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岁德国老人辞世:经历2次大战 曾笑谈如何躲避空袭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4月19日报道 据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4月11日报道称,经历德意志帝国、纳粹德国和两德统一的112岁德国老人近期辞世。
报道称,她经常开玩笑说,由于“以土豆为主的膳食”,她才能保养得这么好。去年12月7日,在庆祝自己112岁生日时,埃德尔加德·胡贝尔·格斯多夫表示,在回答记者没完没了的提问方面,她已经掌握了保持耐心的艺术。记者们提问涉及的历史事件对她来说,只是个人记忆中的一些轶闻趣事:少年们等着看访问柏林的德皇骑马走过菩提树下街;在两次世界大战的轰炸中活命的诀窍;统一前西德和东德有哪些不同等等。帝国、共和国、纳粹……这些都是埃德尔加德人生故事的组成部分。针对当今的人们认为自己生活在“危险的社会”“后真相时代”和“动荡年代”,埃德尔加德说:“我不太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我认为现在的大新闻很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埃德尔加德·冯·格斯多夫在世时的留影
埃德尔加德1905年出生于图林根州的一个军官家庭。1919年,当她的父亲被召回部队时,母亲决定带着埃德尔加德和妹妹黑尔佳一起搬到卡尔斯鲁厄的父母家。埃德尔加德在那里一直生活到她的最后日子。她说:“我尽可能多地外出旅行。旅行是我们受到的真正教育,我和我的丈夫尽可能多地四处旅行,但回家总会令我很高兴,我从来没有发现任何搬家的理由。 ”埃德尔加德为自己的家族感到骄傲,她的家族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她还经常回忆起最著名的家族成员卡尔·弗里德里希·威廉·冯·格斯多夫,此人曾在莱比锡战役后与拿破仑进行过谈判。
从年幼时起,埃德尔加德一直热爱运动。她在22岁是一个充满激情的运动员,虽然在当时患了脊髓灰质炎,因而不得不在床上度过几年,但她后来继续坚持运动,骑自行车。上大学后,她选择了当时男性占大多数的化学和法律两个专业。1975年退休前,她一直担任银行的法律顾问。1938年,在纳粹的全盛时期,她嫁给了卡尔斯鲁厄工程学院的建筑学教授瓦尔特,两人婚后没有生育孩子。埃德尔加德说:“那时候生孩子是一件麻烦的事情,随后战争爆发了,而且情况更糟,在战后一段时期,我们两人连饭都吃不饱。后来,再想要孩子已经太晚了。”在接受采访时,即便回忆起一生中最困苦的岁月,埃德尔加德的脸上也保持着微笑,甚至在讲到她的丈夫1987年去世时也是如此。当时她不得不学会独自生活。
埃德尔加德一直喜欢听广播和看电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她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乐观和喜悦。她赞同全球化,反对民粹主义。(编译/田策)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4年6月14日,在威尼斯机场,阿道夫·希特勒与贝尼托·墨索里尼握手致意。墨索里尼为希特勒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但是,对他们以后进行谈判的详细内容只有很少的新闻报道。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2年4月1日,在纳粹党美国总部成立之日,两位穿着制服的美国纳粹分子在在纽约的办事处门口。NSDAP是“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的德文缩写,通常简称为“纳粹党”。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2年7月9日,成千上万的德国人参加在柏林举行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会议。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2年8月19日在柏林进行的一场无线电展览会上纳粹党的展台。该展台是专门为宣传纳粹的唱片工业而设计的,这些唱片都是宣传国家社会主义的录音。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3年3月,四位纳粹党卫军成员在柏林的伍尔沃思百货公司柏林分店门口唱歌,当时纳粹党正在进行抵制犹太人的运动;希特勒的党徒们认为伍尔沃思公司的创始人是犹太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3年8月27日,德国青年排列成纳粹党徽的形式纪念无名英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3年11月3日,在庆祝德国国家社会主义运动创立十周年的日子里,阿道夫希特勒的车队行进在慕尼黑的街道上,接受来两旁亲纳粹分子的欢迎和敬礼。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5年,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期间,四位意大利士兵现在埃塞俄比亚前线举枪瞄准。在墨索里尼的领导下意大利军队入侵并占领埃塞俄比亚,使其成为意大利的殖民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5年,意大利部队的意大利国旗飘扬在埃塞俄比亚首都马卡来。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国。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5年9月10日,希特勒出席在纽伦堡举行的纳粹党代表大会。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5年9月11日,在德国纽伦堡成千上万的德国青年正在国家社会主义党的大会上认真听取他们的领袖希特勒的讲话。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5年10月4日,在比克堡全国丰收节上,德军当着上百万居民展现它的实力。在分列式开始之前大量坦克聚集在一起。希特勒在1933年掌权之后,完全无视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德国迅速地走上重新武装之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6年2月24日,德国柏林,一组德国女孩排成行参加由纳粹青年运动支持的音乐文化培训。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6年5月30日,日本政府加紧备战,为全面侵华做准备。图为东京大浅草寺的和尚正带着防毒面具接受防空演习。