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美国洛马仍居榜首!全球军工百强销售额连续第3年上涨

参考消息

关注

参考消息网12月11日报道 据德新社12月10日报道,位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说,2017年全球排名前100家武器集团共销售了3980亿美元的军事装备和服务,连续第3年上涨。销量年比增长2.5%。

研究所负责武器与军事开支项目研究的资深研究员彼得·韦泽曼说:“(销量增长反映了公司正在加强实力以及)世界的发展,欧洲国家、俄罗斯及世界其他地方用于军事方面的开支在增加。”

报道指出,美国防务公司巩固了垄断地位。

这家智库说美国公司占全球军售的57%。美国公司的总销售额为2260亿美元,比2016年提高了2%。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说这是受美国国防部目前的采购计划驱动所致。

资料图片:美国洛马公司F-22隐身战机生产线。(图片来源于网络)

资料图片:洛马公司F-35A隐身战机生产线。(图片来源于网络)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报告说,另一个发现是,位居全球100强排行榜的10家俄罗斯公司取代英国公司,跃居第二,总销量占全球销售量的近10%。

俄罗斯销量最大的公司是金刚石-安泰公司,位居第十。公司销售额达创纪录的86亿美元,是俄罗斯第一家进入世界前十的武器销售商。公司生产防空系统,包括S-400系统。

报道称,韦泽曼告诉德新社记者,俄罗斯公司的“规模及销售额显然已经扩大,主要是因为俄罗斯的需求增长”。韦泽曼提到莫斯科过去10年来专注于武装力量现代化进程。

英国仍然是西欧最大的武器生产商,销售额达357亿美元。位居世界100强的24家西欧公司中有7家在英国。报告说西欧武器销售总额接近950亿美元。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100强排行榜上的42家美国公司之一——继续位居世界最大武器销售商榜首,销售额达449亿美元,比2016年提高了8%。

十大武器制造商包括位居第二的波音公司,销售额为269亿美元,年比下降11%。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说这是因为KC-46加油机交付延误、C-17运输机已完成交付以及报告内容可能发生变化。

资料图片:美国波音公司C-17运输机生产线。(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一家美国公司雷神公司保住了第三的位置,领先英国航空航天系统公司。

报道称,因缺乏数据,中国公司未包括在内。根据中国的防务开支,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估计至少有7家中国公司可以进入世界100强。

回望2002年,其他国家的一大批公司在规模和销量方面也变得更加重要,包括以色列、土耳其和韩国。

报道称,韦泽曼说,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报告还对比了武器公司与世界主要制造公司的销售额,以证明“军工企业不像人们以为的那样是‘大买卖’。”

他还说:“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公司丰田公司,其规模大约是世界最大武器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5至6倍。”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1966年由瑞典议会创办,跟踪军事开支和武器转让情况。

【延伸阅读】争霸空天!80年来美主力战机都出自他家

本图集为您简析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经典武器装备。

P-38“闪电”是洛克希德公司研发的第一种战斗机,由灵魂人物凯利·约翰逊主持设计,以航程远、火力强及高速的特点闻名于世。二战期间,P-38的总产量超过1万架,是太平洋战场中击落日军战机最多的美军战机,共击落了超过1800架日军战机。100多名美军P-38飞行员成为了王牌飞行员(单人击落5架或5架以上敌机),因此P-38曾被日军飞行员称为“双身恶魔”。

进入喷气战机时代后,F-16系列是洛马旗下最具代表性的三代战机,该机由原通用动力公司航空部研发,后者于1993年将航空部门出售给洛克希德公司,F-16名正言顺地归入洛马名下,至今总产量已超4500架,出口20多个国家,是名副其实的“国际战斗机”。

图为2013年2月,驻韩美军F-16部队进行密集出动演练。

本图展示了大部分F-16所能挂载的空空、空地武器弹药以及各种导航、瞄准和电子干扰吊舱,可见F-16强大的多用途作战能力。

F-117A作为世界上第一种投入实战的隐身战机闻名全球,也是洛马“臭鼬工厂”研发的第一代隐身战机,自1989年在美军入侵巴拿马期间首次实战以来,参加过多次实战,整个服役期间,仅在1999年空袭南联盟期间被击落过一架。美军官方称其已于2008年退役,但2014年美国军迷还公布了一组数架F-117在内华达州试验场试飞的图片,可见其仍在秘密服役。

