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情锐评:中东“狼烟”四起 这个国家却坐稳“赢家”宝座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5月18日报道 5月8日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9日以色列即对叙利亚境内的伊朗军事设施展开1973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随后以色列和伊朗互射导弹并不断发出强硬威胁。到了14日美国驻以色列使馆迁至耶路撒冷,还举行开馆典礼,中东地区随之掀起愤怒浪潮,抗议人群与以色列军队爆发严重流血冲突。
中东紧张局势一周之内急剧升级,连串“大动作”令本就“易燃”的中东地区变得更加岌岌可危。近些年因“伊斯兰国”肆虐而饱尝苦难的中东民众可能还要为更大的灾难做好准备,在这场微妙的危局中,很难说谁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但就目前局势而言,俄罗斯似乎拥有更多“机遇”。
近些年,俄罗斯经济饱受油价下跌之苦,之前制定的军备发展计划近乎全部延期甚至夭折。所以当2015年9月,普京决策出兵叙利亚的时候,媒体评论都认为这是俄罗斯一次铤而走险的“豪赌”。如今两年多时间过去了,俄罗斯不仅收获了预期的所有好处,而且还有很多的意外之喜,特别是俄罗斯在挽救了行将倾覆的盟友巴沙尔政权的同时,维持并强化了在中东的立足点。
另外得益于俄罗斯在叙利亚战场上的强势表现,其在中东的地缘政治格局中日益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中东国家将其视作一条“大腿”,纷纷贴上来“套交情”,正如外媒所述,中东的贵客们几乎都要踏破莫斯科的门槛了。这也是俄罗斯近些年在中东军火市场上风生水起的原因之一,伊朗、土耳其、沙特、埃及以及卡塔尔等国都与俄罗斯签署了巨额军购合同或表达了采购意愿。而军贸协议反过来也成为俄罗斯施加影响力的“杠杆”——以此来影响中东国家在关乎俄罗斯利益的问题上的立场。
在这波因美国“退群”、迁馆及伊以冲突引发的严重危机中,俄罗斯有望成为最关键的“调停者”,之前与中东各国建立的“良好关系”,也将成为其施展外交手腕的重要保障。俄罗斯在中东地区反恐行动中的强势表现,以及在和平解决叙利亚问题上所持的相对公正的立场,令其在中东民众中有着不错的“人缘”。美国《国家利益》援引2017年针对阿拉伯青年的民意调查数据显示,21%的阿拉伯国家青年人认为俄罗斯是他们国家的主要盟友,超过了美国的17%。而在美国迁馆之后,在“同行的衬托”之下,俄罗斯的“得分”有望再次快速提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以色列公布的以军导弹即将命中叙军“铠甲S1”防空系统视频。(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国强行迁馆以及由此引发的数十名巴勒斯坦抗议者惨遭杀戮的事件,严重破坏了其在中东地区的信誉。阿巴斯5月14日发表声明称,“美国再也不是中东的调停者”,美国使馆是“殖民的新前哨”。曾任奥巴马政府巴以谈判特使的马丁·因迪克表示,特朗普让双方坐到一起并达成他所谓“最终协议”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目前中东地区最大的威胁是,伊朗和以色列日益常态化的导弹攻击有可能引发“中东大战”。据俄罗斯《观点报》报道,以色列正积极向戈兰高地调遣防空系统和坦克部队,而叙利亚军队也正在向前沿阵地推进,黎巴嫩真主党则表示正在等待叙利亚的召唤,随时准备投入到与以色列的对抗中。马蒂斯曾说,以色列和伊朗开战只是时间和地点问题。如今地点已经基本确定——戈兰高地和叙以边境地区,大战何时爆发就成为唯一的问题了。
指望美国来调解这场危机显然不现实,甚至美国似乎还对“火上浇油”乐此不疲,白宫称以色列的空袭是对“伊朗恶意行动”的反击,美国的“屁股”早就坐歪了。俄罗斯与伊朗在叙利亚战事中的合作非常愉快,伊朗还曾破天荒地向俄罗斯空天军开放军事基地,而以色列与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的互动也非常有默契,理论上俄罗斯斡旋此次危机有着最多的机会。
伊朗面对美国、以色列以及沙特等国的强大军事威胁,希望能获得更多安全保障的意愿是可以理解的。而面对伊朗构筑的“什叶派之弧”,深感“敌人兵临城下”的以色列的忧虑也需要顾及。就在近日,以色列总理和伊朗外长先后访问莫斯科,显示出俄罗斯是双方竭力争取的对象。以色列希望借重俄罗斯在叙利亚的特殊地位来协助其缓解安全关切,而在特朗普决定退出伊核协议之后,伊朗与俄罗斯等大国保持更紧密关系也显得尤为迫切,这也令俄罗斯有机会通过居中调停在这两个国家间扮演维和角色。
在这一过程中,俄罗斯无疑将收获巨大的政治红利,此前因为在反恐战争中的积极作为,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积累获得的“高人气”有望再次攀升,而其在中东事务中也将拥有更大话语权。随着俄罗斯在中东地区影响力的扩张,其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也会非常可观,该地区各国几乎肯定会继续追加“投资”,之前那些本已令各国“眼热”的军售、能源贸易大单可望更上一层楼。
