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军校学员的拉练就是这么“燃”

中国空军网

关注

写在前面: 10月18日,空工大士官学校为期5天的第32次新学员传统教育和野营拉练活动圆满结束,部队摩托化和徒步行军总行程357公里。一路上,他们有过疲惫,但更有坚持,经历了风雨的洗礼,也留下了宝贵的回忆。72个小时,130余公里,险峻山地,全装负重,这些都不能磨灭他们前进的信念。他们用坚定的脚步、必胜的信念昂首前行。一起来见证他们的“旅行”!

一本书,一个馆,探寻红色基因

如果把历史定格成一本书,那应该讲述的是一部英雄史诗;如果把历史浓缩成一个馆,馆内珍藏的是红色记忆。

在这场“旅行”中,学员们在湖北红安、河南新县参观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革命纪念馆、长胜街,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鄂豫皖军委分局旧址等教育场所,开展了向革命英烈敬献花篮和重温军人誓词活动,组织了大别山革命精神专题辅导报告以及“传承红色基因、争做‘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主题班会。

整个过程,官兵们在“看”中探寻、在“听”中感悟、在“访”中追随、在“谈”中升华,悉心感悟在血与火的伟大斗争中形成的“一要三不要”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学员张胜激动地告诉笔者:“面对这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把我又拉回了那个炮火连天的时代。我想,在那个年代最严酷的考验莫过对于信念的考验,一代代革命烈士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党忠诚的誓言。”

红色链接:学校充分利用鄂豫皖革命老区丰富红色资源开展革命优良传统教育,培养学员坚定维护核心、坚决听党指挥的政治品格,坚定学员矢志强军强校、现身航空机务的理想信念。

一信仰,一誓言,求解制胜密码

“在这里缅怀革命先烈,感受老一辈革命家创业之艰辛,体会到信仰给人的力量。也正是这种信仰,才支撑我走下这三百里拉练!”——摘自学员程帅的拉练日记。

伴着朝阳出发,踏着余晖归来,走过柏油路,踏过乡间道,有过战地晚会,分过生日蛋糕……一路行来,三百里的野营拉练给学员们留下深深的印记,定将成为他们一生中都难忘的记忆。

一段用脚步去丈量青春的壮丽旅程,正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演。任道路崎岖漫长、任汗水湿透衣衫、任脚底磨出血泡,经历过红色洗礼的学员带着革命先辈的嘱托,牢记誓言。一路上,雄赳赳、气昂昂,近千米的队伍宛若长龙穿行于大别山间,嘹亮的歌声、震天的口号此起彼伏。

置身于队伍中,听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就是:“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正是这句话激励着学员勇往直前的信心。“如果上了收容车,这次拉练对于我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学员郭祥志正在和队干部“周旋”。笔者了解后得知,郭祥志脚底起了多个水泡,面对疼痛,面对队干部的劝解,面对肩上的责任,他选择了坚持,毅然走完拉练路程!

红色链接:近年来,该校通过野营拉练,锻造学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胆魄,激发学员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豪情壮志,达到了练技能、练体魄、练精神、练作风的目的,是一次培育“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新时代革命军人的生动实践。

一条路,一生情,永葆军人本色

“看到沿途老乡们的‘’夹道欢迎,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为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而感到光荣!”——摘自学员常江涛的心得体会。

在拉练路上,一位特殊观众引起了学员门坤博的注意。在队伍路过曾店时,一位银丝满头、步履蹒跚的老爷爷,一直伫立在路旁向学员们招手,缓慢却充满力量。走近时,小门注意到,爷爷的左眼是闭着的,而那里,似乎已经没有了眼球的支撑。那一刻,小门和战友们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当队伍路过潘新小学时,学员们看到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趴在窗户上,不住地向队伍挥手,一边挥手,一边不断重复着五个字:“解放军叔叔!”

“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裁军装!”当部队出发时,老乡主动端出今年刚刚丰收的花生供官兵品尝。面对一捧捧的花生,学员张浩然的心中五味杂陈,深深地被老乡的淳朴所感染。一路上,官兵怀着对老区人民的感恩之心,齐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军人道德组歌”,用歌声述说军民鱼水情!

红色链接:“32年来,学校坚持走一路、红一线;到一处、红一片”,与老区人民共成长同呼吸。部队哪里,优良作风就带哪里。面对大别山这片革命热土,学校利用拉练契机,传播国防教育知识,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这就是我们的故事,一个正在用青春书写的故事!

 

中国空军网

投稿邮箱 | kj81cn@163.com


快长按二维码▲关注我啊


一路走来,感谢有您!

感觉不错请点赞,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章作者:杨帆

图片拍摄:天梯工作室

本期编审:牛锐利

责任编辑:刘军毅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中国空军网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