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特种兵,却成了通信兵,电波中的青春不迷茫

中国空军网
△从戎,淬火,蜕变,回望入伍前的自己,肩上多了军人责任,身上多了使命荣光。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电波中的青春不迷茫
——写在通信学兵即将毕业分配的日子里
“柳伟鑫,马上毕业分配了,你还想当特种兵吗?”教导员李进问道。
“报告教导员,我已经通过毕业鉴定,现在是一名合格的报务学兵,无论将来分配到什么岗位,我都坚决服从组织安排。”
“你还没有回答我想不想当特种兵!”
“不想了,现代战争不光依赖有形的坚船利炮,更需要争夺无形的信息战场,和平年代,有信息的地方就有通信兵的负重前行。”
教导员听得一脸惊讶:“好小子,5个月不到转变这么大,比入伍时成熟多了。”
△实战化训练,现实版的绝地求生。
“军营是个大熔炉,进来是铁,出去是钢.教导员,如果你认为我是一块好钢,请把我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李教导陷入了沉思:十八九岁,花样年华,谁没有点个性张扬?回想起今年1月,柳伟鑫刚开始学习专业技术,一听说今后将从事空军通信专业,整天垂头丧气。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特种兵,能给换个专业不?”柳伟鑫总是缠着领导“诉苦”。可偌大个基地,20多个专业没一个是他眼里的“特种”。针对学兵对专业的种种“挑剔”,怎样才能让军营的青春不迷茫?基地党委议教提出了这样的反思。
现在年轻人踊跃参军入伍,军旅题材影视宣传功不可没,但空军不一定都开过飞机,海军也不是都见过大海,大部分同志都没有机会开歼-20,上辽宁号。专业岗位没有高低,使命任务不分轻重,如何化解战士对岗位憧憬和专业需求之间的落差,是训练机构作为军营第一站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训练场上挥汗如雨,就为树好军人的模样。
△哪怕千钧重担在肩,也要挺起军人脊梁。
学兵的心态不平衡,态度不端正,何谈干一行爱一行?先要爱军,才能精武,要培养新战士的红色基因和荣誉认同,把强军目标与个人追求交集并轨,引导他们将对军营生活的憧憬和尖端武器的向往,刻画成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军人“标准照”……机关基层、干部骨干,三言两语,激发共鸣:红色电波领航指路,军旅青春不再迷茫。
随着谈心的深入,教导员了解到,柳伟鑫自小失去双亲,在福利院长大,因为《战狼》萌生了投笔报国的“军旅情”,崇拜冷锋产生了做特种兵的“英雄梦”。“你知道吗,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无论转移到哪里,身边都有一部电台,嘀哒嘀哒就是党中央的声音,我们通信兵是党最忠诚的传令兵。你想当特种兵,说明骨子里有敢于吃苦的精神,那就去最枯燥、最难学的报务专业吧。”就这样,柳伟鑫默默拿起电键,开启了一名通信兵的强军征程。
△强军的信念愈发坚定,入伍的初心矢志不改。
柳伟鑫只是空军95784部队七百多名学兵的缩影,他们都怀揣迷彩梦想,汇聚火热军营,在从新兵到学兵的角色转变中,逐步实现理想信念的固根铸魂,军人养成的加钢淬火,专业技战术的精武强能。他们的双手从稚嫩到粗犷,双肩从松散到厚重,变化的是强军的信念愈发坚定,不变的是报国的初心矢志不改。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在这栀子花开的时节,在这即将奔赴疆场的六月,听,年轻的心跳随着强军号角的律动汹涌澎湃,看,忠诚的士兵接过新长征的接力棒阔步前行。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来过,我即将离开,我始终回味,因为这里印刻着我入伍的起点,因为这里回荡着我熟悉的电波,因为这里挥洒过我嚎啕的泪水,因为这里包裹着我不变的初心。
△三尺讲台,育人不倦,使命催征,薪火相传,尽快羽翼丰满,挑起强军重担。
△电键嘀嗒,传递红色电波,我们是党最忠诚的传令兵。
△今朝勤学苦练,明日战场杀敌。专注的眼神很给劲。
△曾经相聚,即将离开,始终回味,互道战友珍重,有缘战场相逢。
中国空军网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