退一步说,如果俄罗斯的调解最终失败了,一个努力维护和平与国际协议的大国形象仍会为俄罗斯带来很多好处,特别是在“破坏艰难达成的国际协议方面堪称专家的特朗普”的映照之下。更不要说,中东地区的大战无疑会急速拉动油价的上涨,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严重依赖石油经济的俄罗斯来说这也算是一个巨大的“经济红利”了。
在主导和平解决叙利亚问题的进程中,俄罗斯纵横捭阖的手腕令人印象深刻,其务实态度以及相对公正的立场是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的谈判得以继续的重要原因。颇具威慑力的军力存在、与敌对各方俱都保持良好的关系、紧密的军贸和经贸联系以及相对更少的战略包袱,令俄罗斯在中东拥有“更为灵活的身法”,这也决定了无论局势如何变化,俄罗斯始终站在“赢家”一边。(文/董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在叙利亚境内作战的俄军SSO特种部队。(图片来源于网络)
【延伸阅读】上天入海!俄曝绝密部队在叙实战视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近日,俄国防部首次公布了其特种作战司令部(SSO)在叙利亚的作战视频影像,让外界有机会一睹这支绝密特战队的“真容”,本文就此为您解读。图为俄军SSO部队在叙利亚古迹,帕尔米拉古城拍摄的宣传照。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SSO的历史可追溯到2013年,当年俄军总参谋长宣布成立“总参特种作战司令部”(KSSO)和“总参特战部队”(SSO),驻地位于首都莫斯科郊外的库宾卡。其兵力规模约2000人,下辖“库宾卡-2”和“谢聂日”两个特战中心,主要负责执行包括特种侦察、敌后渗透、前沿空中打击引导、狙击暗杀、反恐、游击战等多种特战任务。图为SSO队员在叙利亚赫梅米姆空军基地接受检阅。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SSO对作战人员的选拔标准非常严格,成员通常会从来自包括“俄联邦军队总参情报总局”(GRU)、联邦安全局(FSB)下辖的内务部队以及俄空降军下辖的VDV45侦察旅等精锐部队中抽调,均是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特战队员。SSO自成立以来,已在包括叙利亚、伊拉克、克里米亚半岛在内的世界多个热点地区执行过作战任务。这段视频截图中展示了SSO队员如何为俄军武装直升机进行地面引导指示打击,图为SSO队员使用观测(照射)设备为武直提供目标信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架米-28N攻击直升机临空,使用2A30型30毫米自动炮对目标进行点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米-28N武直瞄准视角,可见一辆敌军卡车被击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米-28N发射AT-15“弹跳者”反坦克导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米-28N座舱视角,可见多功能显示器(MFD)中显示导弹准确摧毁目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一个标准的SSO前沿空中打击引导小组,前方为观测手,后方为空地打击协调员,编组方式类似美空军的CCT小队,他们负责为俄空军苏-34战斗轰炸机提供地面目标指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获得SSO传回的地面引导数据后,俄军苏-34战斗轰炸机对IS目标进行密集轰炸。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苏-34投弹准确命中地面目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作为俄军最精锐的特战队之一,SSO也会配备一些最新的试验武器装备,例如图中的NEREJTA遥控无人战车。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该型无人战车尺寸不大,但火力客观,配备有一挺通用机枪,外加2个反坦克导弹发射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UGV在行进过程中使用车载机枪开火。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SSO队员进行HALO(高跳低开)空降训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SSO队员发射破障火箭弹瞬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SSO进行水下蛙人渗透训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特殊情况下,SSO也会负责执行重火力执行火力压制任务,例如图中的KSV 12.7毫米重机枪。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SSO双人组扛KSV重机枪进入阵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SSO机枪手发射视角。