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德国调酒师在德推广白酒:虽然刺鼻 但中国人爱喝肯定有原因

参考消息

关注

参考消息网12月9日报道 德媒称,德国几乎没有人知道中国的白酒,但它却是全世界喝得最多的烧酒。这种烧酒的名字字面翻译是“白色酒精”,涵盖多种烈酒,它们多数是由高粱、大米或小麦酿成的。

据德国《南德意志报》12月3日报道,这是一种致命的饮料。它之所以没有被用作飞机汽油,只是因为它太过易燃。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1972年首次出访中国时,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对他提出警告并非没有理由。中国人为这位总统斟酒,倒入酒杯的正是他们在中国用来欢迎新朋友的白酒。

在德国,这种酒时至今日主要在较大的机场出售,购买者也是中国游客。凯·沃尔施克是为数不多的一位除经典烈酒外最近也重视中国白酒的调酒师。他的配方十分奇特,有时他会把培根和鲜奶酪混进酒里,这让他成为全国最佳调酒师之一。要是他都不能让这种烧酒变得可口,那很可能就没人能做到了。

在沃尔施克将第一瓶白酒摆到位于柏林的酒吧酒架上的前几周,马蒂亚斯·黑格尔正坐在慕尼黑的一家中餐馆里,小心翼翼地抿了一下圆口的酒杯。他想证明,不只是沃尔施克这样的调酒师能调好白酒。他咂咂嘴,列举道:“有青苹果皮、木瓜、番石榴、甜瓜,还有一股熟奶酪的味道。”马蒂亚斯·黑格尔正在贯彻一项使命:他想让中国的白酒走出国界,而且起码要闻名德国。

黑格尔在中国生活了很多年。当他感到办公室的工作太无聊时,就在北京市中心的一条老巷子里开了一家酒馆,专卖白酒。这个39岁的男人是瘦高个,顶着一头蓬乱的深黄色头发。他在自己的小酒馆里突发奇想,要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知名品牌。每到周末,就有大量顾客快速涌进那里。导游们将这间酒吧列入推荐名单,不久之后,第一批记者就上门了。其中不仅有国际记者,还有中国媒体。享受白酒?人们认为黑格尔简直是疯了。

“白酒的味道几乎很刺鼻,”一位行家说,“但掺到鸡尾酒里还能接受。”

报道称,中国的宴席几乎缺不了白酒,多数情况下,白酒在中午就已经上桌。安格拉·默克尔每次访华,宴席上都会献上它。人们用烧酒杯饮用白酒,同时,容量为一升的酒瓶总已在桌上备好——据估计,每年的白酒消费总量为130亿升。不少人形容饮用白酒的感觉就像吞下了液体剃须刀片,而且没人能忘记咽下第一口时的感觉(以及之后的头痛)。另外,豪饮是中国企业文化的一部分。白酒在中国对于举行宴会就像酱油对于烹饪。

马蒂亚斯·黑格尔相信,全世界酒吧的酒架上都会有烧酒的位置,就在龙舌兰和水果白兰地之间的某个地方。为此,黑格尔和三个美国同行发明了明江白酒:足够便宜,调酒师能用买得起的酒水勾兑(名贵的白酒在中国像红酒一样,是一笔投资);不太烈(45度而非平均的60度及以上);味道也不太冲。推广产品要取得成功,还差最后一步:一则好故事。

故事起源于中国西部省份四川的一个港口城市。那里有一家全国最古老的酿酒厂,从大约2000年前起它一直以传统方式酿造白酒。酿造白酒的原料是天然酵母和当地的一种红高粱。配料先在黏土坑中发酵。两个月后,产生的浆液被提取出来,然后蒸馏出更少的原浆。接下来就是将提取的原浆在酒桶中陈酿。中国人相信,因为只提取一部分浆液,所以这些古老的土坑保留下了许多代酒精。这些黏土坑也因此变得神圣。

