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法军过去太节俭?外媒:未来7年要花3000亿欧元换新装备

参考消息

关注

参考消息网2月23日报道 法新社2月8日报道称,法国国防部长今天说,未来7年法国准备投入370亿欧元升级其核武库,这是一项大幅增加国防开支计划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让法国作为欧洲的一个大国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对法国的陆基和海基核威慑能力进行升级是一项到2025年投入将近3000亿欧元的整体计划中的一部分。

这将把国防预算从现在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提高到北约提出的2%的目标。

国防部长弗洛朗丝·帕利今天说:“我们准备弥补过去的不足,打造一支现代化的、可持续的、能够提供保护的军队”,让法国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在马克龙总统的领导下,这次提升国防开支标志着改变多年来在国防上勤俭节约的做法,这一做法曾导致军队内部关系紧张,并招致了美国的批评,指责法国和其他北约成员国没有贡献自己的力量。

拥有核武装的法国和英国是欧盟内的军事强国。

国防部计划在2019至2022年间将整体开支每年增加17亿欧元,到2023至2025年提高到每年增加30亿欧元。

帕利说:“政府的目标有2个,一个是到2025年达到占国内生产总值2%的目标,同时确保我们能够控制好政府财政。”

在西非开展的反对圣战分子的行动以及参加美国牵头的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打击“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行动让法国的军队和装备捉襟见肘。

在“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声称采取或者激励采取的一系列恐怖袭击后,法国在各地部署了数千名军人进行反恐巡逻。

法国还开始研究替换唯一的“夏尔·戴高乐”号核动力航空母舰,这艘航母按计划将在2040年左右退役,并为研究下一代喷气式战斗机和坦克投入资金。

据2月7日国防部公布的建议说,为了提高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战略自主性,法国还计划开发无人机和卫星等。(编译/刘晓燕)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法国海军凯旋级战略核潜艇“可怖”号。(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DCN船厂人员与下水前的“可怖”号核潜艇合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除4个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外,凯旋级的主武器为16具M51潜射洲际导弹发射筒。图为维护人员正在对M51导弹发射舱盖进行检修。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M51潜射弹道导弹由空客防务与空间公司(原EADS公司)研发,弹长13米,弹径2.35米,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最大射程1万千米,可搭载10个TN-75分导核弹头,每个当量达15万吨TNT;制导方式采用“星光+伽利略导航卫星”复合制导;分导弹头再入速度25马赫,具有较强的突防能力。大图为M51导弹陆基试射资料图,小图为导弹在地球轨道机动想象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法军为凯旋级核潜艇加装M51洲际导弹资料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船厂人员对艇身进行检查,可见2个M51导弹发射筒盖已开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正在进行维护作业的“可怖”号M51导弹发射筒,其中黑白相间的物体为M51导弹保护罩,发射时,导弹会先冲破保护罩,在压缩空气作用下冲出水面后,再启动火箭发动机升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可怖”号搭载了法国海军目前最先进的自动化作战指挥系统,全艇仅需96名艇员和15名军官即可操控。图为“可怖”号的作战指挥中心,可见配备了包括数字化电子海图和一体化多功能显控台等多种先进设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可怖”号一体化综合显控台近景,艇员可利用该系统处理各种来自声呐、光电桅杆等多种传感器的数据,完成探测、监视、攻击等多种操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声呐兵在监视声呐阵列传回的目标音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维护人员为检查发射筒附近的管线,直接坐到了导弹防护罩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本图可见人与M51导弹直径的尺寸对比。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M51潜射弹道导弹发射筒特写,导弹已取出,可见筒底结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可怖”号的操舵台,可见也采用了类似民航客机的操纵杆,舵手正在艇长的指挥下,操纵潜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水下训练期间,艇员在作战中心内进行操练,其中一名军官正在使用潜望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从艇艉方向拍摄的“可怖”号,可见艇身上部的舱盖已打开,可见部分内部结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维护期间,技术人员在可怖号反核应堆舱进行维护作业。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进入反应堆舱时,维护人员需穿戴防护服和防毒面具。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进入船坞内进行维护作业的“可怖”号,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可怖号艇员在损管控制舱进行检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2008年,可怖号下水仪式现场资料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凯旋级核潜艇下水仪式资料图。