图为洛马研发的两代隐身战机,F-117和F-22编队飞行,两者分别代表了隐身战机时代和四代战斗机时代的“开创者”。

F-22是世界第一种投入批量生产、服役且经历过实战的第四代战斗机,率先确立了四代机的“5S”(隐身、超音速巡航、超视距空战、超机动、超强态势感知能力)衡量标准。

图为2011年12月13日,最后一架F-22A(第195架,F-22共制造了8架原型机和187架量产作战型)出厂,这之后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盖茨宣布停止采购F-22,洛马关闭了该型机的生产线。2016年4月21日,据美国《航空周刊》报道,美国国会已正式要求空军在2017年1月1日前,就重启F-22生产线提交研究报告,目的是为对抗中俄隐身战机,初步计划增购194架F-22。

图为F-16战斗机与F-22、F-35隐身战机编队飞行,三种机型均出自洛马旗下。

F-35“联合攻击战斗机”(JSF)项目是目前正在进行中的世界最庞大的战斗机研发计划,已有11个国家订购,潜在订单超过3000架。2014年11月3日,F-35C首次完成航母着舰科目。2015年7月,美海军陆战队第一支F-35B战机中队具备初始作战能力。美空军也已接收多架F-35A,预计将于2016年第三季度具备实战能力,截至2016年3月,洛马已制造171架F-35系列战机。

本图详细对比了F-35系列三种型号的作战性能,其中F-35A是唯一配备固定航炮的型号,F-35B则是三型中唯一具备短垂起降能力的,而F-35C是三种型号中尺寸最大的,其作战半径也是三型中最大的。

本图展示了同一俯拍角度的F-35三型号外形对比,F-35A的识别特征是固定航炮舱,F-35B则是看座舱后部的升力风扇舱,F-35C的整体尺寸(特别是翼展)均大于前两型,较为容易识别。

图为洛马的两代“闪电”战机编队飞行,F-35延续了美空军绰号继承的传统,被命名为“闪电II”。

U-2对于军迷们来说是很熟悉的机型了,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是在1960年5月,苏联用SA-2导弹首次击落U-2侦察机,并俘获了飞行员弗朗西斯鲍尔斯,震惊世界。自1957年服役至今,U-2一直是美空军的主力侦察机,目前该系列最新改进型为U-2S,配备了最新的侧视扫描侦察雷达,只需沿敌国边境飞行,就可侦察要害目标。

尽管U-2的最大航程超过1万千米,但有时还是会受到起降机场的位置限制。1963年,中情局启动代号“鲸鱼传说”的秘密项目,专门研发了舰载型的U-2G侦察机(机体和起落架经过特殊加强,有着舰钩)。U-2G只执行过两次侦察任务,都发生在1964年5月,目标是侦察法国在南太平洋的穆鲁罗瓦环礁进行核试验的动向。图为U-2G准备从“突击者”号航母上起飞。

SR-71“黑鸟”是“双三时代”(能以三倍音速在三万米高空飞行)战略侦察机的代名词。该型机是臭鼬工厂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机型,冷战期间曾侦察过全球多个热点地区,服役期间从未被击落过。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潜在对手均配备了能够击落“双三”飞行目标的地空导弹系统,SR-71的出动频率大幅减少。由于维护成本高昂,1998年,美空军宣布该型机正式退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后来曾接收几架SR-71用于飞行测试,后于1999年退役。图为NASA的SR-71与F-16XL试验机编队飞行。

除隐身战机和侦察机外,洛马在运输机领域也是“颇有建树”,目前美军的三大主力运输机中有两种都是洛马的产品,其中之一是C-130系列运输机,自1956年投入服役以来,C-130系列直径已服役了60年,在70多国的空军中服役,截至2015年产量超过2500架,是当之无愧的“战术运输机之王”。图为最新型号C-130J。小图为1963年10月,KC-130F从“福莱斯特”号航母上起飞瞬间,据统计,这架后来共完成了29次航母起降。

著名的AC-130“飞行炮艇”实际是洛马公司与波音公司联合改造的产物,但由于其平台原型是洛马的C-130运输机,洛马所占的比重更多一些。AC-130系列自1967年9月参加越战以来,已服役了近半个世纪,至今仍作为主力机型活跃在美军打击叙利亚IS武装和阿富汗塔利班的最前线。

自1970年6月至今,C-5系列一直是美空军的战略空运中坚,也是美军现役最大的战略运输机,其最大起飞重量达381吨,可搭载122吨重的货物。从小图不难看出,C-5可“鲸吞”美军现役的大部分海陆空武器装备。大图为C-5B,该系列的最新型号。

在洛马于2015年7月成功收购西科斯基直升机公司之后,“黑鹰”系列直升机也归入洛马旗下。作为军迷们最为熟悉的经典武器之一,“黑鹰”系列服役至今已度过37个年头,拥有20多种改进型,目前仍是包括美军在内的多个国家军队的主力机型。

