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情锐评:美国向日本出口F-22技术?实为第3次“技术阉割”

参考消息

关注

参考消息网8月28日报道 据日本《日本经济新闻》8月23日报道称,围绕日本2030年左右引进的新一代战斗机,美国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下文简称洛-马)向日本防卫省提交了开发计划。新战斗机将以该公司的F-22隐身战机为主体进行改造,允许日本企业承担50%以上的开发和生产任务。这也是美国首次允许向外国出口F-22相关技术。而反观美日联合研发战机的历史,类似事例是有迹可循的。那么美国向日本出口F-22技术,对日本的军工自研能力会有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就此为您简析。

资料图片:美空军F-22隐身战机。(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一次“阉割”:美国强推F-2战机 日本部分受益

据日本《日本经济新闻》发表的题为《F-22改良版或一半以上在日本生产》的报道称,美国此次向日本提供F-22隐身战机的机体等相关技术,是因为没有技术外流的担忧,而且有助于亚洲的安全保障。如果日本厂商负责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研发,还能提升日本防卫产业的生产和技术基础,可以说是象征日美同盟加强的举措。洛-马允许日本承担50%以上的新一代战机开发与生产,是为了回应日方有关“美国企业垄断开发和生产,日本企业几乎无法参与”的担忧。洛-马称,归根到底这是一个日本主导的框架。报道还称,新一代战斗机是2030年左右退役的F-2“支援战斗机”的后继机型。

巧合的是,30多年前的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启动“实验性支援战斗机”(简称FS-X,后来F-2战机的前身)计划时也发生过类似情况。1982年,日本政府寻求能够替代老旧三菱F-1支援战斗机的新一代战机,当时日本有3种海外候选机型,包括美国的F-16“战隼”、F/A-18“大黄蜂”(当时为A/B型)及欧洲“狂风”IDS攻击机,还有一个自研战斗机方案。当时日本对3种海外机型的性能指标都不满意。

资料图片:日本三菱重工当时提出的FS-X自研战机方案模型。(图片来源于网络)

1985年3月,三菱重工提出独立研发代号JF-210的新型战机,外形类似瑞典“鹰狮”战机的鸭式布局,但不同的是采用双发动机、双垂尾设计,进气道设计则类似F-16战机,位于座舱下方。按设计指标,JF-21最大平飞速度1.9马赫,挂载4枚反舰导弹时的作战半径为930千米,可见日本的目标还是十分远大的,可惜该计划最终胎死腹中。

因为二战后,美国一直对日本壮大军工产业十分警惕,防止后者重新获得发动战争的能力,经常会在必要时刻出手压制。当时的美国似乎是意识到了日本自主研发战机背后存在的威胁,便马上从各方面对日本施压。1987年10月,日本宣布以美国的F-16C/D战机为基础研发FS-X(即后来的F-2战机),该决定在美国国内也引发争议,有人指责美方向日本转让太多先进技术。

资料图片:日本空自官方网站放出的F-2支援战斗机宣传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1988年11月,美日正式启动首次联合研发战机项目,由于F-2只装备日本航空自卫队(下文简称空自),所以研发费用完全由日方承担。按双方协议,F-2主承包商是三菱重工,与当时的通用动力公司(后来通用动力公司航空部于1993年被洛克希德公司收购,F-16也归入洛-马旗下)合作研发,日本承担60%的工作份额。

F-2首架原型机于1995年10月成功试飞,其主要基于第40批次的F-16C战机放大、改进而来,机身加长0.5米,主翼面积增加25%。值得一提的是,F-2是全球第一种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的战斗机,搭载了由三菱电机研发的J/APG-1火控雷达,可以探测185千米外的大型空中或海面目标,也可探测65千米外的小型非隐身目标。别看纸面数据不错,但其实该雷达综合性能有限,基础元件落后于美国,属于“勉强抢了头彩”。

由于美国政府拒绝提供F-16的计算机源代码,日本被迫自行研发飞控系统软件,最终搞出了自己的四余度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为提高F-2的稳定操控性能提供技术保障。尽管F-2与F-16C相比在综合作战性能(特别是对海攻击能力)方面已有了“质的飞跃”,但日本军工行业都清楚地意识到F-2受本身尺寸限制(虽是F-16放大版但仍属单发轻型战机,难与F-15等双发重型战机相比),缺乏进一步改进潜力,属于“一锤子买卖”。不难看出,F-2项目实为美国对日本军机自研产业的“第一次阉割”,但从结果看日本还属于受益较多的一方。

