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周丽平,献身为人民”,27年来这个连队做到了

东部战区
【英雄模范档案】周丽平,浙江省丽水市人,1968年7月出生,1986年10月入伍,1991年6月入党,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学员等职。1991年7月19日,在安徽省颍上县杨湖区执行抗洪救灾任务中,为抢救遇险的民船英勇献身,被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救灾模范”荣誉称号。1992年1月19日,原军委主席江泽民视察连队并亲笔题词:学习周丽平,献身为人民。
“我们学习周丽平光辉的榜样,我们接握周丽平闪亮的钢枪……”近日,晚点名时节,笔者冒着严寒走进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周丽平”生前所在连,耳边传来是有魂的连歌,看见的是广场上矗立的周丽平雕像,英姿挺拔,栩栩如生,在光与暗的交错下,更显庄严肃穆。英雄的目光深邃,久久凝视,见证着一茬茬官兵接续传承,不断成长。
追忆——英雄血脉的诞生
翻开连队史册,一个名字将永远铭记,从1991年毅然跳入水中的那刻起,这个连队将注定与其相互交融,难以割裂。
“抗洪救灾模范”周丽平,一个本该享受大好青春的年轻军人,一个本该拥有光辉前程的青年军官,却将忠诚举过头顶,将人民装在心间,为救搁浅民船,面对滚滚洪流,毅然跳入波涛汹涌的江水,不幸被洪水吞没,将年轻美好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3岁。
“当时,周丽平同志刚来连队报到,一听说要抗洪,坚决请求和连队同去,拦都拦不住!”时任连长祝继侠回忆道。1991年7月11日,周丽平从军校毕业刚到连队,一路舟车劳顿,行李都还没安顿好,驻地安徽颍上县突生洪水,连队受领任务参加抗洪抢险,周丽平听到消息后,坚决请求同去执行任务。营连鉴于他刚到连队,还未休整,安排让其留守,可拗不过周丽平的再三请求,才勉强同意。可谁知这一去,就成了永别,周丽平永远倒在了他热爱的岗位上,倒在了他心中为之奋斗的的事业上。
使命印证着忠诚,奉献来源于热爱。“在前往颍上县的路上,老排长为防止干粮颠碎,就抱着干粮一动不动,纵使身体僵硬却依然在坚持;大堤上,战士们喝的水难以入口,他自费买来明矾和白糖,为战士们改善水质和口味;每次入水执行任务,他都身先士卒,抢在前面……”连队指导员朱保辉翻着《周丽平》故事集缓缓叙述着。从报到到牺牲,短短八天,就发生了那么多感人的事,每当读到这些,总会让战士们钦佩不已。英雄的伟大从不只在于轰轰烈烈的那一刻,平凡的生活中照样体现的淋漓尽致。
已经连续奋战7昼夜的周丽平在得知营救搁浅民船的任务时,再一次站在了营救队伍中。时任连长祝继侠看到后,怕他体力不支,劝他留下休息。“在人民危急的时刻,我作为一名军人怎能袖手旁观!”他还是毅然决然下了水。风骤雨急,洪水滚滚,汹涌的波涛裹挟着他若隐若现。突然一个巨大的漩涡袭来,他的身影被瞬间淹没,终究再也没有出现。周丽平因体力不支被扯进了波涛漩涡中,献出了年仅23岁的宝贵生命。人民的事永远是最大的事,这是绝对忠诚,更是无限热爱。周丽平用生命进行了光辉的诠释。
英雄烈士早已作古,但血脉基因仍将延续。这支连队从此有了自己的名字——周丽平连,他们秉记连魂,接握钢枪,始终保持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与热爱,随时准备付出一切,不断用自己的强军实践谱写着连队壮丽的篇章。
赓续——血脉“魂力”的绽放
27年来,连队一茬茬党支部坚持把老排长“献身为人民”的精神作为建连育人的传家宝,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始终用老排长的精神熏陶官兵、凝聚连魂,起到了巨大的凝心聚力的作用。新兵下连、干部调入,刚到连队第一去的地方不是排房而是周丽平士事迹陈列馆、教的第一首歌是《我们学习周丽平光辉的榜样》、上的第一堂课是周丽平故事、每晚点名连队呼点的第一个名字就是周丽平。每次执行重大任务前,都进行“学丽平精神、建一流连队”宣誓活动。
“要把周丽平的精神血脉赓续下去,成为我们官兵心中的‘魂’!”指导员朱保辉介绍道。“魂”是精神血脉的赓续,更是忠诚热爱的体现。从新兵入连第一天开始,连队就注重将“魂”铸牢在新兵心中,把对国家人民的忠诚热爱灌注到他们的血脉中去,成为推动他们成长进步的不竭动力。
去年7月,全国各地洪水肆虐,人民群众限于水火,连队官兵听令而动,整装待发,即将奔赴抗洪一线。部队登车完毕,才来队2天的妻子抱着女儿给何强送行,班长强忍着不舍对嫂子说:“放心吧,就是一次普通的训练,没事的。”身旁的女儿好奇的问他:“爸爸,你要出去玩吗?我也要去。”还没等他回答,对讲机里就传来了出发的命令,汽车缓缓的开动了,望着妻子消瘦的身影消失在茫茫的雨帘中,他的泪水情不自禁从脸颊划过,雨水打湿了他的的脸庞,模糊了他的双眼,分不清哪是泪水和哪是雨水。四川到徐州,1800多公里,火车要2天1夜,妻子刚到连队2天,连队就接到紧急出动执行抗洪抢险任务的命令,他来不及跟妻子和女儿解释,只能把深深的的思念和愧疚收进心里,化作一个庄严的军礼。今年年初,一位刚下连的新战友问他:“班长,你在部队奉献了15年,当了10年的班长,你不后悔吗?”他沉思了一会说:“我不后悔,15年来,我和战友们把周丽平“献身为人民”的精神深植到了骨髓里,用拼搏和努力,为连队争取了荣誉。
