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称学西班牙语在中国渐成时尚:会西语更好就业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9月25日报道 西媒称,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西班牙语在中国颇受欢迎,如今学习西班牙语已经开始迈出课堂走上街头。
据埃菲社9月23日报道,北京塞万提斯学院院长易玛·冈萨雷斯表示:“学习西班牙语在中国已经成为时尚,西班牙语将在中国扎根。”她相信西班牙语在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地位将日益重要。
报道称,中国的中学生可以选择西班牙语作为第二语言,甚至可以在大学入学考试中选考西班牙语。这种情况将有利于学习西班牙语的人数在未来数年内成倍增加。
报道分析称,与中国发生的大多数变化一样,教育部的政策背后也有着经济因素作为依托,这是因为中国与西班牙语国家、特别是拉美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
因此,大多数选择学习西班牙语的中国人是出于就业考虑才作出这项选择。西班牙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菲奥娜·徐(音)就是这种情况。
她表示:“这是一门前景广阔的语言。当初我的考虑是,如果学习西班牙语,我将拥有更多工作机会。”
报道称,菲奥娜·徐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西班牙皇家语言学院近期在该校成立了一个研究中心,以促进西班牙语在中国的发展。
现年22岁的硕士研究生约兰达·何(音)也表示自己是出于就业考虑选择学习西班牙语。她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西班牙语是一门优美的语言。
报道称,除了像她们一样出于职业考虑的学习者,易玛·冈萨雷斯表示,近年来完全出于兴趣爱好而开始接触西班牙语的人越来越多。这些西语爱好者完全是因为热爱文化才开始学习西语。
报道认为,即便如此,要想让西班牙语像英语一样被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延伸阅读】用外语泄愤为何更容易?美媒:对外语感情不深
参考消息网6月7日报道 美国《大众科学》月刊网站6月5日刊登报道称,大多数学外语的人都有体会,一切忌讳用第二语言去说就会轻而易举甚至充满乐趣。文章摘编如下:
我们在讲外语时往往表现出情感上的疏离,这是可以用科学解释的。这种疏离让我们更容易说出不堪入耳的话,而近来有研究还证明它会影响我们的道德观念。
除了基因以外,后天体验也会塑造我们的大脑,而从出生那一刻起,我们通过语言体验生活的点点滴滴。多年的母语浸润让我们深刻理解了它针对特定人和在特定环境下的使用方式。例如,我们知道什么时候提起胃肠炎病例是合适的,而什么时候是不合时宜的;我们学会在惹怒了老板时保持缄默。
无论是谈论禁忌、赌咒发誓还是聆听诗词歌赋,语言总是会在特定环境下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讲,母语和情感相互交织,禁忌语之所以成为禁忌、鼓舞人心的话语之所以鼓舞人心,正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在不断重复的体验中得到了塑造。
我们的体验影响着负责情感控制与调节的大脑区域——比如岛叶皮层和杏仁核——的神经通路。体验还有助于塑造前额叶皮层,这个区域除了调节冲动控制和情感以外,还掌握着许多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比如推理和决策。
这些过程相结合使情感与决策变得不可分割。鉴于语言在我们的日常体验中无处不在,并且与情感和理智都有关联,它也随时会影响我们的行为。但非母语呢?
很遗憾,我们的大多数决策是以隐含的、自动的、非常情绪化的本能反应为基础做出的。大脑情感区的反应速度比更为理性的皮层要快。然而总体上,情感是与理智协同发挥作用的。将这两个概念对立起来看待是错误的,因为它们密不可分。
然而,近日有研究揭示了扰乱理智与情感之间合作的因素。研究发现,面对道德难题——选择是否杀死一个陌生人来救其他很多人,如果这个两难抉择是用第二语言提出的,那么,外语不熟练的人会比第二语言熟练程度较高的人和以此为母语的人更有可能决定杀死陌生人。
许多外语体验在情感上不如母语体验刻骨铭心,因此研究论文的作者将上述结果归因于说话者与第二语言之间的情感反应度降低。其结果是,决策过程是一种较缓慢、较审慎的成本-效益判断。换言之,用外语做决定不像用母语做决定那么容易受情绪性偏见的影响。
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上,许多人都会遇到用非母语做重要决定的情况。无论是救人性命还是投票选举,认清推动我们做出决定的诸多因素会有助于我们做出更为合理的判断。
(2018-06-07 14:24:36)
【延伸阅读】中国外语本科专业已覆盖83个外语语种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洹星):记者29日从中国教育部获悉,2017年全国外语本科专业一共覆盖83个外语语种,与上年相比增加了11个。中国教育部官员田立新称,这是中国外语人才培养聚焦“一带一路”建设的长远目标。