资料图片:日本F-2A战机与第40批次F-16C战机的外形尺寸对比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次“阉割”:美推销F-35A 日本“心神”不定

从10多年前,日本就一直寻求从美国获得F-22隐身战机,但由于美国国会禁止对外出口F-22相关技术,日方一直未能如愿以偿。于是日本又一次开始尝试自主研发隐身战机。日本防卫省于2000年宣布启动价值数十亿日元的“先进技术验证机”(隐身战机)自研项目,代号ATD-X(即后来的X-2“心神”验证机),由三菱重工负责研发。在经历了多年的艰难技术攻关后,首架且是唯一一架X-2原型机于2016年4月成功首飞。但令人意外的是,这架原型机竟然只进行了32次试飞后,就于2017年10月31日宣布提前退役。

资料图片:日本X-2“心神”技术验证机首飞资料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究其原因,则是日本政府于2013年12月20日宣布购买42架洛-马F-35A“闪电”隐身战斗机作为下一代空防主战装备,用于替代已服役近40年的F-4EJ战机。毋庸置疑,这又是美国对日本军机自研产业的一次“阉割”。而此番美国人给出的“价码”是:日本可以参与F-35生产项目工作的40%,这对于不是“F-35开发伙伴国”的日本来说,似乎已算是很大让步,日本还由此成为除美国以外的2个具备总装F-35隐身战机的国家之一(另外一国是意大利),总装厂位于日本名古屋。

自2015年12月起,首架日本生产的F-35A战机(日本生产代号AX-5)开始组装,并于2017年下线。除组装飞机外,FACO还于2018年开始向北太平洋地区的F-35提供维护、修理、大修和升级服务。名古屋的F-35总装厂只是日本制造F-35A产业的一部分,还有三菱重工负责机身零件制造、IHI公司负责发动机组件生产,以及三菱电机生产航电部件。对于日本来说,F-35作为武器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其背后的技术与生产线才是更关键的因素,但与之相对的代价也很巨大——由于日本只订购了42架F-35A(其中38架在日本总装)且需要新建总装生产线,所以日本自造的F-35A单机价格比同期下线的洛-马原厂产品贵出约60%,这笔“学费”实在高昂。而且更要命的是,日本为此又一次放弃了自研军机的机会。

由上不难看出,在经历了2次“技术阉割”后,日本的军机产业基本上已被美国全面垄断,此次洛-马出口F-22相关技术,名义上是双方共同开发,实则进一步压缩了日本未来的战机自研能力。美国出口的F-22相关技术肯定也会有所保留,甚至不排除提供“降级版”F-22的可能性,将其看作对日本军机产业的第3次“技术阉割”可谓名副其实,而日本国产尖端战机的梦想也由此变得更加渺茫。(文/黄晋一)

资料图片:日本空自F-2战机为日本首架F-35A隐身战机护航。(图片来源于网络)

【延伸阅读】F-22改良版或成日本下一代战机:性能强悍 成本“爆炸”

参考消息网8月24日报道 《日本经济新闻》8月23日发表题为《F-22改良版或一半以上在日本生产》的报道称,围绕日本2030年左右引进的新一代战斗机,美国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向日本防卫省提交了开发计划。新战斗机将以该公司的F-22为主体进行改造,允许日本企业承担50%以上的开发和生产。新战机将采用F-22“秘不示人”的技术,如果日本企业主导包括发动机在内的生产,将有助于加强日美同盟和日本国内防卫产业的基础。

报道称,F-22具备隐形性能,机内弹仓可携带8枚空对空导弹,拥有很强的攻击能力,被称为“世界最强悍的战斗机”,美国此前一直禁止将其出口。

报道称,美国这次向日本提供机体等,是因为没有技术外流的担忧,而且还有助于亚洲的安全保障。如果日本负责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将能够提升日本防卫产业的生产和技术基础,可以说是象征日美同盟加强的举措。

洛克希德允许日本承担50%以上的新一代战机开发与生产,是为了回应日本方面“美国企业垄断开发和生产,日本企业几乎无法参与”的担忧。洛克希德称,归根到底这是一个日本主导的框架。