(2016-09-20 07:54:00)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斯卡普”EG巡航导弹实际是法国方面对该型导弹的绰号,英国称其为“风暴阴影”,是由欧洲MBDA公司(英、法、意三国)于20世纪90年代研发的远程防区外攻击导弹。其采用涡喷发动机推进,最大飞行速度0.8马赫,标准型射程大于250千米,增程型超过400千米,可携带450千克重的钻地高爆弹头。图为斯卡普EG导弹的剖面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斯卡普”EG实际是在法国的“阿帕奇”(APACHE“抛射子弹药的动力推进武器”法语缩写)防区外反跑道巡航导弹基础上改进而来,图为“阿帕奇”导弹示意图,可见该导弹是一种远程反跑道子母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幻影2000战机进行“阿帕奇”反跑道巡航导弹投放测试资料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法国空军幻影2000战机与斯卡普EG巡航导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本图为西方媒体制作的“风暴阴影”(斯卡普EG)巡航导弹打击范围示意图。如果将搭载该型导弹的“台风”战机部署在波兰西部的某空军基地,橘黄色圈代表现役“风暴阴影”导弹的打击范围,可覆盖波罗的海三国全境、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部分区域。白色为增程型“风暴阴影”导弹的打击范围,可覆盖包括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在内的大部分区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意味着“台风”战机可在不进入俄军防空区的情况下,直接发射导弹攻击俄首都。 图为挂载“风暴阴影”(斯卡普EG)巡航导弹的“台风”战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法海军“阵风M”舰载战机挂载“斯卡普EG”巡航导弹从航母上弹射起飞。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实际上在此次打击IS组织之前,斯卡普EG 风暴阴影已投入过两次实战,第一次是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期间,英国空军”狂风“攻击机曾使用该型导弹攻击伊拉克境内的要害目标。从外形可看出,该型导弹还采用了一定的雷达隐身设计。图为英军“狂风”GR4攻击机挂载“风暴阴影”巡航导弹资料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第二次实战是在2011年的多国空袭利比亚期间,当时英军、法国空军和意大利空军的战机均使用了风暴阴影 斯卡普EG巡航导弹,攻击卡扎菲政府军的要害军事目标,且取得了不俗战果。图为2011年10月13日拍摄的利比亚政府军某兵营被“斯卡普”巡航导弹摧毁后的卫星图片,可见采用了GPS+惯性复合制导的该型导弹具有较高的打击精度。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法国空军”幻影“2000战机投放斯卡普EG巡航导弹资料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英军”狂风“攻击机投放”风暴阴影“巡航导弹资料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外国军事网站制作的2011年利比亚战争期间,西方联军航母舰载机使用”风暴阴影“导弹打击范围示意图,选用的载机是鹞式战机(实际鹞式无法搭载该型导弹),小圈为从舰队上空直接发射导弹所能打击的范围,大圈为鹞式战机携带2枚导弹飞行至预定区域后,发射所能覆盖的打击范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希腊空军的幻影2000战机机库,图中可见“斯卡普”巡航导弹和“飞鱼”反舰导弹(近处)的尺寸对比。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除空射型外,法国的斯卡普EG导弹还有舰载型。 图为法国FREMM护卫舰发射舰载型“斯卡普”巡航导弹想象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类似“斯卡普”EG一类的远程空射巡航导弹,中国也有研发, 例如图中的CM-4000AKG超音速巡航导弹。据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报道,该型导弹已于2012年11月出口至巴基斯坦空军。图为珠海航展上的CM-4000AKG巡航导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CM-4000AKG导弹最大射程可达240公里(一说为250公里),尽管射程不如”斯卡普EG“,但前者的最大飞行速度可达5马赫,采用了与后者(亚音速隐身突防)不同的高超音速突防方式,飞完全程仅需150秒左右,可谓是各有所长。图为巴基斯坦网友制作的巴基斯坦JF-17战机挂载CM-4000AKG导弹想象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狂风”攻击机挂载4枚“风暴阴影”进行最大挂载飞行测试。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陈列在英国伦敦皇家空军博物馆的“风暴阴影”巡航导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阵风战机挂载的“斯卡普EG”巡航导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法海军“阵风M”舰载战机挂载的“斯卡普EG”巡航导弹。

