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称中国正加快部署东风21D 将令美海军失去优势

新浪军事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编者按
2017年2月,美国《防务头条》网站公布了美国米特公司国家安全工程中心完成的《海军未来舰队平台体系结构研究》报告(下称“报告”)。这是美国防部根据2016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要求,授权米特公司开展的论证研究,目的是对2030年美国海军舰队结构提出建议。“报告”分析了美海军目前面临的战略安全环境及相关平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美海军水面作战力量、航母、潜艇及两栖作战力量的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对于美海军未来舰队平台结构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海军战略转型与安全环境变化催生新的军事需求

1、战略目标提升对海军力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报告”指出,多年来美海军一直重视海权思想,将海洋视为获取资源、控制交通、信息交换和遂行军事行动的最重要平台及媒介。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美海军在继续坚持全球到达、持续存在并完成关键任务战略方针的同时,战略目标进一步提升:
一是在局势紧张或美国有意维护安全与稳定的区域,美海军必须保持海上力量区域集结及作战力量前沿部署的能力,以限制地区冲突,遏制与大国的战争,并在威慑一旦失败时发动联合作战赢得战争。
二是在全球范围内持续部署按照任务需求量身打造的海上力量,以推动国土防御,扩展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并防止或减缓危机。在作战要求上,美海军必须保持:①在对付潜在的对手及挑战者时,能在任何所需的时间和地点实施海上控制;②维持在上述海域的军事行动;③支持并影响陆上的军事行动;④确保美海军的行动自由。

这一战略目标要求美海军必须保持一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快速部署的力量以迅速应对全球危机,同时需维持充分的部队训练、人员和装备以对全球部署力量迅速扩充。这对海军力量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及更高的标准。
2、作战对象的变化对未来舰队体系结构提出了新需求
“报告”指出,5~10年前,美国面临的安全环境相对单一,苏联的威胁已经远去,地区性军事强国还未真正崛起,但现在及未来几十年,安全环境正在突变:
一是俄罗斯仍是重要的全球性军事强国,并且越来越呈现出与西方对抗的意识形态,先后在克里米亚、格鲁吉亚及叙利亚等问题上与美国为敌,并不断升级其核战略与核武库。

二是中国正不断崛起为地区性军事强国,并在南海等问题上展现出越来越强的进攻性,美国自由进入南海及其他战略地区的权利正不断被挑战。
三是朝鲜、伊朗等地区“流氓国家”继续挑衅国际社会,不断实施核爆炸和弹道导弹发射,威胁地区安全。
四是恐怖主义仍然猖獗,“伊斯兰国”在全球越来越活跃,带来的现实威胁不容小觑。作为美军作战力量的核心,海军舰队需应对从地区性军事强国到恐怖主义等一系列威胁,与不同的敌方作战需要的能力也不同,这对未来美海军的力量结构规划带来了新挑战。
3、传感器技术的扩散对美水面舰艇安全提出了巨大挑战

“报告”指出,过去只有美国具有空间态势感知和目标定位能力,美国的舰艇能够在海上发动超视距攻击,且无需担心自身安全受到威胁,但这一优势正在消失:
一是美国的对手正在开发和部署一系列传感器和数据融合能力,具备强大的超视距识别和目标定位能力,能够在极远的距离与美国的水面舰艇开战。
二是多个国家花费大量资金和资源建立空间感应能力,如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和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且空间传感能力横向扩散日益严重,正成为一种任何国家或非国家行为体可购买的商品,这大大提高了对手的目标定位及交战能力。到2030年,美海军舰艇将难以保持隐蔽状态,极易成为对手攻击的目标,这对水面舰艇的生存能力及防卫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当前美海军力量结构及发展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1、冷战时期确立的海军力量结构不符合未来的安全需求
当前美国的海军力量结构是二战结束后、冷战初期确立的。二战期间美国发展了一支由航母、攻击型潜艇、大型/小型水面舰艇、两栖登陆舰及后勤支援舰组成的海军力量,战后又提出了均衡发展、前沿部署、绝对优势的三点海军发展思路。为满足冷战的需要,1950年《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备忘录》明确了海军作战部队的规模:12艘航母、100艘攻击型核潜艇以及运送39000人的两栖登陆力量。

