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高原挑战失速尾旋,面对"死亡陷阱",他们敢这样做!

中国空军网

关注

空军西安飞行学院某旅完成高原失速尾旋训练首飞

面对死亡沼泽,他们敢这样做!

4月13日,空军西安飞行学院某机场,海拔1467米,飞行教官张焱清接到指令后,驾驶教-8型高级教练机呼啸升空。前段时间,空军在飞行院校强化特情处置能力训练,将失速尾旋在教-8飞机上进行推广,经过前段时间的充分准备后,张焱清和该旅的15名教官首次在高原上用国产发动机挑战“死亡陷阱”,这将进一步提升飞行员处置特情的能力。

张焱清驾驶飞机抵达一定高度后,主动减小速度,增大仰角,并同步用力蹬舵,飞机突然失去“控制”,进入失速尾旋,飞机以麻花状急速翻转下坠。关键时刻,他稳稳操纵驾驶杆,用力蹬舵,几秒钟后,飞机顺利改出。

失速尾旋

失速尾旋又称失速“螺旋”,是飞机进入螺旋状急速下坠的一种非正常状态,如果无法改出将造成机毁人亡的可怕后果,长期以来被视为飞行禁区,而在高原机场训练失速尾旋,唯一影响安全的就是飞行高度。高度越低风险就越大,高度不够,这就对心理和技术上都有着更高的要求。

“在我们西北,高度爬不到那么高。在内地我们可以爬到8000米做,但这里爬不到,只能爬到6500到7000米。”该旅飞行教官徐晓飞告诉笔者,“由于飞机本身推力的原因,有条件我们可以爬升到10000米,但是条件不足,风险比内地就要更大一点。”据悉,飞机在螺旋过程中大侧滑的时候,很容易空中停车,因为进气量达不到,舵面效应差,改出会有一定延迟,这对飞行员心理会造成更大的压力。该旅飞行教官李坤告诉笔者:“在高原机场上训练失速尾旋,更能掌握飞机的极限状态,虽然危险系数高,但对飞行员有很大的好处,它会让你充分掌握飞机的性能,飞完这个以后,再遇到其他的情况就不会那么害怕了。”

当前,新一代军事训练法规全面注入作战思维,确立了“为战而练”训练价值观。而作为空军战斗力生成的源头,这些来自飞行院校的教官们,同样深刻认识到:要想真正培养出具有实战化思维的天之骄子,首先就要树立为战而教、为战而练的战斗观念。

作为首家在高原上的试训单位,该旅承接任务后,围绕安全风险与防控,进行飞行安全风险评估,组织参训教官先后进行理论授课、地面准备、模拟训练、技术研究等准备工作,对每名参训教官进行严格考试。在装备保障上,重点对飞机的特殊状态、承力部件进行专项检查,确保参训飞机符合尾旋训练条件。目前,首批参训教官全部顺利完成失速尾旋的首飞,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加高难度的课目。

蓄势待发

接收飞机

检查飞机

 

联络塔台

飞行检查

准备进入

交流问题

机务维修

中国空军网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