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工组织发布全球工资报告:卢旺达工资最低 每月仅400元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12月10日报道 西媒称,国际劳工组织近日发布了题为《2018/2019全球工资报告:性别薪酬差距的背后原因是什么?》的报告,绘制出关于世界各国工资水平的地图。
据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12月3日报道,根据这份以2017年将近200个国家的数据为统计根据的报告,将各国名义工资以统一货币(欧元)换算之后,可以得出以下前十排名,分别是丹麦(5324欧元/月,约合人民币41590元/月)、卢森堡(4919欧元/月,约合人民币38426元/月)、挪威(4431欧元/月,约合人民币34614元/月)、奥地利(4420欧元/月,约合人民币34528元/月)、美国(3494欧元/月,约合人民币27295元/月)、芬兰(3346欧元/月,约合人民币26138元/月)、新加坡(3339欧元/月,约合人民币26083元/月)、澳大利亚(3287欧元/月,约合人民币25678元/月)、瑞典(3269欧元/月,约合人民币25537元/月)和爱尔兰(3137欧元/月,约合人民币24506元/月)。
报告作者之一罗萨莉娅·巴斯克斯·阿尔瓦雷斯警告说,不能将G20国家中的新兴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工资做比较,因为两者的起点不同,20年前新兴国家的劳动者还都不被视为正式工人,没有固定工资。从这个角度来说,欧洲国家的薪酬相对不错,尽管也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且没有太多增长空间。
报道称,全球名义工资最低的国家是某些非洲和亚洲国家,最低的是卢旺达(56.73欧元/月,约合人民币443元/月)、乌干达(92.99欧元/月,约合人民币726元/月)和缅甸(100.05欧元/月,约合人民币782元/月),像越南、吉尔吉斯斯坦、孟加拉国或莱索托等游客人数较多的国家也在低收入榜上有名。
如果比较2016年和2017年的数据,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前提下,名义工资增长最快的国家是乌克兰、塞内加尔、罗马尼亚、匈牙利、白俄罗斯和卢旺达。
报道称,从实际工资来看,西欧国家2017年的实际工资在2016年下降1.3%、2015年下降1.65%之后停滞不前。从全球范围来看,2017年的实际工资增长1.8%,2016年增长2.4%。
报道注意到,20国集团中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2017年实际工资增长4.3%,它们在过去20年中实际工资几乎增长了两倍,而同期发达国家的实际工资却增长不到9%。
报告发现,在全球范围内,女性薪酬平均比男性低约20%。在高收入国家,性别薪酬差距主要体现在高收入阶层,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性别薪酬差距主要体现在低收入阶层。报告还指出,男女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对性别薪酬差距的影响作用很有限。性别薪酬差距是当今社会不公正的最严重表现之一,各国应努力寻找造成性别薪酬差距的各自原因,加快实现男女同工同酬和薪酬性别平等的目标。(编译/王露)
【延伸阅读】报告称全球工资增速放缓 女性工资约为男性8成
参考消息网11月30日报道 外媒称,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26日公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实际工资增长率仅为1.8%,达到2009年以来的低位。报告指出,实际工资从2008年金融危机中顺利恢复,但开始出现衰退迹象,在发达国家尤为明显。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1月28日报道,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莱德表示:“工资增长率在2018年或继续维持低迷。”他指出这将成为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提高的妨碍因素,要求各国实现持续性的工资上涨。
报告称,经过对全球136个国家及地区的调查,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后的实际工资增长率在2016年为2.4%,但2017年下降0.6个百分点,跌至2009年的同等水平。
报道指出,增速放缓在发达国家较为显著,二十国集团(G20)中的发达国家增长率在2015年为1.7%,2016年跌至0.9%,2017年则为0.4%。