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7年中日战争期间,日军士兵在已被占领的长城上站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7年日军飞机轰炸中国。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6年6月27日,蒋介石(右)会见云南省主席龙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7年,日军在上海进行巷战。当年在上海的战事从8月一直延续到11月。双方参战的兵力将近一百万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8年2月5日,一位在南京大屠杀后幸存下来的老太太正在辨认尸体,她一家人都在日本军人占领南京的过程中被杀害了,由于日军士兵的的暴行有大量平民被屠杀。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一个壕沟里,日军士兵正在用刺刀屠杀中国战俘,其他日军士兵站在沟边上观看杀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位投降的西班牙叛军正被押往简易军事法庭受审,周围众多的志愿军和平民警卫正在嘲弄他。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6年9月12日,西班牙布尔古斯城,一位叛军士兵将手榴弹掷过铁丝网,投向正在扫射的忠于共和政府的士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6年12月9日,佛朗哥叛军的飞机在马德里上空轰炸,几十个家庭躲在马德里的地铁站台里避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6年12月30日,一个富有经验法西斯叛军的机枪班在西班牙北部韦斯卡前线崎岖的山地上占据制高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7年1月8日,十六架来自西班牙殖民地的飞机轰炸马德里,有不少市民被陷于炸毁的房屋中,他们的亲属正在打听家人的消息。这些妇女的脸上显露出惊恐万分,平民正承受着内战的苦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7年6月2日,西班牙内战期间,西班牙拥护共和政府的士兵正在教妇女射击,以便保卫巴塞罗那,抵抗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率领的法西斯叛乱部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7年8月13日,日军占领北平后的第一批照片。举着太阳旗,日军部队经正阳门列队入城,直抵紫禁城。离此不远处就是美国领事馆,在中日交战最激烈的时期,许多住在北平的美国人纷纷躲进了领事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8年,佛朗哥的空军轰炸巴塞罗那。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出现了最早的对平民目标进行狂轰滥炸的残暴行为,随后发展成新的恐怖轰炸的战争方式。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8年5月19日,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五层楼的卡萨布兰卡大楼被炸毁,300位法西斯叛乱者被炸死。忠于共和政府的活动分子用六个月的时间挖通了一条通往该大厦的地下的六百码长的隧道,埋下地雷,造成了这次爆炸。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9年5月30日,西班牙内战期间,德国的轰炸机(隶属于德国的“秃鹰军团”)在西班牙上空战斗。机翼和尾翼上的黑十字是佛朗哥空军的标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9年9月3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白宫向美国人民发表广播讲话承诺将严守中立。在战前数年期间,美国国会通过了好几个中立法案,决心正式置身于冲突之外。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8年9月29日,伦敦赫斯顿机场,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爵士结束了在德国与希特勒的谈判返回英,。张伯伦带回了被称为慕尼黑协定的协议条款,允许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7年9月18日,赖特·卡恩坐在一辆美国电影界为西班牙政府募捐的车内。好莱坞车队穿越美国大陆,沿途以“帮助西班牙民主的捍卫者”的名义为西班牙内战募捐。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5年4月15日,沙尘暴慢慢逼近俄克拉荷马州的波伊斯城,这个平静的牧场即将被吞噬。在美国中北部地区黑色风暴肆逆的年代里,农田里的表层土壤被吹干并席卷而去。严重的干旱、不良的耕种技术以及毁灭性的风暴造成数百万英亩的良田变成荒漠。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8年3月16日,英国进行准备迎击毒气攻击的最大的一次演习,在伯明翰,有2000名志愿者带着防毒面具参与了精心设计的演习。这三位消防队员带着全套装备,从长统胶靴到防毒面具,进行模拟的毒气攻击演习。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6年柏林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跳远比赛的第一名是美国运动员杰西·欧文斯,第二名德国运动员卢兹·朗,第三名日本运动员田岛直人。颁奖升旗仪式上,欧文斯敬美式军礼,卢兹·朗敬纳粹礼。欧文斯在田径赛中获得四项冠军,100米和200米短跑、跳远和4X100米接力。他是第一位在一届奥运会上获得四块金牌的运动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8年4月30日,奥地利纳粹青年团的成员在进行焚书。公开焚书是在纳粹德国境内发生的统一行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8年8月8日,齐柏林飞艇兴登堡号飞越纽约曼哈顿的帝国大厦。齐柏林飞艇从德国起飞飞越大西洋降落在新泽西州的莱克赫斯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8年9月8日,德国纽伦堡召开的“社团日”上举行大型团体操表演。