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放军用新轻坦替换96A 105炮能堪当重任吗

观察者网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上周,曾以VT-5的名称在珠海航展上亮相的解放军新型35吨级主战坦克通过军列到南方某地的照片出现后,不少人感到惊讶。首先换装该型坦克的部队是41集团军下属某装甲旅,该部队此前装备的是96A型主战坦克。

在军列上南下的新型坦克
此前不少人对这种“新轻坦”有看法,主要就是它的105毫米坦克炮。以我国90年代以来形成的关于坦克火力的看法,与敌人坦克交火始终是主战坦克的主要任务,为了在尽量远的距离上击穿战斗全重高达62吨,采用先进复合装甲的几种潜在侵略者所装备的主战坦克,解放军的主战坦克自然要装备长身管125毫米坦克炮,配合新型穿甲弹,准备与它们进行最强的装甲面对最强穿甲弹的“巅峰对决”。而105毫米炮,再怎么先进,在穿甲威力方面也已经无法远距离正面击穿这样的对手了。
因此笔者在最初看到“新轻坦”的时候,就曾产生了这种坦克应该装125毫米炮的想法,当时也有消息源表示,当时解放军对于“新轻坦”的火力也存在争议,因此当时推测,它最终可能采用125毫米炮。

2014年新华网正式公布的“新轻坦”照片,关于它究竟取代62式还是会取代包括59在内的各种老式坦克当时就有争论,不过现在看来,解放军对这种坦克寄予的希望更大
然而,“新轻坦”并没有按照这个路子走下去,相反的,它的动力系统、驾驶员座位、通讯、观瞄、火控等子系统在后面一段时间内几轮样车身上陆续有所调整,但就是这门105毫米长身管坦克炮,仍然“稳坐钓鱼台“。
到现在,“新轻坦”已经列装部队,而它首批取代的对象,也不是之前大家普遍猜测的换掉62式轻型坦克,而是相对而言还很新的96A式坦克。
这就让人不能不多想一些了。
回顾90年代初,海湾战争中伊军的大量国产、苏制坦克在多国部队面前仅仅坚持100小时即告战败的残酷现实对于军迷来说很震撼,但对于我军来说,这并不意外,毕竟我们还是很清楚T-72M坦克和69式坦克的底细的。
但同一时期我国从俄罗斯购得少量“原装”T-80U坦克后,对这些坦克进行了实弹射击测试,这却对我军是很有震撼意义的。在此之前我国获得过苏联出口型T-72M坦克(从罗马尼亚换回,该坦克国内当时代号“64式”。)和英国“酋长”坦克,也接触过德国“豹2”坦克,但真正获得世界头号坦克大国当家主力坦克却是首次。

90年代出初,急于出手手中各种先进装备的俄罗斯把包括T-80U在内的先进装备都提供给中国,图为当时的军委副主席张万年同志视察T-80U坦克

海湾战争对于民间爱好者而言,震撼意义较大,但其实军方早就知道T-72、69式这样的坦克怎么可能打得过M1A1?
当时,T-80U坦克在我军进行的实弹打靶测试中,只有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有机会在一定距离击穿其炮塔正面装甲,而美制M1A1(HA)的贫铀复合装甲的防护力即使不是比T-80U更强,至少也不会比它更弱。这意味着,当时我军装备的大部分反坦克武器都面临失效的危险。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面对周边的装甲力量威胁,89式反坦克炮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装备,从2015年开始这位特殊老兵终于可以放心退役了
虽然随着苏联解体,我国面对的苏联“装甲洪流”威胁不复存在,但如果与美军发生地面战——不论是在对台作战时遭遇美国的干涉,第二次朝鲜战争这样的战场环境下,如何应对我军几乎所有武器都难以在正常交战距离击穿的M1A1(HA)坦克呢?

红箭-9导弹和89式反坦克炮,一度是对抗M1坦克威胁的最重要装备
因此当时就有了“全军打M1”运动,各种新一代反坦克武器的设计都以击穿M1A1(HA)和后来的M1A2装甲为首要目标。坦克炮的三期穿甲弹、红箭-9反坦克导弹、后来的AKD-9\AKD-10反坦克导弹、100毫米轮式自行滑膛反坦克炮……其热度不亚于当初为了对付T-72搞的反坦克大会战。
然而到了今天,蓦然回首,我们周边的主要对手手里的装甲装备与20年前相比,进步并不明显。我军的反坦克作战能力大幅度提高后,已经完全可以轻松对付了。
另一边,国外在装甲、反装甲领域的进步速度比我们当初想象的慢。虽然周边许多国家都在80年代先后开始研制本国的复合装甲,但其技术始终未能追上世界一流水平。105毫米长身管火炮配三期弹,从穿深水平上来说,这对组合的威力只有比德国Rh-120 L44炮发射的DM33穿甲弹更高。对付中国周边乃至世界上大部分国家装备的二代和早期三代主战坦克都是绰绰有余。
“新轻坦“采用了模块化装甲设计,在珠海展出的VT-5仅是其中防护等级最低的一型。而配备了完整装甲的自用型”新轻坦“的正面防护足以抵御大口径破甲弹和较老的大中口径穿甲弹。应该说,作为一种战斗全重36吨左右的坦克,防护力能做到这个水平已经是很好的了。

