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英雄还是刽子手?洛杉矶拆哥伦布雕像 官员称其与屠杀有关

参考消息

关注

参考消息网11月19日报道 德媒称,同一个历史人物,可能在一个国家被当成英雄,却在另一个国家被当成刽子手。在美国洛杉矶,一座哥伦布雕像的拆除,又再度显示了历史的多面。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11月18日报道,经过当地原住民族好几年的抗争,哥伦布在洛杉矶的雕像终于被拆除。大西洋两边对这个历史人物的冲突评价,又再度浮上台面。

报道称,过去以为光彩的故事,随着时间冲刷,很可能会逐渐浮出黑暗面。“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就是这样的一个案例。他对历史的贡献,在西班牙语及英语的地区,从不同的人角度看出去,各有不同的含义。

11月11日,洛杉矶市议会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拆除了哥伦布在公园的雕像。官员表示,哥伦布与屠杀与奴役有关,不值得为他设立雕像。

玻利维亚的总统埃沃·莫拉莱斯随后在推特上恭喜洛杉矶,表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导致后续的种族屠杀与天然资源浩劫。

报道称,然而在大西洋的另一端,西班牙对洛杉矶的这个决定十分不悦。哥伦布在他们的国家拥有民族英雄的地位。西班牙日报《国家报》在头版撰文指出,洛杉矶的名称具有西班牙的历史背景。该报也引述了几位学者说法为拓荒者较为温和的一面作证。在西班牙10月12日国庆节那天,美洲各地举行庆祝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活动。那天,辅助主教阿圭略强调,哥伦布的航程“开放各个不同的文化携手合作”,并未为大屠杀铺路。他说,当时资助哥伦布出海的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之所以会资助哥伦布,全是出于荣誉性的动机。

报道指出,拉丁美洲的民众想必不会同意阿圭略的看法。事实上,西班牙国内也未必每个人都认同他。

历史学家罗兰则说,他十分欣赏对于国家英雄的各种激辩,因为这让社会上不同的族群能够表达他们政治上、社会上、文化上、经济上的悲愤。“如果有人说,‘等等,那是你看到的版本,不是我们的’,我们不应该感到惊讶。 ”

【延伸阅读】物归原主!美国向西班牙归还航海家哥伦布15世纪信件


哥伦布亲笔书写信件6日被归还给西班牙(图片来自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参考消息网6月8日报道 德媒称,一封由航海家哥伦布亲笔书写、描述他在美洲大陆新发现的信件6月6日被归还给西班牙。这封有500年历史的信件,曾经在多年前被从巴塞罗那的加泰罗尼亚国家图书馆偷走。

据德新社6月6日报道,这封信是由美国检察官戴维·魏斯归还的,他从2011年起开始了长达7年的调查。当时美国入境和海关执法局收到一份线报称,有一批15世纪的信件被从欧洲图书馆偷走并换成了伪造的。

报道称,调查结果确定,被盗的这封信是2005年11月以60万欧元(1欧元约合7.5元人民币——本网注)被卖掉的,2011年6月以90万欧元被转卖。

美国特拉华州检察官办公室签发了逮捕令,从信件的持有者手里拿回这些信件,但不知道官员是如何发现此人身份的。

报道称,当局进行了分析,确保这些信件“毫无疑问”是被盗的原件,之后才做出归还的安排。

归还仪式在西班牙驻美国大使佩德罗·莫雷内斯的官邸内举行。

莫雷内斯说:“今天晚上的仪式展示了美国和西班牙的纽带。国土安全调查局和国民警卫队特勤处在确保被盗的西班牙文化财产物归原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

(2018-06-08 17:34:56)

【延伸阅读】外媒:最新研究借DNA揭开哥伦布身世之谜

参考消息网7月19日报道 外媒称,目前为止,虽然普遍接受的理论认为哥伦布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但也并未排除他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人或加利西亚人,以及是葡萄牙人的可能。一个葡萄牙研究小组将借助500年前的DNA样本来论证这一理论。

