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美军在叙打击IS胜利在望:基地组织攻城略地趁势崛起

参考消息

关注

参考消息网8月28日报道 美国福克斯新闻频道网站8月17日发表霍利·麦凯的文章《美国在叙利亚打击“伊斯兰国”胜利在望之际,“基地”组织正在攻城略地》称,虽然美国领导的打击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的行动胜利在即,可是糟糕透顶的局面或许并未结束。与“基地”组织有牵连的武装分子仍在取得重大进展,继续控制着拉卡以西大约150英里(1英里约为1.6公里)的地盘,横扫饱受战争创伤的伊德利卜。

7月底,极端派别“解放黎凡特”组织(HTS)与较主流的“沙姆自由人”组织联手发动战争,成功夺取了伊德利卜大部分地区的控制权,并占领了通往土耳其的一个重要边境关口。“解放黎凡特”组织日益扩大的控制权可能导致美国被进一步拖入冲突,尤其是考虑到“基地”组织仍对美国本土构成毋庸置疑的威胁。

之前,“解放黎凡特”组织是“基地”组织的叙利亚分支机构——“救国阵线”,后来更名为“征服叙利亚阵线”。

国防部发言人埃里克·帕洪告诉记者:“为了保护本土不受恐怖袭击威胁,美国将继续打击伊德利卜省及叙利亚以外的‘基地’组织。美国和土耳其官员讨论了共同关心的伊德利卜的局势问题。我们将继续监督局势发展,确保美国本土、土耳其和欧洲以及更广泛的地区不受来自伊德利卜的恐怖分子的威胁。”

美国国务院叙利亚问题特使迈克尔·拉特尼称“解放黎凡特”组织的胜利是这场战争的一次“最大的悲剧”。国务院另一位要求不披露姓名的官员告诉记者,称“解放黎凡特”组织夺得控制权实际上已成为令人担忧的理由。

这位官员说:“‘解放黎凡特’组织的核心力量是‘基地’组织在叙利亚的分支。”他指出虽然改了名称,但是这个恐怖组织仍致力于“最终对美国实施攻击”。这位官员强调美国“致力于采取一切措施打击”该组织。但是,他拒绝细说是否已制定军事打击计划。

2011年春天,针对巴沙尔政权的抗议活动迅速发展成内战,随后夺走了大约50万人的生命。伊德利卜仍然是最后一个重要的反政府堡垒,随着从以前的其他反叛堡垒(比如霍姆斯和阿勒颇)逃离的成千上万的无家可归者涌入这个严重损毁而又过度拥挤的省份,伊德利卜的人口已从战前的不到150万增加到200多万。

大马士革媒体中心的媒体协调员优素福告诉记者,“解放黎凡”特组织力量在发起大规模攻势之前的几个月就开始缓慢地接管了这个地区的经济事务、通信和决策问题。而且,由于缺少国际社会的支持,致力于推翻巴沙尔政权和极端分子的温和派别的力量逐步被削弱了。

优素福说:“恐怖分子民兵组织现在掌控着大量资源,并威胁库尔德地区。“解放黎凡特”组织控制了每一个点,从黎巴嫩边境阿萨尔入境的军队反而加强了它的实力。那意味着已经没有地面部队能够与之作战。这是一场真实的战争,并将影响美国在中东以外的利益。”

近一段时间,大量叙利亚战士、家庭、难民和圣战者也从黎巴嫩边境的阿萨尔闯入这片废墟。这是最近夺取了阿萨尔控制权的黎巴嫩民兵组织真主党同意的部分协议内容:允许他们从这里安全通过,作为交换,伊德利卜与“基地”组织有牵连的圣战者释放他们扣押的真主党人士。

可是,有人认为最近抵达这里的人反而加剧了人道主义危机和恐怖主义威胁。

前叙利亚外交官兼叙利亚高级谈判委员会中官方反对派谈判小组政治顾问巴萨姆·巴拉班迪指出:“‘解放黎凡特’组织与‘基地’组织的关系一目了然。这些都是坏人。”

