒙哥马利元帅提出了代号为“市场花园”的大胆而冒险的计划。这一行动旨在夺取跨越莱茵河、瓦尔河等河流上的一系列重要桥梁后,从荷兰直插德国腹地,争取在1944年圣诞前结束欧洲战场作战。图为“市场花园”行动示意图,最上方的阿纳姆(ARNHEM)就是英国空降1师继西西里之后,再次折翼的地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参与“市场花园”行动的部队为美军82和101空降师,以及英军第1空降师。图为描绘二战期间英国伞兵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按照计划,英军第1空降师以及波兰独立伞兵旅需要降落在离地面主攻部队——英军第30军最远的北边,同时也是第30军行进的终点站——阿纳姆,夺取当地的一座重要公路桥梁。图为英国伞兵乘坐美制C-47运输机开赴战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但英军却忽视了德国守军在兵力、装备上均占据优势。图为1944年9月17日,实施“市场花园”行动的盟军运输机从比利时国土上空编队飞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9月17日,经过航空火力准备以后,英国第1空降师,美国第101和第82空降师分别在欧斯特贝克、索昂和格罗斯贝克实施空降。他们的目标是迅速夺取穿越运河和莱茵河上的桥梁,从而为自南方推进的英军地面部队铺平道路。图为盟军伞兵实施空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军101师进展顺利,夺取计划预定的5座桥的过程中只在一座桥上遇到了德军依托88毫米高射炮和机枪的的强烈抵抗,但该师依然完成了任务。82师一部夺占了默兹-瓦尔运河上的一座桥,主力则驻守格罗斯贝克公路阻滞德军增援部队。图为9月17日“市场花园”行动开始后,位于美军空降地域的荷兰孩子们欢迎从天而降的美国伞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英军第1空降师却运气不佳,大批吉普车等重型装备因滑翔机坠毁而丧失,大部分通讯设备也无法使用,更不走运的是阿纳姆正好有德军近万人的大部队在此休整。图为描绘“市场花园”行动中盟军空降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9月17日,英国伞兵从滑翔机上卸下吉普车和其他装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进攻开始后,英军伞兵的1营、3营被德军小股部队阻挡,仅2营抵达阿纳姆大桥以北,但其2次企图夺取大桥的进攻均被德军击退。入夜时,英军已基本陷入德军包围圈。图为描绘英国伞兵在阿纳姆大桥苦战的画作。图为坚守一处据点的英军伞兵1营士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9月18日,在阿纳姆,德军第9装甲师对据守桥北的英军发动突击,但被英军击退,德军营长阵亡。英军伞兵第4旅的第2批空降因为浓雾造成很大误差,并遭遇了德军高射炮火的密集射击,尽管3个营依然存留,但损失惨重。入夜,英军伞兵第1旅1营和3营不足200人的残部抵达阿纳姆城,但大部分军官和士兵已经被俘。图为被俘的英国伞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9月19日,阿纳姆英军发动了向南岸的第3次进攻,但很快被德军炮火和阻击部队击退,除第2营外的4个营仅剩500人,其只得退守欧斯特贝克村。而第2营的600人则据守北岸的城内楼房,尽管德军逐房爆破,但2营依然坚守不退。英军第4旅在欧斯特贝克村也进退两难。图为描绘英军伞兵在阿纳姆大桥附近苦战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9月20日,阿纳姆的战局已经完全不在盟军的控制之内了。英军伞兵第2营坚守桥北近2天后,于21日晨通过电台向上级发出最后一封电报:“弹尽粮绝,神佑吾王。”随即与德军展开白刃战,最终全军覆没。英军第1空降师指挥部所在的欧斯特贝克也已被包围,而其它几个营突破德军包围圈与主力会合后均已不足百人。图为“市场花园”行动中被俘的英国伞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9月21日,在欧斯特贝克,3500名英军依托轻型反坦克炮死守,英军一部使用俘获的法国喷火坦克负责防守西南的一个高地,这个高地可以俯瞰南岸的霍夫多普渡口,但这个高地很快在德军猛烈的攻击下失守。英军不得不在狭窄的村庄中继续防守,但英军拒绝投降。图为描绘英国伞兵苦战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9月24日,盟军总指挥部终于放弃了对阿纳姆大桥的进攻,但残余英军的撤退直到25日才开始。至26日晨,英军仅撤出了空投时的10600人中的2398人,“市场花园”行动实际上已宣告失败。图为激战后的阿纳姆小镇和那座著名的大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然,英国伞兵也并非一点有价值的战果都没取得,比如图中这位被击毙的德军少将,他名叫弗里德里希·库森,是当时负责阿纳姆地区防务的德军最高指挥官。他在英国伞兵实施空降当天,正好乘车外出,结果中了英军的埋伏。只可惜,英国人没能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扩大战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直到今天,阿纳姆之战仍是英国空降部队心底抹不去的痛。图为英国第51伞兵中队的官兵在今天的阿纳姆大桥下合影留念,凭吊逝去的英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约翰·森特,拍这张照片时他已82岁高龄,当年他就在英国伞兵第1营服役,并参加了阿纳姆之战。图为他来到位于欧斯特贝克的英国阵亡将士墓地“看望”老战友。
(2015-04-23 08:20:00)