MH-60“沉默鹰”(Silent Hawk或“鬼鹰”,均为非官方绰号)隐身渗透直升机是目前“黑鹰”家族中最神秘的一个型号,美军从未公开过关于该型机的任何细节,首次确认其存在是在2011年5月刺杀本·拉登的“海神之矛”行动中。据外界猜测,该型机采用了隐身和低噪音优化设计。图为沉默鹰的模型封绘想象图。

除了军用飞机和直升机外,自由级“濒海战斗舰”(LCS)也是洛马的代表产品之一。总计划建造12艘,目前有3艘在役。

随着美军“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自由级濒海战舰近年来已成为了中国沿海周边的常客。2015年5月14日,美国海军网称,“沃斯堡”号(LCS-3)11日在南沙海域遭中国海军盐城舰近距离跟踪和监视。图为美军“沃斯堡”号战舰(前)与中国海军054A盐城舰(后方)。

宙斯盾战舰在军事新闻中是一个热词,但宙斯盾系统实际也是洛马旗下的产品。目前世界范围内有6国海军的100多艘战舰都安装了该系统,美军称其为世界最强舰载区域防空系统。

“地狱火“导弹是美军近年来利用无人机在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也门等地猎杀IS极端武装和“基地” 组织恐怖分子所用的主战武器。这种经典的反坦克导弹也是洛马的拳头产品之一。

与攻击型无人机相比,还是 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地狱火导弹 这个经典组合更具杀伤力,图为满挂16枚地狱火导弹飞行的AH-64D长弓阿帕奇。

除了能制造“地狱火”这种小型导弹外,美海军的战略威慑重锤——三叉戟系列潜射弹道导弹也是洛马旗下产品。一枚三叉戟D5导弹最多可携带8个分导核弹头,一艘俄亥俄级核潜艇可带24枚导弹,可在半个小时内,毁灭对方192座大城市,是人类历史上研发过的杀伤力最强的武器。

除武器装备外,洛马正在为NASA研发下一代载人宇宙飞船,代号“猎户座”。首次无人试验飞行已于2014年底完成,洛马预计正式型的“猎户座”飞船将于2021年交付NASA。

进入21世纪后,洛马不仅进一步拓展了军用产品领域,而且想在尖端武器领域进一步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已于2015年5月进行首次试飞的S-97“突袭者”高速直升机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之一。借助ABC(前行桨叶概念)旋翼系统和尾部推进螺旋桨组成的复合动力系统,S-97的最大平飞速度可达每小时407千米,相当于现役“黑鹰”直升机的2倍,“阿帕奇”武直的1.5倍。西方军事家分析称,S-97或已开启高速直升机时代的大门。

在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空军仍在以四代战机为研发目标时,洛马已启动了五代机的概念研发项目(另有媒体报道称六代机,实际只是划代标准不同)。曾研发过众多尖端战机的洛马公司,在未来能否继续争霸空天?人们将拭目以待。

最后附上一张臭鼬工厂70周年来已研发的、以及未来将研发的尖端武器产品供大家欣赏,也能看出洛马70年来的发展历程。

(2016-04-25 08:15:00)

【延伸阅读】象步扬威!美F-35隐身战机集群威慑中俄

近日,美空军在犹他州希尔空军基地,首次派出35架F-35A隐身战机进行“象步游行”,美军虽未明确指出,但外界猜测此举威慑中俄意味明显,本图集就此为您展示。

美空军F-35A机群首次进行“象步游行”动态图。

此次进行“象步游行”的35架F-35A(陆基常规起降型)隐身战机,分别隶属于美空军第388战斗机联队和第419预备役战斗机联队,两个联队均驻扎于希尔空军基地,是美空军第一批具备实战能力的F-35A战机部队。

F-35A隐身战机的详细技参介绍图。

F-35A于2016年8月正式进入美空军服役,而当年8月美空军就已接收了100架F-35A战机。仅过了2年时间,美军F-35系列(A、B、C)三种型号已列装超过320架,成为全球目前列装数量最多的隐身战机,可见美国洛马公司的产能较为强大。图为洛马公司的F-35脉动生产线,号称可达到“每天一架”的产量。

2018年6月11日,洛马公司向美空军交付了一架单机编号5176的F-35A战机,这是洛马累积向客户交付的第300架F-35战机。

值得一提的是,美海军陆战队的F-35B(短垂起降型)还于今年9月27日,从“埃塞克斯”号两栖攻击舰上起飞,首次对阿富汗境内的塔利班目标实施空袭,完成了美军F-35部队的首次实战。图为当时停放在“埃塞克斯”号两栖舰甲板上的2架F-35B战机,其中一架正在挂载航弹。

