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内泄漏60吨水银?二战德国U艇成“水下切尔诺贝利”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10月19日报道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10月12日发表了题为《有毒U型潜艇将被埋在海床上》的报道。
挪威计划将一艘二战纳粹德国潜艇的残骸埋到沙砾下面以阻止船上的水银泄漏入海。
1945年初,这艘U型潜艇启程前往日本,但在卑尔根附近遭到一艘英国潜艇的鱼雷袭击。据说,这是第一次有潜艇击沉同在水下的另一艘潜艇。从那以来,U-864一直沉没在距离费迪厄岛仅3.2公里多的水下约152米处,那个岛上居住着600人。
政府将用厚达12米的碎石封锁约4.5公顷的海床以限制船上1800个水银罐的泄漏。它们每年泄漏约3.6千克水银,该地区已禁止捕鱼。
资料图片:沉没在海底的二战德军U-864潜艇残骸CG效果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资料图片:二战德国海军IXD2型U艇艺术图,U-864就属于该型U艇。(图片来源于网络)
环保人士表示,封锁这个危险的措施还不够。他们担心,这艘被称为“水下切尔诺贝利”的U型潜艇残骸仍有可能泄漏水银,未来几十年里会流出逾60吨。即使是微量,水银也会对食用了受污染鱼类的人构成威胁。
U-864本应是二战纳粹德国为支持其日本盟友而发动的“凯撒行动”的先锋。它于1944年12月5日离开基尔,却船体受损,随后躲到挪威的潜艇隐蔽坞。
资料图片:击沉U-864的英军“冒险者”号潜艇。(图片来源于网络)
该计划被位于英国的布莱切利花园的密码专家破译,皇家海军派出了“冒险者”号潜艇。1945年2月9日,在追赶了数小时后,“冒险者”号发射了4枚鱼雷,最后一枚击中德军U-864潜艇致其沉没,艇上73名船员全部丧生。
活动人士曾希望将这艘潜艇打捞上岸,但当局说那太危险,因为水银罐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破裂。掩埋工作预计将耗资2500万英镑,它将从明年开始,2020年结束。(编译/何金娥)
【延伸阅读】海狼逞凶:二战纳粹潜艇沉浮录
俗话说得好,“猛虎怕群狼”。嗜血成性的狼群令自然界的其他猛兽都不寒而栗,在它们的轮番围攻下,即使百兽之王也难以幸免于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海军将领邓尼茨之所以被称为“头狼”,就是因为他开创了大规模运用潜艇实施海上破袭行动的“狼群战术 ”,从而使纳粹德国海军在二战初期猖狂一时。“狼群战术”也由此与古德里安的“闪电战 ”一道,被并称为纳粹德国军队的2大战术“法宝”。参考消息网军事频道特策划、制作了相关原创图集,为大家详解纳粹潜艇部队的武器装备、战术运用及其兴衰历程。
潜艇与“无限制潜艇战”均不是在二战中首次出现,两者都可以追溯至一战时期。“无限潜艇战”是德国海军部于1917年2月宣布的一种潜艇作战方法,即德国潜艇可以事先不发警告,而任意击沉任何开往英国水域的商船,其目的是要对英国进行封锁。 图为1915年5月7日,英国豪华游轮“卢西塔尼亚”号在爱尔兰外海被德国海军U-20潜艇被击沉,共造成1198人死亡。
尽管德军潜艇取得了很大战果(共击沉5000艘商船和104艘战舰),但由于阻断了美国的战争财路,促成德国提前宣战,影响了德军整体战略。随着美国的参战,协约国为打破德国的潜艇战,共动员舰艇和辅助舰船5000艘,飞机3000架,最终挫败了德军潜艇战。图为1919年,缴获的U-118艇被风暴冲上英国海斯廷斯海滩。
历史总是存在一些惊人的巧合。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为阻止美国援助欧洲的行动,发动了更大规模的潜艇战,但在这次封锁战中,一名德军将领提出了一种更具革命性的潜艇战法,即“狼群战术”。图为二战期间,盟军的大型护航船队在大西洋上航行。
图为纳粹德国海军“海狼”潜艇部队司令,同时也是“狼群战术”的发明者,卡尔·邓尼茨(1891—1980)。这位在一战时期曾担任U-68号潜艇艇长的司令,提出了革命性的狼群战术,具体内容是用多艘潜艇组成小分队,像狼群一样轮番对盟军战舰和运输船发起水下攻击。由于多艘潜艇会在“头狼”艇的指挥下,同时对同一目标发动攻击,会大幅提高命中率。小图:邓尼茨曾登上过《时代周刊》的封面。
图为1941年,“海狼”司令视察他的U型潜艇(简称U艇)部队。