【延伸阅读】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二战美国军工海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VINCO集团光学分度头广告:跳弹轰炸。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2年西电公司广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威利斯吉普广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3年,可口可乐广告——中美军人欢聚一堂,痛饮汽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9年纳粹德国可口可乐广告。没过多久,可口可乐就因二战爆发而在德国销声匿迹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3年,通用汽车庞蒂亚克事业部广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3年骆驼香烟广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喜力啤酒广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3年,佛罗里达罐装西柚果汁广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3年西部弹药公司广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5年,通用汽车艾利逊变速箱分部。广告语:精密意味着成功(胜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橡胶专家”固特异公司广告:给希特勒打造的“棺材”。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通用汽车奥兹莫比尔品牌广告。该品牌已于2004年4月退出历史舞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3年战争债券广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战时越洋邮递广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壳牌石油广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3年,凯迪拉克广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凯迪拉克广告。
(2015-04-14 08:18:00)
【延伸阅读】出师不利!十大胎死腹中的二战军事行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国《世界报》网站2013年8月21日发表题为《10场并未发生的重要入侵》的文章,列举了二战期间欧洲战场上10次胎死腹中的军事行动。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纳粹德国取消的最著名入侵计划——海狮行动。图为二战期间,伦敦制高点的防空瞭望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基于海陆空三军各参谋部起草的方案,希特勒在1940年7月16日正式发布如下命令:“英国虽然在军事上毫无胜算,却仍未展现出和谈意愿。因此,我决定筹备对英国的登陆作战,并在必要时实施登陆。”但不久后,赫尔曼·戈林领导的德国空军便在英格兰上空首次尝到失败的滋味。图为奔向战机准备迎敌的英国飞行员,有意思的是其中一人还带上了爱犬。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0年8月14日,希特勒放弃了海狮行动。他对陆军总司令瓦尔特·冯·布劳希奇说,自己不会“实施风险过高的行动”。这位独裁者说,“征服英国”不取决于登陆,“也可用其他方式”实现。但德国仍然应该保持对英国的登陆威胁。图为英军飞行员奔向座机,紧急起飞迎敌。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0年9月17日,希特勒暂时推迟了按计划将于今后几天实施的登陆。后来,他在1940年11月12日发布命令称:“因全局有变,所以有可能或有必要在1941年春重新实施海狮行动。因此国防军海陆空三军必须认真致力于在各方面改善实施这一行动的基础条件。”图为1940年秋,德军“海因克尔”He-111轰炸机群飞过伦敦泰晤士河上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直到1944年2月,德军总参谋部才彻底停止制定入侵英国的计划。此前,德国海军参谋部的一些军官一直在修改行动方案。图为描绘不列颠空战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与海狮行动一起被废止的还有另外两项已经开始准备的登陆计划。其中之一是旨在占领中立国冰岛的伊卡鲁斯行动。图为驻冰岛英军的野战炮。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国海军总司令埃里希·雷德警告希特勒说:德国实施这一行动必须出动全部海军舰艇。图为驻冰岛的盟军M3“斯图尔特”轻型坦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而即便占领了冰岛,鉴于英国皇家海军的优势地位,德国也没法保障登陆部队的后勤供应。图为1941年冬驻扎冰岛的英军吉普车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驻冰岛的盟军装甲车队。可以看出当时盟军在冰岛的防卫力量相当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伊卡鲁斯行动计划最终消失在档案室里。图为1943年驻扎冰岛的美军在演练操作1门37毫米反坦克炮。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盟军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卸载物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另一项被废弃的登陆计划是旨在占领中立国爱尔兰的绿色方案。1938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计划就是以这个代号来筹备的。图为2008年在北爱尔兰举办的“二战模拟秀”上,2名“德军”士兵俘虏了一名“美国”大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海狮行动被推迟后,国防军最高司令部仍在制定绿色方案,并在1940年9月30日印发了《爱尔兰地理情况手册》。