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揭秘热带风暴名字由来:设有清单 男女人名交替命名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9月13日报道 英媒称,就在飓风“弗洛伦斯”逼近美国东海岸之际,目前飓风“奥利维娅”正在太平洋肆虐,并且正高速向夏威夷移动。在这两场飓风将经过之地,人们焦急地听取最新信息,为迎接飓风做准备。
据英国《独立报》网站9月11日报道,在这个天气变化特别剧烈的季节期间,你或许想知道,此类热带风暴是怎样被赋予人名的,以及为何要这样起名。
风暴和飓风有何区别?
海洋锋面时速必须达到39英里(1英里约合1.6公里),才能被称为风暴,若时速达到74英里,将被正式归类为飓风。
根据持续风速,飓风再被分为5个等级。一级飓风时速在74至95英里之间,对财产构成中等破坏性风险,而五级飓风则要严重得多,时速可达157英里。若五级飓风在人类聚居地附近登陆,则预示着灾难。
飓风的命名过程是怎样的呢?
这种习俗源于20世纪初,与无线电首次实现船舶对岸通讯同期出现。
最初,人们仅根据航海传统给飓风起女性名字。将极端天气情况拟人化的想法是为了确保能够通过一个比序号更易记忆的系统来明确区分它们。气象学家、海警和船长可以清晰转发信息,而不必担心误解。
于是,每年第一场风暴被赋予一个以“A”开头的名字,第二场风暴则被冠以“B”开头的名字,以此类推。
1953年,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国家飓风研究中心管理下,命名程序变得更加系统化。该中心针对在北大西洋、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形成的风暴拟定名称清单,这些名称每隔几年就可以重复使用。
1978年,男性名字被用于形成于北太平洋的风暴,一年后被用于形成于大西洋的风暴。此举旨在减少命名过程带有的性别歧视,因为之前有公众对此提出抱怨。如今,该中心每年以男女人名交替命名风暴,共有6份分别包括21个名字的清单,每年依次使用其中一份(以字母Q、U、X、Y和Z开头的名字不被考虑在内)。
如果任何一年出现超过21场风暴(这种情况很罕见),额外的风暴将以希腊字母表中的字母命名。
【延伸阅读】外媒:SOS发布全球旅游风险地图 美洲国家公路风险高
参考消息网9月13日报道 外媒称,世界越来越不稳定和难以预测,安全再次成为人们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的主要考虑因素。国际SOS组织和益普索集团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017年超过60%的人感受到旅行风险增加。
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9月11日报道,说到旅行风险,人们马上想到恐怖主义,这并非凭空联想,过去几年,各大恐怖主义组织为了制造更大的轰动效应,纷纷将旅游目的地选作袭击目标。
不过,人身暴力并非旅行中面对的唯一风险,还有很多因素会让游客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为此,国际SOS组织综合评估各项风险因素,制作出三张说明全球最安全和最不安全旅行目的地的地图。
按照平常对安全的理解,欧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部分南椎体国家的风险指数较低。非洲和中东是最危险的地区,但是拉美部分国家,如墨西哥、洪都拉斯和委内瑞拉的危险程度也不低。
按照能够获得的医疗卫生服务和质量来看,欧美加和澳大利亚仍然是最安全的国家,不过智利和乌拉圭的医疗服务也不错。同样,大部分非洲国家在这方面的安全水平非常低。
公路安全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大部分时间选择陆地交通出行的游客而言。美洲国家的公路风险从北到南逐渐增大,加拿大的风险最低,美国、墨西哥逐渐升高,危地马拉、巴西、玻利维亚和巴拉圭等国家公路风险最高。让人意外的是,像俄罗斯等重要国家,公路风险也非常高。
(2018-09-13 14:24:21)
【延伸阅读】植物的报复!美国女子跌入“欧防风”草丛后出现二级烧伤
参考消息网7月24日报道 美媒称,一名女性跌入“欧防风”草丛,几天后她的腿部出现严重烧伤。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7月18日报道,夏洛特·墨菲沿着佛蒙特州的一条路行走时,跌入了一片草丛。她站了起来,将自己冲刷干净,继续走路。但几天后她的腿出现了二级烧伤,令其非常痛苦。