柏林的调酒师沃尔施克尤其喜欢这种酒背后的故事。他说:“多数顾客没有听说过它。”沃尔施克表示,许多人听到它在中国多么受喜爱时,会很好奇。他面前立着两个酒杯,里面倒满了这种烧酒。这名30岁的调酒师还要做点试验。“白酒的味道很冲,几乎是刺鼻的,”他说,“但掺到鸡尾酒里味道却很好。”沃尔施克说,它和琴酒有些相似:一开始几乎没人知道,可现在呢?琴酒出现在了每个小城市的酒水单上。他认为,白酒风行德国还需要一段时间。但14亿中国人的口味能出错吗?(编译/王自强)

【延伸阅读】美媒称高端啤酒成中国人心头好:加拿大瞄准商机 要与澳争市场

参考消息网12月5日报道 美媒称,中国对高端啤酒的渴求推动加拿大大麦产量激增。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12月4日报道,在加拿大温尼伯市中心的一个实验室里,彼得·沃茨品尝了一种淡色艾尔啤酒,他对这种拥有细腻泡沫、口感顺滑且略带麦香的啤酒表示赞赏。在加拿大大草原种植的一种新品种大麦帮助酿造出了这种啤酒,酿酒者预计有朝一日这种大麦将运往中国,以满足中国对精酿艾尔和拉格啤酒日益增长的需求。

加拿大麦芽酿酒技术中心是一个由加拿大一些麦芽公司、出口商、啤酒酿造商和农场主出资成立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该中心常务董事沃茨说:“过去几年,中国的需求确实增长了。我们认为这是因为他们正在生产更多的精酿啤酒。”

报道称,随着啤酒酿造商瞄准挑剔的饮酒者,该中心正帮助推动对新的啤酒大麦品种的研究,这些品种与低品质的谷物相比能产生更丰富的口感、颜色和风味。

报道还称,加拿大是第二大对华啤酒大麦出口国,它正试图从最大的对华啤酒大麦出口国澳大利亚手中夺取更大份额。

报道指出,中国是世界最大啤酒市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者越来越多地从大众品牌啤酒转向高端品牌和外国啤酒。彭博信息研究公司的分析师沈莉(音)和托马斯·哈斯特扎布上个月在一份报告中说,在截至2017年的5年里,高端拉格啤酒的市场份额增长了一倍多。

加拿大大麦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大麦。这种品质有助于最终产品在发酵时具有更丰满的酒体和泡沫保留能力。政府数据显示,这个北美国家的耕地面积2018年增长了13%,预计大麦产量将攀升至820万吨。过去十年中,由于农民选择小扁豆和豌豆等利润更高的作物,大麦种植面积减少了30%。

不利的天气延迟了加拿大大草原部分地区的大麦收成,使适合制作麦芽的优质大麦的供应减少了。沃茨说,对中国的大麦出口预计仍将超过100万吨,是有史以来第二高的。他说,2017年出口到中国的啤酒大麦达到创纪录的140万吨,首次超过了加拿大国内市场上使用的数量。

加普谷物和物产公司驻温尼伯的加拿大业务和产品交易经理杰里·克拉森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今年,世界大麦的基本面从历史上看是紧张的,这有利于加拿大的出口。我们或许能够获得额外的需求。”

克拉森说,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的贸易紧张关系可能给加拿大提供了一个增加出口的机会。

在温尼伯实验室,潜在的中国买家获得了新品种大麦的试验批次和样品,以及技术数据和潜在的酿造配方。正在试验的新品种——包括专门针对精酿啤酒厂的新品种——具有更高的产量,并增加了农民种植一种优质大麦的机会。该技术中心的沃茨说,这反过来会使加拿大大麦更具竞争力。

沃茨在品尝了一批开始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的新产品后说,“它有点苦,有点甜”,还有点淡麦芽的味道。

(2018-12-05 00:12:01)

【延伸阅读】青岛啤酒纯爽背后有什么秘密?原来跟德国这一法令有关

参考消息网7月22日报道 英媒称,提起中国啤酒,最有名的品牌可能要算青岛啤酒。青岛啤酒不但在中国人人熟悉,在国际市场也有广泛的知名度,在西方许多超市和餐馆都可以买得到。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7月17日报道,青岛从1991年开始,在每年8月第二个周末举办青岛啤酒节,并成为亚洲最大的啤酒节,与捷克啤酒节、德国慕尼黑啤酒节、日本札幌啤酒节一同并列为全球四大啤酒节。