以VT-5的技术水平,即使是现在的坦克外贸大国的自用货都鲜有匹敌,重量减轻带来的后勤优势更增添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作为对比,我们可以看一下瑞典CV90-120T轻型坦克,该坦克披挂全部装甲战斗全重约35吨,与“新轻坦”类似,发动机功率800马力。其正面装甲可以抵御30毫米穿甲弹,全向可防14.5毫米机枪。主炮则是低后坐力120毫米滑膛炮。

CV90-120T坦克性能表
某种程度上说,CV90-120T坦克可能是按照我军“反坦克为主“思路研制”新轻坦“的很好镜鉴。这样造出来的”新轻坦“其实更接近于89式自行反坦克炮的延续。
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新轻坦”的设计上,牺牲了火炮口径,换来装甲防护力的大幅度提高和机动性能的全面提高。从传统三大性能角度来说,已经足以满足我军对于坦克的大部分要求。
而且,这种“新轻坦”还是我军第一种从设计之初就全面考虑信息化要素的装甲战斗车辆。现代军队“信息化”建设是必然要有基础性平台的,比如美军的“斯特瑞克”,以及英国正在研制的“阿贾克斯”步兵战车,都是这样的一种平台。可以说,未来我军的信息化部队,或许就会被称为“新轻坦‘旅。

以“斯特瑞克”类型的车辆作为未来中型旅级战斗队的作战核心基本已经成了欧洲未来军事编制的固定方式,英军“打击旅”也有几分类似美军斯特瑞克旅的地方。而以主战坦克为基准的信息化平台似乎还是首例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新轻坦的上述种种优势,就忽略了它在火力、防护性上的缺点,这些缺点让它在与先进三代主战坦克正面对决的时候不占优势。

不过结合某些消息来源的描述,“全副披挂”的新轻坦的防护能力在未来的战场需求下应该还是足以应付的

英国陆军将来主要的信息化作战平台就是“阿贾克斯”步兵战车,其战斗全重比“新轻坦”还重,防护力和火力则还要弱一些,在防护方面主要强调抵御RPG火箭筒,显然,这主要考虑的依然是“治安战”的需要
但是,如果考虑快速反应、快速部署、通过性等方面的优势……那么“新轻坦”的缺点就完全可以接受了,毕竟信息化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坦克应对敌人的方法不仅仅是自己的主炮,还有各种可以召唤来的打击火力。
就好像美国人当初设计“斯特瑞克”旅的时候所设想的那样,相比半年后才能抵达战场的重型装甲部队,能够在72小时内到达世界任何地方的“斯特瑞克”旅会更有用。
对于我国来说情况也是这样,能够用运-20空运,或者通过公路迅速投送的部队,相对于重装部队而言,在中国面临安全威胁的时候,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部署到位,这要比按部就班向前部署的重装部队更有意义。至于其作战能力方面的缺点,则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得到弥补。

多年调侃的“五对轮”即将离去了,而具备与59式坦克接近的重量,却拥有跨时代技术水平的新轻坦将成为能够快速部署的尖刀

自俄罗斯推出“阿玛塔”坦克以来,西方国家才开始重新重视反坦克威力,图为德国莱茵金属公司推出的130毫米坦克炮,旨在击穿“阿玛塔”坦克传说中达到800毫米防护力的正面装甲,简直不由让人联想起我们那个“全军打M1”的时代
从这点来说,新轻坦能够取代一部分96式系列坦克也就毫不奇怪了。未来我军的坦克部队可能将就会形成99A、96B和新轻坦三分天下的局面,不论如何,“五对负重轮”的历史使命,总算是完成了。

能够快速部署的“新轻坦”从作战理念上都洋溢着一股美式风格的“民主范”,却又有着解放军的鲜明个性,对于解放军而言,不管是“民主范”,还是“土鳖范”,能拔脓就是好膏药,保家卫国上,好东西从来不挑剔,不嫌多,越多越好。(作者署名:席亚洲)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