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俯拍角度拍摄的SSO的KSV重机枪阵地开火画面。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使用KSV重机枪开火后,抛出的弹壳。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SSO标准的KSV重机枪阵地,可见枪口的防焰器,后方还配有专用远程观测设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远程瞄具拍摄的KSV重机枪攻击画面。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另一段视频中,SSO小队准备使用AGS-30自动榴弹发射器对远处的一个敌方工事进行打击。图为SSO队员调整AGS-30榴弹发射器仰角,一旁可见30毫米榴弹弹箱。AGS-30的最大射程可达2100米。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SSO队员为AGS-30自动榴弹发射器加装弹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SSO队员为AGS-30加装弹箱,内装30发榴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AGS-30发射阵地前方,SSO观察手利用激光测距仪+多用途望远镜为炮手提供射击坐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炮口仰角调整完成,弹药上膛,准备发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获得精确坐标后,SSO队员使用AGS-30连续开火,其最大射速可达每分400发。图中可见快速抛出的弹壳。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夜视红外瞄具传回的AGS-30打击效果画面,工事附近的敌军被完全消灭。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SSO队员准备使用“短号”反坦克导弹,架设发射筒。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SSO发射“短号”导弹瞬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除了为俄军战机和武直提供目标引导外,SSO有时还会为海军战舰提供目标指示,例如图中停泊在地中海上的战舰向叙境内目标发射“口径”巡航导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俄军无人机传回的目标区画面,在SSO的地面引导下,“口径”导弹成功命中目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除目标引导任务外,SSO队员也会执行狙击暗杀任务。图为使用SV-98狙击步枪的SSO狙击小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22M3轰炸机飞抵目标区上空,准备投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22M3弹舱视角,多枚航空炸弹已投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SSO队员的引导下,图-22M3的对地轰炸精度有了显著提高。
(2018-03-05 08:50:41)
【延伸阅读】俄少将在叙利亚遭炸弹袭击 身负重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据俄罗斯《生意人报》3月6日报道,俄军西部军区布尔坚科总医院在3月5日证实,俄罗斯西部军区司令部战斗训练局局长彼得·米柳欣少将被从叙利亚送回来时身受重伤,正在该医院接受治疗。图为彼得·米柳欣少将身着俄军阅兵队列礼服的照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报道称,米柳欣少将在叙利亚视察时乘坐的装甲车触碰了武装分子埋下的无线电遥控地雷。他是俄罗斯在叙利亚开展军事行动以来受伤的最高级别军官。图为触雷以后的现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据俄消息人士透露,触雷事件是2月16日在霍姆斯省发生的。事发当天,俄军车队正从提亚斯空军基地驶向霍姆斯市,其中包括米柳欣与5名俄罗斯军人乘坐的“虎”式装甲车。米柳欣去现场评估叙利亚军队的状态和训练情况。图为在叙利亚部署的俄军“虎”式装甲车。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俄军车队行驶至距提亚斯空军基地4公里处,“虎”式装甲车被武装分子埋在路上的无线电遥控地雷炸毁,车队也遭到炮火袭击。图为此前在俄军阅兵彩排中出现的“虎”式装甲车。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这次袭击事件中,被炸毁的“虎”式装甲车上的6人中有4人死亡。米柳欣身受重伤:他失去了双腿,一只眼睛被弹片打瞎。