“报告”通过分析1946年至今美国舰队数据后强调,近70年来,除弹道导弹核潜艇外,美海军没有增加任何新型作战平台,且不同类型的平台之间的配比也大致保持不变,当前美海军保持273艘大型水面舰艇的力量,这一力量规模和结构已难以满足新形势的需要。根据米特公司对2030年舰队作战需求力量结构的评估,当前的海军力量结构和规模已远远不能满足打败一个实力相近的敌人同时威慑另一个实力相近对手的战略需求,即使当前正在执行的“30年造舰计划”顺利完成(达到304艘),到2030年美国仍需额外增加110艘舰艇才能满足战略需要。
2、对手“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发展使美海军的技术优势正在丧失
“报告”强调,虽然美国战略规划者在20世纪40年代确立了“绝对优势”的海军发展思路,并在其后70年中,在航母、大型水面舰艇、潜艇和两栖作战能力等方面仍占据绝对优势,但在某些领域的优势正在快速丧失:
一是俄罗斯、中国等技术强国在“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领域大量投资,大力发展并部署岸防导弹,其最大射程已经接近1200千米,导弹的速度、精确性和反拦截能力都在快速提升,大大制约了美海军舰队的作战半径。

二是中国正在部署越来越多的东风-21D中程反舰弹道导弹,其射程超过1300千米,速度超过5马赫,严重威胁美国的航母等大型舰艇的安全。
三是俄罗斯在反舰巡航导弹方面技术越来越先进,并将这些导弹大量出口,中国也将继续大力发展先进、超视距反水面战系统,并将在近期取得突破。对手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意味着美国技术和能力的相对倒退,而且对手通过寻求非对称的A2/AD能力,将大大降低美国航母及大型水面舰艇方面的优势,如果不加大投入,改变发展模式和思路,美国很可能在2030年失去海军技术优势,并导致美军在相对弱势的A2/AD环境下作战。
3、海军资金预算无法支撑未来海军军力的发展
“报告”强调,按照当前美海军研发、采购、运行及保障经费的水平,根本无法满足2030年美海军作战能力的需要:
一是根据新型作战需求,现有海军舰艇必须花巨资进行改装。比如,为加强应对A2/AD的能力,降低来自反舰巡航导弹和反舰弹道导弹的威胁,美海军作战舰艇需加装“标准”系列反导系统。每枚“标准-3”IB型拦截弹的采购成本约1400万美元,仅为一艘导弹驱逐舰换装96枚拦截弹就需花费14亿美元,接近1艘驱逐舰的采购成本(17亿美元)。

二是美国国债大幅攀升,海军经费在过去4年间已有所下降,预算的不稳定迫使海军放弃了多个研究与采购计划。估计未来随着美国国债水平的进一步加大,美海军经费预算压力会越来越大,到2030年能否保持304艘舰艇的规模仍是个未知数,对于米特公司2014年《舰队结构分析》报告所提出的2030年力量结构规模(414艘舰艇才能满足未来军事需求)更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三、按照规模不变结构优化的模式重构未来的海军舰队
1、建立均衡搭配的海军力量结构
“报告”指出,要有效应对2030年美国面临的安全威胁,美海军应保持一支414艘大型舰艇的力量结构,但由于经费等各方面因素制约,美海军到2030年最多保持304艘舰艇。为此,“报告”建议,在无法增加规模的前提下,海军力量结构应重新规划,建立高、中、低搭配均衡发展的架构,提升舰队的整体效能。
一是着重改进现有的大型水面作战舰艇,提高其整体作战能力,尤其是一体化防空反导能力,同时调整造舰计划,取消2018财年以后的近海战斗舰生产,将经费重点投入具备A2/AD能力的舰艇,如采购更多“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增加部署DDG 1000驱逐舰并扩展其功能、研发用于防空反导及对海对陆攻击的未来护卫舰FF(X)等。

