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国正引领无人智能设备革命 城市机器人或将崛起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6月15日报道 英媒称,未来的这一幕或许有点“吓人”:一个有着黑眼睛却没有嘴唇的机器人警察能够识别罪犯,搜集证据。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6月10日报道,2017年6月,这样一位机器人警察就出现在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哈利法塔的外面。
但这位“警察”后来做了什么?迪拜对机器人技术的钟爱是否只是渴望处在技术最前沿的阿联酋的一种宣传策略?
报道称,作为这款机器人警察的制造者,西班牙PAL机器人技术公司介绍了这位“警察”的职责,让人感觉它更像是一位导游,而非真正的警官。
公司发表声明说:“这台机器人可以在软件的帮助下,提供多种语言的实用信息。它还可以指导人们前往指定地点。此外,人们使用机器人内置的扩音器,就能联系到迪拜警方呼叫中心。人们还可以通过它享受其他警务服务,比如缴纳违章罚款。”
报道称,部署机器人警察是迪拜提升警务“智能化”水平的举措之一,当地将出现更多由计算机控制的无人警察局。迪拜政府希望到2030年机器人警察在全市警力中的比重能够达到四分之一。
报道还称,虽然机器人警察现在的功能略显初级,但英国设菲尔德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诺埃尔·夏基认为,它们以后的工作会“更紧张”,比如负责监视,或者在街头搜寻爆炸物等危险品。
报道指出,中国已经将机器人推广到许多车站和机场。身高1.6米的“E巡机器警长”已经在河南郑州东站“开展工作了”。
据报道,这台机器人配备多个摄像头,它曾利用内置传感器发现过一次火灾隐患。
报道称,这台机器人还能辨识人脸,跟踪嫌疑犯或者可疑人员。
报道还称,另一方面,深圳机场去年投放了“深圳小安”安保机器人。这款机器人搭载四个摄像头,能够执行安检巡逻任务。
据中国媒体报道,“深圳小安”还配备了令人惊讶的“带电防暴叉”。
报道指出,中国正在引领无人智能设备革命。在中国,人们能看到机器人发挥很大的城市功能,提供新的货物配送方式,甚至提供无人出租车服务。
英国设菲尔德大学教授夏基相信,城市机器人必将崛起。
他说:“我觉得机器人能在城市里发挥许多作用。它们可以做清洁,检查房屋,运送物品。只不过它们现在价格比较高,经常出问题。”
报道称,有人相信,用不了十年时间,城市的天空中就会出现大量飞行机器人。它们不仅能够运送包裹,还能帮忙维护城市基础设施。
比拉勒·卡杜正与英国利兹大学的同事合作设计一组能够修补马路坑洞的无人设备。
卡杜说:“我们设计了一组三台无人设备,第一台负责检查路面,第二台具有挖掘能力,负责做好修补的准备,第三台携带3D打印机,负责实际修补路面。”研究团队计划今年推出原型机。
报道表示,卡杜希望无人设备有朝一日能够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能够更精准地报告其发现的问题,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是“发回一大堆数据”。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郑州东站增设的“E巡机器警长”,可以全天候自主巡逻监控,还可以监测车站内空气质量和温湿度,发现火灾隐患,有效保障旅客出行安全(2017年2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延伸阅读】中国人工智能取代讨债公司? 俄媒:需要配套专业监管制度
参考消息网6月10日报道 俄媒称,在中国,人工智能正逐渐取代讨债公司,一些P2P借款平台正在试验这种偿还债务的新技术——人工智能在网上寻找有关债务人的信息,包括他亲朋好友的联系方式,并开始打电话,发SMS要求还债,同时机器人借助语义分析勾勒出对方的心理肖像,选择合适词语催促他还债。
俄罗斯卫星网6月6日发表题为《中国人工智能或取代讨债公司?》的报道称,P2P借款平台大约在10年前出现在中国,市场每年以三位数的速度增长。据统计,P2P借款平台的到期债务已经达到1.3万亿元,因此市场中还出现了一些非常规讨债手段的需求。其中一些例如要求提供裸照作为抵押,或者向债务人家中派“广场舞大妈”在震耳欲聋的音乐声中跳舞等等,已经引起中国执法部门的注意。
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应用人工智能讨债目前属于合法手段。
刘英说:“人工智能催收系统可以对债务人进行上中下游业务层面收款和催收,通过发电子邮件、发送短信和打电话等方式要求还款,但是仅仅到此为止。人工智能催收不能限制或影响到其他与债务人有关的人,比如他的亲朋好友,这个限度和边界就需要严格的法律介入。金融科技的创新需要配套的专业监管制度,需要有相关的立法作为保障,不应该让智能催收的应用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某个人欠款未还,除了对本人进行催收外,还利用所谓的高科技手段对其亲朋好友狂轰滥炸,这种做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不能因为追讨欠款而骚扰到与债务人相关的其他人。即便是中国古代有‘父债子还’之说,但也仅限于‘子’这一代人,而非针对所有与债务人有关系的人。所以,高科技的应用同样不能跨越法律的底线。”
报道称,不过用人工智能来讨债,暂时更经常依靠的还是中国人向来具有的那些痛点,例如,在亲人面前感到害羞等。机器人会在互联网上寻找债务人的联系人和个人资料,在社交网络上寻找他朋友的资料,并给所有人打电话,发短信。人工智能利用语义分析和大数据处理方法,绘出债务人的心里肖像,以选择最具说服力的讨债战略,请求亲朋好友对自己熟悉的债务人施加影响。
报道表示,此战略效果极佳,该系统已帮助近200个债权人讨回了债务。根据上海资产处理服务提供商资易通的数据,人工智能的效率是传统讨债公司效率的两倍,仅在5月它就讨回了41%的赖债,而讨债公司的成功率仅为20%。
