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威胁中俄二次打击能力?美欲开发高超音速拦截弹

参考消息

关注

参考消息网9月18日报道 据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9月15日报道称,由于担心高超音速导弹以远高于音速的速度撕开美国的反导防御系统,美国导弹防御局想要一种能以高超音速(速度超过5马赫)飞行的拦截弹也就不足为奇了。

报道称,导弹防御局正在悄悄地朝这个方向迈出一步。它提出了一项研究方案,研发可以使拦截弹在高超音速条件下进行大过载机动的控制系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俄罗斯高超音速武器介绍

导弹防御局表示,它希望获得有关“最大限度提高机动性、最大限度减少动能损失,同时允许在高超音速环境下进行可控飞行”的建议。

导弹防御局说:“建议方也可以假设(相关方案的应用条件为)飞行速度超过5马赫、飞行高度超过50公里。解决方案应既能适用于小型拦截弹(长度小于1米),也能适用于较大的拦截导弹(比如长度超过5米)。”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美国高超音速武器示意图

报道评论称,这听起来相当简单,但其实并非如此。想象一下,高超音速导弹能以超过5马赫的速度在大气层中飞行(据报道,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已经测试过速度达20马赫的高超音速飞行器,但其最终焚毁)。如果飞行速度同样快的拦截弹对其进行迎击,成功拦截就变成了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

对美国的导弹防御来说,高超音速导弹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变化。在整个冷战时期及其后,美国导弹防御的重点是洲际弹道导弹。现在的重点则是战区级弹道导弹。洲际弹道导弹冲出大气层,并在大气层外飞行,然后释放弹头,以23马赫的速度再入大气层,这使太空成为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最佳地点。但高超音速导弹在大气层高速飞行,它们能够灵活机动地采取规避动作,而不是沿着固定的弹道下降。导弹防御局要求在2019财年获得拨款1.204亿美元,用于高超音速武器的防御。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高超音速武器示意图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核政策项目负责人詹姆斯·阿克顿对《国家利益》杂志说:“我认为,现有的一些拦截弹的确能以高超音速飞行,但它们需要更强的机动能力来打击机动目标。”

这就提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高超音速拦截弹是否可能破坏国际军控稳定并引发军备竞赛。阿克顿认为,针对非战略导弹的拦截弹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针对洲际弹道导弹的高超音速拦截导弹则是另一回事。他说:“针对高超音速武器的区域防御将威胁俄罗斯和中国的二次打击能力,因而被视为破坏稳定。我认为它们不可行。”

【延伸阅读】44年前创举!美军运输机曾空射洲际导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C-5M“超级银河”是美空军现役最大的战略运输机,很少有人知道,C-5是世界上第一种完成从空中发射洲际导弹的运输机,而且是在44年前的1974年完成的,本图集就此为您解读。图为1974年10月24日,C-5A空投洲际导弹瞬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先来分别了解下这两位“主角”,作为美空军现役最大的战略运输机,C-5“银河”系列自1970年服役以来,已参加过多场局部战争,均有过出色表现。C-5M搭载有4台CF6-80C2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225千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最新改进型C-5M全机长75.31米,翼展57.89米,机高19.84米,最大起飞重量418吨,最大载重122吨;巡航速度0.7马赫,最大航程4440千米(载重119吨时)。图为C-5运输机剖面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C-5货舱正面特写,该货舱长36米,高4米,宽6米,为头尾直通式,可一次性运载2辆M1坦克或6架AH-64武直或10枚“潘兴”战术导弹或270名步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LGM-30G“民兵III”战略弹道导弹,是美空军现役唯一的陆基固体燃料推进洲际弹道导弹,研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1970年正式投入服役,最大射程超过1.3万千米,CEP(圆概率误差)仅为200米,可搭载35万吨当量的W87核弹头。图为储存在陆基导弹发射井中的“民兵III”洲际导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最初提出用运输机以空投方式发射洲际导弹,实际还是出于冷战时期的核打击需要, 能将运输机和洲际导弹两者结合起来,在今天看来都是异想天开的。图为1974年10月24日空射试验当天使用的“民兵III”导弹,为便于观测,弹体采用了橙色涂装,未加装核弹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空射试验当天,地勤将“民兵”III导弹装入C-5货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民兵”III(空射型)洲际导弹装入C-5货舱特写,与标准型区别不大。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74年10月24日,一架C-5A(单机编号69-0014)搭载一枚重达33吨的“民兵III”洲际导弹从位于美国本土特拉华州的多佛基地起飞,进行空射测试。图为投放全过程动态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1974年10月24日,C-5A空投“民兵III”洲际导弹测试的连续过程图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9 爬升至6000米高度后,“民兵III”导弹在稳定伞的作用下,以弹头朝下的方式从C-5货舱甩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0 C-5空投“民兵III”导弹测试,可见导弹是以头朝下的方式离舱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C-5A尾部货舱角度拍摄的“民兵III”导弹离舱瞬间,可见导弹尾部的保护盖。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伴飞机视角拍摄的导弹脱离C-5货舱瞬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导弹随后与空投货盘分离,图为“民兵III”导弹与空投货盘分离瞬间。1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分离后不久,布置于“民兵III”导弹头部的三具稳定伞开启,导弹随即由水平姿态转为弹头朝上的稳定垂直下落姿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一下落姿态的洲际导弹基本与陆基井射的姿态类似。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下落至预定的2400米高度后,民兵III导弹发动机成功点火,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从空中发射洲际导弹。1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地面摄像机拍摄的,“民兵III”洲际导弹在空中点火,开始徐徐上升的视频截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曾执行过空射洲际导弹任务的C-5A(单机编号69-0014),目前陈列在位于美国多佛的空中机动司令部博物馆中。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C-5A 0014的座舱资料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C-5A(0014)操纵杆上的徽标,从上到下的英文依次为:美国空军、C-5“银河”、多佛空军基地,特拉华州, 第436空中机动联队、洛克希德(公司)。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导弹尾部拍摄的整备画面,可见“民兵III”导弹的尾喷口。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C-5接受KC-10加油机空中加油资料图,可见C-5尺寸比加油机大了一圈不止。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C-5运输机释放红外热焰弹资料图。

