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称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物超所值”:投资获10倍以上收益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7月2日报道 美媒称,大熊猫自然栖息地的服务价值远高于用于保护所投入的费用。
据美国石英财经网站6月28日报道,中国境内供大熊猫翻滚打闹的土地比这些熊科动物本身对环境的影响要大得多。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牵头开展了一项研究,6月28日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2010年,保护大熊猫自然栖息地带来的价值约为26亿美元(1美元约合人民币6.6元——本网注),是那年大熊猫保护费用的10倍以上。
报道称,这篇论文载于《现代生物学》杂志,其论点依据是:大熊猫最喜欢的生态系统——具体地讲就是长满竹子的山区森林——因其他种种原因而富有价值。研究人员称,这些土地还可以被当地人用来种植庄稼、放牧牲畜、获取天然水源和柴火。此外,天然林从空气中分离二氧化碳,吸收土壤中的雨水,并促进养分从植物循环到栖息在森林中的所有其他动物,然后周而复始。
论文还指出,大熊猫作为“偶像物种”可提供文化价值,能给全世界人们带来欢乐——那可以说是无价的。
这项研究计算出,2010年,华中地区总共超过3.3万平方公里的67个大熊猫保护区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价值约为26亿美元。与此同时,保护这些土地只花费了2.55亿美元。作者们写道,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的这一明显效益足以说服那些“曾提议最好听任大熊猫灭绝的记者”。
报道称,全球生态系统结合在一起提供了约125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但这一贡献往往并未得到承认。大熊猫保护工作非常了不起,特别是考虑到正是人类通过城镇开发直接破坏、通过气候变化间接破坏了大熊猫的许多自然栖息地。毫无疑问,大熊猫所栖息的森林是各种各样生物的绝妙栖息地——仰鼻猴、羚羊、黄金雉鸡和岩羊等,其中有些也是濒危物种或脆弱物种。(编译/何金娥)
这是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拍摄的大熊猫(2018年4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延伸阅读】“大熊猫国家公园珍稀动物保护生物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挂牌成立
新华社成都6月19日电(记者 余里)“大熊猫国家公园珍稀动物保护生物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挂牌仪式19日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举行。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工作迈入新的阶段。
在挂牌仪式上,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与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3所院校代表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重点实验室将联合依托单位的技术优势和合作伙伴,在生殖生物学、遗传学、种群生态学和疾病防控等多个方向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区域珍稀野生动物的致濒机理和解濒机制进行研究,并为合作单位提供实验平台和教学研究基地,培养自然保护、饲养管理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主体为都江堰基地、雅安碧峰峡基地、神树坪基地和核桃坪基地4个基地,各基地均建有独立的实验室和兽医院,总占地面积达到5100平方公里。
(2018-06-19 16:30:51)
【延伸阅读】四川黄龙自然保护区第7次发现野生大熊猫踪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记者6月13日从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委宣传部获悉,12日14时许,四川黄龙自然保护区再次发现了一只野生大熊猫。这是继2013年四沟红庙子、2014年四沟红庙子、2015年花椒沟、2016年上干河坝、2017年上干河坝、2018年5月丹云峡发现大熊猫踪迹之后,四川黄龙自然保护区第7次发现大熊猫踪迹。文/安源 张成亮 图/张成亮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野生大熊猫留下的粪便。文/安源 张成亮 图/张成亮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树林里的野生大熊猫。文/安源 张成亮 图/张成亮
(2018-06-15 00:25:01)
【延伸阅读】大熊猫再现四川黄龙 工作人员首次近距离实地拍摄
中国青年网黄龙6月13日电(李岗 姜思琪 通讯员 张成亮)6月12日,四川省松潘县黄龙乡建新村村民在保护区范围内发现了野生大熊猫。据悉,这是黄龙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首次近距离实地拍摄到大熊猫视频与图像资料,之前用红外相机拍摄到过3次,也是保护区第五次拍摄到野生大熊猫视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6月12日14时左右,黄龙管理局接到黄龙乡建新村村民电话报称,在镇源道班灯沟与磨房沟交汇天平梁地段发现一只大熊猫。接到报警电话后,黄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松潘县森林公安局紧急组织二十余人,经过两个小时的跋涉到达现场,看到大熊猫在灌木林中活动。此区域地势平坦,植被茂密,为大熊猫的栖息地环境,是大熊猫的经常活动区域。
“6月12日下午两点左右,我们接到群众打电话称在黄龙乡道班山上发现大熊猫。在与森林公安局和黄龙管理局相关部门对接以后,我们的几位人员已经到达现场。”松潘县森林公安局教导员赵勇说。
