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航展今日闭幕 展示中国军力良好发展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11月11日报道 2018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俗称珠海航展)将于11日闭幕。两年一度的珠海航展始于1996年,今年迈入第12届,6日开幕后展出至11日。外媒认为,本届珠海航展展示了中国军力的良好发展。
据台湾“中央社”11月10日报道,解放军在本届航展首度让装有矢量发动机的歼-10B验证机亮相,并做出一些高难度的超机动动作,锋头甚至压过歼-20。
报道称,歼10-B验证机这次借新式的矢量发动机,在开幕式当天秀出大迎角360度滚转、眼镜蛇、落叶飘等典型战机超机动动作。
报道认为,相较2016年珠海航展时仅仅两三分钟的惊鸿一瞥,这次参加航展的歼-20以“新涂装、新编队”亮相,动态飞行演足预定的15分钟。
报道称,歼-20总设计师杨伟在6日飞行表演后指出,这次飞行表演的歼-20来自真正的作战部队,一定程度展现了飞机机动性能。他还说未来会在歼-20基础上发展“和歼-20迥然不同、可以起到关键作用的飞机”,给足了中外媒体想象空间。
报道称,此外,2014年首次在航展公开亮相的运-20重型运输机,这次也是由空军部队的飞官驾驶,进行单机飞行表演。这两年多次在东海、南海、西太平洋参加演训的轰-6K、空警-500等机型则静态展示。
报道介绍,这次航展除有“彩虹”-4、“彩虹”-5、“翼龙”-Ⅰ、“翼龙”-Ⅱ等传统构型无人机,还展出外形新颖的“彩虹”-7与“天鹰”两款飞翼布局的无人机。
另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11月9日,在11月6日至11日于珠海举行的2018年中国航展上,中国的新型无人机、无人车和无人船占据了核心位置。
报道称,至少有100家研发和制造无人驾驶空中与地面平台——以及像航空电子设备、任务载荷、武器、动力与推进系统、结构件和零部件这样的相关设备——的国有及私营企业在本次航展上展示了它们取得的最新进展,许多企业在专门的无人机展厅里展示自己的成果,这是该航展举办以来的首次。
报道称,具有隐身效果的“天鹰”无人机首次出现在公众面前,今年早些时候,该无人机的研发机构公布了一些经过严格审查的图片,图片上隐藏了它的重要特征。
报道认为,中国航展向来是正式公布此前秘密研发活动所取得成果的一个渠道,这次也不例外,一些国有国防大企业借这个机会,揭开了一些研发项目的神秘面纱,在早些时候的展览中,这些项目是作为概念性设计或模型出现的。例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突出展示了其隐形无人作战飞行器的技术验证机——“天鹰”。
报道称,上一次航展期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其非公开展区内向特定观众展示了一款当时尚未命名的隐形无人作战飞机模型。时隔两年,该公司新型“彩虹”-7原型机的一架全尺寸模型引人注目地出现在本次航展上。
报道称,“彩虹”-7目前处于细节设计阶段,根据官方说明,“彩虹”-7的最大起飞重量达1.3万公斤,能够携带多种电子设备,包括主动和被动传感器及电子战系统,还有反辐射、反舰和精确空对地导弹及制导炸弹等。
报道称,私营开发企业尽管没有可以和国防大企业相提并论的资源,不过它们的表现也没有令人失望。航展上出现了来自这类企业的各种固定翼和旋翼垂直起降无人机,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多用途和后勤双尾桁平台,能够携带重达20吨的有效载荷。
报道认为,对无人驾驶平台的重视还扩展到了陆地和海洋领域。虽然中国航展主要是航空方面的展览,但新型陆地平台和武器也占据了突出位置,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推出的一款无人车。
报道称,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被认为是中国主要的无人船研发企业之一,它宣布已经通过结合稳定的远程武器系统,将其7.5米长的L30多用途无人船进一步开发成沿海巡逻和濒海作战平台。它为这种巡逻船配备了12.7毫米口径的机枪,并为作战船配备了一种四单元导弹发射器。据该公司透露,它今年已经成功进行了一系列海上实弹测试,多次测试之后达到“100%的命中率”。