除了革命性的“狼群战术”外,邓尼茨手中的潜艇性能也较一战时期有了大幅进步,特别是在远洋作战能力方面。图为U-505号彩色剖面图,该艇属于IXC级远洋U艇,全长76.8米,全宽6.8米,高9.6米, 吃水4.5米,水下最大排水量1232吨,艇员数56人,其最大航速18节,最大航程1.3万海里。主武器包括6个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备雷22枚)和1门105毫米甲板炮。
图为3艘U艇在大西洋上编队航行。
为了避免遭到盟军反潜兵力反击,“狼群”攻击通常会选择在夜间进行。 图为艺术家绘制的德国U型潜艇夜袭盟军运输船队的油画。
图为艺术家绘制的二战时期,德国U艇指挥室内部场景。
图为狼群战术高峰时,德国“海狼”部队在大西洋的活动分布图,图上每个红色字母都代表一艘U艇,绿色代表狼群中损失的U艇。
“海狼”部队曾派遣多艘IXC级潜艇前往美国东海岸沿岸进行袭扰作战,图中最上为IXC级潜艇,左图为在美国东海岸被击沉的U艇分布图。
除美国东海岸沿岸地区外,U艇的攻击范围也扩展到了加勒比海,图中的黑点均表示被德军U艇击沉的船只地点。
在“狼群战术”的疯狂攻击下,仅1942年前6个月,被击沉的美国舰船数量就超过了一战的总和。图为被U艇击沉的美国运输船。
除IXC级U艇外,“海狼”部队还配备过多种不同型号的U艇。其中战果最丰富的要数VII级U艇,该级艇在两次世界大战均有战果,战史上击沉舰船总吨位最大的前5艘U艇中有4艘都属于这级(均在一战期间)。图中的U-47属于VIIB级, U-201和U-453都属于VIIC级。
其中U-35号是VII级战绩最高的,也是目前历史上击沉敌方舰船吨位最高的潜艇,在一战中共击沉了224艘舰船,总吨位超过50万吨。由于U-35并未留下图像,图中为U-36号,与U-35外形完全相同。
本图列举了德国所有型号的U艇侧视图,其中XXI级(右下倒数第二种)U艇对战后潜艇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是第一种批量生产、具备远洋能力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潜艇,其水下性能优于水面性能。它通过放弃甲板炮换来更快的速度和更出色的隐身能力,但由于参战较晚,并未发挥作用。
图为XXI级潜艇的设计蓝图。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海狼”部队避免因盟军空袭遭受损失,从1941年开始,邓尼茨要求在法国多个沿海地区修建多座巨型潜艇碉堡,这些建筑经过多层钢筋混凝土加固,普通航弹根本无法对其造成损伤,必须使用“高角柜”一级的巨型炸弹才能达到破坏效果。 图为2005年7月拍摄的,位于法国圣纳泽尔的二战德国U艇巨型碉堡。
这些巨型碉堡除了能为U艇提供保护外,还能做为U艇的维护、后勤基地。图为1942年,U-67号潜艇利用专用导轨,正在移出位于法国洛里昂的U艇专用碉堡。
图为U艇从圣纳泽尔基地出动的CG还原图。
本图中绘制了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在大西洋上最主要的两种“盟军舰艇杀手”—德国海军的U艇与纳粹德国空军的Fw-200“秃鹰”巡逻轰炸机。
在遭受了巨大损失后,盟军也痛定思痛,总结了多种有效的反潜战术,特别是在护航舰的编队布置上,也进行了优化配置。图为二战时期,盟军护航编队组成示意图,编队中不仅加入了多艘配备声呐的驱逐舰,还增加了能伴随船队行动的观测空中气球。
图为大西洋上的盟军护航编队。1943年以前,在大西洋上英美运输船队常常受到德国潜艇的袭击,又无力增派更多的护航舰艇。为此,一位美国海军将领专门去请教了几位数学家。数学家们运用概率论分析后发现,舰队与敌潜艇相遇是个随机事件。从数学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它具有一定的规律:一定数量的船编队规模越小,编次就越多;编次越多,与敌人相遇的概率就越大。美国海军接受了数学家的建议,命令舰队在指定海域集合,再集体通过危险海域,然后各自驶向预定港口,结果盟军舰队遭袭被击沉的概率由原来的25%下降为1%,大大减少了损失。
除了加密无线电外,德军U艇间通信使用最多的还是恩尼格玛密码机。1942年2月1日,海军为U型潜艇配备了一种四转子恩尼格玛密码机,代号为“M4”(它的通信网络叫做“蝾螈”,而盟军叫它“鲨鱼”)。但在盟军后来破译恩尼格玛后,这对于U艇来说就是一大灾难了。图为U-124号艇上的“恩尼格玛”译电员。
除声呐外,当时的盟军驱逐舰普遍配备了深水炸弹投放系统,一旦确定了德军U艇的大概位置后,就可大量投放,对其进行杀伤。图为二战期间,盟军驱逐舰投放深水炸弹后,水面上升起的爆炸水柱。