(2018-05-14 08:43:03)

【延伸阅读】停电导弹+无人机!美曝新武器意在中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近日,美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发布了一段2030年美空军作战概念的视频,其中展示了多种将用于对抗中俄两国空军的“黑科技”武器技术,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多项技术实际已进入实践阶段,本图集就此解读。图为由一架F-35A有人战机和6架无人僚机组成的联合编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早在2016年4月,美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就公开了“忠诚僚机”项目,具体内容是将用F-35隐身战机指挥经改装过的F-16无人战机,与前者并肩作战。视频中展示的应是未来版的“忠诚僚机”,也采用了隐身设计。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F-35A战机的座舱内,飞行员正在与人工智能(AI)生成的一个虚拟人物对话,可能是无人僚机部队的“指挥大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随后,飞行员向其中的1架无人僚机下令,令其去摧毁敌方的一个地空导弹发射阵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F-35A有人战机与无人僚机编队,并指挥后者作战的动态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接到命令后,编队中的三架无人僚机迅速脱离编队,飞往作战区域,其中2架负责佯动,1架主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主攻无人机随后完成了从投放SDB小直径炸弹,到摧毁敌军SA-3防空导弹阵地的一系列步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早在2005年的科幻电影《绝密飞行》中,也出现过EDI无人战机与F A-37有人战机编队作战的情节。图为电影动态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接下来展示的是微型无人机“蜂群作战”(具有小型化、数量多、成本低的优势,可靠数量弥补单机性能的不足)技术。视频中可见一架C-130运输机空投了一个微型无人机“集束式投放容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集束式投放容器”释放无人机瞬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集束式投放容器”释放百架无人机动态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现实中,美军已于2016年10月在加州进行了使用3架F A-18F“超级大黄蜂”战机同时释放103架“Perdix”微型无人机的试验。试验中,每架无人机(翼展仅50厘米)既可独立飞行,也可联网组成“蜂群”编队执行侦察或其他作战任务。大图为F-18投放无人机,小图为Perdix无人机蜂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地面控制站上显示的无人机编队。可见编队完成后,微型无人机群开始以编队方式向目标区域移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根据任务需要,无人机“蜂群”可以半弧形在目标区域上空进行盘旋监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视频中下一项展示的技术是一架B-2隐身轰炸机,在敌方空域投放了一枚神秘的“巡航导弹”,外表看似普通,但其所经之处,敌方电子设备、电网等全部瘫痪。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B-2投放“停电导弹”瘫痪敌军电网动态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种“停电导弹”的全称为“电子对抗高能微波先进导弹计划”(简称CHAMP),实际是一种搭载高能微波弹头的巡航导弹,由美国波音公司研发,可在瞬间发生高功率微波瘫痪敌方电子设备或电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空军已于2012年10月在本土的犹他州导弹测试靶场完成了CHAMP微波导弹的多次试飞,使用的载体为AGM-86C巡航导弹(最大射程1100千米),可由B-52轰炸机搭载,按美军计划,未来将在AGM-158隐身导弹上搭载CHAMP微波弹头,一次发射可沿规划航线摧毁100个敌方电子目标,小图为B-52搭载CHAMP导弹试验。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战斗机使用激光炮空战过于只存在于电影中,现实里美国防部已于2017年与洛马公司签订合同,准备为F-15打造一种名为“神盾”的高能激光炮吊舱。 图为F-35A隐身战机发射高能激光炮视频截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F-35A使用高能激光炮摧毁敌军战机的动态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神盾”(实际为“自卫高能激光演示样机“SHiELD的英文缩写), 高能激光炮吊舱最大输出功率50千瓦,可摧毁无人机及巡航导弹。图为游戏《皇牌空战7》中出现的使用脉冲激光炮吊舱开火的F-15C战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本图列举了美空军近期机载激光武器的发展路线图,可见2016年主要以大于10千瓦级的高能试验型高能激光武器,简称HEL(入门级)为主;2022年计划在F-15三代机上试验加装大于10千瓦级的HEL吊舱(中级);2029年左右将在六代机上加装大于100千瓦的HEL武器(全功能)。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从雷锡恩公司这张高能激光武器系统宣传图也能看出一些未来美军激光武器的发展趋势,例如紧凑型激光器,可以搭载在海陆空多种平台上,另外就是高功率,普遍高于200千瓦。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最后登场的是仍在设想中的美空军第六代战机,可见采用了无(垂)尾隐身布局,具有较强的隐身作战性能。1

(2018-03-28 08:56: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