资料图片:美军F-22与F-35A隐身战机编队飞行

报道称,新一代战斗机是2030年左右退役的F-2战斗机的后继机型。日本政府为了让国内防卫产业增加订单,曾寻求采用纯国产战斗机,但最后认为如果日本企业单独开发,技术和经费方面会存在困难。日本看好通过改造F-22战机,兼顾高性能和低开发费的洛克希德方案。

包括开发、购买和维护在内,项目费用预计达到6万亿日元(1日元约合0.009美元),金额巨大。2000年代实战部署的F-22战机被指需要接受改造,如果采用洛克希德方案,美国方面也能降低改造费。如果单价较高的防卫装备品的出口增加,还有望缩小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赤字。

报道称,新战机将改良F-22的主翼,以便能装载更多燃料。飞行半径将延长至约2200公里,这样可以防卫离岛。此外,新战机还将采用最先进隐形战斗机F-35的战斗系统,提高对敌机的探测能力和与本方飞机的通信能力。

尽管F-22拥有全球最好的隐形性能,但每次飞行都需要涂抹特殊涂料,维护上比较费时。新战斗机将采用F-35的隐形材料,这样更能易于维护、训练和投入实战。

日本面临的课题是,新战机在成本上远远高于日本引进的F-35A战机。据洛克希德估算,新战斗机如果生产70架,单机价格约240亿日元,如果生产140架,单机价格约210亿日元。而另一方面,美国技术转让的程度也不明朗,这可能会影响日本战斗机技术的传承。

报道称,关于新一代战斗机的开发,政府将从日本国产、国际共同开发、改进现有战斗机这3个选项中做选择。政府计划在今年年底制定的《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中,明确新一代战斗机的开发方法。在改进现有战斗机的选项中,除了洛克希德外,美国的波音和英国的BAE系统公司也提出了开发计划。

图为日本装备的F-35战斗机

(2018-08-24 09:57:50)

【延伸阅读】迟到两年:日本“心神”隐身战机首飞

4月22日上午,在比预定首飞日期推迟2年后,日本X-2“心神”隐身技术验证机成功首飞。

“心神”首飞现场图。

“心神”首飞现场图。该机首飞标志着日本初步进入了研发隐身战机国家的行列,但与中美俄三国隐身战机的水平相比,仍有相当差距。

在比预定首飞日期推迟2年后,“心神”终于从小牧基地成功首飞。

“心神”发动机加力全开,成功起飞。

本图可见“心神”验证机的折流板推力矢量喷口细节。

本图可见“心神”验证机的折流板推力矢量喷口细节。

“心神”首飞后,还有一架日本空自的F-2战斗机伴飞。

在完成短暂试飞后,“心神”在F-2战机的伴飞下,飞抵航空自卫队岐阜基地,未来将在这里继续进行测试评估工作。

(2016-04-22 08:42:00)

【延伸阅读】死灰复燃!日欲购F-35B配出云级航母

据《读卖新闻》近日报道,日本防卫省正争取在2019年防务预算中加入从美引进F-35B隐身短垂战机的相关经费,并正研究将出云级直升机航母改装后,搭载F-35B作为轻型攻击航母使用,颇有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节奏,本文就此解读。图为外国军迷制作的出云级航母搭载F-35B想象图,注意还将舰艏的“密集阵”近防炮挪到了舷侧,防止干扰F-35B起飞。

首先了解下F-35B。F-35B(海军陆战队型)是F-35系列三型号中吨位最小的,外形尺寸与F-35A相当,全机长15.4米,翼展10.7米,机高4.3米,最大起飞重量27吨。本图展示了同一俯拍角度的F-35三型号外形对比,F-35A的识别特征是有固定航炮,F-35B是看座舱后部的升力风扇,F-35C的整体尺寸(特别是翼展)均大于前两者,比较容易识别。

这张对比图详细列举了F-35系列三型号的作战性能,其中F-35A(空军型)是唯一配备固定航炮的型号,F-35B则是三型中唯一具备短垂起降能力的,而F-35C(海军舰载型)是三种型号中尺寸最大的,其作战半径也是三型中最大的,三种型号的最大平飞速度均为1.6马赫。

日本航空自卫队此前已从美国购买了38架F-35J(F-35A的日本出口型),其中37架将由三菱重工负责组装。但空军型的F-35J不具备上舰能力。图为2017年6月,由日本三菱重工自行组装的AX-5号F-35J隐身战机首飞资料图。

如果说日本引进F-35J的目的主要是为练手和积累隐身战机使用经验的话,那么引进具备短垂起降上舰能力的F-35B才是他们最主要的目标。图为F-35B短垂着舰动态图。

