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战士成了排长,说话为啥还不响?

北部战区

关注

记者 刘建伟 特约记者 赵雷 杨国军 摄影:张楠

“我回来啦!”

阔别10个月后,昔日的上等兵王悦鹏以干部身份回到第80集团军某合成旅支援保障连工作。

战友们羡慕地摸着他肩膀上的“一杠两星”,喊着一声声“王排长”……一时间,王悦鹏像过年吃饺子一样,甭提有多美了。可“头三脚”还没踢开,王悦鹏就接二连三遭遇“尴尬事”——

一天,连里开展“我为连队献计策”活动,王悦鹏主动请缨担任主持人。走上讲台,王悦鹏开了腔:“战友们,连队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希望战友们把自己对连队的意见和建议说出来……”一番开场白过后,台下没有任何反应,弄得王悦鹏好不尴尬。

“是不是自己表述不够准确?”王悦鹏又向大家把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重复了一遍,极力动员大伙儿“有啥说啥”。

然而,沉默,还是沉默……

王悦鹏急了眼!“于远东,你说,对连队有啥意见?”“是,我来回答。报告排长,没有,回答完毕!”于远东回答得很干脆。“你坐下。王杨健,你说!”“报告,没有!”现场气氛再次紧张起来。

台下战友们的表情,似乎在传递着一种时下流行的“表情包”——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这明显是给我这个新排长‘下马威’啊!”王悦鹏脸上布满了汗珠。见状,指导员孙禹走上讲台给他解围:“先解散,一会儿连部会把征集意见表下发给各班!”

这还不算。第二件尴尬事让王悦鹏有点想不通。连队文书左晓坤和王悦鹏是同年兵,两个人原先好得跟一个人似的。后来,王悦鹏提了干,而左晓坤选取了士官,当上了文书。王悦鹏在院校学习期间,没事就给左晓坤打电话聊聊天,左晓坤也隔三差五把连队的事儿讲给王悦鹏听。

然而提干归来,王悦鹏发现:左晓坤好像“变了”,不仅不像以前那么热乎了,甚至他察觉到左晓坤还有意躲着自己。

“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这天晚点名过后,王悦鹏找到左晓坤问得很直接:“晓坤,你干啥老躲着我?”左晓坤撇了撇嘴:“你是干部我是兵,不是一个级别的!”一句话,把他噎住了。

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更让王悦鹏感到没面子。王悦鹏是连队上士潘文东一手带出来的。自己手下的兵提干归来,潘班长高兴极了,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甚至还有几分炫耀。潘文东逢人就讲“咱们排长是我带的兵”,并好几次当着大伙的面,直呼王悦鹏姓名。一次,营里让潘文东通知排长王悦鹏去开会。王悦鹏正在组织全连战士开展新闻日评,潘文东站在门口就喊:“王悦鹏,营里让你去开会。”话一出口,大家都“轰”地笑了,王悦鹏的脸“腾”地红到了耳根。

“这个排长该咋当?”这天夜里,几件事萦绕在脑海,王悦鹏失眠了:他不知道,接下来还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尴尬等着自己……

基层舞台广,梦想起新航。第80集团军某合成旅开展 “老兵新官互帮互学”活动,引导大学生士兵提干排长迈好军官第一步,在精武强能中成就精彩人生。张  楠摄

战士成了排长,说话为啥还不响?

——第80集团军某合成旅跟踪培养大学生士兵提干排长新闻调查

嘴上喊着“排长”,可心里还是没把我当回事

“回‘娘家’工作施展不开拳脚,还不如找个新单位从头再来!”尴尬遭遇,曾让王悦鹏一度“怀疑人生”。

其实,类似的情况并非个例。

“战士成了排长,说话也不一定响!”同样“荣归”连队的大学生排长王晓晖连续几个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一个周末,两名战士打算请假去超市购物,却不见排长王晓晖在宿舍。于是两个人一合计:“不用找王排长了,他去年还跟咱们一样也是兵,回来见到他,说一嘴就行。”哪知,他们前脚刚走,上级就到连队突击检查人员在位情况,因“管理不严”,连队主官责令王排长在全连军人大会上做检查。

“这是拿豆包不当干粮啊!”受了委屈的王排长不免抱怨:“有的战士虽然嘴上喊着‘排长’,可心里还是没把我当回事。”

欢迎的掌声响过不久,各种尴尬便纷至沓来。这种现象貌似已成为了大学生士兵提干后面临的共同遭遇。装步九连大学生士兵提干排长唐嘉良的情况也同样如此。

一次训练间隙,唐嘉良提议排里组织“故事会”活跃一下气氛。下士葛新玉“噌”地站起来,笑着瞅了一眼唐排长,然后开始声情并茂地讲述:“我就讲一个咱排长当兵那会紧急集合的故事吧。那是前年冬天的一个黑夜,连队突然紧急集合,当时还是列兵的唐排长,竟没找到自己的鞋,光着脚跑了出去……”葛新玉的故事还没讲完,战士们就笑岔了气。人群中,唐嘉良的鼻尖上不由得冒出了一层细汗。

采访中记者发现,虽然大学生士兵提干排长学历高,可普遍兵龄短、资格浅。有的新排长说话没有老班长“管用”。

有一次,装甲突击车连三排召开排务会。由于昨晚夜训,两名老兵在下面打盹儿。排长李全鑫见状,几次想提醒,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因为打盹儿的骨干中,有一个曾经是他的班长,以前“他管我”,现在“我管他”,他担心:自己说多了被“撅”,岂不是更没面子?