(2015-12-18 08:49:00)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在法国达索伊斯特尔试飞中心上空编队飞行的“阵风”DM三机编队,此时三机已交付埃及空军,摄于2015年7月。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阵风”系列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欧洲作战飞机”(ECA)计划。当时,欧洲五国(英国、法国、西德、西班牙和意大利)为对抗苏联以苏-27为代表的新一代战斗机,启动了联合战机研发项目。但后来法国与英国在设计思路上发生严重分歧(法更追求多用途性能,英追求制空性能),法国后于1985年退出ECA计划,坚持以达索公司的ACX为原型继续研发。图为1983年巴黎航展上的ACX模型(阵风原型),注意进气道有类似幻影2000的进气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实际早在法国宣布退出ECA计划前,达索已于1984年3月开展ACX设计,并于1985年底完成首架技术验证机的制造工作。代号“阵风”A的原型机于1986年7月4日成功首飞。大图为2006年拍摄的存放在法国布尔歇博物馆的“阵风”A验证机,小图为试飞中的2号原型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尽管“阵风”与同样脱胎于ECA计划的“台风”战斗机一样也采用了鸭式三角翼布局,但与“台风”不同的是,阵风采用的是(全动偏转)鸭翼与主翼距离较近的“近距耦合”鸭式布局。采用该布局是因达索先前在幻影4000验证机上已积累了丰富经验,而且鸭翼距离主翼较近会产生有利的气动干扰,大幅改善战机的低速和大迎角飞行性能,有利于舰载机在航母上起降。图为幻影4000(近)与阵风A(远)编队飞行。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张在“戴高乐”号核航母上着舰的动图可以体现出“阵风”M作为舰载机的优秀起降性能。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与“台风”不同,阵风虽也采用双发布局,但采用了机身两侧半埋式进气口。每台发动机的进气流完全独立。达索公司认为,双发飞机必须是真正的双发,不允许出现因一台发动机故障影响到另一台发动机的性能。独立进气道可保证一定的生存性,并且半埋式设计有利于减小“阵风”的前向雷达反射截面积,具有一定的隐身性能。图为2013年拍摄的老虎会涂装“阵风”C(空军型)的正面特写。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通过这张“阵风”(左)与“台风”(右)的性能数据对比图,可以直观地看出这两种脱胎于ECA计划的战斗机的异同点,可谓是“各有所长”(数据来源:英国《每日邮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作为法国海、空军的最新主力战机,“阵风”采用了多种最新技术,先进的数字化“玻璃”座舱便是其中之一。左图可见“阵风”座舱采用了大后倾角的座椅布置,有利于提升飞行员的抗过载能力。右图可见“阵风”的航电设备集中化较高,采用了由三块大型彩色多功能显示器+宽视野全息抬头显示器组成的简洁仪表布局,便于飞行员随时查看最新的飞行和作战数据。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阵风”的动力核心为2台(单台)最大推力为75.62千牛的斯奈克玛M88-2涡扇发动机组成,更先进的M88-3正在研发中,可进一步减少油耗并能改善“阵风”的低空突防飞行性能。图为“阵风”B(空军双座型)的剖面结构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阵风”开加力升空后的M88-2涡扇发动机喷口特写。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由于法国军方对“阵风”的多用途作战性能有较高要求,泰利斯公司为“阵风”配备了最新的RBE2-AA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该雷达于2012年正式交付法军服役,对空模式下,对RCS(雷达反射截面积)为5平方米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为160千米,可同时跟踪40个目标,并同时攻击其中的4个。图为阵风AESA雷达(右)与机械扫描式雷达的性能对比示意图,可见阵风能同时攻击位于不同方位上的多架低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除了先进的雷达外,“阵风”还配备了绰号为“频谱”(SPECTRA)的一体化电子战系统,如图中所示,该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包括固态干扰机、雷达、激光和红外告警系统以及箔条/热焰弹发射装置。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除了“锐眼”(雷达)和“厚盾”(电子战系统)外,“阵风”还有一套强大的武器系统。除一门30毫米GIAT30转膛航炮(最大射速每分2500发,备弹125发)作为固定武器外,“阵风”空军型(B、C)主翼和机身下共14个外挂点(海军M型为13个),总计可挂载9.5吨的各种空空、空地武器弹药。图为阵风C型进行地面武器展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2015年巴黎航展上展出的“阵风”GIAT30转膛航炮。