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映像 | 强军路上的榜样,新时代预警人阔步向前

中国空军网

关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空军预警学院学员宿舍的走廊里,挂满了印有模范雷达站、先进人物事迹的宣传板:默默坚守在岗位上的他们,为祖国军队建设发展而牺牲的他们,无不激励鼓舞着一代代预警人在四年的军校生活中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而砥砺成钢。

而事实上,榜样并不只镌刻在历史里、打印在宣传板上,在我们的身边,在预警学院的校园里,每一个与我们擦肩而过的人,都可能是一本厚厚的书,里面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他们的故事使我们深深折服,他们的精神更让我们钦佩,于是,他们便成了我们的榜样。

入伍仅五年就获得“空军百名优秀操纵员”称号的徐盛;参加过“9·3”阅兵的“塔山之星”李冠淳;扎根甘巴拉、坚守值班室的乔定安……他们拥有不一样的经历,却有着同样的能量,不停地催人奋进,让人热血沸腾。

还看今朝——刻苦钻研练本领

在雷达兵部队里,有着一项至高无上的荣誉被雷达兵战士所独享——“空军雷达兵百名优秀操纵员”。操纵员数量众多而获此殊荣的名额却少之又少,一般只有工作经验相当丰富的老班长,才可以在这项评比中大展身手。然而却有这样一个叫徐盛的小伙子,虽然年纪轻轻,但是胆大心细,谦虚学习,靠着过硬的本领跻身在此行列当中,成为雷达兵部队百里挑一的业务尖子、新一代“千里眼人”的代表。

在去年某家媒体新闻报道中,徐盛作为训练榜样的代表接受采访。

时年23岁的徐盛刚进部队时对雷达完全是零基础,都是跟着老班长一点一点琢磨。有时为了一个不明白的问题,他会不断请教别人,翻阅很多资料,甚至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把问题搞清楚、弄明白。对他来说,“这是我的工作,我必须把他做好!”功夫不负有心人,进部队第三年的时候,徐盛就作为班长带领全班在比武中荣立集体三等功,紧接着第二年又在军区某基地比武当中受到了通报表彰,并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载着满满的荣誉,凭着对专业孜孜不倦的努力和废寝忘食的钻研,他被誉为“中国雷达兵军官的摇篮”的空军预警学院所录取。所谓厚积薄发,在我们心里,这就是徐盛的样子。虽然刚来还没有多久,但他已经进入角色。除了平时努力在专业知识上充电以外,还充分利用军校这个大舞台与我们交流他的值班经验,积极完善毕业作为一名指挥员所需具备的军事素质。好钢还需烈火淬炼,只有这个舞台才会让他的羽翼更加丰满,在未来的大国预警梦中,他一定可以飞的更远。

每一个奖章的背后不仅仅是军人的一份荣誉,更是军人那份练为战的坚守。

天道酬勤,只要是金子,哪里都会发光,在完成身份转变的同时,他依旧会继续他的梦想,当好祖国的眼睛!他也会将“千里眼雷达站”的红色基因传播给更多人。榜样的力量来自刻苦钻研的精神,正是有这种精神,军队才能勇立潮头,屹立不倒!

老兵本色——阅兵场上方显峥嵘

从天安门前经过的一列列方队和武器装备,凛凛威风,如猛虎啸月;涛涛气势,似瀑布泄地,至今还让人心潮澎湃。在预警学院里,参加过“9·3”阅兵的不仅有英姿飒爽的雪莲合唱团,还有一位曾在受阅方队中的一员。他叫李冠淳,警卫出身的他曾在一次原军区侦察兵比武中,为减轻战友负担而一把接过五名战友手中的枪,最终依然扛着红旗第一个冲过了负重五公里的终点线……取得这样的成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源于他平时在血和汗水中的磨练,凡事一丝不苟,方能尽善尽美!

红旗掩映中的表彰会。

在阅兵之前的那段日子里,面对严苛的训练,每天都会有因不堪高强度训练而离开的战友。这是人生中最难能可贵的事,能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中国军人的风采,对于一个军人来说这是多么至高无上的荣誉!李冠淳深知,自己的腿型并不完美。为了能留在方队中,他每晚睡觉都用背包带拴紧固定自己的双腿。“这种痛苦只有我自己知道,但我没有办法,如果在这件事上对自己心软,或许第二天走的就是我!”