据埃菲社7月17日报道,哥伦布的儿子亲手制造了这个谜团。他在描述父亲生平的传记当中并没有说明哥伦布的出生地,因而为后世的研究学者提供了无限猜想的空间。

葡萄牙科因布拉大学和里斯本大学的研究人员将论证其中一种猜测:哥伦布可能是葡萄牙人,其真实姓名是佩德罗·阿泰德,身份则是15世纪的葡萄牙海盗。

这个理论是里斯本大学教授费尔南多·布兰科在2012年提出的。当时,他在其著作《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葡萄牙贵族》中提出,哥伦布的生平与佩德罗·阿泰德存在超过50多个相符之处。

阿泰德被认为死于1473年在圣维森特角发生的一场海战,当时他的对手是一个叫做屈隆的法国海盗。布兰科认为,阿泰德并没有死,逃生后出于安全考虑改名为佩德罗·哥伦布(屈隆),原因是阿泰德家族因卷入刺杀葡萄牙国王的阴谋而受到追捕。

布兰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量证据显示,哥伦布的真名是佩德罗·哥伦布。他签名时从未写过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这个名字。他要么直接签写“海军上将”,要么签字相当难以分辨,但从中可以看到“佩德罗·哥伦布”这个名字。哥伦布的生平传记称其在1476年遭遇海难后游到葡萄牙,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布兰科的猜测。

研究人员将把从佩德罗·阿泰德堂兄弟的遗骨当中提取的DNA,与2006年在西班牙提取的哥伦布儿子的DNA样本进行比对。

布兰科表示:“我可以肯定他的真名叫佩德罗·哥伦布。目前需要证实的是他与佩德罗·阿泰德之间的关系。”

但只有在阿泰德堂兄弟的遗骨保存良好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论证,而其保存状态尚不得而知,因为埋葬其堂兄的棺木还没有开启。研究小组希望在夏季过后能够展开比对工作,此前他们已经获得当局的许可。DNA样本或将送到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康波斯特拉大学进行分析比对。

(2017-07-19 11:15:57)

【延伸阅读】那些改变历史进程的错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全因数学不好

参考消息网5月25日报道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5月22日发表文章,盘点了人类改变历史进程的17个重大错误。文章称,一次次不可挽回的惨痛失败表明,人类就是在一个接一个错误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前进的。

1.《哈利·波特》遭12家出版商拒绝

英国作家J·K·罗琳创作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正式出版之前曾连遭12家出版商拒绝。当时,这些出版商都认为这部小说没有多大的商业价值,但今天他们肯定无比后悔错过了有史以来最赚钱的小说之一。

2.《戴荆冠耶稣》毁于“修复”

西班牙小镇博尔哈的教堂保存着19世纪画家埃利亚斯·加西亚·马丁内斯的著名壁画《戴荆冠耶稣》,由于年久受潮,壁画颜料局部脱落。81岁(2012年)的西班牙老妇希门尼斯“出于好意”,自己动手对其进行“修复”,使耶稣像变成了“可笑的猴子”。但这次失败的“修复”成就了一个流行符号。这张图出现在许多商品上,并为小镇引来了大量游客。

3.“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

1986年1月28日,当“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搭载着包括一位教师在内的7名宇航员发射升空时,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观看了实况转播。发射73秒后,航天飞机在高空爆炸,机上宇航员全部罹难。助推火箭密封装置失灵等一系列致命问题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此后,美国宇航局暂停了所有航天飞机发射任务。

4.俄罗斯720万美元“贱卖”阿拉斯加

1867年3月30日,俄罗斯帝国与美国在华盛顿签署了出售阿拉斯加的协议,美国以720万美元的代价将面积超过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收入囊中。这被后人称为历史上最亏本的一笔买卖。就在阿拉斯加被卖给美国不久后,这里发现了金矿。上世纪六十年代,阿拉斯加又发现了巨大的油田。

5.迪卡唱片拒签披头士乐队

1962年1月1日,披头士乐队到迪卡唱片公司试音,但被该公司星探部门管理人员迈克·史密斯回绝,理由是吉他乐队已没有前途。史密斯的上司迪克·罗也同意签下与披头士竞争的另一支乐队。后来,披头士乐队前往百代唱片下属的一家公司试音并与之签约。史密斯和罗也因错过伟大的披头士乐队而在史上留名。

6.恺撒大帝遇刺

公元前44年,布鲁图等人领导的元老院成员设下圈套,在庞贝的剧院暗杀了恺撒大帝。历史学家称,恺撒身中23刀,其中只有一刀是致命的。但元老院成员将罗马共和国从独裁下解放出来的理想并没能实现。恺撒死后,其甥孙及养子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开创了罗马帝国,并成为第一位帝国皇帝。