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张全外挂CG图则列举了“阵风”能挂载的所有装备、从空空、空地、反舰导弹,精确制导弹药,防区外攻击武器、远程空射核巡航导弹再到“达摩克里斯”光电瞄准吊舱、伙伴加油吊舱应有尽有,丰富的挂载搭配凸显出了“阵风”优秀的多用途性能。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中这架“阵风”除了挂载2个副油箱外,4枚“米卡”空空导弹(白色弹体)、6枚GBU-12激光制导炸弹外,还挂有一个“达摩克利斯”瞄准吊舱(红框处),可见该机一次出击能同时进行空空、空地作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架阵风除了挂载3个副油箱和4 枚米卡空空弹外,还挂载了2枚射程不小于200千米的“流星”远程空空导弹模型(红框内,目前尚未正式列装)以及6枚AASM“铁锤”模块化空地导弹(绿色弹体、高空射程55千米)。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进行AASM模块化空地导弹投放试验的“阵风”C战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除常规空地武器外,“阵风”还具备搭载战术核武器的能力,图中这架的机腹就挂载了一枚ASMP-A远程超音速核巡航导弹,该弹最大飞行速度3马赫、最大射程不低于500千米,可搭载一个30万吨当量TNT的战术核弹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尽管“阵风”从1992年12月就已开始低速生产,但由于冷战结束,法国将经济发展和还债放到首位,“阵风”的换装速度十分缓慢。由于法国海军航空兵换装需求迫切,法国海军率先于2000年12月接收首批2架“阵风”M(舰载型)战机,并于2001年5月成立了首支具备实战能力的“阵风”战机中队。图为2013年拍摄的降落在戴高乐号航母上的“阵风”M。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阵风”M准备从“戴高乐”号航母上弹射起飞,摄于2014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2015年5月拍摄的法国空军“阵风”B(双座型)和“阵风”C(单座型)机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作为法国海空军的“当家花旦” ,阵风是今日达索战机的最佳名片,虽在隐身性能上不及F-22等四代机,但其出众的多用途性能毫不逊色于四代机。尽管服役时间不长,但阵风的实战记录可排在三代半战机中的前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从阿富汗、非洲、再到中东,近年来每当法国需要展示武力时,“阵风”几乎都是作为先锋参战,例如2011年空袭利比亚时,就是“阵风”打响了开战的第一枪。图为2011年3月,阵风M与幻影2000编队飞行,准备空袭利比亚境内的政府军目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2012年10月,为纪念诺曼底-涅门团成立70周年,阵风首次换上了 红星涂装,与俄军的雅克螺旋桨战机编队飞行。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2013年1月,参与马里维和“薮猫行动”的“阵风”机群正在夜间补充弹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2014年10月某日夜间,在叙利亚境内某城市上空飞行的“阵风”战机,该机是参与了多国部队空袭“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基地的行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2014年,达索公司公布的最新宣传片中,首次出现了“阵风”战机与“神经元”无人战机和“隼”式公务机编队飞行的场面,这或许展示了“阵风”未来的发展方向,即有人战机与无人战机协同作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作为法国海、空军唯一一种三代半战机,“阵风”系列将在21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守护法兰西的天空,直到未来“继任者”的问世。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最后按惯例,展示一些“阵风”相关的压箱图。图为法国空军的两代主力战机“阵风”(近)与幻影2000(远)的编队特写照。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2015年巴黎航展上,法国军备总局展出的基于福克100客机改装的“阵风”火控试验平台,可见机头已换装了类似阵风的雷达整流罩,内部装有RBE2-AA有源相控阵雷达,这是世界上唯一一架可以发射“米卡”空空导弹的客机(图片来源:网易航空航天频道)。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这张图中还能看到这架福克100挂载有一枚空空导弹(图片来源:网易航空航天频道)。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阵风”与二战名机P-38战斗机编队合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阵风”与NH-90舰载直升机编队合照。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阵风”与另外几种法制民用飞机和战机编队合影。

(2015-08-21 08:44: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