猛将必发于卒伍。但是,从目前大学生士兵提干排长成长路径来看,新排长虽有“当兵”的短暂经历、“带兵”的初步经验,但随着军队改革不断深化,基层情况发生深刻变化:工作千头万绪,官兵思想活跃,实战实训的要求越来越严,成长进步的通道发生变化,转隶带来的压力逐步增大……与一些老班长相比,他们还有一定差距。

“新情况必然带来新问题!”对此,该旅政治工作部主任张锋认为:“帮助大学生士兵提干后在基层快速成长,成为摆在各级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从“当兵打仗”到“带兵打仗”,是一个新的更大挑战

背包刚往排里一放,连队几个素质不错的兵就想跟他比划比划!

经过10个月军校学习,“荣归”连队的大学生士兵提干排长于世鑫怎么也没想到,迎接自己的竟是这样一份“见面礼”。

于世鑫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的高材生。为圆自己的“军官梦”,毕业时,他婉拒地方高薪聘用,毅然报名参军入营。相对于同期新兵,体能弱的于世鑫尽管付出了刻苦的努力,但训练成绩始终未能达到连队“冒尖”的水平。

提干回到连队,除了迎战个别老兵的“下马威”,紧急拉动、素质考核、小型比武接踵而来,让“好像重返新兵连”的于世鑫真有些吃不消。此时,他突然意识到:“‘学历’和‘军衔’不等于水平和能力,从‘当兵打仗’到‘带兵打仗’,是一个新的更大挑战。”

“当排长,最忌讳的就是你对连队官兵还不了解就开始指手画脚高谈阔论。”该旅装步七连上等兵潘安男坦言,战士伸手干活,你背手指挥……这样的大学生士兵提干排长我们不喜欢!

该旅大学生士兵提干排长水晓阳仍感觉自己是连队“最新的兵”。工作训练“插不上手、说不上话、使不上劲”,让他十分尴尬。

通过反思,他找到了症结:以前学校里只知挑灯夜读,军政素质、管理技能与部队生长干部骨干相比差不少。一些战士直言不讳地告诉他:在咱们连当干部得具备“三要”,说话要嘎嘎的,走步要唰唰的,操枪要啪啪的。这样,大家才服你!

“跨过高山是坦途。”采访中,已经提干两年的该旅装步九连副连长杨松正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官之初”。谈到如何面对并跳出与战士“说不到一块、处不到一起”的窘境,杨松正总结说:“用自己的‘短处’与战士们‘处关系’。”

“自己咋做呢?”杨松正告诉记者,当排长那会儿,他就整理出了厚厚的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连队官兵的所有优长,然后放下架子,找出自己的短板,有事没事就找战士们请教学习。刚开始大家还很排斥,以为这个白脸排长是“装的”,可时间长了,大家觉得他的请教是“走心”的,很快彼此关系就融洽了。

“我们不信排长咋说的,我们服的是排长咋做的!”四级军士长朱海龙告诉记者,干部将自己摆上“领跑”位置,是最有力的动员。装步十二连大学生士兵提干排长肖宏阳清楚地记得,那年初春演习,连队受领渡河任务,刚开始大家看着刺骨的河水有些畏难。

“想要强兵当虎将,一马当先树榜样。”拿定主意,肖宏阳二话没说跳进河里,大家见状很快行动起来,出色完成任务。

从“高心气”到“接地气”,从“书生气”到“有胆气”……采访中,记者由衷感到,在一个个大学生士兵提干排长成功“逆袭”的背后,有各级的关心,也有自身的努力。但是,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带兵人,他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为大学生士兵提干排长递上一块“擦汗的毛巾”

新时代人民军队求才若渴,从优秀大学毕业生士兵中选拔干部的政策使大学毕业生士兵成长空间大大拓展。然而,“鲤鱼跃龙门”之后如何在基层干得“如鱼得水”,还真不是“换个军衔”那么简单的事儿。

“越是精钢,越需要千锤百炼!”该旅旅长耿大勇告诉记者,这些年,随着大学生士兵提干人数逐年增加,各种矛盾问题逐渐凸显。对于大学生士兵提干排长,10个月培训“定终身”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党委机关,不能任其自然生长,要坚持量才使用,科学合理地为他们规划成长路径。