7.可卡因被视为“灵丹妙药”

19世纪,化学家首次从古柯叶中提取出可卡因。自1879年起,可卡因开始被用来解决酒精、鸦片、吗啡等上瘾的问题,甚至被认为能提升女性魅力。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推荐用可卡因作为麻醉剂和精神病药物。在逐步意识到可卡因危害性之前,这种毒品一度是人们推崇的“灵丹妙药”。

8.比萨斜塔越来越斜

高约56米的比萨斜塔耗费177年才最终完工,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比萨城的奇迹广场上。这座教堂钟楼始建于1173年,1178年因地基不匀和土层松软开始倾斜,1350年塔顶中心点已偏离垂直中心线约两米,1817年达到3.8米,1993年达到4.5米。

9.玛氏拒绝《ET》食用巧克力豆

1982年,尚未成名的斯皮尔伯格导演的《ET》即将开拍。制片公司找到了糖果巨头玛氏公司,想用他们的M&M's巧克力豆作为外星人ET吃的糖果,但遭到玛氏公司拒绝,理由是外星人太丑,可能会吓坏小朋友。制片公司转而使用了好时公司的巧克力糖果。随着电影票房大卖,好时公司的销量大幅提升,并成为糖果市场领导企业。

10.原子弹的发明

居住在美国的爱因斯坦曾写信向罗斯福总统转达了一些科学家关于应先于纳粹德国造出原子弹的提议。爱因斯坦多年后表示,他非常后悔当初给罗斯福写了那封信。罗伯特·奥本海默领导的“曼哈顿计划”用两年多时间造出第一枚原子弹,并于1945年7月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附近的沙漠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试验。二战末期,美国向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数以万计的平民因此丧生。

11.哥伦布的计算错误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一个巧合。他的任务是找到一条前往东方的新航线。但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少算了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因此他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后,却以为到了亚洲,并将当地人命名为印第安人。

12.“泰坦尼克”号沉没

1912年4月14日深夜,“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海域撞上冰山,数小时后沉没,约1800人遇难。从那以后,关于此次海难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事前的一场火灾已使船体严重受损,无法承受冰山撞击。但更多的人认为,船长下令超速航行以及一些失职行为是导致悲剧的真正原因。另外,还有人指责该船的救生艇数量不足。

13.赫斯特制造的“进球悬案”

1966年的世界杯决赛中,虽然英格兰队战胜了联邦德国队,但英格兰球员赫斯特在加时赛中砸在球门线上的那个球到底进没进,成了著名的“世纪悬案”。当时裁判判罚进球有效,但这个疑问一直持续到今天。

14.奥地利军队“自相残杀”

1788年9月,奥地利军队在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交战时,奥军一支先锋骑兵部队在前线大肆饮酒作乐,随后赶到的一支奥军步兵部队要求骑兵们分享一部分白兰地,但遭到拒绝,双方因此发生冲突,有人向天鸣枪,导致部分士兵误认为敌军进攻,于是两支奥军部队之间展开混战,造成万余名士兵死亡。

15. 《春之祭》首演遭观众攻击

1913年5月29日,由斯特拉文斯基作曲的芭蕾舞剧《春之祭》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剧院举行首演。观众们对这部颠覆性的作品大为不满,在台下抗议、谩骂,甚至向台上投掷水果等杂物品,场面极为混乱。尽管首演观众们的反应称得上“恐怖”,这部作品的成功无疑得到了后来人的认可。

16.巴巴罗萨计划

巴巴罗萨计划是纳粹德国在二战中发起侵苏行动的代号。作战行动于1941年6月22日展开,德军妄图快速攻占苏联的大片领土。在最初阶段,德军沿用“闪击”战法,歼灭并俘虏大批苏联红军,但希特勒低估了苏联的实力和冬季战场的严酷条件,攻克莫斯科的企图落空,导致巴巴罗萨计划失败。

17.亚历山大图书馆大火

亚历山大图书馆始建于托勒密一世时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也是世界第一个集中人类文明成果的资料库。经过不断发展,亚历山大图书馆成为当时世界上藏书量最大、文种最多的图书馆,鼎盛时期藏书达90万卷,但后来毁于一场大火。关于大火的原因有多种说法,包括罗马内战的火攻行动、4世纪宗教战争中的放火行为等。(编译/田策)