在航展中国空军招飞展台,参展观众和招飞宣传智能机器人“飞飞”互动交流。新华社
【延伸阅读】“天宫”成珠海航展一大亮点 法媒:中国太空雄心新象征
参考消息网11月8日报道 法媒称,中国6日公开了第一个大型空间站的等比复制实物,该站将在2022年左右完成组装并接班国际空间站,这是彰显太空雄心的新象征。
据法新社11月6日报道,这座名叫“天宫”的中国空间站由三部分组成:6日展出的近17米长核心舱(生活和工作所在地)和两个附属舱(用于科学实验)。空间站总重至少60吨,配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供3名航天员长期生活,他们可以在舱内进行科学、生物或者微重力研究。
报道称,太空舱上有一个身穿宇航服的人体模型,舱体两侧有五星红旗标识,成为珠海航展的最大亮点之一。
中国空间站将在2022年左右完成组装,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它将成为2024年国际空间站退役后唯一的空间站,但规模显然会小很多。
聚焦中国航天计划的“航天员出发”网站分析人士陈澜(音)解释说:“中国对这座空间站的使用方式会和国际伙伴当前使用国际空间站的方式一样:科研,发展技术,为中国航天队的长途飞行做准备。”
5月,中国曾对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宣布这座空间站将向以科学实验为目的的“所有国家”开放,被空间站吸引的机构、大学和公私企业正纷纷提交项目。10月,中国国家电视台报道,北京已收集到来自27个国家的40余个项目建议,正在进行项目遴选。
美国国际预测公司空间问题专家比尔·奥斯特罗夫预言:“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中国会建立颇有成果的伙伴关系。”
他说:“很多国家以及越来越多的私企和大学都有了太空项目,但没有钱建自己的空间站。中国向它们提供了向载人航天平台发送有效载荷并在这里进行实验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极其珍贵。”
欧洲航天局已经派宇航员去中国培训,为了就是让他们有朝一日能够登上中国空间站,美国宇航员未来或许也能进入中国空间站。
陈澜指出:“中国航天部门和联合国完全能想象这番场景。”
报道称,中国斥巨资打造航天计划,为自己或其他国家安置轨道卫星,还希望将机器人送上火星并实现载人登月。奥斯特罗夫认为,中国将成为“航天大国之一”,但俄罗斯、日本和印度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11月6日,在广东珠海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中国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揭开神秘面纱,公开亮相。 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2018-11-08 00:15:01)
【延伸阅读】外媒称珠海航展彰显中国空中实力:国产大型飞机齐亮相
参考消息网11月8日报道 外媒称,11月6日,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航展)在广东珠海开幕,博览会上中国的先进武器云集。三架最新锐隐形战机歼-20进行飞行表演,装载国产新型发动机的战斗机现身,世界最大级别的水陆两栖飞机和大型运输机也亮相。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1月7日报道,开幕式上,安装了中国国产全向矢量技术发动机的歼-10B战机飞出“眼镜蛇”“落叶飘”等超级机动动作,标志着中国国产发动机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并进入实用阶段。
据军事专家宋忠平分析,已经不算新机型的歼-10B成为这次航展亮点,因为它要验证中国国产全向矢量发动机的性能。歼-10B验证的是轴对称矢量推力发动机。