自信的李冠淳在阅兵训练场上英姿飒爽。

而他的脚也因为每天上千次的正步训练,导致长期都是浮肿的,作战靴更被磨坏了一双又一双。作为一名警卫战士,自身的身体素质自然不低,可经历过一次阅兵后,也着实让他“脱胎换骨”!

李冠淳被挑选为队列榜样来指导队列训练。

11月,预警学院举办盛大的“军英杯”,各个学员队都会受到检阅。为了大家在那天能有更扎实的队列水平,李冠淳主动请缨担任教练员,每天给所在学员队的战友们传授自己的阅兵心得,以及训练技巧。这不仅仅是一种队列训练技巧的传授,更多的是他身体力行的带动和身上那股属于军人的精神的感染。

能一路过关斩将最终站到长安街上的他,本身就是一种胜利。他坚持了下来,所以才能有机会接受习主席的检阅,向全世界展现中国军人的风采。榜样的力量来自对荣誉的崇尚,有这份渴望,才会不断去突破和追求!

高山仰止——甘巴拉上的坚守

被喻为“生命禁区”的甘巴拉雷达站。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圣地,在雷达兵乔定安的心里,西藏便是这么一个地方。当他还在新兵连时,便满怀进藏戍边之心,希望守一方国土,护万家灯火。

雪莲,在艰苦的环境中绽放。

等到下连的时候,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乔定安还能生龙活虎,可当他来到甘巴拉雷达站时,反反复复的头晕、胸闷和恶心难受,才让他开始体会到高原雷达兵生活的艰难。而环境更是让他始料未及,八级大风再寻常不过、氧气含量不足海平面一半、寒冬季节物资补给困难……遇到大雪封山,喝水都要靠煮雪化水,四肢经常冻得僵硬不能动。在坏境恶劣和身体不适的双重压力下,他内心曾闪过一丝退却的念头,但这个想法很快就被身边的领导和战友给融化掉了。他们的热情和关怀让他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这是一种在那片冰冻的世界里能战胜一切寒冷和困难的温暖,这也坚定了他坚守的信念和不断向前的决心。为了能使自己的能力素质更强,更好地为祖国奉献,他下定决心去考学!气温冷到零下几十度、空气稀薄到令人不适、值班站岗……这些都没能阻止他向前,在祖国的西大门前,他更没有懈怠!

院史馆墙上的雪莲,是代代预警人的心之所向。

在学院学习的这一年里,乔定安的脑海里一直都会有来自坚守在甘巴拉22年的“兵王”王胜全的激励。尽管从高原下来的身体会有些许不适,在平时的学习训练中会吃些苦头,可是受到了英雄雷达站的感染,克服困难,战胜自己已经成了他下意识要做的事情。坚持是他在甘巴拉雷达站学到的最深刻的一课。正是凭借这股劲,他克服了训练过程的痛苦,经受着这番“彻骨寒”,为日后的“扑鼻香”一点一点前进着。

徐盛的刻苦钻研、李冠淳的崇尚荣誉、乔定安的坚守不移,榜样的力量胜过无数次教诲。有他们在身边坚持,我们才会回过头看看最初的梦想,不忘初心;有他们在身边奔跑,我们才会低下头找找自己的不足,迎头追赶;有他们在身边奋斗,我们才会抬起头望望前方的曙光,继续前行!

这是一个格外需要榜样的时代,但同时,这也是一个榜样辈出的时代。在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今天,我们牢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使命。在军校的我们,就像一只只嗷嗷待哺的雏鹰,如饥似渴地丰富自己对军队的认识,提高自己的各项军事能力。在汲取来自各方营养的同时,学习身边的榜样,凝聚强军力量,让榜样的力量砥砺前行,待到羽翼丰满时,我们一腔豪迈,征战沙场,博弈空天!


中国空军网

投稿邮箱 | kj81cn@163.com

新闻交流讨论群 | 597212312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