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启用“云制造”系统 支持武器生产(2)

参考消息
99G式主战坦克是陆军现役第三代主战坦克-99式主战坦克的最新改进型,配备有1500马力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机动性更强。据外媒报道才,该型坦克的另一大特点是配备了激光主动对抗系统,可干扰敌方观瞄设备或来袭的敌军光学制导导弹。
图为99G坦克与04式步兵战车合影。
04A式步战车,是中国继86式步兵战车后自主研制的第二代履带式步兵战车。ZBD-04型步兵战车采用中国自行研制的履带式底盘,发动机前置,中部为炮塔,后部为乘员舱,可搭载7名步兵。车体采用铝合金材料,为全焊接车体。武器系统包括一门100毫米线膛炮,左侧并列安装有一挺7.62毫米车载机枪。
05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是中国陆军现役几大主战炮兵装备之一。据外媒报道称,该型火炮于20世纪90年代研发,由PLZ-45型自行加农榴弹炮发展而来,与德国PzH2000相同,均采用52倍口径身管的第三代自行火炮。其最大射程,据称在发射国产底排弹时可达40千米。
国产122毫米轮式突击炮,首次亮相是在2015年的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大阅兵上。
图为99G主战坦克与04式步兵战车、122毫米轮式突击炮合影。
图为参展的99G主战坦克。
(2017-07-30 08:43:01)
眼尖的童鞋应该还看到了作为背景的中国陆军现役04式步兵战车油画,类似的绘画在新馆中还有很多。
图为四五式240毫米重型榴弹炮特写照,可见其巨大的身管和防盾。
往前不远就能看到经典火炮展区,可惜由于时间有限,只拍到了这张二战苏制85毫米高射炮。
火炮展区的正对面是国产地面武器展区,可见59式坦克、62式轻型坦克、70式多管火箭炮等经典国产武器。
继续向前能看到中国陆军现役的两种军用吉普:北汽“勇士”和东风“猛士”。
在四五式240毫米重型榴弹炮所在的墙壁背后其实还有一门同型炮,只是背景换为了林海雪原背景。
继续向前,就来到了缴获外国武器展区,这里展示了中国解放军在历次战争中缴获的各种装甲车辆。图为在20世纪50年代战争中缴获的美军M36坦克歼击车。
这辆M36于1951年6月的铁原战役中被中国人民志愿军缴获,配有一门M3型90毫米主炮,最大有效射程1000米,发射普通穿甲弹时,可在600米射击距离上,可击穿二战德军“黑豹”坦克的主装甲。
图为M36车身上的出厂铭文。
在M36坦克歼击车的另一侧还能看到经典的中国国产1963式107毫米多管火箭炮。
继续向前能看到难得一见的画面,2辆不同型号的美军“谢尔曼”系列中型坦克前后停放在一起,有点“哥俩好”的节奏。
首先来看位于后方的M4A3后期型“谢尔曼”坦克,由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2月的第二次战役期间在介川地区缴获。其安装有新型悬挂装置和长身管76毫米主炮。
M4A3之前的这辆是M4A2坦克,与前者一样,由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2月的第二次战役期间缴获。该型坦克当时主要装备美海军陆战队,配备有一门75毫米主炮,但图中这辆在缴获时,主炮已被破坏。
在M4A2前面还有一辆“小盆友”级别的轻型坦克,二战“水柜”军迷肯定十分熟悉,这就是二战时期,意大利产CV33超轻型侦察坦克。
图为CV33坦克近照,这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9年解放上海时,缴获自国民党军队。这种坦克主要用于侦察和通信联络,只配有2挺7.92毫米机枪。
图中这辆外形奇特的装甲车实际是二战时期美制LVT(A)系列水陆两栖坦克(A表示装甲),基于LVT系列两栖运输车改进而来,加装一门37毫米火炮。这辆是1945年5月,人民解放军在解放上海时缴获的,后来包括该车在内的一批LVT全部编入了新中国第一支水陆坦克团。
图为二战苏军著名的T-34/85中型坦克。
这辆美制M3A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是人民解放军在1947年鲁南战役期间缴获自国民党军队。1948年随华东野战军坦克大队参加济南战役,在工大永固门战斗中,该坦克摧毁多座国民党军碉堡和工事,为步兵冲锋开辟道路,被授予“功勋坦克”称号。
作为镇馆之宝之一,过去陈列在军博一层大厅中的“功臣号”坦克也挪到了地下展厅,而且还配上了更生动的“热烈庆祝解放天津”背景。
还记得陈列在过去一层大厅中的“红旗-2”地空导弹么,这次专门挪到了地下的防空展区,与作为镇馆之宝之一的美军U-2高空侦察机残骸共同展示。
过去只能隔着铁栅栏远远观望的U-2侦察机残骸,现在可以从近距离观看,感觉和过去截然不同,能看到更多细节,例如机头侧面的设备舱。
图为正面拍摄的美军U-2高空侦察机残骸。
图为描绘中国陆军现役最新型轮式迫击炮的油画。还有很多展品由于时间原因没能拍到,大家可以等正式开馆后到现场观赏。
(2017-07-30 08:43:58)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