截至目前,俄军已经有27名军人在叙利亚阵亡。图为俄军提供的标示此次袭击事件具体地点的地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彼得·米柳欣少将长期在俄军训练部门任职,近年来担任俄军西部军区司令部战斗训练局局长的职务,在俄军西部军区部队的战备训练和新编成部队的组训中发挥了重要作,并因此在2015年12月晋升少将军衔。图为在2014年时接受俄军媒体采访的彼得·米柳欣。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近年俄军举办的国际军事竞赛中,米柳欣也一直担负俄军参赛队的训练指导工作,并被认为对于俄军在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做出了巨大贡献。图为米柳欣在2016年“坦克两项”国际军事竞赛中的留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据米柳欣少将的同事回忆,米柳欣在训练部门任职时,对待工作的态度严肃认真,但待人友善。据俄军媒体报道,他推进了俄西部军区的训练方法现代化。图为米柳欣与战斗训练局的部下交谈。
(2017-04-12 09:35:07)
【延伸阅读】美俄武器对决叙战场:T-90顶住美导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3月28日发表题为《俄罗斯最具杀伤力的T-90坦克挑战美国的“陶”式反坦克导弹》的报道称,日前,在全部有关叙利亚内战的视频中,一段长1分31秒的视频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其画面显示的是一枚美国制造的“陶”式反坦克导弹攻击一辆T-90坦克的过程。这段视频于今年2月份被上传至网上。视频中,俄罗斯最先进的主战坦克与美国的主要坦克杀手在战场上相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辆T-90坦克是由俄罗斯制造的,但很可能搭载的是叙利亚军队官兵。导弹则是由美国提供给在阿勒颇附近作战的叙利亚反对派军队“山鹰”旅,且很可能是通过沙特阿拉伯或中情局提供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对于参与作战的人而言,整个过程可能令人恐怖。而对于世界其他国家而言,这是一次了解世界两个大国最先进武器装备在中东发生激烈冲突所产生后果的机会。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唯一的好消息是,似乎没有人在冲突中丧命。至于坦克的情况……好吧,所有看了视频的人都无法确定。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我们看到一枚有线制导的导弹俯冲向一辆停放在两座低矮建筑物之间的T-90坦克。随后,导弹命中坦克的炮塔,伴随着一道巨大的亮光,升起一团烟雾。至少一名坦克兵生还,打开舱盖逃离,视频结束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现场没有火光冲天,坦克没有“爆炸”,这意味着坦克的油箱未着火,没有将坦克兵烧死。这辆坦克似乎得以幸存。自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以来,叙利亚军队已损失数千辆坦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近来俄罗斯军事论坛上疯传的一张照片显示,这辆坦克在遭到攻击后的模样。毫无疑问,T-90坦克的“接触”-5爆炸反应装甲似乎拯救了它。爆炸反应装甲在坦克外表引爆,阻止来袭导弹穿透坦克,并避免人员伤亡。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T-90坦克反应装甲制造商——俄罗斯钢铁研究所对这一结果感到满意。据俄罗斯媒体报道,该坦克上的官兵全部生还,唯一看得见的损害是T-90坦克的两个“施托拉”光电干扰发射器中的一个受损。在照片中,它软软地耷拉下来。但照片拍摄的角度仅显示了坦克炮塔的一侧被击中。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施托拉”是一种光电干扰发射系统,旨在干扰制导导弹。目前尚不清楚,在“山鹰”旅开火时,该干扰发射器是否已被打开,或是否已失灵。俄罗斯媒体还报道称,这辆坦克是老款的T-90坦克,而最近升级的T-90坦克应该表现得更出色,比如经过改装炮塔的T-90A坦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张照片更多的是印证了大家已预想到的情况——即导弹让坦克瘫痪,但未摧毁它。俄罗斯《军工信使》周报称,这辆坦克已退出战场,叙利亚军队不久就把它送到了修理厂。
最重要的是爆炸反应装甲似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前线损失一辆坦克是小事一桩——坦克总是可以更换和维修的。而对于叙利亚军队而言,未损失一兵一卒,真的是如释重负了。图为俄罗斯T-90主战坦克(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
(2016-03-30 08:38:13)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