报道称,其实,青岛啤酒与德国啤酒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

19世纪末,青岛曾沦为德国殖民地。1903年,为适应占领军及不断增加的侨民对啤酒的需求,由来自德国的商人联合投资在青岛成立了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采用德国的酿造技术以及原料,在中国生产德国风味的啤酒,主要供应在中国的德国人和另外一些西方人。这就是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侵占青岛,德国人创建的啤酒股份也归为日本所属。1945年,日本战败后,日本在中国资产由当时的青岛市政府派员接管,更名为“青岛啤酒公司”。

报道称,青岛啤酒可以说是传承了德国啤酒的精华,而德国人一直以其啤酒纯正自豪。那么,德国啤酒到底有多纯正?

报道还称,随着啤酒品种增多,一些啤酒爱好者偏向选择带有水果香味或香料清香的啤酒。在大部分的啤酒厂,在啤酒酿造过程中添加南瓜或者姜汁作为原料之一都是被普遍接受的。

但是在德国巴伐利亚地区,这些是不被允许的。500年前,巴伐利亚颁布的《德国啤酒纯酿法令》严格规定了制作啤酒的主要原料只能是:大麦芽、啤酒花和水。

报道称,巴伐利亚人对《德国啤酒纯酿法令》引以为豪。《德国啤酒纯酿法令》于1516年颁布,随后在全国范围内被推行。法令颁布之初是用于调控啤酒价格,避免在小麦和裸麦的价格上与面包店引起竞争,因而防止酿酒厂在原料中掺杂杂质。

报道还称,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法令也进行了一些修改,比如后期在原料中允许加入酵母和小麦。但对全国所有的酿酒厂来说,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将这一文化基石忘掉。

报道指出,经过这些年,德国人也就《德国啤酒纯酿法令》进行了讨论。根据佛尔莎研究中心近期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多达85%的民众对此法令感到骄傲并认为这是国家的文化特征之一,其中包括了颇具影响力的代表德国主流酿酒厂的德国酿造业协会。

报道还指出,但是这部法令的存在,或就是因为它的存在,德国啤酒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啤酒,并常常在各类啤酒展上包揽各大奖项。

(2018-07-22 00:12:01)

【延伸阅读】日媒探秘“云际上”的中国世界级酒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参考消息网1月14日报道 日媒称,清澈的空气中,成片的葡萄田将山坡染成红色,头顶的蓝天触手可及——这是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脉山脚下的中国云南省德钦县阿东村。该村与香格里拉市相邻,居住的主要是藏民。2017年11月底,阿东村举行了庆祝葡萄丰收的活动,这天,身穿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的约80名村民聚集在广场上,围坐在铁锅制作的菜肴的周围,不时举杯庆贺。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月4日报道,村里的新酒庄酿造的高级红葡萄酒名叫“敖云”,中文里有“遨游云际之上”之意,而这正是如今吸引全球葡萄酒业者热烈关注目光的一个品牌。

“喝这款葡萄酒能让身体变得舒服,我已经喝了3杯,但还能再喝几杯,”53岁的杨四高饶有兴致的叙述品酒体会。他原本从事木匠工作,在酿酒厂建成之后,开始参与葡萄栽培。46岁的村长双桑丁则笑称:“(因为)来了法国公司,村子一点点富起来了”。

村长提到的法国公司是法国酩悦轩尼诗,作为在新天地里酿造葡萄酒的计划核心,该公司曾在拥有巨大市场的中国寻找理想之地。而经过4年的探寻,该公司选择了位于海拔2200~2600米高原的4个村子。在湄公河长年累月冲刷出来的山坡上,当地居民之前就在此栽种葡萄。

报道称,由于道路尚未完全开通,这里称得上是远离尘世的山间秘境。居民在这里充分利用陡坡,在梯田上从事农业,并以饲养在高原上栖息的牦牛等为生。在中国政府的推动下,这里在2002年前后开始了葡萄栽培,当时面向国内企业。这里收获的葡萄最初按每公斤的价格出售给当地的酿酒厂,不过,由于与质量相比更重视产量,因此并未形成充分发挥风土优势的高品质的葡萄种植。