本图详细对比了F-35系列三种型号的作战性能,其中F-35A是唯一配备固定航炮的型号,F-35B则是三型中唯一具备短垂起降能力的,而F-35C是三种型号中尺寸最大的,其作战半径也是三型中最大的。

F-35A大机群升空后,分成多个四机编队,浩浩荡荡飞越希尔空军基地动态图。

F-35B短垂隐身战机从“埃塞克斯”号两栖舰上起飞瞬间。

美军F-35的未来动向值得高度关注。图为美空军F-35A战机与现役其他主力机型的合影。

F-35脉动生产线资料图。

(2018-11-27 08:51:00)

【延伸阅读】44年前创举!美军运输机曾空射洲际导弹

C-5M“超级银河”是美空军现役最大的战略运输机,很少有人知道,C-5是世界上第一种完成从空中发射洲际导弹的运输机,而且是在44年前的1974年完成的,本图集就此为您解读。图为1974年10月24日,C-5A空投洲际导弹瞬间。

先来分别了解下这两位“主角”,作为美空军现役最大的战略运输机,C-5“银河”系列自1970年服役以来,已参加过多场局部战争,均有过出色表现。C-5M搭载有4台CF6-80C2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225千牛。

最新改进型C-5M全机长75.31米,翼展57.89米,机高19.84米,最大起飞重量418吨,最大载重122吨;巡航速度0.7马赫,最大航程4440千米(载重119吨时)。图为C-5运输机剖面图。

图为C-5货舱正面特写,该货舱长36米,高4米,宽6米,为头尾直通式,可一次性运载2辆M1坦克或6架AH-64武直或10枚“潘兴”战术导弹或270名步兵。

LGM-30G“民兵III”战略弹道导弹,是美空军现役唯一的陆基固体燃料推进洲际弹道导弹,研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1970年正式投入服役,最大射程超过1.3万千米,CEP(圆概率误差)仅为200米,可搭载35万吨当量的W87核弹头。图为储存在陆基导弹发射井中的“民兵III”洲际导弹。

最初提出用运输机以空投方式发射洲际导弹,实际还是出于冷战时期的核打击需要, 能将运输机和洲际导弹两者结合起来,在今天看来都是异想天开的。图为1974年10月24日空射试验当天使用的“民兵III”导弹,为便于观测,弹体采用了橙色涂装,未加装核弹头。

空射试验当天,地勤将“民兵”III导弹装入C-5货舱。

“民兵”III(空射型)洲际导弹装入C-5货舱特写,与标准型区别不大。

1974年10月24日,一架C-5A(单机编号69-0014)搭载一枚重达33吨的“民兵III”洲际导弹从位于美国本土特拉华州的多佛基地起飞,进行空射测试。图为投放全过程动态图。

图为1974年10月24日,C-5A空投“民兵III”洲际导弹测试的连续过程图片。

9 爬升至6000米高度后,“民兵III”导弹在稳定伞的作用下,以弹头朝下的方式从C-5货舱甩出。

10 C-5空投“民兵III”导弹测试,可见导弹是以头朝下的方式离舱的。

C-5A尾部货舱角度拍摄的“民兵III”导弹离舱瞬间,可见导弹尾部的保护盖。

伴飞机视角拍摄的导弹脱离C-5货舱瞬间。

导弹随后与空投货盘分离,图为“民兵III”导弹与空投货盘分离瞬间。1

分离后不久,布置于“民兵III”导弹头部的三具稳定伞开启,导弹随即由水平姿态转为弹头朝上的稳定垂直下落姿态。

这一下落姿态的洲际导弹基本与陆基井射的姿态类似。

在下落至预定的2400米高度后,民兵III导弹发动机成功点火,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从空中发射洲际导弹。1

地面摄像机拍摄的,“民兵III”洲际导弹在空中点火,开始徐徐上升的视频截图。

图为曾执行过空射洲际导弹任务的C-5A(单机编号69-0014),目前陈列在位于美国多佛的空中机动司令部博物馆中。

C-5A 0014的座舱资料图。

C-5A(0014)操纵杆上的徽标,从上到下的英文依次为:美国空军、C-5“银河”、多佛空军基地,特拉华州, 第436空中机动联队、洛克希德(公司)。

导弹尾部拍摄的整备画面,可见“民兵III”导弹的尾喷口。

C-5接受KC-10加油机空中加油资料图,可见C-5尺寸比加油机大了一圈不止。

C-5运输机释放红外热焰弹资料图。

(2018-05-14 08:43: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