报道称,除战机、无人机、火箭、装甲车等先进装备外,珠海航展也展示了多款导弹,其中包括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研发的CM-401导弹。
军事学者杜文龙分析,这种高速高机动弹道导弹突防能力超强,在面对这种反舰导弹时,美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都很难进行拦截。
另据《日本经济新闻》11月7日报道,“歼-20来了!”会场响起广播后,人群中立刻爆发出欢呼声。三架歼-20在轰隆声中亮相,完成了多次旋转和急速上升等动作。
报道称,中国的主力战斗机歼-10B的矢量推力验证机也进行了飞行表演,展示了“眼镜蛇”机动飞行等动作。可改变喷流方向的国产新型发动机使战机更加机动。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一位负责人充满自信地表示,新发动机突破了技术难关。
报道称,本届博览会可以说是中国国产大型飞机的大团聚。世界最大级别的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10月首次成功进行水上起降。“鲲龙”AG600主要用途是救援和救灾。
报道称,以庞大的身躯吸引会场关注的大型运输机运-20也是国产机。运-20在气象条件恶劣条件下也可以运输装甲车等,使中国军队可以更加灵活地在广阔的范围内开展行动。
报道认为,中国着重强调武器国产,旨在彰显自主开发能力的提高。
此外据日本《每日新闻》11月7日报道,用于验证中国独立筹划的空间站技术的“核心舱”模型首次亮相珠海航展。中国这些在航空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飞速发展给国内外留下了深刻印象。
报道称,航展上,国产的彩虹-7型高空长航时隐形无人战机首次展出了实物比例的模型。该款察打一体无人机计划于明年首飞,2022年完成试验并开始量产。中国媒体援引研发人员的话称,彩虹-7的性能将匹敌美国正在研制的RQ-180隐形无人机。
报道还注意到,展会上还出现了用于出口的外贸型战斗机和直升机,透露出中国意欲通过武器出口提高国家影响力的战略。
报道称,在航天领域,定于2022年完成在轨建设的有人空间站的主要居住区域——“天和”号核心舱的技术验证模型也首次展出,此外新一代火箭研发计划也在展示之列,彰显了中国成为“太空强国”的技术实力。
11月6日,观众在航展现场观看飞行表演。新华社记者贾宇辰摄
(2018-11-08 00:15:01)
【延伸阅读】揭秘珠海航展明星武器:只要2亿元超强反隐身雷达带回家
参考消息网珠海11月6日讯(记者董磊) 11月6日,第12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以下简称“珠海航展”)将正式开幕。记者提前来到珠海航展现场,为广大网友“剧透”明星武器。
在中国空军展区,记者首先被一款“庞然大物”所吸引,其展板上的介绍较之这巨大的身形则更令人震撼——“用途:主要担负空中目标尤其是隐身飞机的远程预警,兼顾战术弹道导弹和邻近空间目标探测任务。特点:具有多功能、大威力、高机动和复杂电磁环境适应强等特点”。
在近几届的珠海航展上,新型的反隐身雷达毫无例外都会成为耀眼的“明星”。而在今年中国空军的展品中,“609情报雷达”也继承了这一传统。
中国空军展区里的“609情报雷达”
自隐身战机横空出世以来,全球现有的防空体系受到严重冲击,构建反隐身能力随之成为各军事大国的共同目标。特别是近些年,随着隐身技术的成熟以及隐身战机的在全球的大量列装,多数军事大国都面临紧迫的反隐身作战任务。
在2016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国电科14所首次展出的YLC-8B机动式预警相控阵雷达,以其强大的反隐身能力成为当届航展“明星武器”,蜚声中外,被誉为“中国反隐身雷达旗舰型号”,后续在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巴黎航展等国际展会亮相也备受关注。
“609情报雷达”展板
记者在中国电科14所展区采访到了雷达设计专家朱新国。朱新国着重介绍了此次展馆体积最大的一部雷达SLC-7多功能地基防空雷达。
