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造船厂场地和设施国内最新 有能力建造国产航母
001A航母最新进展:已看到舰岛
2016年8月16日,“远望21号”和“远望22号”火箭运输船,从位于江阴的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航天远洋测量船基地出发,前往天津,执行吊装“长征五号”首飞火箭并将其运往海南文昌的任务。在此之前,“远望21号”还在2016年5月初执行过运输“长征七号”火箭的任务。
“远望”家族的新丁
在“远望21号”和“远望22号”建造服役之前,公众所熟知的“远望”家族成员均为航天测量船。随着两艘火箭运输船的加入,“远望”也就扩展成了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所辖大型船只的家族名、而不仅仅是航天测量船。
“远望”家族的这两名新丁,与三代航天测量船一样,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设计,并由同属中船集团的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造。相比于航天测量船,火箭运输船的建造周期要短得多。以“远望7号”航天测量船和”远望21号“火箭运输船为比较对象:“远望7号”于2014年10月开工、2016年7月入列,历时近2年;而“远望21号”于2012年4月开工、2013年5月入列,历时仅1年出头。如果不搭载火箭,“远望21号”和“远望22号”实际上就是两艘尺寸较小的重吊船,其建造难度远低于航天测量船,1年1艘的建造速度,对江南造船集团而言可谓是轻而易举。
所谓“重吊船”,是指载运重件货物并能依靠自身设备装卸的运输船舶。某些大型设备,不方便由普通散货船或集装箱船运输,就需要重吊船出马。在现代的远洋运输船舶中,重吊船属于尺寸比较小的一类,其长度通常在100米到200米左右,载重量在10000吨到30000吨左右,并在舷侧有2座或更多座起重能力在100吨到500吨左右的克令吊。为方便靠岸和离岸时的操纵,重吊船一般会配有侧向推进器。有的重吊船还会在左舷设有液压撑脚,装卸货时,撑脚支撑在码头上、防止出现过大的横倾。
2016年8月16日上午9时许,随着水手解下最后一根缆绳,远望号火箭运输船队驶离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开始执行长征五号首飞火箭的吊装和海上运输任务。
两艘似乎不够用
“远望21号”和“远望22号”本身并无太多惊人之处,在世界上数以千百计的重吊船中并不起眼。但是,对中国的航天事业而言,这两艘火箭运输船却十分重要、必不可少。法国(以及欧洲航天局)最主要的航天发射中心位于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日本最大的航天发射中心位于九州岛西南的种子岛,其火箭运输均依赖于海运。随着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的启用和新一代“长征”系列火箭的服役,以往的公路和铁路运输模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海运成了必然的选择。
而且,经过实测,通过“远望21号”运输的过载环境数据,仅为铁路运输的三分之一、公路运输的二分之一,大大减少了运输环节对火箭结构的影响。如果说“远望21号”和“远望22号”有什么不足之处的话,那就是船体比较小。船体比较小的后果,一是海况较高时乘员容易晕船,二是运力有限。此次为了运输“长征五号”,因火箭体型较大、单船难以满足运输要求,所以才同时出动“远望21号”和“远望22号”两艘船。
之所以没有造得更大,可能与预算和编制有关。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不是独立的商业航运企业、而是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的单位,预算和编制不能随意扩张,得要精打细算、多方协调。两艘尺寸较小的火箭运输船,应该也是多方协调、反复论证的结果。一般的重吊船,设计使用寿命少说也得有二三十年,火箭运输船的设计使用寿命应该不会差太多。在这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如果中国开发出更大型的火箭,或者需要更频繁地发射火箭,仅仅两艘火箭运输船恐怕就会不够用。
如果出现了这样的局面,解决方案要么是临时租用或征用商业航运企业的重吊船,要么就是建造更多、更大的火箭运输船。——对中国的航运业和造船业而言,这两种解决方案都毫无难度。
再说说江南
对江南造船集团而言,火箭运输船的建造难度远远低于其它军品、甚至在民品中也排不上号。江南造船集团目前捧在手心里的民品长这样:
上图是江南造船集团为Navigator Gas建造的37,500立方米乙烯运输船首制船,于2016年8月2日签字交船。该型船由江南造船集团自主研发、设计、建造,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半冷半压式液化乙烯/乙烷气体运输船,属于全球首创船型。该型船设有三个目前世界上最大的Type C双耳型液罐,半冷半压式,设计温度-104℃,可运载乙烷、乙烯、丙烷、丙烯、丁烷、丁烯、丁二烯、氯乙烯、无水氨等多种液化气和化学气体。其研发建造难度虽不及大型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但也是相当高端的产品。
当然,在江南造船集团,大家最关心的还是航母。笔者的书法作品,曾在2015年5月有幸入选“纪念中国民族工业起步暨中船集团江南造船建厂150周年”书画摄影作品展。在展会交流现场,前辈、同仁们谈论得最多的正是航母。可以说,“航母”二字已经融入了江南造船人的骨髓。
2016年8月16日上午9时许,随着水手解下最后一根缆绳,远望号火箭运输船队驶离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开始执行长征五号首飞火箭的吊装和海上运输任务。
前不久,在笔者的《从大连船舶重工一号船台退役说起》一文发布之后,有媒体一面照抄文中内容、一面声称“如果由上海江南造船厂承建(首艘国产航母),虽然中船重工可以在旗下的两个造船厂间做资源调配,但根据国外经验,短期内建成一个新航母造船厂的难度与投入是很高的”。——暴露出两点错误:其一,江南造船集团隶属中船集团(CSSC)、而非中船重工(CSIC);其二,江南造船集团位于长兴岛的新厂区早已建成投产,其设备设施完全可以用于建造航母这样的大型船舶,根本不存在“短期内建成一个新航母造船厂”的问题。该媒体对航母建造流程的描述也还停留在一百年前(“在船坞中铺设龙骨后,……构建船肋,敷设船板,……”云云),这里就不细究了。
笔者不打算讨论江南造船集团是否已经开工建造航母或者其航母建造进度,这里只强调一点:江南造船集团完全有能力建造航母。其场地和设施几乎是国内最新的,其生产设计人员和技术工人队伍也是一流的,其船坞尺寸(365米长、82米宽)超过了美国“福特”级航母的尺寸。作为“辽宁”号改进版的第一艘国产航母没有在江南造船集团建造,恐怕不是因为江南造船集团能力不足、而是因为江南造船集团承担了其他的甚至更重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