报道表示,中国正处于从葡萄酒消费大国迈向生产大国的过渡期,产量的扩大成为当务之急,酿酒厂也猛增至数百家。仅从葡萄种植面积来看,中国如今已跃居世界第二位。

酩悦轩尼诗经过反复调查之后选择此地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各方面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寒冷的气候类似于出产知名葡萄酒的法国波尔多。另一方面,由于雨量较少、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短,葡萄成熟缓慢,也因此这里成熟的葡萄果皮更厚,形成了更多的单宁和更深的颜色。

“这个地方具有无限的可能性”,2013年在酒庄成立时就移居至此的负责人是酿酒师马克桑斯·杜鲁。他曾在波尔多大学学习酿造学,在智利和南非等葡萄酒的新天地长期工作,是一位具有研究人员气质的酿酒师。

报道称,4个村子合计约有30公顷土地,这些土地被划分为314个地块,有的小块田地只有10平方米左右,只能种5颗葡萄树,每个地块的平均面积为700平方米。根据各自的气象条件等这些土地又细化为500多块,对葡萄的培育进行细致管理。为了收获高品质的果实,杜鲁活用在各国学习到的经验,改变了收获和栽培的方式。沿袭当地农民在种植农作物的同时饲养家畜的传统手法,所有流程全部由手工完成:用葡萄田的杂草和落叶喂养牦牛,再把牦牛的粪便被作为肥料滋养土地,如此循环不停。

不过,杜鲁最初也遇到了重重困难,第一年度连工具都不齐全,只好使用中国白酒的酒缸来进行发酵。此外,酿酒员工全部为中国人,从生产到人员管理全部都是孤军奋战。杜鲁表示,除了与他们合作,更为重要的是尊重当地人的文化。

2016年,第一批年份葡萄酒2013年份的敖云一上市便获得了很高评价,敖云在日本的售价高达每瓶3.4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978元),作为稀有的葡萄酒而成为话题。敖云的单宁厚重、口感深沉、芬芳馥郁,与大量使用香料的中国菜很搭。

据报道,目前,敖云在中国国内的销量仅占15%,希望将来进一步提高在华销售比重。在庆祝丰收的活动上发言的杜鲁说:“很多人说我在中国酿造出最好的葡萄酒,其实这是大家的功劳,谢谢大家”,多次向村民表达谢意。

报道称,因为热爱大自然,杜鲁从心里热爱这份工作。他说:“创造性、自然、文化,一切尽在于此,每天都有新发现,感觉太棒了”,他的话语让人感觉也许这里就是葡萄酒和酿酒师的香格里拉(伊甸园)。

位于能环顾阿东村葡萄田的高坡上的敖云酒庄。(《日本经济新闻》网站)

(2018-01-14 00:14:00)

【延伸阅读】美媒称中国人饮酒习惯转变:开始偏爱高端红酒和精酿啤酒

参考消息网1月1日报道 美媒称,中国酒类销售的市场正在迅速增长,消费者对高档和难以捉摸的产品产生了兴趣。这一趋势的受益者包括葡萄酒和精酿啤酒。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网站2017年12月29日报道,市场研究公司欧睿国际咨询公司在2017年5月表示:“中国消费者喜欢少饮酒,在商务宴会或者正式社交场合中选择高档产品,以达到高质量和更好的品味。”

根据欧睿的数据显示,2016年葡萄酒消费量比2015年增长5.3%,即便同期酒类饮品的消费交易下降了3%。

报道称,由于这种升级,2016年啤酒总销量也比一年前下降了4%。然而,精酿啤酒却迎来了大城市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

全球最大啤酒制造商百威英博公司验证了这一趋势。该公司专注于高端市场的战略似乎正在得到回报:该公司2017年第三季度在中国的营收增长了4.6%。

这家啤酒商还提到,2017年上半年,百威和科罗娜啤酒在中国市场上收入增长强劲。首席执行官薄睿拓对媒体说,科罗娜啤酒和时代啤酒被公司列为“超级溢价”品牌,自2014年推出以来,已经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以下是中国饮酒者点餐偏爱的一部分:

精酿啤酒

据中国媒体报道,中国第一家啤酒厂于1900年在哈尔滨成立,目前国内已有超过1500家啤酒品牌。

报道称,这种广泛的选择部分原因在于,新兴且不断成长的精酿啤酒行业的兴起,以及随着中产阶层的日益壮大,他们更愿意为高端体验付费。

在城市中心,精酿啤酒的受欢迎程度似乎是爆炸性的,但欧睿国际咨询公司却把这一趋势用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待。