刘英指出,人工智能的成功还在于P2P和小额贷款都是金融服务的技术类型,因此人工智能很容易植入其中。
刘英接着说:“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在催收领域得到应用且行之有效,是因为现金贷等互联网金融本身就是一种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和科技信贷具有在线、可记录、可追溯、可链接等特征,使得它们能够与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技术很好地配合,达到扩大规模经济效应,降低边际成本的效果。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技术如果应用于传统的信贷市场,可能还不一定会这么有效。”
报道称,互联网公司和传统银行机构都在努力发展金融行业技术,考虑到未来在严格信贷限制的条件下存在的数字银行系统,可以推测对机器人讨债的需求只能增加。
(2018-06-10 00:18:01)
【延伸阅读】谁能成为人工智能领域领军者?中国锐意进取 美国沉默
参考消息网2月18日报道 美媒称,中国于2017年7月公布了一项计划,希望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领军者,到2030年时创造一个价值1500亿美元(约合9500亿元人民币)的产业。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月13日报道,对于美国从事人工智能的技术专家来说,这份英文版长达28页的文件,是对美国未来数十年中可能是最重要的技术研究领域内领导地位的直接挑战。它概述了中国政府一项积极进取、不遗余力的计划,把发展人工智能当作中国的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这项计划同样会激发民族自豪感,并引发决定大局的技术突破。
新美国安全中心参与翻译这份宣言并关注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副研究员埃尔萨·卡尼亚说:“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已经成了中国领导层的重中之重,且各项事务已迅速启动。”
报道称,中国拥抱人工智能之际,正值科技发展的关键时刻,美国长期占据的领先地位已开始缩小。
在数十年时间里,人工智能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是幻想。然而,过去几年,巨大的进步促使硅谷、底特律以及中国的一些巨头都豪掷数十亿美元,投资能够与人对话的一切产品,从自动驾驶汽车到家用电器。
报道称,随着伦理学者讨论应该给予能够独立思考的武器多少自主权,人工智能也成了国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亚马逊和谷歌等美国公司在将人工智能概念转化为真实产品方面做得比其他任何公司都多。但由于担心特朗普政府将限制移民到美国的工程师的数量等因素,人工智能的很多关键性研究正在向其他国家转移,包括北京、多伦多和伦敦等科技热点城市。
报道称,对中国日益繁荣的科技界来说,推动实现该行业的下一件大事(“下一件大事”是硅谷的口头禅)正成为一种诱人的可能性。
报道认为,凭借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快速实验,中国将成为人工智能强国之一,甚至是最强大的人工智能大国。
人工智能成为中国科技专家关注的焦点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中国在“深度学习”领域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超过了美国,深度学习可以让机器通过分析大量数据来进行学习,是推动人工智能崛起的关键技术之一。
尚不清楚中国目前在这方面的整体支出是多少。但中国的一个省政府曾承诺在人工智能方面投资50亿美元,北京政府已承诺向该市的一个人工智能开发园区投入20亿美元。韩国向这方面拨款近10亿美元。加拿大是该领域许多顶尖研究人员的所在地,它承诺投资1.25亿美元,部分用于吸引其他国家的新人才。
报道称,很难估量美国政府目前的投资额到底是多少。美国情报高级研究计划署、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政府机构继续资助大学和私营部门的新研究。根据科技政策办公室的报告,2015年,联邦政府在这方面的支出约为10亿美元。特朗普政府表示,2017年的支出飙升至30亿美元。但本届政府表示,无法与2015年的统计进行可行的比较,因为它不确定奥巴马政府是如何计算的。
“我们可能有些在政府内部行之有效的小型动议,但我们没有一个核心的国家战略,”杰克·克拉克曾任新闻记者,现负责监管由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参与创立的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的政策工作,他说。“令人困惑的是,我们所拥有的技术有着如此显而易见的力量和价值,我们却得不到全力支持,包括资金支持。”
据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份报告显示,特朗普政府2018年的预算将在政府各部门内削减15%的科技研究资金。
“他们正好是在往错误的方向走,”曾在奥巴马手下领导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技术与创新部门的托马斯·哈利勒说。“鉴于中国已经将其列为战略重点,这就尤其令人担忧了。”
资料图片:2017年12月20日,观众在萧山机器人博展中心参观工业机器人。新华社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8-02-18 00:12:02)
【延伸阅读】日媒称中国用智能结算削减人工成本:无人服务迅速普及