(2017-05-25 00:23:01)

【延伸阅读】外媒:哥伦布初衷并非发现美洲大陆 实为葡间谍

参考消息网5月22日报道 埃菲社5月20日报道称,25年来一直从事航海家哥伦布身世研究的曼努埃尔·罗萨说,哥伦布实际上是波兰裔葡萄牙贵族,他出海航行的初衷也并非发现美洲,而是将西班牙排除在非洲商业航线之外。

罗萨指出,美洲大陆的发现者哥伦布的真实姓名是“塞吉斯蒙多·恩里克”。他是15世纪被打败的波兰国王的儿子。罗萨认为波兰国王被打败后逃到了葡萄牙马德拉群岛隐居,与葡萄牙王室一直保持着亲近关系。

罗萨在接受埃菲社采访时说:“我的研究起源于一个疑问:作为一个没什么钱的意大利商人,哥伦布如何能够在得到国王的默许后娶上葡萄牙的女贵族?这在15世纪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个大前提促使葡萄牙裔美国研究员罗萨开始了漫长的文献搜集和研究工作。他撰写的新书《哥伦布:不为人知的故事》今天在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泽维尔大学举行了推介会。

该书是其2009年出版的西班牙语版《哥伦布:不为人知的故事》的再续版本。罗萨依据纹章符号和一些历史记载首次披露了他所认为的哥伦布的真实身份:1444年在瓦尔纳战役中被土耳其人打败的基督教国王瓦迪斯瓦夫三世的儿子。

罗萨指出:“我的发现改变了500年的历史:哥伦布不是热那亚人,他无意发现美洲大陆,还是葡萄牙王室的间谍。”

根据当时的史料记载,波兰王子塞吉斯蒙多死于一次海难,时间恰好是一位名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热那亚航海家抵达葡萄牙的时间。根据罗萨的研究,这段历史把哥伦布变成了一名为与天主教国王为敌的葡萄牙王室服务的秘密特工。

罗萨提出,在哥伦布后裔档案中找到的一封信件证明哥伦布曾是一名葡萄牙间谍。

哥伦布的任务是用开辟一条通向东印度群岛的海上路线这个想法欺骗西班牙的伊莎贝尔女王,以便让西班牙远离几内亚沿海,葡萄牙人当时在几内亚沿海地区从事黄金贸易。

最初的复杂计划是,让西班牙占领剥削较偏远的土地,把更加有利可图的路线留给葡萄牙人,同时煽动针对西班牙王室的殖民地叛乱,将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王室挤出局。但是这个计划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起作用。

哥伦布也陷入失宠的境地,而且一直以假身份活到去世。

资料图片:著名航海家哥伦布肖像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6-05-22 14:51:56)

【延伸阅读】哥伦布信件遭调包 意大利后知后觉终寻回真迹

参考消息网5月20日报道 西媒称,意大利政府18日展示了大航海家哥伦布写于1493年的一封信件的原件,里面详述了发现“新大陆”的细节。这封信此前在意大利失窃,并被卖至美国,近期才被意大利政府寻回。

据埃菲社5月18日报道,无论是专家还是政府,此前均未发现这封原本保存在佛罗伦萨一家图书馆的信件已经被以非常“高明”的方式偷梁换柱,留下一个伪造品。

“这是一次非常高明的盗窃,经过了大量验证才发现佛罗伦萨的那封信是假的。此外,很多年来都没人注意到那是一个仿制品。”意大利文化部部长达里奥·弗兰切斯基尼斯对媒体说。

佛罗伦萨图书馆负责人斯塔凯蒂表示,这封16至18页的信件是哥伦布在1493年写给西班牙伊莎贝尔一世女王和费尔南多二世国王的,其中详细叙述了其误认为到达的新大陆是印度的第一次远航。

报道称,现实故事往往比文学创作更为精彩,这次也不例外。这封被窃取的原件最终出现在了美国,具体时间不详,并在一场拍卖会上被售出,最后被捐给了美国国会图书馆。

在意大利文物部门和美国安全部门的合作下,信件被盗的情况最终被发现,意大利也追回了这份异常宝贵的史料。(编译/韩超)

资料图片:哥伦布

(2016-05-20 00:14: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