此外,发达国家之间也存在差异。对过去10年的实际工资增长率进行比较可以发现,韩国和德国在10%以上,增速较快,日本几乎为零,意大利和英国则为5%左右的负增长。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方面,以中国为首持续呈现工资上涨趋势,G20中的新兴市场国家增长率在2016年为4.9%,2017年为4.3%。
此外,基于对73个国家的调查,报告指出女性工资约为男性的8成,存在性别差距。以时薪计算,差距最大的巴基斯坦为34%,而菲律宾的女性反较男性高出10.3%。
莱德表示,性别薪酬差距是当今社会不公正的最显著表现之一,所有国家都应该更好地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加快实现性别平等的进程。
(2018-11-30 00:18:01)
【延伸阅读】2017年全球工资增长十年最低 中国为工资增长贡献较大力量
参考消息网11月29日报道 外媒称,2017年全球实际工资增长为10年来最低水平,远低于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前的水平。从性别上来看,女性获得的工资依然比男性低20%左右。
据埃菲社日内瓦11月26日报道,国际劳工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揭示了这一现象。该组织指出,在富裕国家中,男女工资水平上限的差距更为明显。相反,在中低收入国家中,男女工资差距则更多地体现在薪酬较低的劳动者之间。
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盖伊·赖德说:“因性别原因产生的工资差距是目前最严重的社会不平等现象之一,各国应努力探寻其背后隐藏的原因。”
国际劳工组织分析人士根据来自136个国家的统计数据指出,2017年全球实际工资增长幅度为1.8%,而2016年为2.4%。
若仅分析二十国集团(G20)中发达国家的数据,则2017年实际工资涨幅仅为0.4%,呈现出低迷的态势;新兴国家的工资涨幅约为4.3%,其中中国为工资增长贡献了较大力量。
报道称,全球竞争加剧、劳动者集体谈判能力下降以及企业因经济前景不明朗而限制提高工资是最显著的原因。
赖德说,就男女工资差距来看,“生育对女性带来了明显的不利,当女性有子女时,工资差距会扩大”,这是客观原因之一。
此外,“职位隔离”也是导致女性工资较低的原因。“职位隔离”将女性划分到工资水平较低的工作岗位中。
国际劳工组织建议,若要改变生育带来的处罚性效应,女性应更多地借助子女照看服务。
赖德建议道:“当出现明显的工资歧视时,需要更完善的法律框架。法律框架内最有效的做法是提高透明度,出台法规要求企业公开其内部的工资差距。”
2017年,在全球范围内,女性获得的工资比男性低20%左右。图为在美国加州举办的一场教师招聘会上,一名女性求职者(左一)在接受面试。(美国雅虎新闻网站)
(2018-11-29 11:44:00)
【延伸阅读】美国经济复苏致人力资源供不应求 工资增速创近10年来最高
参考消息网12月1日报道 法媒称,在美国,负责招聘的人有时感觉自己就像在约会网站上被放鸽子的单身汉。他们看中的应聘者——甚至已经通过招聘了——会突然消失,电话不接,邮件不回。一家佛罗里达医疗中心人力资源经理在领英上证明:“这份工作必须是真爱才行,因为有时候真想用头撞墙。”在美国,这种现象太常见了,就是“玩消失”。
据法国《回声报》网站11月26日报道,雷曼兄弟破产已经过去十年,美国劳务市场活力满满,如今空岗位比失业者还多:劳工部统计,这两项数据分别为700万和610万。9月,有过辞职经历的人中超过三分之二是主动跳槽。美国经济以3.5%的年增长率全力前进,平均每月创造21万个岗位。失业率持续下降,上个月降至50年来最低(3.7%)。白种人、非洲裔、拉美裔和残障人士:各个阶层都从中受益。
报道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复苏而停滞的工资水平终于开始上升。10月,工资达到2009年以来最高年增幅,为3.1%。私营领域平均时薪达到27.30美元,增速超过通胀。
报道指出,美国企业恢复了21世纪前十年经济过热时的习惯,不得不调整招聘方法。有些企业调整了工作时间来让工作更舒服,给每周工作30小时的人提供40个小时的薪酬,或者提供额外休假、免费电话这种福利。有些企业放宽标准,比如招聘坐过牢的人。还有些企业从航空公司的超卖政策中获得灵感。比如一家在印第安纳的餐饮连锁店人力资源经理就承认会叫几个应聘者同时来面试,就是出于可能一半人都不会来的规律。
报道称,工程师和编程员这些高学历岗位和仓库搬运工、保姆等低技能岗位一样紧张。随着节假临近,大卖场营业达到巅峰,招聘需求很大,大企业干脆提薪。亚马逊最近将所有员工的最低时薪调整为15美元,包括临时工。年初,有150万美国员工的超市之王沃尔玛将最低时薪调整为11美元,塔吉特百货公司继9月上调至12美元后计划在2020年上调至15美元。
报道还称,官方数据没有完全反映美国的劳务市场。尽管失业下降,工资逐渐上升,但有工作或在主动找工作的成年人口所占比例这一参与率接近63%,仍然处于历史最低水平。(编译/赵可心)
(2018-12-01 00:13:01)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