参考消息网5月22日报道 日媒称,在中国,无人服务正在被普及。阿里巴巴集团与餐饮企业联合在饭店和面包店推广无人服务。无人服务也已扩大至酒店和K歌房等,4年后市场规模将超过16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177亿元——本网注)。日本人手不足情况较为严重,中国谋求通过智能结算削减人工成本。
据《日本经济新闻》5月20日报道,在浙江省杭州市的一个办公区,中午过后记者进入一家中餐快餐店,里面人头攒动,来就餐的全是周边公司职员,店内没有服务人员的身影。客人在智能手机上点餐,约5分钟后走到一个约有40个带锁橱柜的地方,客人在手机上操作,橱柜门打开,便可以拿出里面的菜。
这家餐厅是重新装修后开业的,安装了阿里口碑系统。客人利用支付宝扫描店内二维码便可以通过手机完成点餐、支付和取餐的全过程。
报道称,餐厅工作人员原来有13人,重装开业后餐厅减少了收银员等,工作人员只剩6人。每年60万元人民币的人工费有望减半。另外,由于效率提高,客人在餐厅的滞留时间变短,餐厅销量比装修前增加了40%。每周来此就餐一到两次的一位27岁公司职员表示:“以前排队都排到门外,现在不需要等待了。”
根据在这家餐厅的试验结果,口碑网自4月起扩大了合作对象。口碑网在浙江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内开设了两家快餐店,还计划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开设无人咖啡店、甜品店和火锅店,除厨房外店内其他地方没有工作人员。口碑的负责人表示,在把握不同地区的营业和消费者需求等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业务。
报道称,自2017年开始,在中国,“无人店”的开发竞争日益激烈。起初主要是创业公司推进,后来京东集团和苏宁云商集团也加入进来。便利店和服装店等零售店在大城市陆续开设无人店,无人K歌房遍布各个商业设施。
无人化对象范围广泛。浙江杭州市的一家奶茶店开张,由机器人为客人提供奶茶,价格为每杯10元人民币,是有服务人员的奶茶店价格的三分之一。四川成都出现了没有前台的商务酒店。如果在预约之际上传身份证扫描件,则客人届时到酒店摄像机前进行人脸识别认证,就可以入住。
报道称,随着经济发展,租金和人工费用持续高涨,实体店不得不将成本上涨的部分算到商品售价上。其结果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上购物,形成恶性循环。降低成本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为此,无人服务倍受期待。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2017年中国的无人零售店的市场规模为100亿元,但预计5年后(2022年)将扩大至9500亿元。
面临人手不足问题的日本也对无人店寄予厚望,但依然停留在实证实验阶段。中国以高于日本的速度实现推广,其背景在于,两国对智能手机支付和人工服务的观念不同。
报道称,对于经营者而言,网上结算更有利于资金回流。比起业务的持续性、经营风险和消费者安全来,中国的国民性具有更大的影响力。中国人喜欢的是“一有什么点子立即付诸行动”。两国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无人服务普及速度的差别。(编译/马晓云)
2017年11月6日,上海一名消费者通过面部识别进入位于杨浦区的“无人店”。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8-05-22 00:20:01)
【延伸阅读】港媒称中国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具备实现目标的所有要素
参考消息网4月23日报道 港媒称,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陈汉伟说,中国似乎准备好了实现其人工智能(AI)战略路线图目标的所有要素——从充满活力的创业文化到政府支持,再到对技术充满热情的人们。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4月22日报道,2017年7月,中国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欲创建规模达1万亿元的国内人工智能产业,到2030年使中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尽管现在说中国将取得成功还为时过早,可是所有因素似乎都有利于中国,比如市场准备、创业资金、人才以及政府支持性政策和预算。
报道称,在过去十年间,中国庞大的人口表现出极大渴望和极强意愿来接受各种各样的新技术。以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迅速发展为例:在过去十年间,该产业的普及率从个位数增长到了2017年的50%以上。
中国还在使用数字支付方面领先。在城市中,中国几乎已经实现无现金社会。据佛瑞斯特研究公司的报告,2016年,美国的手机支付总额为1120亿美元,而中国手机支付总额达9万亿美元。
中国公民似乎在用同样的热情接受人工智能,他们使用人工智能人脸识别进行支付认证。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需要大量数据。它拥有的数据越多,结果越精准。中国有持续不断的数据流,其14亿人口中大多数人每天上网。其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技术如今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人脸识别技术之一。
除了人脸识别,中国还正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保健、自动驾驶汽车、交通管理和各种智能城市应用等领域。
中国还在技术投资方面领先。在CB风险投资公司最近的研究中,2017年全球在人工智能创业方面的投资达152亿美元,其中48%在中国,38%在美国。
