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听中国留学生们 谈交朋友那些事儿
据《欧洲时报》英国版微信公众号“英伦圈”消息,对于刚刚来到英国的留学生,是应该被动的融入新环境,还是主动挤进了当地人圈子?看看英国留学生是怎么聊他们和外国人交流的那些事儿。
留学生南瓜:中国朋友就是我的“舒适圈”
很多人来到伦敦结识的第一批朋友是在语言班,南瓜也不例外。由于英国语言班的特殊性,班上几乎没有外国同学。对于南瓜来说,在学校能够接触到的外国人只有老师和学校的工作人员。“感觉那个时候在这边和外国人交流的机会,还没有和国内口语外教交流的时间长”南瓜笑着说。
南瓜的社交圈基本都是中国人,但对于和外国人交朋友这件事南瓜似乎也没有那么上心,聊得来的人就多聊几句,聊不来也不勉强。她的身边有两种人,一种是特别不想和外国人交流,另一种是只想和外国人交流。南瓜自己是一个“中立派”,不排斥和外国人聊天,也没觉得和外国人做朋友的人有多厉害。这样中立的态度看起来很“佛系”,但在背后流露出的却是一种消极的交流态度。
来英国之前,南瓜还是很想结交知己一样的外国朋友,可是到了班上发现,全班80个学生,有68个都是中国人,结交一个外国朋友的成本要比中国朋友高太多,至少你要厚着脸皮的不断地去尝试,被拒绝,再次鼓起勇气去尝试。
“其实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和在国内读本科的时候没有多大的区别,每天上课三点一线,宿舍,学校,图书馆”,南瓜计划练就一口英音的愿望没有实现,反倒是全国各地的方言学了不少。
如果不是每天专业课上教授一口浓烈的印度口音,南瓜都快要分不清自己究竟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了。有些时候,南瓜甚至开始怀疑,花了这么多的钱出国读书,自己的决定,对吗?
南瓜觉得是口语水平限制了她和外国同学的交流,日常的聊天南瓜还可以hold住,可是一旦和外国同学探讨更深层次的话题,却怎么都张不开口,久而久之这种挫败感也让南瓜逐渐失去了主动和外国同学交流的动力。
对于南瓜来说“中国朋友”就是她在伦敦的舒适圈,固定了她生活的边界,她也就不会主动的去和“外界”交流,“圈”也就成为了她留学生活中围困她的孤岛。
留学生树皮:已经和外国同学们打成一片
树皮在国外已经生活了两年多,加入了各种学生社团,平时的朋友圈大多都也是外国人,在ins上也经常能够看到她晒出参加不同party的动态。
就像所有冒险的故事一样,开始永远不是一帆风顺的,树皮也遇到了她在伦敦生活的第一个困难。
在第一次社团活动时,大家围坐在一起,所有人都以极快的语速用英语交谈,没有人理会她,没有人顾虑她的感受,她就只能坐在一旁看着大家说说笑笑,耐心等待结束的那一刻。“感觉那时的每分每秒都是折磨,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虽然树皮以极轻松地语气来讲述这一切,但是圈哥却能感受到这故事背后的心酸。
真正帮树皮打开和外国人交流大门——是Mata,Mata是树皮的同班同学,在seminar上,树皮的观点经常可以和Mata不谋而合,这让树皮对这个英国姑娘产生了一种天然的亲切感。
久而久之树皮和Mata有了更深的了解,树皮和Mata的话题也逐渐丰富了起来,从功课转移到了生活、旅行,和各自国家的文化。“我们一起相约去找实习,奔波于不同招聘会上的各个展位,她教我如何经营自己的Linkedin,我教她面试的技巧和方法”,慢慢的树皮开始主动的和其他外国同学交流,打成一片。
树皮认为,只有不停强迫自己说英语,用英语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你才会得到提高;不停地去尝试新事物,跟不同的人聊天,才会拓展你的视野,了解不同的文化。“如果来英国却只跟中国人在一起,那跟在中国有什么区别?”
树皮觉得一定要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能力可以在日常的交流中锻炼,但是一颗想要主动了解他人,真诚对待他人的心才是打开交流大门的钥匙,语言不是最重要的,人才是。
“介绍中华文化给外国朋友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树皮说,其实有很多外国人对亚洲文化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在很多场合,树皮都会和外国朋友讨论亚洲文化,从日本动漫聊到,中国方言的区别。
“不要为了融入他们而失去自己,他们不会因为你隐瞒自己的文化而更喜欢你,反而会因为你坚守的文化更喜欢你。保留自己的文化,反而会交到更多的外国朋友”。圈哥认为“和而不同,群而不党”才是融入新群体的正确方式。
每个人来到陌生环境都会感到不安,迷茫,但是千万不要让自己持续沉浸在这种状态中,迅速整理好心情,勇于迈出改变的一步。
试着去改变一下,加入英国的这个“新群”,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