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军之声·夜读】我的老营盘

中国陆军
▲主播:胡广涛
导 读听众朋友们,晚上好!欢迎收听中国陆军之声,我是主播胡广涛。今晚夜读与您分享的文章,题目是《我的老营盘》。
漫天飞雪在落到地面之前变成雨,于是视野里就出现这样的奇观:头顶以上飘雪,眼睛以下飘雨。更绝的,是车队穿过城中的时候,还有些许阳光照射在远方的郊外,那里就是我们的“北兵营”——很多年过去了,这个景象一直储存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如梦似幻。
没想到,我们刚参军,战争风声就呼啸而至。训练动员的时候,已经升任为营长的老连长谢必绪给我们讲课,我牢牢记住了一句话:在战场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那一天,在应急训练考核结束后的午饭前,集合整队唱了歌,大家正要进饭堂,有线班副班长王跃进突然站出队列说:等一等,我说两句。王跃进说,在这次考核中,个别同志骄傲自满,只拿了第二名,记大过一次。说完,转身回到宿舍。那个中午,王跃进没有吃饭。
此后不久,部队就开到南方参战,首先是孤山高地进攻战斗,然后是班占外围战斗,接着就是军史留名的复活长形高地战斗。一路转战,连队荣立集体一等功,涌现了战斗英雄王聚华等一大批先进人物,指导员赵蜀川等人荣立个人二等功,王跃进等20多人立了集体三等功,我作为一名新兵居然名列其中。我那个连队啊,说英雄辈出有点夸张,但确实一直有一股虎虎生威的精气神,后来不知道又获得多少“第一”的事情。
再后来,我离开了北兵营,上军校,调北京,并开始写小说,《弹道无痕》《潇洒行军》都生长于那块土地,再往后创作的长篇小说《仰角》《明天战争》《特务连》等等,也是以北兵营为背景的,北兵营一代又一代官兵的故事,北兵营门前永远的“8路”公共汽车,北兵营西边那个被我们当作训练场的荒废的机场,不知道给了我多少灵感和素材。
2014年,我们全家回到第二故乡过春节,住在军分区招待所里。除夕之夜,我和几个战友驱车到北兵营外面兜了几圈,兴之所至,还诌了一段顺口溜:久有思乡情,重返太行山。洹河桥头看新楼,北兵营外寻旧店。战友相约至,醉在往事间。
那年正月初二,我按照当地风俗“回娘家”,团政委廖峰陪我在营区走走看看。原先的营房变成了楼房,树长高了,路变宽了,可是,我的心里却感到了莫名的失落,大约是怀旧心理在起作用吧。直到在老连队的荣誉室里,看到那些熟悉的和不熟悉的面孔,心里才好受一些。廖政委把连队集合起来,让我讲话,我讲了这个连队的光荣历史和传统的精神,讲了老连长的那句话和王跃进的故事,然后我们一起唱起了连歌:“红军的后代八路的兵,战火锤炼铁的精神;白山黑水初露锋芒,三下江南四战四平;渡江战役激流勇进,千里追敌风卷残云;保边疆大炮上刺刀,卫祖国热血洒丛林;青春无悔,弹道无痕……”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说第一故乡给了我们第一生命,那么,军营,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则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几十年来,我情感的根一直扎在我的北兵营,我的每一部作品,都有那块土地的身影,包括不服输争第一的精神,也是老营盘的恩赐。啊,我的老营盘!
以上就是今晚夜读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收听,祝大家晚安。
相关链接【中国陆军之声·夜读】一封边防军人写给未来自己的信
【中国陆军之声·夜读】父亲的规矩
【中国陆军之声·夜读】想念那位“唐柳姑娘”
【中国陆军之声·夜读】我的北疆,热的雪
【中国陆军之声·夜读】雨中,那美丽的微笑
【中国陆军之声·夜读】军旅岁月,最美好的陪伴
【中国陆军之声·夜读】老屋,记忆中的家
【中国陆军之声·夜读】雪夜,思念我的母亲
【中国陆军之声·夜读】难忘,我的老班长
【中国陆军之声·夜读】难忘,那错过的初夏
【中国陆军之声·夜读】军路有你,我的小黄盆
【中国陆军之声·夜读】这一刻,让我明白了军人的不同之处
【中国陆军之声·夜读】炊事班长老李和恋人的南瓜约定
☆
征稿啦
☆
“中国陆军之声”栏目向亲们长期征稿啦 ——
只要你有可以打动人的正能量文章,不论是强军故事、军旅感悟、军人情感、老兵心声……都可以给我们来稿。我们既欢迎原创投稿,也欢迎好文推荐。
将你的稿件发送到邮箱:army@81.cn
注意:请说明《中国陆军之声》栏目来稿哟!
还在等什么呢?快快行动吧!《中国陆军之声》我们与您相约!
您的一键分享,就是传播正能量!
来源 | 中国陆军(ID:army81cn)
文字 | 解放军报2017年6月2日刊
作者 | 徐贵祥
主播 | 胡广涛
整理 | 王 雪
刊期 | 20180554期
本期编审:钱晓虎
值班编辑:韩 成 李 华
责任编辑:赵林孟 付潇翔 祁 政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