工作人员在现场观察大概半个小时后,熊猫才消失在森林中。经过目测和粪便测量,判断为一只健康的亚成体。此外,现场还采集了新鲜粪便,将送相关科研院所做DNA鉴定,为四川大熊猫DNA基因库添加新成员。
随后黄龙管理局副局长赵庆也表示,6月12日下午14时接到黄龙乡群众电话报,称在黄龙乡境内发现大熊猫后,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和森林公安随即就到达了现场去看,并且留下了多段视频。
(2018-06-13 14:07:00)
【延伸阅读】外媒:拯救大熊猫免于灭绝 这都是中国的功劳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几十年来,大熊猫一直让那些迫切希望拯救这个物种免遭灭绝的科学家感到沮丧。
一直以来,原产于中国并深受全世界喜爱的熊猫都很难繁育。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但是,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情况开始好转。野生熊猫的数量正在增加,并且最近还从濒危物种名单上消失了,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自然资源保护人士的努力。
摄影师阿米·维塔莱表示:“中国人破解了密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摄影师维塔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会,能进入中国专门拯救熊猫的地方。在那里,饲养员身着喷有熊猫尿液及粪便的熊猫装,以掩盖人类气味。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无论是自然授精还是人工授精,大熊猫的繁育仍旧十分困难。但是,科学家获得了两大重要发现,维塔莱表示。
“一是雌性大熊猫每年能受孕的时间只有24到72个小时。所以可利用的时间真的很少”,她说。“二就是要给大熊猫制造选择的机会。”
维塔莱表示:“饲养员会把雌性大熊猫从笼子里放出来,然后把雄性大熊猫放进去”。“如果雌性大熊猫喜欢雄性大熊猫释放出的气味,饲养员就会把它们放在相邻的两个笼子里,这样就能闻到彼此的气味。”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维塔莱还表示,人工授精很普遍。通过监测雌性大熊猫的荷尔蒙,内分泌学家能判断其排卵时间,有时还会同时使用两只雄性大熊猫的精子来让雌性受孕。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幼崽出生后,它们生长发育的每一步都会被仔细监控。随着它们渐渐长大并学会在野外生存所需的种种技能,这些大熊猫就可以进入面积更大、环境更像野外的围场——但前提是饲养员认为它们已经准备好了。
“熊猫必须通过一系列测试,例如它们能甩开水蛭吗?能找到最好的竹子吗?会逃离掠食者吗?这些小测验都是为它们准备的”,维塔莱表示。如果通过所有测试,大熊猫就可以进入野生世界了。
不管是在保护区还是在自然栖息地,维塔莱总是非常注意保护大熊猫。为了好好拍照,她会花上几个小时穿上臭乎乎的熊猫装。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她说。“我敢肯定,当你看着自己的孩子时,它们会释放出某种化学物质。使你坠入爱河。”
维塔莱还表示熊猫并不像看起来那样柔软。它们的皮毛很粗糙,闻起来就像湿漉漉的小狗,还会吱吱叫并发出各种声音。
尽管很可爱,但熊猫仍然是熊,这是维塔莱学习到的经验。
“当熊猫6个月大时,它们可能会让饲养员非常痛苦”,她说。“它们有牙齿和爪子,而且喜欢爬来爬去。我的腿上布满了熊猫宝宝爬上来而造成的疤痕。”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据报道,20世纪60年代,繁育中心出生的熊猫中只有30%能够存活。如今,由于知识和技术进步,该数字已达到了90%。
栖息地也很重要。熊猫只生活在中国少数山区,那里的竹子——基本上是熊猫的全部食谱——非常丰富。多年来,城市发展让这些地区面积有所减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维塔莱表示,幸运的是,中国正在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项目。他们试图连接大熊猫生活的所有区域,并在需要时将它们迁徙到新地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如果能将大熊猫从濒危物种名单上移除,那将会充满希望”,维塔莱说,“对于许多其他物种而言,这代表了前进的方向”。(编译/赵蕤诗)
(2018-06-13 10:29:20)
【延伸阅读】德媒:大熊猫造访汶川村庄 在街上闲逛引发当地居民轰动
参考消息网6月5日报道 德媒称, 一只“熊”穿过一座小村庄。这听起来很危险——其实不然,更重要的是可爱。因为这是一只熊猫。
据德国《明镜》周刊网站6月3日报道,这只熊猫在四川省的一个小镇上徘徊,激起了当地居民的热情。这只熊猫最初是在汶川一座村子里被发现的,它可能是在觅食。它穿过一个菜园和一条街道,随后又爬到一棵树上。它的出现引起了当地居民的轰动,人们纷纷前来观望,但是它根本不理会围观自己的人。
报道称,这只熊猫叫珍珍,今年11岁,雌性,在圈养环境下成长。作为繁衍项目的一部分,珍珍不久前被放归野外。
在珍珍悠然自得地闲逛了几小时后,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将它带回研究站。
“当它们发情时,我们会让它们离开圈养地,希望它们能跟野生的熊猫交配。”卧龙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管理处负责人吴代福对电视台说。
报道称,生存空间的不断萎缩对大熊猫构成严重威胁。吴代福说,被放归野外的大熊猫经常穿行它们居住的保护区周围村庄。待它们回到研究站后,还要检查大熊猫是否怀孕。虽然不确定,但最好希望能怀上。
报道称,大熊猫被当作中国的非官方吉祥物,它们主要生活在四川省的竹林中。有1800多只大熊猫生活在野外,但它们的生存空间不断萎缩。另外有420只熊猫生活在动物园和保护区,其中大部分在中国。
2018年5月31日,一只大熊猫来到汶川县绵虒镇金波村的田地里。新华社发(伍排勇 摄)
(2018-06-05 00:17:01)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