报道称,在人才方面,中国也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领先。早在2014年,中国人工智能研究方面的论文数量和质量均超过了美国。2015年,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论文数量比美国多了50%。然而即使如此,在中国人工智能爆炸式发展的情况下,研究人才仍严重不足。
2016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估计,人工智能产业还需要500万名工作人员。这种人才短缺是全球现象,不单单是在中国。中国公司如今正通过高薪以及政府计划来吸引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来中国工作。
培养新型人才和吸引现有人才同样重要,中国政府意识到了这点。4月,教育部推出了“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在五年内培训顶尖高校至少500名教师和5000名学生。同时,教育部公布了全面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培养人才以支持中国2030年人工智能目标。该计划要求加快建设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基地,推动重要方向的教材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及到2020年建设100个“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
报道认为,政府支持是获得创新成功的最后但同样重要的因素。中国政府希望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且大力投资人工智能学术研究以及研究基础设施。政府计划在未来数年内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大幅投资。
几年内,人们将知道中国的人工智能战略是否将取得成功。然而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积极推进人工智能。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8年4月12日,一位市民在无人银行入口处向迎宾机器人说明需要办理的业务种类。从由机器人迎宾的大堂取号流程到常规银行90%的现金及非现金业务,都可以在无人银行完成,用户首次使用时将手机号、银行卡和人脸识别信息绑定,以后不带银行卡也可以实现刷脸取款功能。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2018-04-23 13:04:08)
【延伸阅读】美媒:中国将人工智能运用于医保领域 美国慢中国一拍
参考消息网2月4日报道 美媒称,亚马逊和另外两家美国巨头正在试图通过试验自己员工的医保范围来改变医保现状。按照中国的标准,它们落后了。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月1日报道,中国的科技公司多年来一直把医保放在优先地位。在试验了在线医疗咨询和药物追踪系统后,它们现在专注于一个更先进的工具:人工智能(AI)。
报道称,这些公司的技术推进得到了政府的鼓励。北京已表示,它想在2030年前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者,并誓言要与美国在这一领域展开较量。尽管官员们强调在国防和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使用人工智能,他们也积极推动它在医保领域的应用。
报道称,中国的科技巨头已经站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它们的目标包括:创造能够提高医生效率的诊断工具。
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的亚太医保分析师劳拉·尼尔森·卡尼表示:“公平地说,中国的科技公司都积极参与医疗保健领域,不像美国,有些公司积极,有些不积极,”。
卡尼说:“它们中很少有谁采取中国公司这么大的动作。”
报道称,对于中国的医生来说,人工智能的进步是变革性的。
北京协和医院的眼科医生于伟泓博士表示,过去,她常常要花两天时间分析病人的眼睛,仔细查看模糊的图像,与同事讨论她的发现,然后写报告。该医院目前正在试用的人工智能软件能极大加快她完成这些工作的速度。
她说:“现在,一分钟应该都不用。”
报道表示,据设在北京的行业咨询机构亿欧智库称,目前总共有130多家企业在利用人工智能提高中国医疗保健系统的效率。其中既有科技巨头,也有大量小创业公司。
报道称,中国的一家科技公司正在与东部省份浙江最好的医疗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合作,开发自动识别早期肺癌的软件。
创立该公司的林晨曦说,他希望利用这项技术确保中国各地实现平等的医疗服务。
“在中国,医疗资源非常稀缺,而且分布不均,最好的资源集中在省会城市,”他说。“有了这个系统,如果能在乡镇医院使用,会大大改善就医体验。”
报道称,努力发现癌结节——四处移动的黑白斑点,看起来有点像罗夏测验——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浙江省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龚向阳把这个过程比作工厂,过度劳累可能会造成体力不支和出错。
“我们每天要看大量影像,”他说。“所以我们欢迎技术,如果它能减轻压力,同时提高效率的话。”
资料图片:浙江省人民医院放射科的一间CT检查室。(美国《纽约时报》网站)
(2018-02-04 00:21:01)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