来到抗洪一线,武昌湖风浪骤起,湖水猛烈的冲击堤岸,险情不断。作为党员突击队的骨干,何强迅速奔赴大堤,顶着风浪下到两米多深的水中,铺设土工膜,填堵塌方。在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连队完成6处险情排除,铺设了500米土工膜,成功保住了大堤。上岸休息时,他刚脱下迷彩鞋,准备让自己被洪水泡烂的双脚透透气。忽然手机响了,接通电话,电话的一头传来了班长女儿稚嫩的声音:“爸爸,你在干什么呀?”一听到女儿的声音,班长连日来的疲惫和思念一扫而光。还开玩笑的说:“爸爸在水里游泳呢。”逗得女儿哈哈直乐。刚说几句话,突然哨声响了:“党员突击队集合!大堤出现渗水!”来不及道别穿上鞋子,挂掉电话又和我们一起奔赴大堤。连队经过10余天连续奋战,最终完成了九成大堤塌方填堵和武昌湖五九圩加固任务,构筑子堤近4公里,铺设土工膜1500米,装运沙袋10万余包,及时的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学习周丽平,献身为人民”的忠贞誓言。
流逝的岁月铭刻忠诚;平凡的岗位始终热爱;危难的时刻凸显担当。周丽平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魂,都有一团火,他们传承着周丽平精神,激荡着血脉之力,践行者革命军人的忠诚与担当。
展望——血脉激荡的新奋进
晚点名结束后,一班长杨雯昭抚摸着常服上的新中士肩章,若有所思的回想起了前些日子站在“走与留”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是订了婚的女友的不理解,她说:“我真想不明白,你当兵怎么还没当够,是选我还是选部队!”另一方面作为周丽平生前所在连第32任尖刀班班长,军事素质全面过硬,多次在旅一级的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所带的兵个个素质全面,班里的新传下士夏侯志承也即将奔赴班长的岗位,成为全营范围内唯一的一名第三年班长。面对女友的“最后通牒”,杨文昭真诚地对她说,我现在这身本事、这点成绩,都是部队给的,做人要知恩图报,当兵更要知责尽忠,现在连队真的很需要我,请你理解。宣布命令的那一天,杨雯昭主动要求站岗,他手持钢枪远眺万家灯火,不禁感慨万千、泪流满面。
去年在跨区机动演习任务中,为了保证我方工兵能够顺利破障,夺取最后的胜利,侦查分队准确详尽的情报至关重要。侦察分队队长杨雯昭带领队员当天夜晚悄悄潜入敌阵地前沿,在一个战车掩体内组织休息。半夜里,突然天降大雨,狂风大作。上等兵陆伟宁只有一块小小的雨布,根本不足以盖住帐篷。他冻得浑身瑟瑟发抖,只想着咬咬牙挺到冲锋发起。一会帐篷里忽然不再渗雨了,他没有多想,沉沉睡去。2个小时后,当他恢复精神收拾装具时,才发现是班长杨雯昭把自己那块大点的雨布盖在了他的帐篷上,而班长浑身早已湿透。借着月光,杨雯昭带领着小分队开始了侦查行动,前方正是蓝军设置的步坦混合雷场,后面还有三角锥……用了一个多小时,侦察兵把蓝军设置的障碍区地点、类型全部侦察完毕,并把情报发送给了连长。
就当连长让他带着侦查分队隐蔽休息一会时,他们又潜伏到了敌前沿。凌晨4点,突然敌军阵地上出现了几个走动的身影,杨雯昭迅速趴下身子,寂静的夜晚雨水还在肆无忌惮的倾泻,地上全是淤泥,可他顾不了那么多,带领队员慢慢地匍匐前进,最终为红军主攻队侦查出了一条羊肠小道,引导攻击队直插敌防御纵深,迅速瓦解了蓝军防御体系,使我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看着战友们欢呼雀跃的样子,他对陆伟宁说:“在任务面前,我们不能退缩,连队的战友在等着我凯旋的消息,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不管前面是刀山火海,还是万丈深渊,作为周丽平连队的兵,绝不能丢“老排长”的人,必须勇往直前。
深夜,寒风拂动,灯影斑驳。也许英雄的身姿和背影早已随着时光远去,但从远处眺望的周丽平雕像却愈发生动伟岸,它矗立在那里,任凭风霜雨雪,任凭春夏秋冬。它是一座丰碑,更是一种精神图腾,它将英雄的名字和精神沉淀烙刻在连史和每名官兵的心中。
一个连队需要一个连魂,一个集体更需要一种赓续传承的血脉精神。“学习周丽平,献身为人民”,连队官兵的高声呐喊,这是沉痛的追忆,是血脉精神的赓续,更是奋进拼搏的铿锵号角。崭新的时代已经开启,这群“老槐树”精神传人定将老排长的“献身为人民”永远牢记在心,焕发新生,谱写绚丽篇章!
策划 | 73087部队老槐树下撰奇闻工作室
作者 | 刘正、修男杰、杨春明
图片 | 马添骋、赵鹏飞
编辑 | 左海亮、靳奎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