图为盟军驱逐舰连续投掷深水炸弹场面
图为描绘美军水兵安放、投掷反潜深水炸弹的宣传海报。
为提高反潜深弹的射程和命中率,英美军工研发人员研制了名为“刺猬弹”的新型多管发射装置。这种发射器共有24个炮管,向前倾斜45度。这么多的炮管靠在一起,好像刺猬身上的硬刺,故而得名。刺猬弹发射架一般装在艇艏甲板。齐射时,24发刺猬弹以很短的间隔逐个发射出去,形成一个椭圆形的弹幕,潜艇如果被这个椭圆形的弹幕套中,被消灭的概率会大幅提升。图为1945年11月拍摄的英国海军W级驱逐舰上的“刺猬”多管深弹发射器。
除水面舰艇外,盟军在运输船队中,还增加了护航航母,能起飞一定数量的舰载机为船队提供护航,增加了反潜网的覆盖面积。图为1941年,美军舰队护卫WS-12船队开往南非开普敦,近处的这架为SB2U“维护者”舰载轰炸机,是从“突击者”号航母上起飞的。
除护航航母的舰载机外,盟军在后期还投入了大批水上飞机和远程巡逻机,这些航空反潜兵力对U艇的威胁不断增强,进一步压缩了U艇的活动范围。图中绘制的是1942年10月5日,英国皇家空军269中队的“哈德逊N”远程巡逻机击沉U-619号潜艇的场面。需要说明的是,起初,英国空军轰炸机利用深水炸弹对德军潜艇实施打击的效果并不理想。为此,英军请来一些数学家专门研究这一问题。结果发现,潜艇从发现英军飞机开始下潜到深水炸弹爆炸为止,只下潜了7.6米,而英军飞机的深水炸弹却已下沉到21米处爆炸,从而对潜艇的毁伤效果低下。经过科学论证,英军果断调整了深水炸弹的引信,爆炸深度由21米调整到9.1米,结果轰炸效果提高了4倍,德军还以为英军有了什么新式武器。
为了反制盟军航空反潜力量,德军U艇除了安装防空炮外,还在艇体上增加了伪装迷彩,图为U艇伪装迷彩的演变图,但这种反制措施并不十分有效。
随着盟军反潜兵力的不断增强,海狼部队被迫放弃使用“狼群战术”(因为多艘U艇集中反而容易遭到毁灭性打击)。 图为德军U-775号潜艇遭到盟军反潜机攻击时的照片,图片为盟军反潜机拍摄。
截至1945年德国投降,德军U艇部队共击沉3500艘商船、150艘盟军战舰,致使72200人死亡,自身也付出沉重代价,共损失783艘潜艇,约3万名水兵阵亡,为德军二战潜艇战划上了终止符。 图为1945年,加拿大海军士兵在纽芬兰岛附近俘获的德军U-190艇上升起英国皇家海军旗,小图为部分U艇沉没地点分布图。
图为今日保存在法国某地区的U艇遗迹。
(2015-07-08 09:22:00)
【延伸阅读】德媒:美海岸发现二战德军潜艇残骸无钱打捞
中新社柏林10月26日电 (记者 黄霜红)美国公布发现德军二战潜艇残骸的消息,由于揭露了一段被遗忘的历史而引起德国社会广泛关注。该国《星期日图片报》26日披露,鉴于该潜艇沉没的背景,国防军无法出具资金打捞残骸。
1942年6月15日,德军潜艇U-576正在距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海岸50公里处执行任务。当时U-576已经受损而战斗力减弱,正改变航线准备返回母港法国圣纳采利岛。
返航途中,该潜艇发现盟军KS-520护航舰队,艇长发出指令向美军发射鱼雷。美国舰艇Chilore及巴拿马商船J.A.Mohwinckel遭受鱼雷袭击受损,但却不影响继续航行。但尼加拉瓜商船Bluefields却遭受了毁灭性攻击,很快在海上沉没。盟军的Unicoi号船向德军潜艇发射炮弹,U-576被击中而无法继续前行。在美国海岸护卫队派出战斗机的联合攻击下,U-576最终沉没,并随之埋葬了45名船员。
72年之后,美国在北卡罗来纳发现了U-576残骸。美方收集的声纳信息显示,这艘沉没的潜艇依然保持完整形状,并且能辨识出艇上的炮筒,但只有通过潜水员才能确定是否存在阵亡士兵的尸骨。
为了解政府如何处置新发现的德军潜艇残骸,《星期日图片报》向该国外交部发出问询。外交部表示,根据国际法,该潜艇已成为阵亡士兵的“战争坟墓”,“不应打扰死者的安宁”,潜艇中的45名海军士兵遗骨应留在那里。
不过,“德国潜艇驾驶员协会”却认为,如果资金到位,应该可以将U-576打捞上来,安葬阵亡士兵遗骨。但“众所周知的是国防军已然破产,根本无法支付这场行动产生的费用,故应由阵亡者后人组织捐款”。
该协会并呼吁,在未能打捞残骸的情况下,应对作为墓冢的潜艇残骸加以保护。
2015《参考消息》订阅季火热进行中!微信关注公众号“参考小秘书”(ID:ckxxxms),快捷订报,更有百万话费、iPad mini等您拿哦。
(2014-10-26 23:06:00)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