报道称,现年21岁的墨菲无意中跌入了一片野生“欧防风”草丛。这种野草也被称为有毒的“欧防风”或流浪汉“欧防风”,它是一种野生的根茎植物,外形有点像胡萝卜。尽管“欧防风”奶油色的根部可食用,但这种野生植物的汁液是非常危险的。
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生物学家称,野生的“欧防风”可长到150厘米高,并会开出许多黄色的小花,以伞形的样子一簇簇地生长,彼此的间距约为5厘米。野生“欧防风”的汁液含有呋喃并香豆素,这种化合物会导致严重的烧伤。
康奈尔大学纽约州综合虫害管理项目的教师约伦·兰普曼此前说:“这种汁液是有毒的,而且基本上能剥夺人体控制阳光中的紫外线辐射的能力。”
墨菲在“脸书”网站上贴出了她烧伤的照片,并写道她希望“提高人们对野生‘欧防风’的认识……其根部、叶子和花瓣的汁液会对皮肤造成损害。”纽约州环境保护局称,阳光会激活其汁液中的化合物,并导致严重的阳光灼伤,这种灼伤会随着水气和气温的升高而加剧。” 这就是导致墨菲被烧伤的关键所在。墨菲在摔倒后,烈日下呆了好几个小时,满头大汗。
据福克斯新闻频道报道,墨菲最终在佛蒙特大学的创伤和烧伤中心获得了治疗,预计她将全面康复——但可能会留下永久性伤疤。(编译/邬眉)
(2018-07-24 00:21:01)
【延伸阅读】印度治理空气污染搬出“抗雾霾大炮” 台媒:如大型吹风机
参考消息网12月22日报道 台媒称,印度首都新德里为了解决严重空气污染问题,20号起在当地空气品质最差的地区启用“抗雾霾大炮”。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12月21日报道,“抗雾霾大炮”宛如一个大型吹风机,当地官员表示,希望借由将水雾吹进空气中来降低空气污染,并会持续监测空气污染数据,看看“抗雾霾大炮”的成效如何。
德里环保部长称:“测试会在巴士站进行,我们认为如果能从上方喷洒水雾,会有助于降低特定物质,如PM2.5、PM10及其他污染物。我们会记录下,使用抗雾霾大炮前后的污染等级,并确认使用后污染程度降低多少。”
根据美国驻印度大使馆的监测,新德里的PM2.5浓度在20号下午2点时达到408,是建议标准上限的8倍,然而比起上周的12倍来看,已算是有改善。
报道称,印度每年迈入冬季风速降低,无法有效吹散污染粒子,再加上农民燃烧稻草、工业污染及交通废气,整个印度北部的空气污染挥之不去。
“抗雾霾大炮”。
(2017-12-22 00:15:01)
【延伸阅读】美国遭飓风洪水席卷后街头现三头鲨鱼?网友直呼视频太假
参考消息网9月15日报道 英媒称,在网上的一段视频里,网民们发现了一些奇怪之处,似乎有几头鲨鱼在“艾尔玛”飓风侵袭期间在被洪水淹没的迈阿密大街上游泳。
据英国《太阳报》9月12日报道,在这段惊人的视频里可以看到,在被洪水淹没的迈阿密市中心地区,水面上赫然出现了三头鲨鱼鳍。
不过,动物爱好者指出,这种令人恐惧的掠食者不会群体行动,这证明这段视频是伪造的。
一名网民写到:“鲨鱼不会群体行动,明显是假的。”另一名网民补充说:“假的。鲨鱼是独居动物。”
报道称,400英里宽的“艾尔玛”飓风跨越大西洋抵达美国本土,已造成至少38人死亡。这是大西洋地区有记录以来威力最强的风暴,被认定为5级飓风。
报道称,飓风覆盖面积相当于整个法国的大小,此前几天在加勒比诸岛造成了严重破坏,风速一度达到每小时185英里,造成至少25人死亡。
另一段惊人视频显示,在“艾尔玛”飓风过境后的大街上,出现了一只巨大的鳄鱼,人们被警告说要小心这些可怕的猛兽。
报道称,这只鳄鱼是在佛罗里达州墨尔本市中心被发现的,当时正在穿越一个公交站台旁的人行道,潜入了一道排水沟里。(编译/武林)
(2017-09-15 09:51:45)
【延伸阅读】美电视台直播飓风被抢镜 男子竟在滔天巨浪中做这个…
参考消息网9月13日报道 英媒称,美国一名风筝冲浪爱好者不顾警告和佛罗里达州的紧急撤离命令,在滔天的巨浪中坚持冲浪,不惧生死地面对到来的“艾尔玛”飓风。
据英国《太阳报》9月10日报道,佛罗里达州有600多万人被要求撤离,因为风暴即将降临该州的部分区域。
不过,电视观众们在MSNBC的直播中惊讶地发现,一名冲浪爱好者正在迈阿密海滩上冲浪。
视频显示,他在风筝的拖拽下在海里上下翻飞,甚至一度被丢到水下。
当地记者马里亚纳·阿滕西奥说:“政府官员或者救援人员可不希望看到这一幕。”
这名记者表示,这位冲浪爱好者违反了紧急撤离令,因为人们被警告说不要在风暴期间从事水上运动。
报道称,许多推特用户都对这位风筝冲浪爱好者的行为发表抨击,其中一名用户将他称作“傻瓜”。
一位名叫萨拉·西西莉亚的用户写道:“我看不出在飓风中这么做的意义何在,真的看不出来。”
另一名推特用户写道:“那个傻瓜竟然在飓风里搞风筝冲浪。”(编译/武林)
(2017-09-13 00:17:01)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