希特勒出席并观看在齐柏林体育场举行的大型活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8年3月14日在新近被吞并的奥地利正等待阿道夫·希特勒的到访,欢迎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街道被装饰一新,路名也更换了。维也纳市广场上的一名工人拿着一块新的广场路牌准备更换,上面写着“阿道夫·希特勒广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8年11月8日,在柏林发生了步调一致的反犹太示威行动,用锤子打碎犹太人商店橱窗玻璃,将犹太人驱赶进集中营,后被称为“水晶之夜”。当党卫军和市民打碎橱窗玻璃和驱赶犹太人时,纳粹当局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街道上到处是玻璃碎片。这次暴行中,有九十一名犹太人被杀,三万余名犹太人被赶进集中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9年8月13日,德国,杜塞尔多夫的莱茵金属武器工厂的一个大车间,这里主要生产炮筒。在二战开始前,德国工厂里生产的武器是以每年数百件计的。不久就增加到每年数万件。
(2015-05-04 07:52:00)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6年,佛朗哥的军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6年8月28日内战刚开始时,巴塞罗那街头上的共和派民兵围在自制的坦克旁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西班牙内战宣传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进入西班牙战场的国际势力,主要是苏联和德意,国际左右两极的战争对决,但是每一颗炸弹却都是掉在西班牙的土地上。图为曼努埃尔·阿扎尼亚(1936年到1939担任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总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国、苏联、意大利等国向西班牙内战双方运输武器和输送兵员的路线示意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整个西班牙内战的进程,蓝色为国民军控制范围,红色为政府军控制范围。可以看出,交战双方在多条战线上反复拉锯,激烈争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6年7月27日,马德里,一名叛军将领被押往军事法庭。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内战爆发后,佛朗哥派出特使赴德请求军援。1936年7月25日,佛朗哥特使与德国航空部长戈林会晤。7月26日特使见到希特勒。图为佛朗哥与希特勒。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国坦克武装的佛朗哥国民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西班牙内战中的德国军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希特勒对佛朗哥最大和最后一次支援行动,就是派出著名的秃鹰军团。图为在战场上的德国秃鹰军团。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秃鹰军团一直参战到1939年4月战争结束。在高峰时期,德军兵力约有1.2万人,先后有1.9万德国人参与了西班牙内战。图为赫尔曼·戈林向秃鹰军团的德国飞行员授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6年7月22日内战爆发后,佛朗哥还派人前往罗马,向意大利外交部长卡里亚佐·齐亚诺传达他的军援请求。24日,墨索里尼正式决定介入西班牙内战,其派往西班牙的意大利军约5万人。通过轮换与整补,西班牙内战期间共有超过7.5万名意大利士兵为国民军战斗。图为西班牙内战中的意大利军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苏联以志愿兵的名义派来了3000人,其中飞行员就多达1000人。图为苏联顾问和苏联为西班牙政府军提供的坦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第三国际也在各国征召志愿者,组建了名垂青史的国际纵队。其成员来自50多个国家,其中就有中国战士。图为战后在法国的国际纵队战士合影,从中就能看到中国人的面孔。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1936年12月的马德里保卫战中,参战的国际志愿者达4万人左右。马德里保卫战是国际纵队第一次亮相,也把共产国际推到了西班牙政治的聚光灯下。图为国际纵队中赫赫有名的德国“台尔曼支队”,他们在战场上与身为同胞的秃鹰军团兵戎相见,势不两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6年12月3日,被轰炸后的马德里。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国际纵队为挽救马德里发挥了关键作用。图为国际纵队中著名的美国“林肯支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国际纵队中的加拿大志愿者,他们个个手持“盒子炮”。1936年,有1700多名加拿大志愿者参加了对抗佛朗哥军队的战斗,其中就包括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西班牙战场上的白求恩(右),他和同事正站在一辆输血车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7年,17岁的政府军女战士。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但由于力量悬殊,战局逐渐朝着不利于共和派的方向发展。1938年10月, 国际纵队告别巴塞罗那。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佛朗哥的军队在一片废墟中推进至马德里附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9年1月26日,巴塞罗那不战而降。几十万共和国军和难民开始了向法国的大逃亡。图为佛朗哥的军队进入巴塞罗那。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流亡到法国的西班牙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9年3月27日上午11点,佛朗哥占领马德里。4月1日,佛朗哥宣布,西班牙内战结束。图为佛朗哥在马德里阅兵。
(2015-05-05 08:01:12)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