SLC-7雷达是为因应隐身飞机、巡航导弹、无人机等威胁而生的,被誉为“全能雷达冠军”——隐身飞机、导弹以及火箭炮都能看。其最主要的任务是对付隐身飞机。
中国电科展区的SLC-7多功能地基防空雷达
SLC-7雷达工作在L波段,采用两维相扫加方位机扫固态有源数字相控阵体制,可实现多目标探测跟踪、抗饱和攻击能力,具有作用距离远、数据率高、自适应抗干扰、快速识别目标、高可靠性以及同时完成多目标搜索、识别、捕获和跟踪等多种优点。
据介绍,SLC-7雷达的几乎所有特征都符合现代雷达的发展趋势,它具备自主化作战和超级抗干扰能力这两个标志性的特点:前者是指雷达自主化作战能力很强,例如雷达几乎可以一键架设,使用中目标的捕捉识别也能够自主进行,还能够自动切换作战场景,最大限度地把人的需要降到最低;超级抗干扰则是从多个技术层面提升抗干扰能力,实用中得到充分肯定。
曾有外媒评论,亚太的天空已经充斥着隐身战机,特别是中国周边国家,对于自研或者购买隐身战机饱含热情。中国对于构建系统的反隐身作战能力非常迫切,而随着隐身技术在全球的扩散,世界上很多国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据朱新国介绍,已有部分北非和中东国家对于购买SLC-7雷达表达了意向,而这部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全能雷达单价接近2亿元人民币。
据介绍,与国外的AN-TPS-117、“天空-M”、“绿松”等主流雷达相比,SLC-7无论从技术上、还是性能上都是毫不逊色。SLC-7这款超强的反隐身雷达绝对是此次航展上的“明星武器”。
(2018-11-06 11:41:00)
【延伸阅读】群鹰留影!珠海航展2018主力战机“大头贴”汇聚
(本图集由记者黄晋一从前方航展现场独家传回)第12届珠海航展即将于11月6日开幕,小编在开幕前最后彩排日提前进场探访,亮点不少。本组图收集了此次参展的大部分主力战机的“大头贴”,供大家欣赏。图为轰-6K轰炸机。
运-20大型运输机。
空警-500预警机。
歼-10B战斗机。
FTG-2000G外贸型战机。
歼轰-7“飞豹”战斗轰炸机。
空军歼-20隐身战机大比例模型及FC-31隐身战机模型。
“翼龙”察打一体无人机三兄弟,从右至左分别是“翼龙”1、“翼龙”1-D以及“翼龙2”。
“攻击鹰”II型垂直起降攻击型无人机。
首次参展的强-5L攻击机。
空军直-10K攻击直升机。
直-10ME外贸型武直正面特写。
歼-10B战斗机特写照之二。
空警-500预警机特写照之二。
(2018-11-06 10:32:00)
【延伸阅读】火力凶猛!空降兵用多管火箭炮首现珠海航展
第12届珠海航展即将于11月6日开幕,小编在开幕前最后彩排日提前进场探访,亮点不少,位于停机坪的空降兵装备展区,首次出现了空降兵用的20管箱式多管火箭炮,本图集就此为您展示。图为此次参展的中国空军运-20运输机。(拍摄:黄晋一)
图为首次参展的空降兵用新型履带式空降战车,外形与陆军的04式步兵战车十分接近,应是沿用了04式的炮塔系统。
新型空降战车火力强大,包括一门100毫米主炮,以及一门同轴30毫米机关炮。
新型空降战车与运-20机身局部合影。
在新型履带式空降战车旁展出的是4X4轮式空降装甲车。
从外形可猜出该型轮式战车应是主要执行前沿侦察任务,配备了类似美军LAV-25装甲车的炮塔系统,搭载一门23毫米(或30毫米)速射机关炮,以及多个烟幕弹发射系统。
新式轮式装甲战车、空降兵用多管火箭炮、120毫米自行迫榴炮与运-9运输机合影。
首次亮相的空降兵用20管空投箱式火箭炮,采用的是“猛士”底盘,该型火箭炮的亮相标志着空降兵的快速部署火力支援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
空投式多管火箭炮的后部发射系统,五个发射管为一组,共搭载了4组。
新型空投式多管火箭炮特写图。
紧邻的就是新型履带式空降兵用120毫米自行迫榴炮,如果说空投用多管火箭炮是以面杀伤为主,那么迫榴炮主打的就是精确打击。
120毫米自行迫榴炮与运-9运输机合影。
120毫米自行迫榴炮与运-9运输机合影,远处还能看到空降的运-12D运输机。
120毫米自行迫榴炮正面特写。
新型空投式多管火箭炮与120毫米自行迫榴炮合影。
(2018-11-06 09:14:00)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