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8号雷场的陆军兄弟,为你们点赞
来源:南部战区微信公众号
作者:关磊 龚成 翟振皓
048号雷场位于广西靖西市湖润镇庭毫山附近,面积约4万平方米,中越边境广西西线扫雷队在此处雷场共作业11天,于12月22日向地方政府交付了这块雷场。048号雷场植被茂密,坡度陡峭,扫雷清障车、扫雷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在这样复杂的地形上难以发挥作用,只能依靠这支平均年龄不足25岁的扫雷队伍人工扫雷。为了保证按时高质量完成任务,扫雷官兵保持着较高的作业强度,每天作业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图为广西西线扫雷队和界碑合影(关磊/摄)
搬运炸药是扫雷官兵每天的必修课,扫雷爆破用的炸药每箱50多斤重,空手走向山顶都颇费力气,但扫雷官兵往往都是一口气将炸药搬至山顶,像这样孜孜不倦的蚂蚁搬家场景每天都在上演。(翟振皓/摄)
12月,大山深处已经变的寒冷起来,但穿上28斤重的搜爆服作业一段时间后,汗水还是会浸湿扫雷官兵的衣服,为了能在作业结束后穿上干爽的衣服,扫雷官兵都是将衣服脱掉只穿着短袖作业。(关磊/摄)
大雾夹杂着爆炸烟雾弥漫而来,西线扫雷队指导员尹德成戴着口罩坚守在自己的指挥岗位上。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尹德成一直瞒着他们,直到一天说漏了嘴父母才知道他参加了扫雷行动。如今,父母已成了他背后不可缺少的支持力量,因为只有彻底清除边境雷患,才能让更多的家人放心。(关磊/摄)
搜排手搜排过的安全区域用黄色旗子标示,为了确保雷场每寸土地不落下,扫雷官兵搜排一处就标记一处。满地的黄旗在为雷场一步步解锁的同时也在述说着扫雷官兵的辛勤付出。(翟振皓/摄)
这个季节是扫雷官兵作业的黄金时间,要是到了夏天,穿上搜爆服几分钟汗水就会湿透衣服。为了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扫雷官兵每天会延长作业时间,作业中途也减少休息时间,累了就穿着搜爆服坐下来缓几分钟,享受完这段短暂的休息时光后,走向雷场他们又会充满力量。(翟振皓/摄)
刚刚将两箱炸药抗到山顶的爆破手大口地喝着水壶里的纯净水,这时的纯净水是最好喝的饮料。一双沾满泥巴的手来不及清洗,因为喝完这口水他还要马不停蹄地继续搬运炸药。(关磊/摄)
参加此次扫雷任务的基本都是“90后”,但是长期在野外作业,他们的双手写满了沧桑,和他们的年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关磊摄)
从驻扎点到雷场来回要一个小时,为了节省这一小时,扫雷官兵中午就在雷场吃饭、休息。作业一上午的扫雷官兵吃完饭后有约一小时的休息时间,他们往往会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小憩一会。一块雷区警告牌,一张纸板,一堆疲火,一个照顾你的战友,一群可爱的扫雷勇士构成了这幅最美的画面。(翟振皓/摄)
在陡峭的大山上,搜排一班显得那么渺小,但他们又是那么的伟大,他们携带着三十多斤重的装备正在一步一步走向山顶,到山顶的雷场执行搜排任务。(关磊/摄)
搜排手在陡峭的山坡上作业,步履维艰,但却要不得一丝丝大意,搜排手陈烈刚刚发现了一枚地雷,用红旗标示后继续搜排作业。(关磊/摄)
搜排到的地雷述说着遗留的历史,红色的旗子描绘着和平的未来。(翟振皓/摄)
发现地雷,搜排手对地雷进行标示,剩余的工作由指挥长郭彬生和队长王明峰来完成。他们作为扫雷队的指挥员,把最危险的事情留给了自己,指挥长在出发前为队长整理着装,检查工具是否携带齐全,作为全队“定心丸”的他们每次出发都毫不马虎。(关磊/摄)
他们挖去地雷表面的覆盖物,让地雷漏出地面,辨别地雷种类,然后安放炸药将地雷诱爆。跟死神掰手腕的他们告诉记者:“地雷既然能设,就能排,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基本是不会有危险的,每次操作我都很小心,但是我从来都不怕地雷。”(翟振皓/摄)
虽然从事的是危险的任务,但作业完毕后还是漏出了光荣的微笑。这群肩负着历史重任的“90后”经过专业的集训,通过了各项考核,是筛选出来军政兼优的精英,对于这次扫雷行动,他们充满信心。(关磊/摄)
手牵手走过雷场,用中国军人特有的方式将搜排完毕的048号雷场交付给地方政府。这样做既是让百姓放心,同时也是对自己工作的充分自信。(关磊/摄)
雷场交付后,地方代表与扫雷官兵一起合影,一起为这个历史性的时刻鼓掌。(关磊/摄)
完成了048号雷场的扫除任务,西线扫雷队官兵欢呼雀跃,短暂的庆祝过后,他们又要转战下个雷场,继续执行扫雷任务,直到明年年底前彻底清除中越边境广西段所有雷患。(关磊/摄)
一路走来,感谢有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