从洛马公司官方公开的F-35B作战性能看(如图所示),单架F-35B在执行空中遮断任务,携带2枚454千克级JDAM卫星制导炸弹和2枚AIM-120空空导弹(只使用内置弹舱)时,最大作战半径可达876千米,要远超采用同等载弹量的AV-8B和F-18C战机。

本图展示了F-35C(海军)舰载型能(计划)搭载的各种对空、对地武器弹药,F-35B也能挂载其中的大部分。

1下面再来看日本F-35B的未来母舰,出云级直升机航母(国内一些媒体称其为“准航母”其实并不准确)。2017年3月22日,出云级2号舰“加贺”号的服役曾引起国内媒体的高度关注,因其直接沿用了已被击沉的二战日本海军航母“加贺”号,军国主义复兴意味十分明显。图为“加贺”号(DDH-184)出港海试资料图。

出云级的开发代号称为22DDH(平成22年,即2010年,DDH:直升机驱逐舰缩写),实为日向级直升机航母的放大版,与后者相比,增强了两栖运输能力。出云级共建2艘(“出云”号及“加贺”号),每艘全长248米,全宽38米,吃水7.5米,满载排水量2.7万吨,最大航速大于30节。每艘最多可搭载28架舰载机。图为出云级直升机航母两视图,除直升机外,在舰艉甲板可见F-35B短垂战机。

图为日本海自“出云”号(中)、“日向”号(右)直升机航母与美军尼米兹级核航母编队航行,可见三者的尺寸差距。

尽管日本官方在极力淡化出云级直升机航母的潜在进攻性用途,称其只会用于反潜和夺岛作战,但敏锐的日本模型厂商在推销模型时并未避讳这点,甚至连出云级改装后增加的滑跃飞行甲板都已表现出来,注意滑跃甲板的位置类似英国无敌级,无需移除舰艏的“密集阵”近防炮,还能看到甲板上的2架F-35B模型,但图中的舷号181(实为“日向”号)标注错误,应为183或184。

F-35B可以利用滑跃甲板实现满挂弹起飞。图为F-35B短垂滑跃起飞动态图。

根据西方军事专家分析,每艘出云级最多可搭载10至12架F-35B短垂战机。图为日本模型厂商2017年推出的“加贺”号航母模型,注意图中出现的F-35B短垂战机模型。

如果按每艘出云级搭载12架F-35B战机(每架搭载2枚454公斤级JDAM炸弹)计算,理论上一艘出云级搭载的F-35机群可向半径876千米范围内的任意目标投弹10.8吨。这张示意图标出了F-35B从日本本土的岩国基地起飞,所能覆盖的作战半径(876千米),可打击包括半岛、中国东海以及冲绳附近的大部分区域,就此推算,如果将F-35B部署到出云级航母上,可将这个打击圈进一步前移,例如从冲绳或者黄海附近起飞,理论上可威胁到中国内地地区。

当然出云级在进行轻型航母改装时,也会面临一些技术性难题,但都可以按由美海军目前研究出的方案加以解决。难题之一就是F-35B在短垂起降时,下折的F-135涡扇发动机喷口喷出的高温热流对飞行甲板会产生严重的烧蚀现象,美海军黄蜂级及美国级两栖攻击舰为此都进行了专门改装。图中可见F-35B降落式,甲板上的烧蚀痕迹。

最直接的解决方案是直接在甲板上铺设“热喷涂防滑涂层”,经试验测试,能大幅缓解F-35B尾喷管在起降阶段对飞行甲板的烧蚀现象。图为美海军使用专用设备在甲板上铺设“热喷涂防滑涂层”资料图。

尽管从表面上看,2艘能搭载10至12架F-35B的出云级轻型航母并不能对亚太地区军力平衡产生大幅影响,但其产生的潜在影响是十分恶劣的,意味着日本已突破了战后日本宪法第九条对其发展进攻性军力的限制,或许近几年内,人们就能看到日本推出更大吨位的,能够搭载更多F-35B战机的中型或大型航母,已沉寂70多年的日本军国主义亡灵或将死灰复燃,这才是周边国家应当高度警惕的。图为出云级首舰“出云”号海试资料图。

图为“加贺”号(左)服役当天,与“出云”号(右)并排停靠航拍图。

图为“加贺”号与“出云”号并排停靠资料图。

(2017-12-28 08:51:3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