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当天在北京举行发布会,介绍2017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状况。据介绍,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建设的国家外语人才动态语料库已经收录全国121所高校27000多名高端外语人才信息,还有近900所高校2010年以来外语专业师生的信息。
(2018-05-29 16:37:50)
【延伸阅读】新媒:泰国中文学习热持续升温 汉语已成该国第二大外语
参考消息网11月27日报道 新媒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泰国“中文热”持续升温。11月18日,泰国孔敬大学孔子学院举行中小学中文考试,共有5012名考生同时参加考试,创下单次考生人数全泰第一。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1月23日报道,这项考试是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化考试,考查中文非第一语言的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中文的能力。该院负责人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上升以及中文教学的推广,当地学生学习中文的热情不断高涨,最小的考生年龄只有四五岁。
报道称,为激励学生学习中文的热情,该院还在考试当天分别在孔敬大学两所附小开展了汉语营活动,内容包括五禽戏、汉语游戏以及画脸谱等,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在汉语学习中获得乐趣。
据悉,在泰国政府的支持下,汉语已成为泰国第二大外语。
资料图片:2010年6月11日,在泰国首都曼谷,来自孔敬大学的柯秀英在“汉语桥”大学生中文比赛中进行题为《我的汉语之路》的演讲。新华社发
(2017-11-27 00:14:02)
【延伸阅读】俄媒:汉语正成为俄罗斯国考第五外语 学汉语变成时尚
参考消息网6月27日报道 俄媒称,俄罗斯教育体系有了新的现象:学习汉语变成了时尚。
据俄罗斯卫星网6月24日报道,20年前,全俄约有30所大学和中学教授汉语,但现在已经超过了百所。而其中教汉语的高校数量要比中学少。俄联邦教育和科学监督局资料显示,现在俄罗斯有17个联邦主体的60所中学教汉语,集中在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和欧洲部分百万人口城市当中,比如莫斯科、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堡、喀山和下诺夫哥罗德等。大多数学校将汉语作为基本科目,汉语考试分数计入总成绩当中。
报道称,一些家长几乎从孩子幼时开始就想让他们了解汉语。通常,汉语收费班接收3岁至4岁以上的学员。几乎在所有大城市中都有这样的收费班。社交网站上,有关私人教汉语的帖子更是多如牛毛。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至于大家都对学汉语感兴趣,其实并不令人奇怪。俄罗斯也是世界大潮中的一员。毕竟,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点不得不承认。另外,对于俄罗斯人来说,中国还是最近的邻居和可靠的伙伴,大家都珍视这种关系。
报道称,种种事实表明,在俄罗斯,汉语正成为国考第五外语。目前,作为试点,已在进行汉语国家考试。去年秋季,参加汉语考试的约有1500人,但今年已经覆盖所有有汉语课程的中学。
俄罗斯的汉语课堂(俄罗斯卫星网)
(2017-06-27 13:17:00)
【延伸阅读】外媒:巴西崛起带动葡萄牙语热
参考消息网12月26日报道 葡萄牙语是全球使用人数第五多的语言,但过去非葡语国家的人们对它的兴趣并不大。外媒称,它不像西班牙语,后者是一门国际语言,有超过二十个国家使用,在国际上受欢迎的程度仅次于英语。但情况正在改变。
巴西《阅读》周刊12月19日刊文称,由于巴西在国际舞台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美国和欧洲兴起了新的葡语热。这一点从对葡语教材的需求就可以看出。专门出版语言教材的巴西SBS出版社已在海外售出30万册葡语教材。考虑到巴西大部分图书印数仅为2000册,这一数字非常惊人。
在美国哈佛大学,葡语课程吸引的学生不断增加,甚至从去年开始出现了教师紧缺。哈佛大学罗曼语言和文学系副主任克莱芒丝·茹埃—帕斯特雷说:“学习西班牙语、法语以及德语的学生在减少,学习葡语学生却在增加,并超过了意大利语。”
语言学校的葡语学生同样越来越多。纽约一家教授葡语的学校2006年创建时只有80名学生,现在学生已经超过500。这所学校去年有8位教师,今年将再聘请10位。
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在内,许多美国大学的葡语课程想要上都得排队。得克萨斯大学葡语教师埃韦拉尔多·弗莱雷说:“巴西现在非常受关注,而且还将举办世界杯和奥运会。大部分学生想去巴西,不只是想学第二门语言。”
与弗莱雷一样,越来越多的巴西人开始在海外教授葡语。在西班牙莱昂攻读博士学位的巴西律师维尔吉尼娅·莱亚尔,从去年开始她应自己就读的大学邀请,利用课余时间教巴西葡语。现在莱亚尔通过兼职每月可以挣800欧元,与巴西大学法律教授的收入相当。
延伸阅读:商业环境拖累巴西金融发展排名明年巴西玉米可供出口1500万吨两种中国品牌汽车明年将进入巴西市场巴西成为全球第二大转基因作物生产国
(2012-12-26 15:44:59)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