去年9月的一天,天边的最后一抹红霞散尽,时任该旅装步九连排长武松峰手捧陆军步兵学院合成参谋业务专业的《录取通知书》,眼角湿润了。

原来,符合优秀大学毕业生提干条件的武松峰,在院校学习的是财务专业。回到连队,他的专业压根就派不上用场。“在装甲步兵连队不练‘枪杆子’,肯定是行不通的!”一时间,武松峰感到很迷茫。旅领导得知后,通过联系院校,让他再度深造补短板。临行前,连队还专门为他组织欢送会。如今,已是该旅装步九连指导员的武松峰干得风生水起。

采访时,记者翻阅该旅《关于优秀大学生士兵排长跟踪培养实施意见》发现:协调院校,对优秀大学毕业生提干人员进行“再回炉、再淬火”;与优秀院校生长干部代表结成对子等措施办法写得明明白白。

如今,又一批大学生士兵提干学员毕业重返曾经熟悉的基层连队。《大学生士兵提干对象成长档案》《大学生士兵排长“定向培养”计划》……一份份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专属”文档,早早地摆上了该旅人力资源科科长陈晓宇的办公桌——

从入伍之初,为每一名大学生士兵创建“成长档案”,持续记录追踪点滴变化;从提干当天,建立干部学员在校联系登记表,保持常态沟通,及时帮其纠偏定向、解决现实困难;从毕业之日,为他们量身定制能力素质培养计划,适才量能配岗任职,缩短大学生排长的“成长成才期”……

“特长爱好有哪些?现实表现又如何?任岗能力强不强?这些都一目了然。”陈科长翻开即将返回老单位新排长的“个人档案”,一幅幅成长路线图呈现在眼前。

着眼帮助优秀大学毕业生提干人员破解“浅”的短板,补齐“能”的弱项,近年来,该旅还积极探索实在管用的培训路子:按照每年1/4的比例,对优秀大学毕业生提干人员进行业务代培,同时展开换岗轮训,先后安排10余名大学生士兵提干排长进行换岗任职……

“设身处地考虑大学生士兵提干排长的境遇,我们应当向他们投去欣赏的目光。”该旅领导说,各级领导在他们“比分”暂时落后的情况下,不但要保持肃然不笑,更应当主动走下看台,为他们领跑一程,对他们搀扶一把,哪怕是为他们递上一块“擦汗的毛巾”……

做好大学生士兵提干

后的“下篇文章”

■刘建伟

又是一年毕业季,梦想花开芬芳时。

眼下,又一批大学生士兵提干排长奔赴基层一线,开始了新的军旅征程。作为我军军官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朝气蓬勃、思维活跃,无疑将为人民军队注入新鲜血液。

从优秀大学生士兵中直接选拔干部,是我军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对军队干部来源的有益补充。2011年9月,《从大学毕业生士兵中选拔军官暂行办法》正式颁布,由此,“符合条件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士兵经过短期培训成为军官”这一重要政策,吸引了大批高校学子携笔从戎。

几年时光已过,一批批优秀大学毕业生士兵圆了“军官梦”。想当初,参军入伍时,他们中间不乏学士、硕士,很多来自985、211地方大学院校,都自带着璀璨的“光环”。然而毋庸讳言,两年的摸爬滚打,10个月的深造淬炼,他们又可谓是“速成型”干部。坦白地讲,相比于许多优秀的战士,他们打枪不是最准的,跑步不是最快的……

从“兵”一跃而成“官”,岗位转变的“能力代差”,同期军官的“年龄逆差”,初任受挫的“心理落差”,质疑声、尴尬事、挫败感……大学生士兵提干排长在基层面临困难多多。从“当兵打仗”到“带兵打仗”,一字之差,意味着他们还有许多坡要爬、许多山要翻。

大学生士兵提干后的“下篇文章”如何书写?在校大学生们很关心,大学生士兵们很关注,大学生干部们很关切。这三个群体的“进”与“退”,则直接影响着我军军民融合式吸纳集聚人才工作的深化和发展,事关新时代军队官兵整体素质的有效提升。

起步决定后程。在优秀大学生士兵提干军官成长成才的过程中,组织的悉心关怀和战友的全力帮带,将是弥补他们“先天不足”的重要“底肥”。各级在为优秀大学毕业生士兵搭建职级“直升梯”的同时,还应为他们拓宽能力“快车道”,着眼任职急需、岗位所需、实战必需,对“软硬件”加装改造、换代升级。

明天战争的胜败,取决于今天“人才竞争战”能否打赢。大学生士兵排长具有专业理论扎实、知识体系全面的优势“竞争力”,对于提高我军战斗力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军队各级应当针对不同层次大学生士兵特点,进一步健全完善有关政策,保持人才培养使用的稳定性、连续性,既“扶上马”,又“送一程”,真正让大学生士兵提干军官队伍充满激情、焕发活力,成为强军兴军的一支生力军。

文章转自:“军营观察家”

编审|刘建伟

编辑 | 梁   晨 刘守金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