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德军“台风”战机存技术问题且导弹不够用 只能派出4架

参考消息

关注

参考消息网5月4日报道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5月2日报道称,据《明镜》周刊报道,德国联邦国防军的欧洲“台风”战斗机存在严重的战斗力问题。由于自我防卫系统的技术问题,目前大约只有10架战机具备实际战斗力。

而由于德国空军目前在“台风”战机携带的导弹方面只有很少的库存量,所以这10架战机当中,真正能够派出去执行任务的可能也只有4架。空军内部消息来源报道称,空对空导弹数量不足且在短期内又无法购置。

在这种实际应战能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一旦北约方面有需要,德国将无法履行在联盟中的军事任务。柏林对于北约的承诺是,在危机情况下提供82架战机出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德国的“台风”战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2006年,45型驱逐舰首舰果敢号在斯考斯图恩造船厂完成总装后下水资料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除水面舰艇外,BAE公司潜艇分部的巴罗·弗内斯船厂拥有一座全欧洲最大的封闭式潜艇建造船坞,名为德文郡大型船坞,内部总面积达2.5万平米,可同时建造3艘机敏级攻击型核潜艇。图为德文郡潜艇船坞外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船坞内部,正在同时建造的3艘机敏级核潜艇(3号至5号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BAE军用航空分部(MAI)在英国本土拥有多个大型飞机制造厂,其中最有名的一个是位于兰开夏郡的沃顿工厂。这里不仅是MAI的总部所在地,而且还是欧洲“台风”战斗机和霍克教练机的总装厂。此外,该厂还负责“狂风”战机的升级维护工作。图为沃顿工厂航拍全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BAE持有欧洲战斗机集团33%的股份,MAI则负责英国和沙特所有的232架台风战机的制造工作,同时还负责制造所有欧洲台风战机的前机身。图为沃顿工厂内部的台风战斗机生产线。

(2017-11-17 09:16:51)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进行比较前,先了解下两种机型的概况。作为英皇家空军的现役主力机型,“台风”脱胎于英德意西四国的“欧洲战机计划”,于1994年3月首飞,2003年8月服役。其是三代半战机的典型代表之一,除了优秀的对空对地作战性能外,还具备以1.5马赫速度进行短时间超音速巡航的能力。已参加过利比亚战争、空袭叙极端组织、空袭也门胡赛武装等至少三场实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苏-30MKI是俄罗斯苏霍伊航空集团(现已并入俄联合航空制造公司)基于苏-30M重型多用途战机改进的专供印度出口型。该型机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三翼面气动布局,换装了AL-31FP推力矢量发动机以及新型航电系统。据俄方宣传资料,苏-30MKI的载弹量是苏-27SK的两倍,对空性能是后者的14倍,对地性能则达到了后者的24倍。 图为苏-30MKI性能示意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台风”的动力系统采用两台欧洲四国联合研制的EJ200先进双转子加力式涡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大于90千牛,采用大推力涵比及全自动数字化控制系统。参加研制EJ200工作的有英国罗·罗公司、德国发动机涡轮联合公司、意大利菲亚特公司和西班牙涡轮发动机工业公司。右小图为EJ200剖面图,左小图为地面维护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苏-30MKI则采用两台俄罗斯“留里卡-土星”公司研发的AL-31FP涡扇发动机,据西方媒体报道,单台最大推力可达123千牛以上,采用大推力涵比及全自动数字化控制系统。就最大推力而言,AL-31FP要优于EJ200,但在发动机寿命、故障周期和综合性能方面,EJ200要更胜一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接下来对比航电系统。“台风”配备有欧洲最新研发的的“捕手E”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由于采用了独特的AESA “旋转斜盘角度”技术,该雷达的最大扫描范围可达正/负120度,比固定式AESA具有更强的离轴扫描能力,意味着战机在发射导弹后,可进行大过载机动,而雷达仍可以持续跟踪目标,这点使”台风“在空战中更占优势。该雷达最大探测距离在120千米以上,可同时攻击6个空中目标,据称可在59千米距离上发现F-35隐身战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苏-30MKI换装了俄方研制的“隼”式无源相控阵雷达,与老式的机械式扫描雷达相比,综合性能全面提升,据俄厂家提供的数据,“隼”式对迎头战斗机大小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达240千米,可同时跟踪30个目标,并同时攻击其中的6个。就纸面性能看,隼式要强于“捕手E”雷达,但实际性能如何仍有待观察。图为苏-30MKI配备的“隼”式PESA雷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除AESA雷达外,”台风“还配备了号称是西方国家有史以来最精良的红外搜索跟踪(IRST)系统,即”海盗“系统(PIRATE,被动式红外机载跟踪装备的缩写),借助该系统,”台风“可在雷达不开机的隐蔽状态下,直接在90千米外锁定敌机,并发射导弹摧毁目标。在2012年7月的红旗军演期间,台风曾凭借该系统多次击落F-22。小图为”海盗“系统锁定F-22资料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国空军“台风”战机曾在“红旗”军演期间取得过航炮“击落”F-22隐身战机的记录,本图红圈可见战绩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苏-30MKI也配备有类似的IRST系统,称为OLS-30。其布置在风挡正前方,根据目标的红外信号大小,OLS-30的探测距离可达50千米,相搭配的激光测距仪探测距离8千米,两者都放在风挡前方的透明半球型罩内。OLS-30功能与”海盗“系统类似,也可实现雷达不开机的情况下,发射导弹攻击敌机,但最大探测距离要小于后者。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左图为”台风“战机座舱,右图为苏-30MKI座舱,可见两型机均采用了主流的”一平三下“(平视显示器+3个多功能显示器)布置方式。只是”台风“的座舱更为简洁,而且首次采用了”直接语音输入“(DVI)语音控制系统,使飞行员可以通过语音下达命令,控制战机的传感器、武器以及自卫系统。系统共包含有24条语音指令,可大幅简化飞行员的操作负担。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最后来对比武器系统。“台风”除搭载有一门27毫米BK-27转膛航炮(最大射速每分1000发,备弹150发)作为固定武器外,机身翼下共搭载有13个挂点,可搭载7.5吨各种空空、空地弹药。典型对空配置为6枚AIM-120中距弹+2枚ASRAAM格斗弹(右图)。也可搭载4枚射程超过120千米,最大飞行速度达4马赫的”流星“远程空空导弹(左上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台风“战机还有一大绝活就是能依靠”打击者II“型头盔瞄准具在空中缠斗战中,实现”所视即锁“功能,即依靠头盔中的光学传感器与战机火控系统联动,只要敌机出现在视野内,飞行员就可通过目视捕捉并锁定目标,然后下达语音命令发射导弹。彻底颠覆传统的”必须机头指向敌机才能发射导弹“的传统战法。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中飞行员的头盔即为具有“目视锁定”敌机功能的“打击者II”型智能头盔。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据简氏防务报道,苏-30MKI除搭载一门30毫米Gsh-30-1速射航炮(备弹150发)外,机身翼下共有12个外挂点,最多可挂载6枚中距空空弹及4枚近距格斗弹。综合来看,苏-30MKI的载弹量(8吨)略大于”台风“(7.5吨),超视距空战方面则略弱于后者,但空中格斗战性能方面,两型机应是不相上下。图为苏-30MKI满外挂飞行资料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台风”与Su-30MKI战机合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2014年6月,英军“台风”战机在波罗的海上空拦截俄军苏-27战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台风”双机编队与E-3预警机合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英国皇家空军与沙特空军的“双风”编队,“台风”战机与“狂风”攻击机刚好都出自BAE系统公司旗下。

(2017-03-14 08:38: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