该研究机构在其行业报告中说,“对于许多中国消费者来说,精酿啤酒仍然是一个新概念。它很受欢迎,而且主要分布在发达地区,比如一些中产阶层比较富裕的地区,消费者通常具有全球意识。”

酒吧和啤酒商熊猫精酿(Panda Brew)的营销总监冯军(音)说:“精酿啤酒业务量大幅增加,啤酒酿造文化正在中国传播。”

报道称,随着选择的激增,一些像熊猫精酿这样的啤酒品牌已经开始出口饮料。

报道称,更大的品牌也开始涉足精酿啤酒行业。

野村证券在去年12月的一份报告中强调,在香港上市的中国最大啤酒企业华润啤酒将专注于精酿啤酒和进口啤酒业务,同时开发高端品牌。

葡萄酒

报道称,葡萄酒在中国仍受欢迎。为了满足需求,中国投资者在法国收购了100多家葡萄园,其中许多位于波尔多产区。他们还在澳大利亚和智利等国收购了葡萄园。

例如,2017年早些时候,中国主要的酿酒商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在智利收购了三家葡萄园。

报道称,中国也开始生产自己的葡萄酒,中粮集团旗下的长城葡萄酒在中国是知名品牌。

白酒

报道称,以谷物为基础的白酒无论是在官方还是商业宴会上,都是主要的选择。

报道称,2017年早些时候,咨询公司认为白酒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烈酒,市场份额为37.5%,超过了威士忌的28%。该研究称,全球顶级白酒品牌总市值超过220亿美元。

报道称,著名的上市公司贵州茅台超过了帝亚吉欧酒业的尊尼获加,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白酒公司。(编译/王天僚)


资料图:游客在啤酒节现场拍照留念 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2018-01-01 00:19:00)

【延伸阅读】外媒关注青岛国际啤酒节 参与者直呼过瘾:胜似春节

参考消息网11月5日报道 美媒称,音乐、游客、传统食物、大帐篷里满满的长桌,还有很多很多啤酒——这不是慕尼黑啤酒节,这里是青岛国际啤酒节,也是中国最大的啤酒节。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1月1日报道,青岛国际啤酒节始于1991年,此后参与者群体一直稳步增长。今年夏天的庆典几乎持续了整个8月,最繁忙的几个周末吸引了将近4万人。一小群调酒师和侍者随时斟满啤酒杯,并把玻璃杯擦拭干净,方便人们取用。

除了青岛啤酒之外,外国生产商百威啤酒和嘉士伯啤酒也各自搭起了帐篷,里面的场面分外喧闹。本地人都来享受这热闹的气氛,拥挤繁忙、喧闹异常。

报道称,青岛啤酒节或许算是近期出品,但它的啤酒酿造传统可以追溯到100年前。青岛市是青岛啤酒的产地,但一个世纪之前,青岛还是德国海军基地,德国人在这里创建了这个品牌,带来了如今在青岛老城区内依旧可见的建筑风格。1903年,英国和德国的移民建造了英德啤酒厂,开始生产青岛啤酒。历经了两次世界大战、外国占领和内战,啤酒厂几经转手。青岛啤酒在1949年被国有化。

“在青岛,没有啤酒就过不下去,”举家参加啤酒节的当地人赵晨(音)说。为了方便年幼观众和老年观众,日落后会有电瓶车在场地里环绕。

除了大量啤酒,啤酒节上还有很多美食,到场者可以饱餐鸡爪、香肠、饺子,以及加了香料的烤肉串或者鱿鱼烤串。到了晚上,音乐又换成了电音和摇滚,场面更加热闹活跃。音乐震耳欲聋,空气里弥漫着啤酒和香烟混杂的味道,然而这些并没有败坏人们的兴致,他们举着大大的玻璃杯彼此干杯。

赵晨被问及是不是每年都来。“你开玩笑?这比春节还重要呢。”他说,接着又让他的兄弟去再买一轮啤酒。


青岛啤酒节。(美国《纽约时报》网站)

(2017-11-05 00:20:01)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