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有一群日本人就算被视为“叛徒”也要争相来华(图)

参考消息

关注

原标题:锐参考 | 日本间谍“潜伏”中国被抓!而你知道吗?还有一群日本人就算被视为“叛徒”也要争相来华——

两天前,在9月18日的特殊时间点上,又传来了一则“日本间谍在华被抓”的消息。

消息源自《大连日报》18日当天的一条简短报道:“因涉嫌从事对华间谍情报活动被大连市国家安全局审查的日籍人员樋口健,将于2017年9月18日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大连日报》报道截图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在回应此消息时表示,中方有关部门依法对涉嫌从事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行为的日本公民进行审查,并根据《中日领事协定》及时通报了日本驻华相关领事机构。

对此,日本时事通讯社18日猜测说,大连是一座军港城市,今年4月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在这里下水,被捕的日本人“可能涉嫌与此相关的军事情报而被当作间谍”。

▲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下水现场

这也是今年5月以来被爆出的第二起“在华日本人从事间谍活动被拘”事件。另有来自日本共同社的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因从事间谍活动等嫌疑被中国拘留的至少有12名日本人;其中4人今年7月已被释放回到日本,剩余8人还处于拘留状态,其中5人已被中方起诉。

虽然“日本间谍”在华活跃程度之高,令不少中国网友所不齿,然而近年来,也有相当多的日本技术人才,被中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机遇所吸引。他们冒着即使被本国人视为“叛徒”的风险,也要纷纷跳槽来华。

日本企业留不住的科技人才,正在扎堆往中国跑

“我在中国能继续做此前的研究。就算以前的同事认为我是叛徒,我也不后悔。”

这句话,就来自一名前NEC(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目前,他已在中国一家半导体厂商工作了5年以上。

▲资料图片:一家日本半导体公司的生产流水线

半导体产业在日本已开始衰败,导致日本大型电机企业相继放弃半导体业务。但环顾全球,半导体却是增长率很高的潜力产业,因此,日本半导体技术人才纷纷跳槽至研发资金充裕的海外大型企业。

以日本东芝集团为例,从今年3月底开始,仅仅3个月时间,员工就流失了1000人。其中有参与业务规划工作的后勤人员等,但更多的,是核心人才——工程师。

▲半导体出售案陷僵局,东芝又陷人才流失危机。图为东芝官网截图。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5日报道,准备出售半导体存储器业务的东芝依然没有确定买家,但猎头公司已经纷纷前来,挖走那些能够提高半导体生产的成品率、被称为“工艺工程师”的技术人员。

这些工程师有多“值钱”?在半导体领域,有时一个想法就能大幅提高成品率和产品性能,因此对优秀技术人员的争夺战非常激烈。以前,技术人员的主要“买家”是韩国,现在已经变成中国。

日媒注意到,中国紫光集团旗下的长江存储公司,就正在建设投资超过2万亿日元(100日元约合5.88元人民币)的大型存储器工厂,需要数千名技术人员。紫光集团计划在日本建立设计开发基地,积极争取日本技术人才。

▲紫光集团在2017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展示产品。

报道称,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被日本企业“年功序列(论资排辈)”型收入体系束缚的东芝技术人员,如今“摇身一变”,被紫光集团认为是“廉价而优秀的人才”。

“还在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殊不知中国已经创新飞跃”

中国企业所能提供给日本技术人员的发展环境和待遇,已令部分日企“自愧不如”。而中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发展创新的步伐,更让日本媒体直呼“不容小觑”。

本周,占据共同社网站“一周热门报道”榜第一名位置的,是一篇9月15日发表的、关于“中国抢先日本推进自主研发喷气式客机”的文章。

文章说,中国正在切实推进国产喷气式客机的开发,并收到来自外国客户的订单,撇下国产喷气式飞机实用化进程迟缓的日本,在国际市场中抢先一步。

▲资料图片:5月5日,中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安全落地。

反观日本,三菱飞机公司正在开发首款日本国产喷气式支线客机,却先后5次推迟原定于2013年的交货期。有意见指出:“若继续推迟交货期,订单有可能被中国等海外制造商抢走。”

日本《富士产经商报》18日则报道称,中国一直在推进“创新”,通过提高生产率和强化创新,带动企业增长和经济发展。报道注意到,自2011年以来,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资料图片:4月11日,浙江义乌,在以“共享经济,连接未来”为主题的2017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上,一家跨境电商企业在介绍网络营销策略。

即便是在被日本企业视为“看家本领”的领域,日本也愈发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压力。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本月初的一篇报道称,随着中国政府提出“中国制造2025” 产业振兴政策,着手大力培育机器人产业,中国要在服务型机器人上“逆袭”日本。

“一些日本企业还在戴着‘有色眼镜’居高临下地看中国,殊不知中国已经创新飞跃。”日媒如是评价道。有日本学者建议,面对飞速增长的中国市场,日本企业需要的不仅是求稳的经营策略,还要拿出足以应对“变化”的进攻姿态。

日本学者:“高品质”正在成为中国制造新的标签

而日本企业首要的“进攻”,或是守住其在本土的发展。

在北京生活多年的日本学者西村友作最近观察发现,在日本,中国企业进驻日本的报道越来越多。“例如,有报道称一中国知名企业将在日本国内设立技术研究实验室,并开出高于日本企业双倍的薪酬。”

对日本普通民众来说,包括薪酬在内的点滴生活变化,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如今在互联网上,中国的手机约车、网购外卖服务、共享经济等,都成了日本网友艳羡的对象:

由此,日本学者西村友作撰文写道,他相信,中国企业的优质产品在逐渐增加存在感已是不争的事实,“高品质”正在成为中国制造新的标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