二是调整“福特”级航母设计方案或研发一种常规动力航母,将每艘航母成本控制在110亿美元,同时推迟采购第二艘“福特”级航母,节约的经费重点弥补舰载机能力不足,使航母与舰载机联队保持规模匹配。
三是采购更多的攻击型核潜艇,增加常规潜艇生产,以补足潜艇力量短板,同时对现有核潜艇进行改造,提高水下攻击能力,并研发由潜艇垂直发射的超声速机动对陆攻击导弹,加强应对A2/AD环境的能力。
四是发展自我防护能力更强的两栖作战舰艇。反舰导弹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威胁了美国的两栖作战舰艇,因此必须增强两栖作战舰艇的自我防护能力,包括为“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运输舰加装更多的“海拉姆”反舰导弹防御系统,研发部署具备一体化防空反导能力的新型两栖舰。
2、研发并部署维持海上作战优势的关键技术和能力
“报告”强调,要维持2030年美军在海上的作战优势,除航母、核潜艇、水面舰艇等海军主战装备外,美军还需加大在其他关键技术和能力方面的投入:
一是后勤保障支援舰艇,到2030年,美海军需维持29艘后勤保障舰艇的规模,为美海军作战部队提供燃料、食物、弹药、备件及其他重要物资。未来,美海军需要继续采购“凯撒”级加油船,“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干货船以及“供应”级快速作战支援舰,以维护美军的海上作战能力。
二是舰载机,为快速弥补舰载机不足的短板,“报告”建议推迟或减少采购F-35C“联合攻击战斗机”,转而采购更多的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每架飞机可以节约3000万美元,从而帮助海军应对2030~2035年大量舰载机退役造成的困境。

三是新型无人水下作战系统,无人水下系统是海军迅速发展的一个领域,比如正在开发或使用的“火力侦察兵”、“黄貂鱼”、大直径无人潜航器等项目。未来海军应加快探索无人水下系统,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和能力,既可以作为有人平台的延伸,也可用作独立的自主性杀伤平台,同时联合水下的有人潜艇、分布式传感器网络等,保持美军在水下领域的绝对优势。
3、重点研发突破对手A2/AD的能力
“报告”重点研究并提出了应对中俄等主要对手A2/AD能力的相应手段:
一是重点发展一体化防空反导系统,以挫败大规模反舰巡航导弹和反舰弹道导弹的攻击。美军需制定一体化防空反导战略,以指导未来美海军舰艇的发展,每艘舰艇要配备远程防御、中程防御和点防御能力。这些力量的搭配使用将大大增强美军水面舰艇的生存能力,同时对现有水面作战力量的升级改造也是一体化防空反导战略的重要内容。

二是大力发展远程进攻性能力应对A2/AD,对手的A2/AD能力迫使美军在远海发动攻击,这需要远程的海上攻击能力。当前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需要进行大规模升级改造以适应新的作战环境,同时为提高远程作战能力,建议大量采购能从大型水面舰艇上发射的“潘兴3”导弹。

三是一体化的指挥、控制、通信与侦察系统实现联合作战,包括在大型水面舰艇上搭配各种波段雷达,建立空间、空中、水面及水下的多层次实时数据链路,并建立一个完善的指挥控制网络,以实现对敌方A2/AD能力的多层次突破。此外,还可以通过电磁信号干扰、控制舰船识别信号、制造虚假目标、诱导敌方武器偏离目标等多种手段,完善美军的A2/AD能力。

《海军未来舰队平台体系结构研究》是米特公司应美国防部要求而完成,虽仅代表一家之言,但其中提出的问题反映了美海军存在的现实难题:在经费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海军的未来发展目标。海军作为一支综合性、全球投放的力量,需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在能力、规模、需求和经费之间进行综合平衡。该报告提出解决美军未来发展困境的思路,既值得我们思索应对,也值得借鉴吸收。(作者署名:国防科技要闻)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