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空军汽车兵?先到川西高原来一场全要素实战训练

中国空军网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翻险山,趟激流,练的不仅是技艺,更是意志。汽车兵战斗力生成,除了实战实训别无二径。7月下旬,西部战区空军某司训大队组织全员、全装、全要素千里实战化长途运输保障训练,旨在淬火锻造新时代敢战、能战、善战的汽车兵。
“一切训练目标向实战化聚焦!”长途训练“檄文”一出,大队上上下下都炸开了锅,面对强军新形势新环境新要求,不少训练骨干都在心中反复叩问:我要在改革强军中如何站位?改变训练模式,提升训练质效,路在何方,我该怎么做?训练场与未来战场对接的关键一环在哪里?……一连串问号,在实战化长途训练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一个个被拉直!
“前方遭遇山体塌方,现道路已被巨石封堵,请求第二梯队重新规划路线于计划集结点汇合!”长途训练进展如火如荼,突发情况也接踵而至。第一梯队通过川藏傍崖山路不久,便突发紧急情况,山体落石塌方导致车队被迫拦腰截断。指挥员得知情况后迅速反应,“一梯队按照原定机动至目的地,二梯队重整队伍原地掉转方向跟随指挥车绕行避开危险路段……”经过一番指挥和协调,两路车队终于汇合,安全高效处置了突发险情。
车队经过落石路段。
盘山道路行军。
“没想到险情居然离我们那么近!在未来战场上随时都有可能突发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状况,而这种‘硝烟味’和‘临战感’是在训练场体会不到的,对驾驶员心理素质及驾驶技术的考验也是全方位的。”教练班长何降武事后回忆起仍历历在目。
川西高原崇山峻岭,大川大河密布,道路极其险峻,望山跑断腿,连高速都是盘山路,这么长距离的拉动,助教班长也不敢说绝对没问题,何况驾龄不足四个月的新训学兵,风险是否太大?对此抱有疑问的人不在少数。为此,大队党委经讨论后一致决定,必须按照原定方案执行,不仅不能回避重难点,还要勇于挑战临界点;主动带着部队钻大山、翻峻岭、穿峡谷、过大河、走乡道,开放过往训练禁区,下探训练科目深度、难度,通过实打实的组训施训,最大强度打磨锤炼官兵驾驶技能和意志品质。
应急处突演练。
笔者亲历此次长途训练,车队从安宁河谷出发,纵贯大小凉山地区绵延高耸的山脉、穿越雅安东拉山大峡谷、挺进海拔高度3437米的二郎山、沿川藏线两进两出甘孜州高海拔藏区,跨越“湍急如洪”的大渡河、岷江、金沙江;险中求胜,难中求解。新训学兵分别经历了6种地形地貌、7类道路条件、4种季候变换,途经12个地市州,翻越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12座,行程1800余公里,总计全程约12万公里。
“模拟实战环境,就是要培养部队解决战时突发情况的能力。只有敌情不断,才能磨砺打仗本领。”训练总指挥袭峰介绍。长途训练过程中,他们参照战场环境设置各类演练科目5大类17项;组织实弹运输任务,抽调训练车2台,押运人员12名,10小时内将20余箱实弹武装押运至400余公里以外的目的地。
车队经过大渡河。
长途训练,既考验驾驶技能也检验作风品质。训练途中,他们先后组织全体官兵参观红军彝海结盟纪念馆、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在大渡河、泸定桥、二郎山,年轻官兵在聆听红色故事中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老西藏精神和川藏线精神,激发官兵投身练兵备战的行动自觉,焕发苦练打赢本领、践行强军目标的高昂热情。
革弊鼎新,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迫在眉睫的刚需。推进空军“4+1”训练模式改革,将新驾驶员集中培训时间由以往5个月分成4个月培训机构学习,1个月送训单位组织复训,成功将教学训练与部队实践历练无缝链接。今年,他们继续深化训练模式改革,在“4+1”模式的基础上再次“加码增量”;按照空军统一部署,组织全员全装全要素的实战化长途训练,把教学训练从教室、训练场导向未来战场;主动接受实战检验,不辱使命,剑指沙场。
整装待发。
车队整齐停放。
参观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
车队通过双螺旋隧道。
车队通过山区崎岖路段。
快速通过敌火覆盖区。
为官兵送医巡诊。
烹饪野战饭食。
战场车辆应急抢修。
中国空军网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