当地民众阿西姆·齐丹强调地面形势正在一天天恶化。

他说:“‘解放黎凡特’组织正试图控制民众生活的一切事务。他们假装是革命的一部分,为的是赢得民众的支持,采取初步治理措施。他们开始成立法院,现在很多区域还有了宗教警察。我们努力教育年轻人不要加入他们。我们正在动员民众再次反抗他们。我们绝不能让他们掌权。”(编译/郑国仪)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遭美军“战斧”巡航导弹攻击的叙利亚谢拉特空军基地(俄罗斯卫星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F/A-18E并不能简单看作是“大黄蜂”的放大版,实际是一种全新机型。除了挂点增加到11个,可挂8吨各种弹药外(C/D型9个挂点,载弹量仅6.2吨),该型机还搭载有AN/APG-79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本图列举了“超级大黄蜂”战机相关的详细资料。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AN/APG-79雷达除了可同时扫描空中和地面目标外,该雷达还具备对敌方雷达进行定向干扰压制的功能。全面提升的空地作战性能,外加独特的电子战能力,F/A-18E/F实际已符合“三代半”战机的标准。本图为该型雷达可同时探测空中和地面目标示意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F/A-18E/F“超级大黄蜂”与F/A-18C/D“大黄蜂”的尺寸对比。从外型来看,18E/F 型在C/D 型的尺寸基础上放大了 25%,但由于采用了一定的隐身设计,雷达隐身性能反倒要优于C/D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2017年6月拍摄的“布什”号核航母上的F/A-18E,总共挂载有10枚450公斤级GBU-32卫星制导炸弹,外加2枚AIM-9近距格斗导弹用于自卫,可直观展示该型机强大的对地打击能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除对地打击能力外,图中F/A-18F展示的只是“超级大黄蜂”的标准对空挂配,可见除6枚AIM-120中距空空导弹外,翼尖还能再挂2枚AIM-9近距格斗导弹,实际最大挂配还能再多挂2至4枚AIM-120导弹,可见该型机的对空火力还是十分可观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AN/APG-79雷达的引导下,F/A-18E可发射多枚AIM-120导弹,同时攻击至少4个空中目标。图为F/A-18F(双座型)试射AIM-120中距空空导弹资料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F/A-18发射AIM-9“响尾蛇”导弹击落目标的动态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下面来看此次空战中的“猎物”—苏-22M“装配匠”可变后掠翼战斗轰炸机。苏-22实际是苏-17的简化出口型,后者由苏霍伊设计局于20世纪60年代研发,1966年成功首飞,1970年投入服役。由于性能可靠,且成本低廉, 苏-17(苏-22)系列总产量超过2800架,在20多个国家的空军中服役。苏-22M则是苏-17M2的猴版(降档)出口型,是苏-22系列中的现代化改进型。图为波兰空军装备的苏-22战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出于可靠性考虑, 苏-22采用了半可变后掠翼设计,即从原主起落架以内的翼段为固定翼,外侧可变后掠部分可在 30 度、45 度、63 度三个位置上由飞行员根据飞行状态手动固定,被称为“史上最半吊子”变后掠翼设计。图中直观展示了苏-22M以最大及最小后掠角编队飞行时的场面。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苏-22M全机长19米,最大翼展13.68米(30度后掠角时),最小翼展10.02米(63度后掠角时),机高5.1米,最大起飞重量16.4吨,最大平飞速度1.7马赫,最大作战半径1150千米。全机固定武装包括2门30毫米NR30航炮,各备弹80发,共有10个挂点,可挂载包括火箭巢、Kh-23、Kh-58空地导弹在内的多种弹药(必要时可挂载2枚AA-8格斗导弹用于自卫),但最大载弹量仅为4吨。图为苏-22M-4剖面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据外媒资料,截至2017年,叙利亚空军仍装备有42架苏-22M系列战机,是叙空军对地打击的中坚力量。图为近年拍摄的,在叙利亚政府军收复帕尔米拉作战中,低空飞越战场的叙空军苏-22M战斗轰炸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虽然被称为战斗轰炸机,但苏-22的空战性能实际十分有限,在面对美军F/A-18E这类先进战机时,用流行语来讲,“只有被吊打的分”。图为近年拍摄的叙空军苏-22M即将在基地降落资料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F/A-18E/F与F-35C舰载隐身战机编队飞行资料图。

(2017-06-21 09:05:00)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叙政府军女狙击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驾驶T-72坦克的叙政府军女坦克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叙政府军女坦克兵特写。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么看来这辆T-72还是一个全女子车组,图为女车长和女炮长在观察敌情。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叙政府军的女兵正在整理坦克帽,虽不驾驶坦克,但戴帽子的作用是减少在无后坐力炮开火时对听力的损害。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另一角度拍摄的叙政府军女狙击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叙政府军女兵,隐藏在民房中进行警戒。

(2017-05-04 08:38:57)

热门评论

戒了又戒的烟 3
美国和西方国家,你们滚的远远的不要再干涉他国就是胜利了!
辽宁沈阳
回复TA
黄润秋two 2
这波我服,在野区蹲够了的基地来捡漏补刀咯
四川泸州
回复TA
宠Cindy虫虫1986 0
妹子不错
美国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5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