图为二战期间遭空袭的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机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一再警告说,这场行动有可能令德军陷入英军在敦刻尔克的那种境地。1940年10月,入侵爱尔兰的计划也被送进了档案室。图为1944年停泊在爱尔兰滩头的美军登陆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国海军倒是花了比较长的时间来制定旨在占领英军在直布罗陀海峡的基地的计划,其代号为 赫库莱斯行动。英国在地中海的第二个立足点马耳他也成为德军参谋部的目标。图为二战期间直布罗陀英军的防空探照灯光柱直指夜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赫库莱斯行动的筹划工作持续了近2年。首先产生这个想法的是德军派驻意大利海军的联络官。1941年4月,入侵马耳他是与登陆希腊克里特岛并列的选项。然而,在德军空降占领克里特岛的水星行动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后,希特勒取消了其他大规模空降入侵计划。图为在直布罗陀起降的盟军运输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鉴于马耳他这座“不沉航母”的战略意义,德国空军先是狂轰滥炸,然后封锁该岛。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甚至一致决定在1942年6月入侵马耳他。有关命令也于1942年5月4日发出。但最后希特勒并未下令实施入侵。为此准备的精锐部队则被送去北非增援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图为空中拍摄的直布罗陀布防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而隆美尔在阿拉曼的失败也意味着赫库莱斯行动的终结。但直到1943年7月英美联军登陆西西里岛之后,该计划才正式被放弃。图为英军水上飞机从直布罗陀出发前往地中海巡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并非只有德军参谋部制定了许多从未实施的计划,盟军也一样。盟军的一些计划未能实施是因为德军掌握了先机。另一些计划则是应急方案,因紧急情况并未出现而作罢。此外,还有一些计划纯粹是为了迷惑敌人才制定的。图为1944年6月6日英国海军陆战队登上挪威海岸。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按照R4计划,英军要在1940年4月9日入侵中立国挪威。该行动的目的是,令第三帝国无法获取瑞典铁矿。英军估计,挪威政府不会对英军登陆提出异议。挪威方面此前对此作出了非正式的保证。图为二战期间隐蔽在挪威峡湾中的德军战列舰“俾斯麦”号的姊妹舰“提尔匹茨”号。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但就在英国计划实施登陆的前一天,德军占领了丹麦和挪威。已经出海的英国舰船并未对冒着激烈炮火登陆做好准备:大多数船只都撤回了。图为德军占领一处挪威机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几天后,部分英军在纳尔维克附近的一处峡湾登陆,开始与德军争夺挪威——最后失败了。图为1940年纳尔维克之战后的场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大锤行动从一开始就是应急方案。这是英美联军在加莱南部或瑟堡附近入侵西欧的行动代号。图为德军在加莱海岸构筑的抗登陆工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按计划,一旦德军在1942年的夏季攻势中出现击垮苏联的迹象,英美联军的6到8个师将登陆西欧。图为当时部署在加莱的德军坦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但由于因为苏联人顶住了德军的进攻,所以大锤行动也就失去了意义。图为1940年英法军队撤退后的加莱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大锤行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英军登陆挪威的土星行动。行动目的是牵制驻挪威德军,使其无法抽身赶往真正关键的战场。图为驻挪威的德军在观测地形。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盟军1944年以“过载”为代号筹划真正入侵挪威时,他们采用了迷惑策略:盟军以“保镖”为行动代号捏造了一系列假的登陆行动,计划登陆地包括挪威、希腊、罗马尼亚和西班牙。图为1940年4月9日德军在挪威登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二战中规模最大也最重要的迷惑行动代号是“坚韧”。该行动甚至为乔治·巴顿将军捏造出一个集团军。这个集团军的坦克是充气的塑料坦克,飞机则是木板搭的。图为盟军的充气M4“谢尔曼”坦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负责制定负责制定坚韧行动计划的军官大都知道这是为了掩人耳目。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满怀热情地筹划迷惑行动。他们时不时泄露一些不太引人注意的细节,故意违背一下无线电通信纪律,设法让德国军事情报机构觉得盟军正在准备入侵。坚韧行动目的在于让德国人相信,1944年6月6日的诺曼底登陆只是佯攻,盟军真正的登陆点是加莱。图为德军在大西洋沿岸的炮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再没哪个并未发生的入侵行动比坚韧行动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更大。但巴顿将军却认为自己被派去执行这项任务很丢脸,因此迫不及待地要在欧洲大陆上指挥部队战斗。图为盟军的假飞机。
(2015-04-01 16:26:00)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